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古钱币(铜钱)价格及介绍

清朝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国方孔钱――天命通宝(长命)】天命通宝为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所铸造。铸行量不大,存世较少,价格较一般钱币普通品为高,满文钱为小平大型。而且读法不同与一般钱文制式,安左右上下顺序读,颇为奇特。汉文钱为小平钱制式,发行量不大。天命通宝楷书xp光背80元,天命通宝篆书折十背满文1500元,满文天命通宝(大型)600元,天命通宝(天启版)6000元。

清世祖(顺治)——【顺治通宝】是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钱。顺治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铸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钱局,钱币上用楷书写着“顺治通宝”。顺治通宝的成分红铜七成,白铜三成。一千铜钱称为一串。顺治通宝重初定位每文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分五。顺治通宝的币型未能统一,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顺治通宝5000元。

清圣祖(康熙)——康熙通宝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钱面文字“康熙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楷书小平背“西”3000元背“巩”“子”“丑”“寅”“巳”“福”2500元

清世宗(雍正)——雍正通宝始铸于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通宝,是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币,相对数量最少、版式最简的一种制钱,但是由于其规范、精整,个别局铸的雍正通宝一般直径竟在28毫米左右,开创了小平钱币的先河,文字也空前的工整和统一,一直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这些优点一直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按钱局和版式分类进行着收藏与研究。雍正年间计有15个铸钱局,为:宝泉、宝源、宝浙、宝苏、宝河、宝黔、宝安、宝云、宝晋、宝武、宝昌、宝济、宝南、宝川和宝巩等,据载其中部分钱局还一度停铸,造成了各局铸钱数量上的失衡,而严重的比例不协调在当时也许没有什么影响,却对后来的收藏者形成了许多诱惑和乐趣。【雍正通宝】凡美品者“南”约450~500元,“川”约110~150元,“武、昌、济”约55~70元,“晋、河”约30~40元,“安、巩、黔、苏”约15~25元,而普品“云、浙、泉、源”约8~15元。

清高宗(乾隆)——乾隆通宝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可以参考华光普的《中国古钱币目录》,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厘米,重约2.4-4.8克。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乾隆通宝(雕母)500--20000元。

清仁宗(嘉庆)——嘉庆通宝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钱径2.2-2.6厘米,重2-4克。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记局名19字。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记局

名19字。少数钱背星月纹以及记地或吉祥汉字(如:桂、福、寿、康、宁),吉语背文如:“天子万年”、“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日日生财”、“嘉庆万岁”、“唯和唯一”、“如卖三倍”、“四方来贺”、“五世同堂”等多达20种,为历代古泉所仅见。

清代钱币特点:一皇帝只用一种年号钱,虽铸量大而形制较简单;除个别例外,所有年号钱均称通宝,钱文:皆为工整楷书,读法均对读,除个别例外。嘉庆通宝100元。

清宣宗(道光)——道光通宝,清宣宗,道光年间(1821-1850年)铸。钱径一般2.2-2.7厘米,重2.5-3.6克。钱文“道光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石而左直读,钱背是记有宝局二十名的满文。“道光通宝”形制特点基本与嘉庆钱相同,所不同者只是新疆阿克苏、库车因缺少黄铜而开始铸折五当十升值平钱,这是清代虚值大钱的滥觞。“道光通宝”只少数钱背有星月纹以及记地、记年、记值的汉字,但却不多见。在制作上,“道光通宝”粗疏,除户、工二部宝泉、宝源二局所铸形态稍整外,各省所出的质地都很劣,加以私铸劣钱充斥,因而大小不一,轻重悬殊。除新疆红钱二种外,几乎没什么希罕之品。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壹分”400元。

清文宗(咸丰)——清文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所铸平钱。因政治腐败,经济危困,铸行未久即收到各种重宝、元宝大钱冲击,通宝钱遂严重贬值,故制作简陋,形制混杂;全国27局所铸的小平钱,铜质、大小及文字各不相同,粗略者多而精良者罕见。一般直径2.2~2.6cm,重2.4~4.2g,其中大样钱鲜见,而更多为私铸劣质薄小钱,期间鹅眼钱重不足1g。背文满文各宝局名,常见者大约20局左右,尤以“宝台”局“阿克苏”局“宝通”局所铸为稀少。传世尚有“咸丰通宝”雕母数种,极为珍贵。

咸丰元年首先准备开铸“咸丰通宝”制钱。由于鸦片战争、列强的掠夺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发生,钱局铸造制钱已很难正常进行,很多省钱局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即使开铸,也是偷工减料。因而造成咸丰通宝制钱精好者少,而粗制滥造的多,大都质劣而轻小,或造成铁钱、铅钱代替铜钱。咸丰元年时,规定钱重一钱二分,至第二年,变为一钱,但具体铸行大多轻于规定重量。“咸丰通宝”面文有楷书等,背文满文局名有:宝源、宝泉、宝河、宝德、宝东、宝伊、宝济、宝晋、宝陕、包巩、宝苏、宝浙、宝昌、宝福、宝台、宝武、宝南、宝广、宝桂、宝川、宝云阿克苏、宝黔,等二十四个局。其中宝台、宝德、宝广、阿克苏等局数量极少。

“咸丰通宝”50元;“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当五”戴书6000元;“咸丰元宝”200元。

清穆宗(同治)——同治通宝清朝穆宗载淳,同治元年(公元1862)铸造。版式类似“康熙通宝”,同治通宝“乾隆通宝”,有苏,川,云,源。昌,桂等记局,但铸量较清朝前期钱已有大减。如宝陕,济,伊,武,福,南,黔,广,晋,阿克苏等局仅见与部颁样钱。同治帝,清

THE END
1.清代历朝铸钱局名和满汉文字对照.docx为了泉友在集清代古钱时,满汉文字查阅方便,笔者介绍一下,自满清八关后1645年至1911年止,清代各时期铸钱局,满汉文局名对照,以便供广大泉友鉴别清代钱币时做为满汉文字的一个参照。清代铸钱局名和满汉局名对照钱币背面用满文表示局名,是清代铸币的重要特点之一,自1645年起到1911年止,二百六十多年来,清朝用满文表示...https://m.taodocs.com/p-124282347.html
2.中国古钱币收藏与鉴赏.docx中国古钱币珍藏与鉴赏中国古钱币珍藏与鉴赏中国古钱币珍藏与鉴赏 1.古钱币价值的判断中国古钱币积厚流光,品种纷纷,拥有很高的珍藏与投资价值。一般初涉古钱集藏领域的集币喜好者,大多认为古钱越古越好,越古价值越高,其实这已堕入了古钱珍藏的误区了。年月长远的古钱确实较为宝贵。但是,其实不是所有年月越古老的古...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203/6135055004004105.shtm
3.通宝古币清代古币局口满汉文对照表 清朝历代年号古币都分有不同的局口铸造,背后会有满文纪地名,像康熙通宝有二十四个铸造局口、雍正有十九个铸造局口,咸丰有三十个铸造局口,今天汇总一下常见的局口,带大家了解其背后的汉字是何意 清代铸币局口:泉、源、直、蓟、德、河、济、晋、陕、巩、苏、浙、昌、福 ...全文 ...https://m.weibo.cn/search?containerid=100103type%3D1%26q%3D%E9%80%9A%E5%AE%9D%E5%8F%A4%E5%B8%81
1.清朝货币铸币清穆宗同治年间(1862年一1874年)铸造,钱文楷书,背满文纪局,由于咸丰朝的币制危机,铸钱局混乱,虚值大钱泛滥,导致物价上涨,钱币贬值,小平钱用途日减,致使到同治朝许多铸币局因亏损相继倒闭或停铸,各铸局铸造数量也急剧减少,比如宝苏、宝浙、宝川、宝云,在规模庞大、铜料充足的条件下,铸币质量极差、钱体薄小,钱...https://www.360doc.cn/article/9087553_1139650170.html
2.开元通宝背面满文对照表臣巳太平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开元通宝背面满文对照表,以及臣巳太平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笔者近日得到一枚罕见的古钱币,正面钱文从上到下,从右到左为“臣巳太平”,背面为满文“宝云”。该钱黄铜质...https://www.jiadelimei.com/guwan/16131.html
3.古今斋收藏古钱币(二)有关背满文请对照(143、144……参考资料) (143、144……参考资料) 【98】(290、293)2枚雍正通宝 雍正通宝始铸于雍正元年(1723年),是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币,相对数量最少版式最简的一种制钱,但是由于其规范、精整,个别局铸的雍正通宝一般直径竟在28毫米左右,开创了小平钱币的先河,文字也空前的工整,...https://www.meipian.cn/2ytpp487
4.钱币控—一个专注于古钱币价格收藏知识分享的网站钱币控(qianbikong.com)专业提供钱币收藏,钱币知识,古钱币收藏价格,铜钱收藏价格,铜币收藏价格,人民币收藏最新价格,纪念币收藏价格,金银币收藏价格,纸币收藏,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第 四套人民币,99版人民币等最新价格表,硬币,邮票,长城币等图片和相关资https://www.qianbik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