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那科30年: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制造到智造再到高质量发展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45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和回顾的重要时刻。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采取了开放市场、鼓励外资等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举措,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崛起也为世界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1993年,北京机床研究所与日本FANUC公司共同组建了北京发那科。从那时起,作为中国数控及工厂自动化领域的专业品牌,北京发那科见证并深度参与了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的30年——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水区的关键性30年。
把准发展脉搏紧抓时代红利
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为33.5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近30%,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
从基础薄弱到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国制造创造了“超级速度”,全球也迎来中国制造时代。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些时代机遇给以北京发那科为代表的制造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改革开放、中国入世、智能制造,感恩我们经历的最好时代”,回顾北京发那科30年的发展历程,北京发那科总经理景喜瑞感恩于国家政策和时代红利,同时也感慨北京发那科既是改革开放、中国制造发展的见证者、受益者,也是参与者、推动者。
上世纪90年代初,春潮激荡,中国踏上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彼时,中国制造业加大“引进来”步伐。在这场时代机遇中,北京发那科应运而生,并开始了见证并参与中国制造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日各国争相开发应用新一代高速数控机床,加速机床高速化发展步伐,中国经济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开始快速发展,对数控机床需求日增。
在1993年成立当年,北京发那科就在国内市场推出了首款0-J数控系统,之后又相继推出了多款系统。到1998年,其产品年销售量突破1000台,进入到市场开拓的全新时代。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制造业开始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2002年,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大国,“入世效应”开始显现。得益于市场的快速拉动和内部组织人员的优化调整,北京发那科也进入到快速发展周期,到2006年产品销量达到3万台,销售额实现20亿。
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产销量上升为世界首位。2015年,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开始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在此推动下,中国模具、新能源汽车相继跃居全球第一,中国也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全球第二经济体。
得益于新的机遇,北京发那科顺势成立了相应热点行业的市场专项工作组,开展了自动化和数字化、智能化业务。近年来又全面开启IoT业务,不断迭代升级产品与服务,不失时机地将业务触角延伸到先进制造各领域。截至目前,已有超130万台产品应用于10万多家各行业企业。
与时代同步、与国家同频,化时代元素为企业发展要素,这或许是北京发那科30年来带给中国制造企业的一个启示。
赋能智能制造创新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中国制造业必须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成为主要路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
中国制造正在迈向中国智造,北京发那科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早在2012年,北京发那科就携手汽车厂商开展Powertain自动化和MES项目,首次进入到智能制造领域。
近年来,北京发那科将更多的目光投向智能制造,以IoT/ICT/自动化/大数据等应用技术为核心载体,在行业客户的数字化工厂建设、工厂数字化升级过程中,提供全价值链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覆盖数字化工厂规划、产线规划与实施、设备物联、工厂运营管理、效能管理、业务分析、智能决策等需求与应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0年,北京发那科帮助汽车变速箱行业的头部企业——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CHAM)规划了未来5年的智能制造蓝图。按照蓝图规划,可以将CHAM智造工厂建设周期缩短20%,资金投入降低15%,运营人员工作量减少20%。
“北京发那科对智能制造的专业洞察,以及在该领域的提前布局与创新,将助力CHAM走在行业数字化转型前列。”CHAM党委书记、制造部部长王宏博对于此次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而在此过程中双方团队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共创能力,也为行业树立了一个标杆。
截至目前,峰会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成为行业发展趋势的风向标。不少参加过峰会的行业人士感叹,“如果这个峰会卖门票,肯定一票难求”。
正如北京发那科总经理景喜瑞所言,北京发那科致力于“成为智能制造价值型最佳伙伴”,不仅自己要发展,还要助力客户成功,构建行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接受、应对一切的困难与挑战。
培养人才是最大责任
智能制造的本质是人才密集型产业,产业链的背后是创新链,创新链的背后是人才链。数据显示,2025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近3000万。
中国迈向制造强国,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在北京发那科总经理景喜瑞看来,“人才培养是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正是本着这份责任和情怀,北京发那科深耕人才培养。历经二十余年,其已成为制造业领域、技术类院校以及教培行业内最专业的工业制造类人才培养机构,被教育部等四部门确定为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荣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在企业技术培训方面,多年来,北京发那科持续开展覆盖先进制造及智能制造全价值链、全技术要素、全产业场景的技术技能培训,助力行业人才转型升级。截止到现在,北京发那科服务支持超过100个细分产业、5万家企业,线下培训超过45万人次,线上培训超过300万人次。
2022年,新职教法正式施行,明确提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北京发那科早在2001年便陆续与国内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开启了长达二十多年的产教融合之路。
这些年来,北京发那科持续向职业院校、大学、研究机构等提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打造校企合作人才发展共同体,为中国先进制造业培养及输送高精尖专业人才。目前覆盖合作院校1000所,服务专业师资9700人次,培训服务学生156000人次,参与国家级大赛170次。
2011年,在教育部指导下,北京发那科与职业院校开始共建30个“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共同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及人才培养新机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二级巡视员刘杰在忆及与北京发那科合作往事时表示,“北京发那科上了校企合作‘贼船’是偶然,齐心协力,行稳致远是关键。相信未来北京发那科会将职业教育这艘船开得更快、更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北京发那科联合行业伙伴发起成立了“机械行业FANUC先进制造人才培养联盟”,这是北京发那科在智造人才培养方面的又一个大动作,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次高度体现。
在联盟成立大会上,北京发那科总经理景喜瑞说出了自己的初心和期待,“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而一群人则可以走得更远。北京发那科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也希望联盟成员勠力同心‘聚智’,在共同‘造才’的过程中,自身也能得以更好地发展。”
多年来,联盟通过开展行业人才技术技能标准建设、课程开发、培训与认证、校企人才合作、行业技术交流等活动,推进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技术与人才的升级,共建智造人才生态。截至目前,联盟吸收成员单位377家,先进制造国际国内技术领先伙伴20余家,服务先进制造头部企业超过2000家。
“正是对中国制造业的一份责任感让我们走到了一起。在北京发那科这个强力引擎的带动下,相信未来联盟将以更扎实的脚步走进客户,为行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联盟成员对联盟未来充满了信心。
共答高质量发展命题
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每一个制造企业面前的时代命题。
新形势新格局下,绿色化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其中,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制造业凭借“双碳”机遇实现换道引领的重要例证。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
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痛点,北京发那科凭借核心技术、人才优势,提供高品质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助力行业蓬勃发展。比如,北京发那科研发的面向汽车热成型钢的FANUCCNC全套加工解决方案可满足板材落料、冲压、搬运、3D曲面切割等多个工序,打通了“激光落料——伺服冲压——搬运自动化——3D激光切割”的完整加工工艺流程,解决了高强钢的强度与塑性的矛盾问题,荣获了2022中国激光金耀奖新技术奖。
绿色既是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是北京发那科的矢志追求。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发那科稻香湖园区是集智能楼宇、智慧工厂、智能办公于一体的综合生态体,也是少有的全5G园区。园区将利用全新技术手段全面展示北京发那科全价值链产品与服务,智能制造全场景以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将全部利用光伏发电,实现智慧照明,成为北京发那科践行绿色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下半年稻香湖园区建成开园后,将通过工业旅游和游学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行业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沉浸式、多维度触摸智能制造的强劲脉搏。未来园区有望成为智能制造行业游学的重要实践基地。
在北京发那科30周年庆典上,北京发那科总经理景喜瑞在《一封写了30年的感谢信》中写道:“一个人、一个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这让我经常会想我们自己还能做些什么,链接更多的人还能做些什么,为行业、为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