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面肌痉挛需要和梅杰综合征、面肌联动、咬肌痉挛、抽动症、双侧眼睑痉挛、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等众多颜面部疾病相辨识;如果诊断有误,治疗方向就会失去“定盘星”,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
现阶段,对于面肌痉挛的手术越来越普及,而临床出现误诊误治的案例也随之增多。此类疾病的诊治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即使专业的神经外科医生也不容易完全精准掌握。事实上,面肌痉挛主要靠临床症状来诊断,而辅助检查仅供参考,这就需要业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洞察秋毫的“火眼金睛”,从细枝末节着手,将面肌痉挛与其他类似疾病的差异准确地辨识开来。有鉴于此,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亚专科组谢春成主任医师团队在继承老一辈专家深厚技术底蕴的同时,还综合了全国大型医疗专业中心成熟的经验,进而对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杂症总结出了独具特色的诊治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无论数量和质量均居于黑龙江省前茅。
临床中,面肌痉挛需要和梅杰综合征、面肌联动、咬肌痉挛、抽动症、双侧眼睑痉挛、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等众多颜面部疾病相辨识;如果诊断有误,治疗方向就会失去“定盘星”,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例如梅杰综合征合并面肌痉挛时,需要制定两种方案,一种方案只能解决其中一个难题;再比如双侧面肌痉挛,应该与梅杰综合征相互鉴别开,这是由于二者的医疗方案截然不同,绝不能张冠李戴,相互混淆。
每台手术都要有哲学思辨色彩
谢春成解释说,面肌痉挛通常是由于面神经受到动脉压迫脱髓鞘所致,要想保证长期疗效,必需将动脉推离面神经,而不是仅仅利用塑料垫片将面神经和动脉相互“隔绝”就算完事,这种操作是目前初学者面对的一个最常见误区——使用垫片只能维持短期疗效,但增加了远期复发率的概率;同时因为垫片在面神经和动脉间反复摩擦,又容易带来面瘫的风险。
而如何保证受到“驱离”的动脉不被脑脊液波动、脑组织复位、颅内压变化等诸多“推手”再次被送回原位,继而重新对面神经进行“打压”,导致面肌痉挛“死灰复燃”,则需要力学的稳定性和动态想象力。谢春成认为,在上述手术操作中,垫棉的厚度、位置及形状都是要术者全方位、多视角、综合考量的。每个患者的病情千差万别,必须针对具体问题做出具体分析。从实质上看,面肌痉挛的手术是一个显微解剖和物理力学相结合的术式,在共性中找出差异性,才能使手术精准且完美,彰显出哲学思辨的色彩。
电生理监测,可评价临床疗效
谢春成的体会是,面肌痉挛的术程中,电生理监测是有意义的,如果异常扩散波“销声匿迹”了,提示面肌痉挛术后会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假若异常扩散波仍然存在,则提醒术者必须详细探查是否有遗漏的动脉未被处理,但要强调的是,不必强求异常扩散波的消逝,对于一些延迟愈合的病人来说,术中异常的扩散波并不能完全消失,甚至没有变化。由此而言,电生理监测并非绝对的客观标准。
真正的微创绝不等于“小切口”
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和显微器械的升级换代,越来越有助于手术效果的提升。在此,谢春成对显微镜和内镜对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比较。这其中,内镜的主要优点是抵近观察,就像侦察兵一样能够接近敌营内部,提供非常有用的作战讯息,但应用不当就会顾此失彼,瞻前不顾后,甚至有可能误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相较而言,显微镜尽管操作简便可靠,却不能轻松克服视野上的盲区,而消除盲区就要牵拽脑组织,之后才能让显微镜派上用场。
根据谢春成团队的实践经验,在充分松解脑池内自然间隙并深入到术区位置后,完全能够在可视条件下完成手术。无论是单独使用内镜或是显微镜,还是二者联手出击,均能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与三叉神经痛手术相比,面肌痉挛的顽症更适合用内镜技术来化解,这是因为在脑池内的自然间隙部位,没有岩静脉的存在,不用担心误伤责任血管和细小动脉分支,从而确保了手术安全。
最后,谢春成评价指出,真正的微创技术是凭借见缝插针、游刃有余的高超技艺,充分利用脑组织自然而狭小的间隙抵达术者所需的区域,而不仅仅是“小切口”微创那么简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