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宪颖,系北京市大兴区融媒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北京市大兴区融媒体中心自2018年6月挂牌以来,坚持“开门办报”之风,逐步构建“1+3+3+226+N”的新型传播格局,加快媒体融合发展,率先在全市制定完成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创新“融媒中心+国有公司”运行模式。同时,发挥自身优势,聚焦基层治理,着力推进强化内容建设、技术创新、服务提升,助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北京市大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将媒体融合作为全区重点改革任务,坚持建管同步、建管并举,2018年成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大兴区媒体融合改革工作方案》。同年6月,大兴区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北京市第二家挂牌的融媒体中心。2019年12月,大兴区融媒体中心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并第一批通过市级验收。2021年9月,大兴区委深改会通过并在北京市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大兴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融媒中心+国有公司”运营模式,开启融媒2.0时代。
二是一端集纳、“四个中心”贯通。结合融媒体中心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政务服务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大兴区委区政府将客户端建设作为融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明确要求:大兴区只有一个官方APP就是“北京大兴”APP。以“融媒+”理念,打造“新闻+政务+服务+志愿”的综合型、智慧型平台,创新建设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形成“顶层推动、融媒主导、社会参与”的客户端自主建设模式。“北京大兴”APP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四个中心”贯通,实现“一端在手、天下全有”。目前,用户下载量已达到205万人次,日活量最高17万+,成为居民的新闻端、政务端、民生端和志愿端,其服务基层治理模式,入选学习强国“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寻‘绩’基层治理”的首批典型案例。
三是锐意改革、“双创”模式。2022年大兴区融媒体中心将聘用人员全部转隶到北京时代恒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融媒中心+国有公司”模式,即中心创优、公司创收的双创模式,开启2.0改革模式。通过推进全员绩效改革,承接新媒体公众号运营、直播等区内外文化宣传项目,公司今年实现创收1200余万元,初步实现了边界清晰、运行顺畅的目标,进一步推动融媒改革向纵深发展。
大兴区融媒体中心实践证明,要想使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提升服务基层治理的效能,必须基于对内容、技术、服务等结构性要素的系统提升及重组。
第一,内容建设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一是当好区域新闻宣传的“桥头堡”。大兴区融媒体中心围绕中心工作,深挖本土资源,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脱贫攻坚、机场通航、党的二十大、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持续深挖本土资源,深入讲好大兴故事。2022年开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聚焦十四五献礼二十大”“高质量发展看大兴”等专题专栏专刊20余个,全力打造“聚焦十四五喜迎二十大”十大宣传行动,搭建喜迎二十大“融媒加油站”小程序,策划拍摄“网红人物”短视频20余期,推出“人物风采录”“喜迎二十大系列红直播”专题,“新大兴新国门十年蝶变”大型纪念特刊等,形成良好的舆论声势和宣传氛围。创作《平南记忆红色大兴》《千年风雨话大兴》多个原创作品。录制《我们一起学党史》《主持人说防控》《民生系列微课堂》等短视频百余期,在全区各单位视频大屏和社区联播平台滚动播出,镇村大小喇叭定期播报,在“学习强国”专题推广。组建70余人的“融媒力量”宣讲团,多层级讲好大兴故事。
第二,先进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打造综合服务平台。
三是搭建服务群众的“大舞台”。中心主动转变服务社会治理的意识,实现从“配角”到“主角”的转变,解决基层群众民意和智慧无处表达和无序表达问题,真正实现“我说你听”和“我说大家听”,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打造集“看、查、办、问、评”于一身的客户端,运用智能“开口办事”功能,实现7×24小时在线查询瞬时自动回复,并提供精准个性化服务的“千人千面功能”。不断开发“婚姻登记”“网上信访”“挂号问诊”等新功能,基本涵盖百姓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依托“北京大兴”APP,打造集“信息发布、政务服务、监督问政、文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统筹全区45个委办局,成功上线区镇级事项3300余个,年均受理网上用户提交事项2万余件,“健康大兴”实现区内32家医院线上预约挂号等,解决好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20多家委办局主动关停用户量少、影响力小、更新不及时的自有政务新媒体,转而入驻“北京大兴”APP“大兴号”,大兴号目前成员80余个,80多家镇街、重点单位与融媒体中心合作建设融媒分中心,200多位“大兴老街坊”社会记者团和1000多位志愿者持续为客户端发声,形成了“开门办报”的良好势头。
第三,创新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构建社区信息枢纽。
二是稳固部门协同的“朋友圈”。中心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区融媒体中心作为“北京大兴”APP主办部门,负责统筹APP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区经信局负责通过大兴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基础支撑服务;区政务服务局负责办事服务版块建设的指导把关;中国建设银行承担APP技术平台的建设维护、安全防护以及日常运行保障,让“北京大兴”APP纳入大兴区智慧政务的前端窗口,有效解决融媒体中心横向统筹行政资源的弱势,确保政务服务和生活服务更加便利顺畅。区委宣传部、区史志办、区文旅局、区档案局、区商务局等部门,统筹大兴区医药、科技、司法、教育、文化、商业等领域优质资源,积极与区融媒中心对接,在产业、文化旅游、消费券发放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逐步扩大“朋友圈”。
三是建立区域协同的“平台群”。中心立足大兴“坐拥新机场、毗邻副中心、俯瞰雄安城、辐射京津冀”的区位优势,全面深化区域媒体合作,实现发展共赢。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全国政务新媒体论坛(该论坛系全国唯一的政务新媒体论坛),累计吸引全国400余家单位参与。依托北京市广电局和京津冀媒体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对接京津冀及其他省市媒体平台,发起成立京津冀融媒联盟,联合高等院校建立实践基地,助推融媒人才培养和理论成果转化。组建专家智库委员会,发挥大兴区融媒学院作用,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区内外高校、职业院校实现产学研用的全过程合作,为媒体深度融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把脉开方,贡献力量。
大兴区融媒体中心坚守“服务意识”,明确服务中心、服务重点、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一是服务中心。中心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开设专栏,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兴形成的生动实践,分阶段、有重点、推精品地开展新闻专题系列报道,着力构建全媒体发布渠道,制作一批现象级融合传播精品。
二是服务重点。中心深耕本土资源,持续做好两区建设、创城创卫、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的策划宣传,推出更多“短、实、新”的全媒体产品,强化“直播大兴”“京津冀媒体大兴行”等品牌化效应,持续开展“融媒力量·记者走基层”活动,聚焦名优产品、消费商圈、旅游线路、文化地标等,推出“网红打卡地”“大兴邀你过大年”等系列活动,多角度、深层次讲好“新大兴新国门”故事。
三是服务社会。中心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深化“四个中心”贯通发展,打造“民生系列微课堂”“言之有理”等品牌栏目。积极与全区各单位联系沟通,加强媒体与群众的粘合度,打通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最后一公里”。完善“融媒+”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当好政府和群众的桥梁纽带,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
四是服务群众。中心依托“北京大兴”APP,进一步完善提升客户端使用效能,结合百姓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不断开发拓展服务功能,通过线上发放参观门票、消费券、直播等形式,持续增强用户粘性,优化用户体验,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全面打造“群众离不开的”融媒体移动终端。未来大兴区融媒体中心将统筹区内资源,以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为宣传载体,抓好“一平台两个中心”建设和“新闻+政务+服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拓展媒体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实效。
推荐阅读
有媒体称,继报纸、频道关停潮之后,客户端“关停潮”也来临了。真的如此吗?新闻客户端将何去何从?
重庆两江新区融媒体中心与多家高校、企业签约,向合作单位授牌,并对外发布开发成果、应用需求、产业场景“三张清单”,探索推进媒体融合传播的新路径、新方式。
全媒体就是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当下和未来,还要再加一个,即全智媒体。
双方将在融媒体数字平台建设、数字产品开发、政务信息服务、文旅业态打造、数字资源开发利用等五个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中,这家位于湖北的市级媒体何以实现经营增长?
24小时阅读榜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深度对话行业大咖、业界专家,全景展现广电人的所思所想,所行所得。
纵览行业大事、上市公司动态、地方新闻……一周热点事件尽在【TV资本论】
聚焦智慧广电、应急广播、超高清、5G等行业热点议题,读懂广电行业的“大事与大势”。
月度盘点栏目介绍:持续追踪媒体融合、超高清、5G动态,带你回顾每月大事。
汇集优秀案例、新闻动态、从业人员投稿,了解广电网络公司的一线动态。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