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9.14湖南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化学药品制剂是指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或诊断的化学药品,按剂型可分为片剂、注射剂、胶囊剂、软膏剂、粉针剂、溶液剂等各类剂型。化学药品制剂制造行业是医药制造业下的重要子行业,是所有药品中数量、种类最多的类别,也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类别。
产业链方面,目前我国化学药品制剂产业链较为完整。其产业链上游为原料药、包材、辅料以及制药设备。若上游企业在生产过程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和政策要求,或上游企业的原材料如基础化学品等价格上涨,可能导致上游供给能力降低或原材料供应价格上升,或将大幅影响化药药品制品制造企业的成本。
产业链中游则是各类化药药品制剂研发生产企业,为市场提供符合国家及国家标准的有效化药产品,是整个产业链运行的关键环节。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有消化系统药物制剂、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心血管系统药物制剂等。
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医药流通领域,包括药店和医疗服务机构等。
二、行业发展现状
1、医药市场
医药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增长对于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促使需求不断释放,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保持高速增长,到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
与此同时,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框架建设基本完成,政府投资建设重点从大中型医院向社区医院、乡村医院转变,国家对卫生支出的比重继续攀升,改革红利为医药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
因此得益于国内医药需求有望继续保持增长,以及医保基金支付能力可持续性较强,预计2024年医药行业整体经营业绩有望逐渐复苏。目前我国医药行业经营业绩正在逐渐恢复。数据显示,2024年1-5月,我国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0037.1亿元,累计减少1.0%,行业实现利润总额达到1409.9亿元,累计增长0.3%。
2、化学药品制剂市场
近年来受益于国内药品需求不断增长、医保体系逐渐健全以及政府医疗卫生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3-2022年,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化学药销售规模由6331亿元增长至1021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5%,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
与此同时,得益于我国公共医疗投入明显增加,居民医疗需求正在逐步释放,居民疾病患病率居高不下,化学药品制剂制造行业市场需求旺盛,销售收入逐年增加。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化药药品制剂行业经营收入达8568.47亿元,同比增长1.9%。
进入2023年以来,受新冠及流感防治需求影响,我国解热镇痛、抗病毒药物类化药药品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叠加化学药剂产品价格上涨,国内化药药品制剂市场营收保持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化药药品制剂营收规模同比增长3.3%,为全国医药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基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未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步加剧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市场预计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目前我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以生产仿制药为主,行业整体竞争较为激烈。近年来口服剂型与注射剂等较多通过一致性评价化学药品在国家集采等政策影响下已经进入快速分化、结构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阶段。且未来在一致性评价驱动仿制药质量升级的产业环境下,良好的产品梯队是仿制药企业中长期竞争的核心优势。因此具有较大规模、较强研发实力、特色剂型平台能力的企业在未来化学药品竞争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
另外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我国将继续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全面加强药品监管,形成全品种、全过程的监管链条;按照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强化价格、医保、采购等政策的衔接,完善国家药品价格谈判机制。随着上述我国医药行业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我国医药行业的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三、行业发展利好因素
1、原材料展现出强劲复苏势头,产能产量恢复正增长
化学药品制剂的原材料主要是原料药。它们是具有一定药理作用的化合物,位于产业链的上游,是医药工业的战略支柱之一。这些原料药通过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制得,或者是从天然物质中提取、通过发酵提取的有效单体,或者是通过拆分或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
原料药在生产药品制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们不仅是药物制剂的基础材料,也是保证药物制剂生产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原料药的选择和应用,根据药物的特性和剂型的要求,涉及到药用辅料的筛选和应用,这些辅料在药物制剂中扮演着赋形和附加的角色,对药物的剂型和生产过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虽然我国原料药发展晚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但受益于精细化工产业基础较好、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医药产业发展较快,推动原料药产业迅速发展。虽然2018-2019年受环保安全监管趋严以及供给改革不断深化的影响,部分高能耗、高污染以及过剩的产能被淘汰,原料药产能有所下降。但受疫情带来的药品红利影响,2020年开始我国原料药产能恢复增长,到2022年产能已经超过了2017年时的最高产能。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原料药产能达363万吨,同比增长17.5%。这一增长标志着我国原料药产业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调整后,开始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估计2023年我国原料药产能在380万吨左右。
产量方面同产能走势基本相同,从2018年开始,国内传统大宗原料药产量开始下降,2018年国内规上企业原料药总产量降至282.3万吨。但进入2019年,我国原料药供给产量有所回升。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原料药供给产量回升至394.9万吨,同比增长8.91%。
2、我国医疗卫生总支出的不断提升
我国有着庞大的人口规模,医疗卫生市场需求潜力很大。医疗健康支出是衡量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目前来看,我国卫生总费用正在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7-2022年我国医疗卫生总支出从52598亿元增加到8484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0%。
3、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
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我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18元,同比增速6.1%。随着我国居民支付能力及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药品消费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也将带动化学药品制剂市场发展。
4、医疗机构等应用场需求量较大
医疗机构等应用场所对药品的需求量较大,从而促进了化学药品制药行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我国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医院数量、医疗机构床位数量、诊疗人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7.1万个,总诊疗人次为95.6亿人次。可见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药品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从而促进了化学制药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