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光明日报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论断,把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发展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文明是“三个文明”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形态都是一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统一体,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主要是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互动过程。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后,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变得更为自觉。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就是物质文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在改造社会和人们主观世界的成果中,一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及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观念,表现为政治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呈现出人类社会文明内在的逻辑演进规律。社会主义文明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三个文明互相协调、互相促进,推动着社会主义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首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物质文明影响着社会主义政治关系、政治意识、政治行为、政治制度等政治现象,也制约着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等精神现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归根到底是由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决定的,经济建设搞好了,生产力发达了,物质文明进步了,就会给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充实的物质前提和发展基础。

其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影响着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以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步,物质文明建设就没有动力,经济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教育、科学、文化落后,公民缺乏高尚的道德水平和政治觉悟、思想觉悟,就无法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最佳社会环境,就会导致政治观念的陈旧与滞后、政治制度的失效和政治行为的失控。

再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政治保证。一定的政治意识、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对物质文明建设都有正向和负向两个方面的作用,进步的政治意识、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能促进经济发展,而落后的政治意识、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必然会阻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最高成就,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的实践一再表明,只有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拥有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我们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获得的精神性生产成果的总和,它表现为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强不息、追求进步、独立自主、酷爱自由、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光荣传统,有着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性格。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可以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使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坚忍不拔地为民族振兴而奋斗,实现国家强大、人民富裕的目标。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凭着一股革命精神,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经济建设,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公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创造的一系列进步政治成果的总和,它主要由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个部分所组成。其中,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在政治文明中处于指导地位,它为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提供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意识文明的反映,在政治文明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政治行为文明的程序化和组织化安排;社会主义政治行为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是政治主体的政治实践活动,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其统治的途径和方法。

THE END
1.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根据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决策,以及198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精神,根据我国全面改革发展的要求,回顾和讨论了几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全会认为,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5/65381/4429515.html
2.宪法序言中推动五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宪法序言中推动五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多选题】 A.精神文明 B.社会文明 C.生态文明 D.法治文明 最佳答案: 正确答案::ABC 以上是宪法序言中推动五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 https://ah.huatu.com/2021/0827/2056146.html
1.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民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调:“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https://www.moj.gov.cn/pub/sfbgw/zwgkztzl/2023zt/20230414xxgcztjy/pljd20230414/202401/t20240122_493932.html
2.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重要特色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促进中国人民的全面发展和中国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这决定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把“物质文明...http://www.nxgcdr.net/ll/lxss/202309/t20230905_769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