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年的实践,我用飞书多维表格从简单的收支记录,到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等模块,拓展成一套「个人财务管理系统」。
我记账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把消费数据结构化。没有结构化的数据,就无法进行分析洞察,也就没办法优化自己的消费习惯,这是我在工作项目中获得的一点思考。
以消费来举例,当我想知道这个月花了多少钱?今天花了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哪些可以省下来,哪些可以多投入些?如果没有记账,我就只能去一个个APP中找,而且是一个个独立的数据,没有办法从全局的视角去回答上述问题,也就无法进行分析。
而记账的目的,就是汇总这些消费数据并且将其结构化。这笔消费类型是什么?用的哪个账户?通过拓展这笔消费的数据信息,将其结构化,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优化自己的消费习惯。
曾经也使用过不少工具,包括传统的Excel和记账APP。对于工具,我始终有个观点:不要去适应工具,而是要用工具满足自己的需求。每个阶段可能自己的需求不一样,因此使用的工具也在不断变化,以满足我不断迭代的需求。
使用钱迹APP大概1年左右,这个时候经已经积累了1年的消费数据,我希望可以用这些数据进行一些可视化分析,看看我自己的消费习惯。但当时钱迹APP的数据报表模块功能还不是很完善,无法满足我的需求。
于是我的需求变成:方便记录+数据展示+可视化。恰好飞书多维表格更新了数据仪表盘功能,我想刚好可以满足需求,于是就有了尝试使用多维表格来记账的想法。
多维表格相当于是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在数据管理上和Excel差不多,但飞书多维表格有两个优势:
基于这2点,我决定用飞书多维表格进行记账。经过一年实践,从收支记录逐步迭代,目前搭建了收支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三个模块,完全满足我的记账需求。
这部分主要由2个数据表及1个仪表盘组成,数据表用来记录原始收支数据,仪表盘用各种看板来展示统计数据。
先说数据表部分,包含以下字段:
以上是「收支记录」数据表字段,同时为了提高数据录入效率,利用多维表格的引用选项,就可以实现收支、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之间的级联选择。
首先我们需要先建一张「收支分类」的数据表,用来管理分类之间的级联关系,如图所示。
完成后,我们在「收支记录」数据表中,设置收支类型字段为单选,勾选引用选项,选择「收支分类」数据表/收支字段;一级分类和二级分类字段同理,只是要设置不同的筛选条件,可参考下图。
通过级联选择,不仅可以提高数据录入效率,同时也方便进行分类的管理,如果需要变更分类,那么只需要在修改「收支分类」数据表就可以实现全局的同步变更。
基于收支记录的数据表,可以方便的创建各种数据看板,用来直观的展示我们的收支情况。
我搭建的看板主要是这么几类:
基于这几类看板,可以直观的看出每个月的收支情况。具体的操作过程,不再赘述(其实很简单)。
预算管理也是每个记账APP的必备功能,基于预算,可以用来校准自己的消费行为,避免非理性消费。
我制定预算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确定这个月有没有大额支出,例如房租(季付)、旅游、纪念日等等,在此基础上,按照支出大类设置预算。
我的支出大类包括:餐饮、房租、交通、宠物、旅游、礼物等,其中每个分类下设置大致的一个预算额度,比如餐饮,根据过往数据,每个月餐饮消费大概在1500元左右,如果没有其他特殊情况,那我就用这个额度作为我的餐饮消费预算。大类预算确定之后,会根据过往消费情况,设置「其他支出」为buffer,加起来就是这个月的总预算。
预算制定完成后,会把预算填入「总预算」以及「分类预算」两个数据表。(稍后会解释下为什么是两张数据表)
以「总预算」数据表为例,分类预算表基本一样,多了个预算分类。字段设置如下:
这里需要解释下,为什么是两张数据表?
其实是“无奈之举”,最大的原因在于多维表格的操作最小单位是字段,没办法针对单个数据格设置公式(这个Excel的操作逻辑不一样)所以在计算「已消费」时,没办法计算「总预算」,因为在支出记录表中没有支出类型是“总预算”。
预算分析
预算分析这里,我的需求就是看:这个月预算多少、花了多少,还剩多少?
首先是根据「预算使用比例」,去看每个月的预算使用情况,这里创建2个图,一个是总预算使用比例和预算分类使用比例。
其实是每个月创建三个图,分别是剩余多少、已消费多少、预算多少,当前月排序在最前面。
鉴于目前我的个人资产构成简单并且少,因此这个模块也很简单。就是各个账户的余额,分为:银行卡、信用卡、支付宝理财账户、借出、公积金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