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1110年)铸。钱文为宋徽宗御书的瘦金体,铁画银钩、刚劲秀丽,堪称古钱铸造的经典之作,是古钱币面文的最高水平代表之一。
金章宗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始铸。文字为玉箸篆书,非常漂亮,出自金代著名书法家党怀英之手,其存世较多,但因尺寸大、颜值高,备受藏家喜爱。
又称金错刀,钱文采用错金工艺,文字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古代,金错刀还是男女定情的信物。
为“北周三品”之首,钱文为篆书,书法可称六朝之冠,字体优美,喜爱者众多。
王莽第四次货币改革铸行的货币,文字采用悬针篆,极为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是近年来升值较快的古钱品种之一。
北宋末年刘豫所铸阜昌钱中的一种。面文有宋徽宗的风骨,又自成一派,文字颇具韵味。
传为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天庆年间(1111—1120)所铸镇库钱。面文楷书旋读,制作精工,厚重壮美。
南朝陈的铜钱,始铸于太建十一年(579年),青铜质。面文“太货六铢”,篆书,对读。面背有内外郭,篆文绝妙,是六朝钱币中最精美的一种。
金朝皇统年间(1141-1149年)发行的货币。材质为青铜,面文篆书旋读,字体古朴典雅,存世量较少。
唐代唐高祖武德四年所铸造。面文出自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手笔,字体端庄大气。
宋徽宗崇宁年间铸行。钱文为瘦金体,与大观通宝同为宋徽宗的书法佳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宋徽宗宣和年间铸造。钱文有篆书、隶书等多种书体,文字优美,制作精良。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铸行。钱文楷书,字体端正,笔画粗壮,具有明代钱币的典型风格。
清圣祖康熙年间铸行。钱文楷书,字体规整,笔画流畅,有多种版别和背文,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清高宗乾隆年间铸行。钱文为楷书,字体圆润饱满,体现了乾隆时期的盛世气象。
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刀币。钱文“齐返邦长大化”等六字,字体古朴,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圆足布的一种,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面文纪地、纪值,文字独特,发现极少,是先秦钱币中的珍品。
新莽时期“六泉十布”中的一种。面文为悬针篆,字体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秦代统一货币后发行的钱币。半两二字为小篆书写,相传出自秦朝丞相李斯之手,字体规整,具有秦代书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