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国收藏业的发展正可谓风起云涌。古钱币是目前市场.常见的古玩种类之一,据了解,它也是目前我国收藏界中升值.快的、升值幅度.大的品种之一,其收藏大军更是呈现出不断壮大的趋势。有业内人员认为,古钱币市场会持续火热。尤其在互联网商务发展之后,对古钱币收藏、交易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于古钱币是指发行在古代被各国使用过的所有货币,现不能在市面流通。正是由于古钱币已经不再发行,存量稀少,加之它们和古代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对于研究各个朝代的经济史、外交史等,都是极为重要的史料,所以具有很高的收藏和考古价值。
与其他的中国收藏品不同,古钱币因锈色丰富多彩而备受玩家喜爱,甚至有人为收集齐有靓丽锈色的古币而不遗余力、四处寻觅。也就是说现在大家收藏的古钱币,通常是有着各种锈色的古钱币。
目前,根据市面上现存的古钱币,我们总结了一下,大致有四种类型。
.类是材质的原色。例如黄铜钱;
第二类是单纯包浆,这是无锈的包浆,主要是黑漆古和红漆古。呈现出明亮的酱红色和黑漆古的亮色。这是.好的浆色。据了解,一般这样的钱币都是母钱和样钱,材质比较好,黄铜精炼,甚至含有金质成分。这样的钱耐腐蚀,耐磨损。
第三类是浆锈结合。是包浆覆盖锈色。擦掉黑色的包浆,底下也为锈蚀痕。
第四类是锈蚀严重、覆盖钱体,只见锈色,不见浆色。这是综合的锈色。
黄铜钱单纯包浆浆锈结合锈蚀明显
很多人知道古钱币的不同锈色,但是却不清楚古钱币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种锈色明明是古钱币却不是单一的金黄铜色,却有红色,蓝色,绿色,黑色等各种结晶锈色呢甚至更有一些钱币集红绿蓝三色一起或者四色,五色集齐一枚钱币于一身,当真让人刮目相看呢这其中究竟有何奇妙之处呢我们且通过古钱币的不同锈色及包浆来了解一下。
这里,在了解古钱币的不同锈色及包浆之前,我们先来科普一下关于古钱币锈色经常会听到的几条术语。
1.生坑:在各类型土壤中出土的古铜钱,锈蚀明显并保存完好称为生坑。
2.熟坑:出土多年但依旧保留部分锈迹的古铜钱。又称为“老生坑”。
3.传世古:存放在大气中锈蚀的古铜钱,又经常期把玩,表面黑又光亮。
4.黑漆古:存放在干燥环境中的古铜钱,未经把玩,表面呈黑色。
5.水银古:古铜钱含锡量高并在中性土壤中形成可见的“水银光”,即表面有银白色的锈层。有些书上只说表面银白色的氧化层,是片面和不确切的。
了解行业内关于古钱币锈色的术语,我们再来区分下关于古钱币包浆锈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钱币包浆锈色通常是由四个重要部分组成,分别是材质颜色、包浆颜色、锈蚀颜色和泥垢颜色。
关于这四类,接下来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部分:材质的颜色--底色或者基色。
古钱币的金属质地颜色不同。青铜、红铜、黄铜、合金,颜色是不一样的。这可以叫做底色,基础颜色。这是在露铜的部分可以看得很清楚。金银铜铁铅铸造的钱币,当然各有不同的基色。
第二部分:包浆的颜色。
第三部分:锈蚀的颜色。大量的是绿色,再其次是孔雀蓝。还有,古钱币的锈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有,还有朱砂锈。某种为主色,还有各种色彩的综合。很复杂。但是造假的以绿色和孔雀蓝为多。
第四部分:泥垢的颜色。很多古钱币,在不同的土壤地带,在不同的埋藏环境,都带有泥垢,这些泥垢常常和锈蚀混合在一起。也成为钱币颜色的一部分。
值得指出的一点是,以上这四个部分的颜色,常混合在一起的。有的比较单纯,主色突出例如黑漆古钱币。有的比较混杂。梳理了古钱币包浆锈色的组成部分,那么包浆锈色的基本成因是什么呢
其次,产生锈色不同的主因是钱币埋藏的地质环境。南坑、北坑,一般指的是南方水多,土壤潮湿;北方干旱,水少,土壤干燥。当然,北方靠近江河湖泊的地带也有水坑,南方干燥的山坡也有旱坑,不一而足。
再则,土壤的颜色。中国地理中的土壤颜色五色土,大家都知道。红壤、黑壤、黄壤、白壤、还有沙土地埋藏的钱币当然锈色不一样。土壤的颜色也是含有化学成分的,会逐渐的侵入钱币的表面锈蚀中。例如沙漠地带出土的钱币,沙打风磨,钱体表面凹凸不平,有很迷的麻点。而且,黄色浸染,钱币也呈现沙漠的金黄色。
还有就是钱币库、坑的环境。由于战乱、抢劫,很多古代钱币是金银铜铁铅各种钱币混放在一起的。由于雨水浸染,外表的,内部的,上部的和下部的钱币各有不同的锈色。这些钱币产生的锈色各有不同,但是,有大量铅钱的存放,其他钱币沾染铅的情况非常多。市面上我们往往看到古钱币的表面有一层铅,其实就是这样的缘故。
上面我们了解了古钱币锈色包浆的成因,再来区分下南北方古钱币的不同。
之所以古钱币的品相各有不同,其实就是浆色和锈色的混合。而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古钱币却因为气候、土壤等因素又有着极大的区别。
北方高山丘陵,草原地区、气候湿润或半湿润;沙漠地区降水少,为干旱地区,总体湿度差异很大。北方的土壤多样化、有黑土红土黄土、还有白土等等,造就出来的古钱币锈色包浆自然不同。
地域因素,北方是游牧民族近四千年来生活的广袤地区,钱币基本在藏在草原和沙地。而农耕民族的钱币都是窖藏。因此,造就了北方旱坑出土的古钱币具有腐蚀轻微、保存完好,声音响亮,锈蚀多彩等特质。
而南方钱币是水坑钱币,多呈现翠绿色的锈,其中也有红壤、黑壤、黄壤等因素影响。
接下来,我们根据酸碱性土壤以及水、大气和石灰物质不同条件下的古钱币锈色不同,来详细分析一下不同的锈蚀机理。
因古钱币长期存于酸性土壤、碱性土壤、中性土壤、水、大气及石灰物质中,所形成的锈各不相同。
.类,酸性土壤中的锈蚀机理,代表锈色——孔雀色、蓝色、绿色锈
古铜钱长期埋在酸性(PH4-7)土壤中的锈蚀颜色一般呈绿色(颜色由苹果绿--淡绿--中绿--深绿--橄榄绿逐渐进变化),并产生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呈淡绿色,有时还会产生碱式硫酸铜【Cu2(OH)2SO4】呈橄榄绿色,并在钱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膜。
碱式碳酸铜结晶
由于锈蚀的厚度不同,锈的化学成份不同,含量多少也不同,因此便会形成各种深浅不同的绿色。俗称松绿、瓜皮绿、纯绿、绿漆古、靛兰绿等。这类锈蚀往往是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的综合产物,同时还会产生电化学腐蚀。故钱面会呈斑状、槽状及坑眼,又因有晶间腐蚀和选择腐蚀,铜钱内部的锡、铅等易腐部份腐蚀掉,而使铜钱的比重减小就变轻了,并产生微细的小针眼,使钱声变哑,绿锈从孔中产生,俗称“入骨锈”。
第二类:碱性土壤中的锈蚀机理,代表锈色——朱砂锈
古铜钱一般在民间使用流通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之久,就会锈蚀产生碱式硫酸铜,后又埋在碱性土壤中(PH7-10),与还原类物质如有机物糖类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氧化亚铜【Cu2O】呈深红色,还会生成铅丹【Pb3O4】呈大红色。故称朱砂锈、鸡血斑、枣皮红、黄斑等。同时还保留部分碱式硫酸铜,部分绿锈,所以古铜钱呈红绿锈。
埋在土中同时也会产生局部腐蚀及电化学腐蚀,所形成的微小针眼中也有红绿锈产生,故称入骨锈。由上述可知古铜钱必须先产生绿锈后才会还原而生成红锈,是红锈盖绿锈。在沙中则形成“干沙锈”,即绿中有沙并有黄、红斑。
第三类:中性土壤中的锈蚀机理分析,代表锈色——水银光
古铜钱长期埋在中性土壤中(PH7)一般不会生锈。但有些古铜钱的含锡量偏高,若锡在15-32%时,从“铜一锡系状态图”分析,形成a固溶晶体和共析体。而其中的相(Cu3Sn)及SN,因锡析出到钱表面形成所谓“水银光”,又称“水银沁”。同时锡青铜还会有“逆偏析”趋向,即锡由内而外析出,使铜钱表面呈“白斑’又称之为“锡汗”。当含锡量在10-30%时,还会产生二氧化锡【SnO2】呈银灰色。
这些现象也会同时产生,或分别产生,都会使铜钱表面形成“水银光”。因中性土壤极不稳定,很容易改变成为酸性或碱性土壤,故有些古铜钱先形成少量的红绿锈后再产生“水银光”。
第四类:长期浸在水中的锈蚀机理,代表锈色——灰色、渐变灰
第五类:大气中的锈蚀机理,代表锈色——黑漆古
紫铜、青铜、黄铜钱在大气中都很稳定,一般小于0.00015毫米/年,在铜钱表面会生成一层极稳定的保护薄膜,主要是碱式硫酸铜呈橄榄绿色,还会产生氧化铜【CuO】呈黑色,硫化亚铜呈黑色,及氧化亚锡【SnO】呈棕黑色。年代越久则锈层加厚颜色也变深,俗称为“黑漆古”。若长期在手中把玩则会使钱表面光亮如镜,俗称“传世古”。但在这类古铜钱中也产生电化学腐蚀,故是“哑声“。有些铜钱先是生成红绿锈后,又在干燥环境中生成氧化铜和氧化亚锡,一般称这种有红绿锈的“黑漆古”钱为“包浆”。
第六类:长期存放在石灰物资中的锈蚀机理,代表锈色——石灰锈
石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氢氧化钙【Ca(OH)2】。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钱埋于含石灰物质的地下,二者相互腐蚀,产生了石灰锈、奶油锈。
收藏古钱币门道多,只有真正了解了古钱锈蚀的成因,才能为识锈、辨锈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便于我们区分真假。
常见的古钱币识锈、辨锈方法
2、有硬绿的古钱可靠性较大。硬绿锈是铜质严重氧化的结果,锈体深入铜质内部,与铜质紧密结合,有的虽薄似蝉翼,却不易剔除,伪造的硬绿锈锈质疏松,浮而不实,大多用指甲使劲掐一下,就会脱落。如果说一枚古钱上一片硬绿中露出了铜质,有很大可能是伪钱。原因是取真钱翻砂时,真钱钱面凸起的硬绿印在了模上,浇铸后形成了铜质。结果露出了马脚。
4、无锈无包浆的特殊古钱,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形制及文字特征来进行真伪鉴定了。
辨锈虽是鉴别古钱真伪的重要手段,但不是.的,还要结合古钱的材质特征、形体特征、文字特征、时代风格等等,才能作到尽善尽美,万无一失。
想要完美保存古钱币,主要涉及到存放与除锈两大问题。如果封闭不好,遇到阴雨天气比较容易有水气进入,造成钱币潮温,古钱锈蚀,使古钱的品相大打折扣,价格也会严重受影响。
古钱币存放:如果你手上有比宝贵的钱币,可以用圆形塑料盒装。
目前市面上存放古钱币塑料圆盒有多种类型,.好选用与所放古钱币比较般配的类型,对比较薄小的古钱还可放棉絮、纸等物以作衬垫。格外宝贵的稀世珍品绝品,曾经有人用红木、象牙等盒子装盛以烘托其之宝贵。当然,根据个人的条件,不建议过多效仿。
古钱币除锈:对于古钱币上的锈,通常不建议清除,一枚保持出土或传世原状的钱币,行话叫没有动过手的。因为锈色是古钱币历史风貌的一部分,尤其是出土不久的生坑钱,青铜钱币上的锈,多是处于比较稳定状态的“无害锈”,能在青铜的表面形成一层淡绿色的锈层,学名叫氧化铜,它能保护青铜免受进一步的腐蚀,同时增加青铜表面的美观。这种古锈斑相当稳固,而且带有色彩,其美丽的红斑绿锈正是一些收藏者所追求的。把美锈除掉,反倒破坏了钱币本身的品相,叫破了相也不为过。并不是所有钱币上的铜锈都要去除,青铜古钱上的锈色一般应尽量保持原状,因为这些大多是无害锈,如果强制去除这种锈色,反而会伤了钱币。
特别标注:有害锈
两组图片中有害锈从轻到重,如不及时隔离治疗,便会整个铜币变成粉末。
钱币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缩影。中国古钱币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因此它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发现,古钱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收藏。
人物介绍
盛昶砚,.文物鉴定专家、中国收藏家协会民间文物研究中心景德镇基地顾问、中华文化促进会文物传承与保护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中外名人研究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北大资源研修学院文物标本博物馆特邀研究员、臻古(北京)文物鉴定中心专家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