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是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的有力举措,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乘风破浪、勇毅前行的具体实践。广大年轻干部要巧用古人“望闻问切”的把脉智慧,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为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施工图贡献青年力量。
多维透视“望”,明察秋毫集资料。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第一步就是要通过“望”这个最直接的方式掌握好“第一手资料”。只有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观察,把重要的民生关切、百姓的“急难愁盼”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才能透视问题本质,把准脉搏,为解决问题、开准药方奠定基础。调查研究要善于“聚焦”和“找茬”,要用“望远镜”通看全局,聚焦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聚焦政府重大工作部署,把握全局,着眼大局,与中央和地方的大政方针“同频”;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节,着眼基层一线,深入百姓身边,发现过去未曾注意的问题、找出“半途而废”的项目、落实已发现却还未得到解决的难题,多摸死角,多走小道,多看角落,与国情、民意“共振”。
深入一线“闻”,抽丝剥茧得要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稳定的根基。只有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调查研究的全过程,才能保证调查研究既高屋建瓴又平易近人。深入一线听“民声”,不能脱节式的“遥控指挥”,不能踩点式的“走马观花”,更不能借调查研究之名,行游山玩水之实。调查研究要真正做到转换角色,转变立场,用群众听得懂的“方言”,和群众坐一条板凳,这样才能从群众的“闲聊”中听到需求,从“反话”中找到实情,从“话外音”里抓住愿望。要听音更要思辨,要善于审思明辨,从群众的呼声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症下药地找到事关大局的重点、影响决策的难点和攸关民生的焦点,真正避免决策和实际“两张皮”,使调查研究根基扎实,质量过硬。
躬下身子“问”,有的放矢谋举措。“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这是“经验在基层,智慧在群众”最生动的体现。只有问计于民,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才能直面矛盾的本质,靶向发力,精准施策。调查研究不是走过场,而是穷追不舍,要发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把问题问深,把对策问实,不断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拜群众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采民意,纳良方,让滞留在基层、逸散在民间的真知灼见得以“重见天日”。调查研究要充分发挥“高手在民间”的作用,使对策建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让举措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对号把脉“切”,真抓实干出成效。“文可载道,以用为贵。”调查研究既不是目的也不是终点,解决实际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发展规律,为科学的决策提供助力才是调查研究真正的使命。用好调查研究要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如果只调不研,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研不调,就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因此,要让调查研究当“中医”,将“望”到的资料,“闻”到的要点,“问”到的举措结合起来,让“把脉、诊断、开方、服药”环环相扣,形成良性循环。要崇尚实干,力戒空谈,要大兴调研之风,大行实干之事,明确任务清单,压实主体责任,持续跟进措施落实,跟踪问效,定期回访,让调查研究赢得人民群众真心的“点赞”。(临翔区融媒体中心张云凤陶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