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些妈妈抱着孩子来到医院,说摸着孩子发热啦,所以就来啦,为了避免折腾孩子和避免自己不必要的焦虑,你要首先正确的测量体温后,确定宝宝真的发热。
1、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正常体温。
体温还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而不一样:
如新生儿(0~28天)的正常平均体温是37.5℃,甚至偶尔一次测量高至38℃也是正常的。婴儿(1岁以内)的正常体温在36.5~37.5℃。
每天体温早晨最低,而到下午傍晚时最高(每天体温可能向上波动0.5~1.5℃),如宝宝早晨体温可能36℃,傍晚体温会升到37.5℃。
体温当然还跟运动,饮食和环境温度有关:
所以在测量体温是这些都要避免,如果宝宝刚刚活动较多,或者刚吃过食物,或者刚从户外回到室内,都要至少在室内安静休息15~30分钟,待体温稳定了再进行测量,以免误差。
2、判断发热的程度
以腋窝温度为标准
低热:体温介于37.3~38℃
中度发热:体温介于38~39℃
高度发热:体温高于39℃
3、怎么准确量体温?
电子体温计可以用于测量腋窝温度,口腔温度和肛温,而且使用也较方便简单,对操作要求不高,先用医用酒精对感温头(商标以下部位)进行消毒或凉水冲洗,然后把感温头放置到测温的位置(口腔,腋窝或直肠),保持约1分钟左右,听到“哔”声取出读数。耳温计,具有快速、准确、安全等特点,但是需要奶爸奶妈们测量前先技术过关,耳温枪要对准向鼓膜测量,才能取得正确数据。测量时,家长轻轻向外拉直孩子的耳廓,让耳道较能呈直线形,耳温枪也较容易对准鼓膜测量,耳温枪全部阻塞外耳道再开启测量,每次测量只要2秒即可。
二、记录宝宝体温
三、美林及泰诺林如何用?
对于儿童来说,退热药应该按体重来计算的,而不是年龄,具体见下表。
表格中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有两种,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一样,但是浓度不一样,一个是悬浮液(浓度为160mg/5ml即32mg/ml),一个是滴剂(100mg/ml),对乙酰氨基酚每次用量是15mg/kg,最短间隔4小时可以重复使用。
同样布洛芬(美林)也有两种,含对布洛芬的成分一样而浓度不一样,悬浮液(浓度为100mg/5ml即20mg/ml),一个是滴剂(50mg/1.25ml即40mg/ml),布洛芬每次用量是10mg/kg,最短间隔6小时重复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是不能作为12岁以下儿童退热药使用的。还有很多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成分,所以,退热药不要跟感冒药同时服用,以免过量。对于感冒药的使用我们也多次强调,儿科专家共识:禁止2岁以下婴幼儿口服感冒药,不推荐4岁以下儿童使用,4~6岁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治疗儿童发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1.孩子腋下温度如果在38.5℃以下(国外共识建议体温39℃以上才用药),精神状态尚好,饮食及玩耍未受影响(也就是看上去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可以暂且不用药物退热(除非宝宝存在高热惊厥病史),可以试试用物理降温方法,包括洗温水澡或用温水浸过湿热的毛巾擦拭身体。
2.如果宝宝看上去不舒服(精神不好,不爱玩耍,饮食也差)需要用退热药,建议只用1种药。首选安全性高的退烧药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月以上的儿童及成人,间隔4小时可重复使用,注意过量使用可能造成肝脏损害。其次可以选用布洛芬,退热作用相对较强一些,但有脱水症状者,肾功能不好者也要慎用。一般建议体温到38.5℃以上才用药。
5.如果宝宝出现持续高热,体温持续39℃以上几个小时,无论吃药还是物理降温都无法将下来,应注意出现高热惊厥可能,尤其是家里存在高热惊厥家族史,或既往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儿童。
6.需不需要宝宝一发热就上医院查个血?答案是不需要,一般发热48小时血象不能真正反应病情,如果没有以下提到的“需要看医生”的问题,可以暂且在家观察。
五、对于宝宝的发热,哪些不用担心,而哪些应该尽快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