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于2022年下半年组织开展了“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及分析监督工作。本次调查采取消费者认知调查和体验式调查两种方式。其中,中消协通过研究吸收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设计“第三方测评”消费者认知评价体系,认知调查对象为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常住居民,共回收样本6231份,有效样本5972个,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5.84%。
“第三方测评”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
中消协报告显示:消费者会在购物前观看“第三方测评”,主要动因是了解真实使用体验和挑选出最具性价比的商品;六成以上消费者搜索“第三方测评”主要为了观看真实的使用体验,以及挑选出最具性价比的商品。相对于男性消费者,女性消费者更看重使用体验、发现新产品。
不看“第三方测评”的原因
通过“第三方测评”所购买的商品与测评结果的一致性
超九成账号测评标准存在问题
在体验式调查中,标准类问题是最常见的问题类型,在350个账号中占比为93.1%的测评账号有类似问题。
35.7%的账号涉嫌虚假测评
疑似虚假测评类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类:一是夸大宣传,多表现为测评博主在作品中使用绝对性词语,放大产品功能、功效,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二是测评产品与实物不符,多表现为博主在测评作品中表现出商品各项数据、功能等与消费者实际购买商品不一致的现象;三是不正当竞争,多表现为测评博主在作品中缺乏科学的测评体系和数据支撑,以偏概全,依靠主观评价,故意诋毁某一商品的现象。
服装鞋靴与数码家电虚假测占比比较
在所有测评作品中,具备商业推广性质的作品有12994条,占比约为31.3%,单个“第三方测评”账号约每三条测评作品中有一条为商业推广性质作品。
不同品类测评具有商业性质的账号比例
建议
设置准入门槛强化账号审核
依据此次评测调研结果,中消协针对“第三方测评”发展规范提出三方面的建议:一是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协同发力,设置行业准入门槛,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二是平台方需进行账号身份认证,强化问题账号审核。三是消费者需提高测评作品的鉴别力,拒绝“只评不测”。
据悉,中国消费者协会将继续对“第三方测评”这种商业营销宣传模式进行监督,重点是对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的测评监督。
链接二
名词解释
“第三方测评”
所谓“第三方测评”,通常是指未取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及CNAS认可的组织或者个人,宣称通过自身测评或引用对比专业检测结果、分析调研数据、表达主观使用感受等方式对商品的质量、功能、设计、成分、服务、性价比等方面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并将结果主要通过自媒体以图文、视频或直播的形式进行发布推广,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参考,以实现择优汰劣的目标。它是独立于国家司法部门、行政机关、经营者和消费者之外的民商事行为,具有非官方性特征。
链接三
“第三方测评”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缺乏测评标准
体验平台:抖音
账号名称:小红花测评
问题描述:博主测试一款“喵小侠奶片”商品,表示其他奶片含有植脂末和食用香精不能放心给孩子食用。在展示该产品配料表后,以自身的品尝体验得出该奶片的香味最为浓郁(测过8款中较好的一款)。然而,奶片中含有植脂末和食用香精并不能完全代表产品有问题就不能食用,没有植脂末和食用香精也不能代表产品就绝对放心,以产品配料表的成分占比作为测评的依据不能有效证明产品的高质量。测评过程存在以偏概全、主观性较强、缺乏有效测评标准的现象。
典型案例:自立测评标准
体验平台:西瓜视频
账号名称:来回玩机
典型案例:疑似虚假测评——夸大宣传
体验平台:快手
账号名称:婉婷xixi
问题描述:博主测评旁氏洗面奶时,口播“适合所有肤质”,存在使用绝对性词语进行夸大现象,在对该产品进行肤质关键词搜索后,一部分博主及消费者表示该洗面奶不适合敏感肌、干皮、痘痘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