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功效与作用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柴胡功效与作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3、解热、退热。柴胡具有解热、退热的作用,尤其对于伤寒、大肠杆菌液、酵母等所引起的发热症状起着解热作用。另外,在动物实验中,柴胡还能够使动物正常体温降低。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或全草。中医认为,柴胡性味苦、辛,微寒,可入心包络经、肝经、三焦经、胆经,其主要功效是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临床实践表明,柴胡是一味治疗感冒的良药,且对全面缓解感冒症状具有极佳的疗效。

历代医家认为,柴胡味薄性升发,功擅透表泄热,是治疗邪入少阳半表半里所致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头晕目眩之症的要药。西医认为,感冒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有发热、畏寒、流涕、咽痛、头晕、头痛、食欲减退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柴胡之所以能防治感冒主要在于其具有以下几种功效:

1.解热作用:柴胡中含有柴胡皂甙和挥发油,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且具有毒性低、退热迅速的特点。

2.抗菌抗病毒作用:据研究证实,柴胡除具有抑制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外,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柴胡不仅能够用于治疗感冒,对感冒引起的各种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3.镇咳作用:柴胡中的柴胡皂甙有很强的镇咳作用,其镇咳作用与西药相当,但却没有西药所具有的胃肠道反应和成瘾性。

4.调节免疫功能作用:柴胡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防病、抗病能力,同时又能预防和治疗由感冒引起的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另外,它还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在临床上,用柴胡治疗感冒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其常用方主要有以下几种:

1.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取柴胡、半夏、生姜各9克,黄芩6克,人参、甘草各3克,大枣12枚,每日一剂,用水煎服,早晚各服一次。此方主要治疗邪入少阳所致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呕吐等症。

2.正柴胡饮(出自《景岳全书》):柴胡9克,陈皮、芍药各6克,防风、甘草各3克,生姜4片,每日一剂,用水煎服,早晚各服一次。此方主要治疗外感风寒所出现的发热恶寒、头痛身疼等症。

3.柴胡甘草汤(出自《许学士本事方》):柴胡12克,甘草3克,每日一剂,用水煎服,早晚各服一次。此方主要治疗伤寒余热未退,邪入经络,体瘦肌热等症。

需要说明的是,在应用上述几则方药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随症加减,如患者头身疼痛严重时可加葛根、羌活、白芷;咳嗽痰多时可加桔梗、杏仁;口苦、目赤时可加黄芩、夏枯草;呕吐频繁时可加枳实、竹茹等。柴胡的一次用量通常为3~10克,为减低其升发之性,宜用醋制柴胡。此外,因柴胡有升发之性,有真阴亏损、肝阳上亢之症者(如高血压等病患者)应忌用。

【关键词】皮肤科;小柴胡汤;临床应用

皮肤科疾病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较大影响,不仅导致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痛苦,同时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外观,从而打击了患者的自信心,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小柴胡汤中富含各种中药材,对于治疗皮肤疾病效果显著,能够快速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1]。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皮肤科疾病患者,对其应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8年7月——2011年9月间收治的100例皮肤病患者,其中,男性58例,年龄在11-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7岁,女性42例,年龄在13-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4岁。100例患者中,痤疮25例,黄褐斑25例,斑秃25例,神经性皮炎25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者采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评估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

1.2方法对于痤疮的治疗,基础方为:柴胡10g、炒皂刺6g、黄芩10g、野菊15g、法半夏10g、夏枯草15g、香附12g、连翘15g、郁金12g、蒲公英15g、炙甘草6g、大枣3枚、生姜3片。对患者进行加减治疗,持续进行1个月。对于黄褐斑的治疗,基础方为:柴胡10g、桃仁10g、黄芩10g、赤芍15g、法半夏10g、枳壳10g、香附12g、六路通15g、炒白芍15g、当归15g、炙甘草6g、王不留行15g、郁金15g、川芎12g、白菊15g、元胡10g。对患者持续治疗3个月[2]。对于斑秃的治疗,基础方为:柴胡10g、炙甘草6g、黄芩10g、炒白芍15g、法半夏10g、枳壳10g、太子参15g、远志15g、五味子6g、钩藤15g、麦冬15g、生龙牡各30g、首乌藤15g、郁金15g、鸡血藤15g。对患者进行加减治疗,持续进行2个月。对于神经性皮炎的治疗,基础方为:柴胡10g、鸡血藤15g、黄芩10g、首乌藤15g、法半夏10g、苏梗10g、香附12g、藿香10g、生姜3片、茯神30g、大枣6枚、远志15g、五味子6g、生龙牡各30g、太子参15g、麦冬15g。对患者持续治疗1个月。

1.3疗效标准基本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外观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消失,外观有较大程度的恢复。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消失,外观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无效:患者的病情呈现加重趋势[3]。

1.4统计学分析对于本文中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指标进行检验,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通过治疗,患者病情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10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55例,显效26例,好转10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91%。

3讨论

皮肤科疾病对于患者的危害较大,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对此,需要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病情,缓解患者的痛苦。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对于所有的皮肤疾病患者均采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处方中的柴胡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黄芩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凉血止血的作用,赤芍能够凉血散瘀、活血通经、清热解毒,鸡血藤具有活血、补血、通络的功效,法半夏能够理气化痰、润肺止咳,郁金具有凉血破瘀、行气解郁的功效,麦冬具有润肺沁心、养阴生津的功效,五味子具有滋肾、敛肺、生津、涩精的功效[4]。上述药物联合应用,对于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显著,通过对患者持续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外观的恢复,并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由此可见,临床上在治疗皮肤科疾病的过程中,对于患者采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庞志英.小柴胡汤与温胆汤加减辨证论治郁证[J].中医研究,2010,25(03):36-37.

[2]刘志香.浅谈《伤寒类方》中小柴胡汤类古方加减应用的原则和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1(05):54-55.

由于化学药物防治球虫病存在易残留、毒性较大等缺点,而免疫预防尚存不足,所以,开发中草药资源具有良好的前景。中药不仅可以预防和控制球虫病,还可以提高鸡的免疫力,从根本上提高抗病力,并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小、药物残留少等优点,其研究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常用的单、复方抗球虫中草药,以期为抗球虫中药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1单味药

1.1常山

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afebrifugaLour.的干燥根,性寒,味辛、苦,有截疟、祛痰等功效。史万玉等[1]的研究表明,采用人工感染发病方法,由常山、柴胡、青蒿、白头翁、地榆等10多味中草药按照不同的组成和配比组成了12个中药复方,研究其抗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效果,发现常山的添加使抗球虫指数增加了近1倍。

1.2白头翁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性苦、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等功效。李宝春等[2]观察白头翁水提液对鸡球虫病的预防作用,发现白头翁水提液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鸡的成活率和相对增重率,显著减少血便堆数和卵囊数,明显减轻盲肠病变。说明白头翁水提液对鸡球虫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1.3青蒿

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L.的干燥地上部分,性苦、寒,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等功效。近年来在鸡球虫病的防治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朱印生等将青蒿醇提取物混入饮水中让鸡自由饮用,7~40日龄鸡每服3d,停药1d,41~60日龄时每服青蒿3d,停服2d,药量每日按10g/kg投放,结果与不治疗对照组相比,效果显著。

1.4柴胡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苦、微寒,有疏散退热、舒肝、升阳等功效。柴胡及其主要成分柴胡皂苷有抗感染作用,并能抑制组织胺或5-羟色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其对球虫的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有效地消除或缓解球虫感染鸡体后引起的炎症变化。

1.5墨旱莲

墨旱莲为菊科植物鳢肠EcliptaprostrataL.的干燥地上部分。甘、酸、寒,有滋养肝肾、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等功效。郭剑英等[3]的研究表明,试验用健康的1日龄公雏鸡,分别添加5%、2%墨旱莲,可达到中等抗球虫活性。

1.6其他

清热燥湿类中药,如黄连、黄芩、黄柏、秦皮、苦参等;清热解毒类中药,如马齿苋、柴胡、白茅根、蒲公英、地锦草、穿心莲、败酱草等;补益气血类中药,如党参、当归、熟地、黄芪等;活血止血类中药,如丹参、桃仁、侧柏叶、小蓟、地榆炭、仙鹤草、白及等;渗湿利水类中药,如车前草、茵陈、薏苡仁等。

2复方

目前,复方制剂仍然以临床验证为主,较为常用的药物有球虫净[4](常山200g,柴胡60g,加水400ml,煎至250ml);驱球散[4](常山2500g,柴胡900g,苦参1850g,青蒿1000g,地榆炭900g,白茅根900g);白头翁苦参散[5](白头翁、苦参、鸦胆子各等份);五草汤(墨旱莲、地锦草、鸭跖草、败酱草、白头翁各等份);藿香正气散;百球威克冲剂[6];敌球灵复方制剂[7];净球散[8]等。

马海利等[9]以治本、治标、扶正祛邪为原则,设计了由青蒿、使君子、大黄、地榆、当归等组成的组方,该组方在防治肉鸡球虫病中抗球虫指数为188.3,达到高效水平。史万玉等[10,11]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由常山、柴胡、地榆和绞股蓝组成的抗鸡球虫中药复方禽球灵各组分的作用及最佳用药剂量进行了选择。结果表明,组分常山和柴胡对整个组方的抗球虫指数有显著影响,且常山以选取大剂量水平为最佳,柴胡以中剂量水平为最好;而组分地榆和绞股蓝对整个组方的ACI影响不显著。晋爱兰等[12]研究证明,以常山、青蒿、槟榔、柴胡、苍术、大黄、黄柏、黄连、仙鹤草、地榆、三七各等份组成的组方,对鸡球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均高于西药组。何华西等[13]研究证明,由青蒿、常山、大黄、黄连、黄柏、黄芪、苦参、仙鹤草、地榆等9味中药各等份组成的组方有高效抗球虫作用,优于目前常用的痢特灵和氨丙啉两种化学抗球虫药。

另外,还有彭德旺等[14]自拟中药散剂球速康,宋志甫[15]自拟中草药克球散,潘增强[16]研究方,杜爱芳[17]研究方等。

国外的研究表明,窃衣、苦参提取物能提高鸡的存活率,大果榆、朝鲜白头翁提取物能减轻鸡只病变,使君子提取物使鸡只增重明显,槐树、苦参的提取物对鸡只血便的治疗较理想。

3展望

总之,中药用于球虫病防治具有毒性低、残留少、球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较大。若能进一步加快其组分筛选,研制新的剂型,提取有效成分并探索治病机制,其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参考文献]

[1]史万玉,李呈敏,包永占,等.抗鸡柔嫩艾美耳球虫中药复方的筛选[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3(2):15-17.

[2]李宝春,俞浩.白头翁水提液预防鸡球虫病作用的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20(3):1-4.

[3]郭剑英,曹华斌,李成梅.中草药对鸡球虫病的防制试验[J].湖北畜牧兽医,2006(5):22-23.

[4]张泉鑫,朱印生,郁二生.新编中兽医经[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86,474.

[5]陆钢,何静荣,许剑琴.鸡病中药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71.

[6]胡功政,刘冰宏,班付国,等.百球威克冲剂对人工感染鸡球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0,19(5):11-12.

[7]梁纪兰,党萍,胡庭俊,等.敌球灵防治鸡球虫病的试验观察[J].中国兽医科技,1996,26(10):33-34.

[8]王新,张秀英,丁保川.净球散对鸡球虫病的疗效观察[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0,19(6):8-9.

[9]马海利,郑明学,李元平,等.中药抗柔嫩艾美尔球虫机制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1,23(1):33-35.

[10]史万玉,李呈敏,包永占.正交试验法筛选最佳抗鸡球虫中药复方[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26(2):65-67.

[11]史万玉,包永占,郝延刚,等.中药复方禽球灵抗鸡的效果[J].中国兽医科技,2003,33(5):46-48.

[12]晋爱兰,仪凤菊,任孝斌,等.中草药治疗鸡球虫病的试验研究[J].山东畜牧兽医,2006,(2):1-2.

[13]何华西,王尚荣.中药防治鸡毒害艾美耳球虫病的疗效试验[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3,11(4):15-17.

[14]彭德旺,杨廷桂,许琴瑟.自拟中药散剂球速康的抗球虫效果[J].中国家禽,2003,25(17):24-25.

[15]宋志甫,何志生.自拟中草药克球散治疗鸡球虫病体会[J].北方牧业,2006,26(3):27.

[16]潘增强,周祖俊,王海青.中草药治疗鸡球虫病的效果试验[J].浙江畜牧兽医,2003,28(5):28.

关键词:清瘟解毒丸;药理;研究

清瘟解毒丸具有清瘟解毒的功效。清瘟解毒丸由牛蒡子(炒)、羌活、防风、黄芩、白芷、川芎、大青叶、连翘、玄参、天花粉、桔梗、葛根、柴胡、赤芍、甘草、淡竹叶等组成。清瘟解毒丸主要有解热、镇痛,抗病毒,抗菌、抗炎,增加脑血流,改善微循环障碍等作用。清瘟解毒丸常用于外感时疫、憎寒壮热、头痛无汗、口渴咽干、大头瘟等。本文对清瘟解毒丸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主要成分药理作用

1.1牛蒡子

牛蒡子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学名:Arctiumlappa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药品化义》记载:“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壅,马刀瘰疬,颈项痰核,血热痘,时行疹子,皮肤瘾疹,凡肺经郁火,肺经风热,悉宜用此。”现代研究牛蒡子具有抗菌抗病毒、降血糖、钙拮抗、抗肿瘤抗诱变等作用。牛蒡子常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及风疹瘙痒;疮疡肿毒及痄腮等。

1.2羌活

羌活具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等功效。羌活既能发汗解表,又可祛风湿而止痛,但在作为发汗解表药时,应将它的祛风止痛功效密切结合起来,才考虑使用。羌活用于阳痿遗精,肾虚作喘,遗尿尿频,腰膝冷痛,五更泄泻等。

1.3防风

防风是中药材,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等功效。《长沙药解》记载:“行经络,逐湿,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现在药理研究表明防风具有解热、镇痛、镇静、抗菌、抗炎等作用[1-3]。防风常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等。

1.4白芷

白芷(学名:Angelicadahurica)为伞形科当归属的植物,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名白,芳香,列为中品。白芷具有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等功效。白芷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日华子本草》记载:“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疵瘢。”

1.5川芎

川芎是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的干燥根茎。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川芎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腥痛、症瘕肿块、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是治疗头痛之首选药物。《日华子本草》记载:“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川芎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流阻力及血压,抗氧自由基,抗血栓形成等药理作用[4-5]。

1.6连翘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连翘常用于痈疽,瘰疠,高热烦渴,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神昏发斑,热淋尿闭等。《日华子本草》记载:“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

1.7桔梗

桔梗(BalloonFlower),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桔梗主要用于咳嗽痰多、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肺痈吐脓、痢疾腹痛、胸满胁痛、目赤肿痛、小便癃闭等。《药性论》记载:“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现在药理研究表明桔梗具有祛痰、镇咳、降血糖、抑制胃液分泌、抗溃疡、抗炎等作用。

1.8柴胡

柴胡清虚热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柴胡具有解热、抗炎、促进免疫功能、抗肝损伤、抗辐射损伤等作用。柴胡常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治疗高脂血症、流行性腮腺炎、单疱病毒角膜炎、多形红斑、眼色素膜炎等。

1.9甘草

甘草,(学名: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是一种补益中草药。甘草生用偏凉,可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炙用偏温,能散表寒、补中益气。《本草新编》记载:“甘草,味甘,气平,性温,可升可降,阳中阳也。无毒。入太阴、少阴、厥阴之经。”甘草含有甘草甜素(glycyrrhizin)、二羟基甘草次酸(dihydroxyglycyrrheticacid,即grabricacid)、甘草苦甙(glycyamarin)、甘草次酸(glycyrrheticacid,glycyrrhetinicacid)、甘草黄甙(甘草甙,liquiritin)、甘草素(liquiritigenin)、异甘草黄甙(iso-liquiritin)、甘草西定(licoricidin)、5-0-甲基甘草醇(5-0-methylglycerol)、异甘草醇(iso-glycyrol)等。甘草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2清瘟解毒丸药理作用

清瘟解毒丸具有清瘟解毒的功效。清瘟解毒丸主要有解热、镇痛,抗病毒,抗菌、抗炎,增加脑血流,改善微循环障碍等作用。方中柴胡、防风、白芷、淡竹叶、羌活、葛根、天花粉有解热、镇痛作用;大青叶、牛蒡子对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等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川芎能增加脑血管搏动性血流量和改善脑微循环障碍;黄芩、白芷、天花粉、甘草、连翘、玄参等均有抗炎、抗菌作用。

[1]李莉,周勇,张丽,陆蕴如,王旭丹,葛东宇,邓巧虹.防L多糖增强巨噬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03).

[2]周勇,马学清,严宣佐,张丽,牛建昭,赵离原,陆蕴如,葛东宇.防风多糖JBO-6体内对小鼠兔疫功能的影响及抗肿瘤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04).

[3]刘华,田嘉铭,孙黎,白雪梅,李秀娟,贾天军.正常小鼠巨噬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防风多糖干预的反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8).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穿刺引流;醋酸奥曲肽;大柴胡汤加减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A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指的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病情危重,常可累及多个器官功能障碍。并且是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难于治疗的急腹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主要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的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胰腺局部出现炎症反应、坏死和感染,并伴全身炎症反应和多个器官功能损害的疾病[1-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综合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现对我院在2008年05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部分应用腹腔穿刺引流联合醋酸奥曲肽结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8年05月到2013年10月收治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占31例。其中治疗组男性患者占21例,女性患者占1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7±16.1)岁;对照组男性患者占18例,女性患者占1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2±15.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比较无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3]至少应该满足以下三项中的2项:①上腹疼痛、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3倍以上;②X线断层成像(CT)或磁共振(MR)有急性胰腺炎的变化,同时有胰周广泛渗出和(或)胰腺坏死、和(或)胰腺脓肿等改变;③器官功能衰竭。排除标准:合并肿瘤患者。

1.3方法

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主要有禁食水、解痉、镇痛、维持血容量、预防感染、减少胰液分泌、抑制胃酸分泌、营养支持、器官保护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动态监测腹腔积液情况,并在床旁B超引导下行腹腔积液置管引流术,如无明显液体引出近早拔除。此外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醋酸奥曲肽结合中药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初次治疗给予负荷量0.1mg醋酸奥曲肽(生产企业:国药一心制药有限公司、国字标准:H20041557)进行静脉注射治疗,之后以每小时50μg奥曲肽进行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每天使用1.2mg,后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同时联合大柴胡汤进行加减治疗,大柴胡汤主要的方剂包括柴胡15g、半夏10g、黄芩10g、大黄12g、芍药10g、枳实15g、大枣15g、生姜8g,生大黄的使用剂量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加减治疗,给予患者胃管鼻饲治疗,每次鼻饲100ml,以每天腹泻

治疗组有1例患者突发血性积液引出,考虑并发血管破裂出血。对照组有3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腹腔积液明显增多予腹腔穿刺引流。

1.4疗效评定标准

1.5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使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P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情凶险,预后差,病死率在20%-40%,经积极抢救幸免于死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胰功能不全,极少演变为慢性胰腺炎[4]。

重症急性胰腺炎在中医学中属于腹泻、腹痛、胃脘痛等范畴,主要是因为暴饮暴食、情志郁结、肝郁气滞、疲劳过度、脾失健运、瘀阻中焦以及湿热内蕴等导致。大柴胡汤应用于治疗重症胰腺炎中疗效显著,是仲景名方,功能和解少阳、内泻热结[6-7],方药中柴胡和黄芩具有清虚热效果,能够除少阳之邪;枳实和大黄具有邪热解散以及通腑等功效,起到祛阳明之邪的作用;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温和中胃以及消痞散结等功效;芍药具有活血散瘀、镇痛、泻肝火等功效。各方药联合使用应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起到了良好的泻下作用,利于排泄积粪、内毒素以及细菌等,避免和减轻了内毒素血症,减少了细菌过量的繁殖,能够有效缓解或者消除腹痛和腹胀等症状。

醋酸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八肽化合物,为人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的药理作用与天然生长抑素相似,但其抑制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作用较强。与生长抑素相似、奥曲肽也可抑制LH对GnRH的反应、降低内脏血流、抑制5-HT、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糜蛋白酶、胃动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特点及上述研究结果,腹腔穿刺引流联合醋酸奥曲肽结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建洪.5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143-144

[2]张虎,曹登科,吕峰,简亚玲,王武兴.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重症胰腺炎早期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附126例报告)[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11):1136-1138.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病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内科规范治疗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9,29(02):75-77.

[4]陆再英,钟南山,等.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75.

[5]雷衍军,王湘英,肖彦,刘丽蕾.床旁超声引导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9):1216-1219.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临床辨证应用

现将中药注射液的临床辨证应用介绍如下:

补益类中药注射液

1.1黄芪注射液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即能升阳举陷,又能温分肉、实腠理、补肺气、泻阴火,亦能补中气、益元气、温三焦、壮脾阳、利水消肿、生血生肌、排脓内托。黄芪注射液具有益气固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功能,主要用于心血管病证属气虚,尤其是心气不足者。(1)病毒性心肌炎: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多有不同程度的气虚存在,药理研究认为黄芪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功能、抗病毒作用,但病毒性心肌炎在气虚的同时多有不同程度的热毒和阴虚存在,因此如热象明显者宜加用生脉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以养阴、清热解毒。(2)冠心病:中医认为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征,本虚为心气虚,标实为瘀血、痰湿,因此应用黄芪注射液有治本的作用,但必须是气虚明显而无痰热之象者方可应用,如属痰热内扰,表现为胸痛、胸闷如窒、心烦易怒,口苦、失眠,舌苔黄腻、脉弦数者则不宜应用。

1.2生脉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是在我国千年古方“生脉散”(含人参、麦冬、五味子)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成功的中药制剂。五味子为植物的成熟果实。其味酸、甘,性温,入心、肺、肾经。本品酸能收敛、甘温而润,上能益气敛肺,下能补肾养阴,益气生津,退热敛汗。生脉注射液借五味子之力,适合于心气亏虚而有心神失养、咳嗽难宁之症。

2.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

2.1丹参注射液

丹参味苦,性微寒,入心、心包、肝经。《本草便读》云:“丹参,功同四物,能祛瘀而生新”,即能活血化瘀、行血止痛、去瘀生新,又能凉血清心、除烦安神,还能凉血消痈。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凉血消痈、清心安神功效,对气滞血瘀中风亦有疗效。

2.2复方丹参注射液

除了丹参以外,还含有芳香温通的降香、冰片,具有理气活血的作用,多用于冠心病属气滞血瘀者,症见胸闷、胸痛、善太息,以呼出为快,舌暗脉弦等。

3.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

3.1柴胡注射液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心包络、肝、胆、三焦经。本品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宣畅气血、散结调经。柴胡注射液具有清热解表、和解退热之功效。对邪郁太阳之表,或邪阻少阳,半表半里之发热,或外感表热证,邪在少阳证之发热,有显著效果。主治流行性感冒发热、普通感冒、疟疾发热等。

3.2鱼腥草注射液

4.其他类中药注射液:

4.1脉络宁注射液

脉络宁注射液由玄参、牛膝等中药经提取精制而成,玄参味甘、苦、咸,性寒,入肺、胃肾经,即能养阴凉血、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又能养阴润燥、清利咽喉、消肿止痛,还能解毒散结;牛膝为苦、酸,性平,入肝、肾经,本品能苦平降泄,行善下行。脉络宁注射液具有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活血化瘀功效,对肝肾阴虚、阴虚内热、瘀血阻滞证有效,对肝阳亢盛所致中风疗效显著。

【关键词】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疗效

经行发热是指女性在月经来前1天或者行经期间出现的发热、小腹隐痛等症状,是一种常见的经前期综合征[1]。由于其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因而容易导致误诊,耽误患者的治疗。《伤寒杂病论》记载,小柴胡汤对治疗伤寒少有明显的疗效,能够缓解患者的发热症状[2]。为了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经行发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2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②主要症状为经行发热、寒热往来、酸楚乏力、少腹隐痛、月经量偏少等;③排除子宫肌瘤和肝肾功能异常患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泰诺酚麻美敏片治疗,每天2次,每次2片,连续服用4天。观察组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药方:柴胡、地骨皮各15g,黄芩、大枣各12g,法半夏、党参各10g,甘草6g,青蒿9g;少腹不适者加香附、乌药、桑寄生,月经量少者加怀牛膝、益母草、川芎,风寒者加薄荷、荆芥、苍耳子、白芷;水煎服,取150ml,每天1剂,连服2天后根据患者病情再连服2天。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χ±s表示,P

2.1两组在临床疗效上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愈1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愈4例,好转1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前后在体温上的变化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体温为(37.98±0.36)度,治疗后为(36.86±0.42)度。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体温为(37.91±0.35)度,治疗后为(37.05±0.43)度。两组治疗后体温均有明显下降(P

经行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正气不足、邪结少阳[3]。据《伤寒论》记载,小柴胡汤是治疗经行发热的主方,能够起到疏利三焦、和解少阳、和畅气机、宣通内外的功效[4]。

小柴胡汤中柴胡能够宣散透邪、和解少阳,黄芩能够泻火除烦、清热燥湿,两药合用能够清透并用,内清半里之热,外解半表之邪;法半夏能够调理胃气,起到止吐的功效;甘草、大枣能够扶正祛邪;诸药合用,能够扶正祛邪、调达上下、疏利三焦,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5]。通过辨证加减治疗,能够协调五脏,疏通气血,起到显著的疗效。

[1]陈昆仑.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的临床观察[J].广州医药,2011,42(3):51-52.

[2]卢亦彬.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43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1(6):412-412.

[3]黄英.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48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2):85-85.

[4]刘艳丽,陈莹.陈莹教授补肾活血方治疗经行发热1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2):82-83.

中药学是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及药学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学习方剂学和临床各科的基础课。但由于中药品种较多,内容包括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等,教学中存在内容多、易混淆、难记忆和枯燥乏味现象。通过多年教学体会,应用对比记忆法,收到理想效果。现介绍如下:

1药名相似中药的对比记忆

在中药中有些药名相似而功效又不完全相同的药物可用对比记忆。如羌活与独活都能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常相互配伍应用,主治风湿痹证。其中羌活善于祛在表在上之风湿,治上肢风湿痹痛;独活善于祛在里在下之风湿,治下肢风湿痹痛。再如白术与苍术均有健脾燥湿之功,白术则以健脾为主,多用于脾虚之证;苍术以燥湿为主,多用于湿盛之证。又如白芍与赤芍,白芍具有养血敛阴,缓急止痛之功,而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之效。诸如此类的还有黄连与胡黄连、柴胡与银柴胡、石决明与草决明、川贝母与浙贝母等。

2功效相似中药的对比记忆

有些中药的功效和临床主治存在某些共性,又各有特点,也可用对比记忆法。如辛温解表的麻黄与桂枝都能发散风寒治风寒表证,麻黄多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而桂枝还可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再如陈曲、麦芽、山楂“焦三仙”,都有消食健胃之功,常相互配伍应用,而麦芽善消面食积兼有回乳作用;山楂善消肉食积兼有活血祛瘀;陈曲善消肉面混合食积。又如黄芩、黄连、黄柏“三黄”,相同点是性味苦寒,作用相似,均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之功,不同点是黄芩偏清上焦热,善泻肺火,兼有安胎作用;黄连偏清中焦热,善泻心火,兼除心烦;黄柏偏清下焦热,善泻肾火,兼退虚热。其他诸如龙骨与牡蛎、龟板与鳖甲、昆布与海藻、三棱与莪术、乳香与没药等。

4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不同的中药对比记忆

同一种中药,因炮制加工方法不同,功效也就不一样,也可用对比记忆法。如蒲黄生用具有活血祛瘀之功,而炒用则有收敛止血之效。再如地黄生用具有清热凉血生津之效,经炮制后名熟地黄,而有滋阴补血之功。又如姜,鲜姜生用,特点是走而不守善治表寒;干姜特点是能走能守善治中寒;将干姜炒制后名炮姜,特点是守而不走善温下元。这种对比记忆方法还可例举很多,可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内容特点和学生基础水平以及课时的多少,灵活运用。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解决中药教学过程中枯燥乏味的弊端,调动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并且可加深学生对中药功效和应用的记忆和理解。

关键词:风气内动;药物;关联规则;医案

风气内动是诸多疾病常见的病机之一,传统中医理论对“风气内动”的成因多概括为“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生风”、“血虚生风”,而临床上,许多内风病证亦常伴有气虚、阳虚、痰浊、瘀血等特点,因此,找出“真凭实据”,发现规律,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关联规则分析为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之一,笔者尝试应用关联规则分析的方法对古籍医案记载的内风病证进行挖掘整理,分析常用的药物组合及其配伍规律,进而揭示内风病证的病机特点。

1.2医案检索

1.3医案纳入标准

文字类型评价医案:有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描述;有证候或病机论述;用药记录完整;若有复诊的病案须阐明二诊有效,并且病案录入时以首诊为主。以上各项均具备者方可纳入。

1.4医案排除标准

非内风医案;无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记录;无内风证候或病机论述;方药缺失;复诊病例二诊阐明无效或加重。符合上述任一标准者,予以排除。

1.5数据标准化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是进行数据挖掘的关键步骤之一。包括药名、药味、药性、归经、功效、剂量、毒性,以及炮制方法等进行规范。依据高等中医药院校全国统编教材《中药学》[2]、《中药大辞典》[3]进行规范。

1.5.1药物名称规范主要存在别名、异名、省略、错误、合并与拆分等现象,举例如下。

①白芍:白芍药、杭白芍、杭芍、炒白芍、酒白芍、酒芍、生白芍、生杭芍;②白术:于术、云白术、白术炭、炒白术;③艾叶:伏道艾、祁艾、大艾叶、艾、艾炭、焦艾、生艾叶;④白僵蚕:天虫、僵蚕、炒僵蚕;⑤黄连:川连、雅连、川雅连;⑥黄芩:枯芩;⑦白芷:白芷梢、川白芷、吴白芷、香白芷、炒白芷;⑧益母草:坤草;⑨大黄:酒军、川军。另外,茯苓神应拆分为茯苓与茯神,川象贝应拆分为川贝与浙贝,生龙牡应拆分为生龙骨与生牡蛎等。

1.5.2炮制品规范中药炮制方法主要分为净制、切制、炮炙3种,其中净制、切制对于药物性味归经改变很小。因此,对中药名称中含有“片”、“末”、“粉”、“鲜”、“嫩”、“净”等净制、切制方法的标志用词,予以去除。如“三七粉”规范为“三七”。在炮制规范过程中,对一些炮制方法进行了取舍合并。如半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不同的炮制方法,根据炮制的主要辅料不同,有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竹沥半夏、青盐半夏及京半夏之分。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目前实际应用中除生半夏外,在处方中其余的炮制常被统称为制半夏,故理论上可统一规范为生半夏与制半夏两类。但由于古代医案中关于半夏的应用许多时候没有明确记载是生半夏还是制半夏,故在统计分析时没有进行区分,而统一为半夏。

1.6数据规范及说明

研究需说明的问题:(1)确立研究范围。因内风病证涉及药物繁多,且应用比较分散,故在挖掘过程中选取用药频率在3%以上的药物进行分析。(2)关联规则涉及参数含义:关联规则分析中,实例为前项出现的药物数目,支持度为前项出现的药物数占案例数目的百分比,置信度为前项和后项均出现的药物数目占前项出现药物数目的百分比,规则支持为前项和后项组合的药物数目占案例数目的百分比。以统计结果中当归、柴胡药对为例,实例是出现柴胡的药物数目,支持度是出现柴胡的数目占全部案例的百分比,置信度是出现柴胡和当归的数目占仅出现柴胡数目的百分比,规则支持是出现柴胡和当归的数目占医案总数的百分比。(3)结果选取原则:①根据不同类药物制定置信度选取标准;②按照规则支持排序,即是对常用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的排序;③根据每味药物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规则支持数值范围。

2结果(见表1~表4)

关联规则分析是数据挖掘领域中最为常用和成熟的方法之一,旨在挖掘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目的是从给定的数据中,挖掘出事物特征之间满足一定支持度和置信度的关联现象[4]。本研究对用药频率在3%以上的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分别分析了高频药物药对、3味药、4味药、5味药之间的关联情况。通过对已知或者未知的药物配对关系,分析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对阐释内风病证的病机特点大有裨益。

当归与柴胡:柴胡苦平,入肝、胆经,功能和解少阳、疏肝和胃、升阳举陷;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二者配伍疏肝理气、行气活血,适于肝郁气滞,血行不畅之病证。

茯苓与柴胡:茯苓健脾利湿,柴胡疏肝解郁、升阳、和胃,二者配伍疏肝健脾、和胃升阳,适于肝郁脾虚之病证。

茯苓与泽泻:茯苓健脾利湿、安神,泽泻利水渗湿、邪热,二者配伍共奏祛湿化痰作用,适于脾虚痰湿之病证。

茯苓与山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山药健脾补虚、滋肾养精,二者配伍以补益脾胃为主,健脾补虚兼以祛湿化痰,适于脾胃气虚之病证。

当归与黄芪:当归补血活血、化瘀止痛,黄芪益气固表,二者配伍补气活血化瘀,适于气虚血瘀之病证。

熟地黄与五味子:熟地黄滋阴补血、补益精髓,五味子滋阴、生津、涩精,二者配伍滋补肝肾、养阴固精,适于肝肾阴虚之证。

茯神与龙齿:茯神宁心安神,龙齿镇惊安神、清热除烦,二者配伍共奏镇惊安神、清热平肝之功能,适于肝火亢盛、心神不安之证。

半夏与枳实: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枳实破气、消痞、化痰、消积,二者配伍化痰消积,适于气,痰阻之病证。

茯苓与陈皮: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二者配伍共健脾、行气、化痰,适于脾虚痰湿之证。

半夏与陈皮: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陈皮理气降逆、调中和胃、燥湿化痰,二者配伍燥湿化痰、理气和中,适于痰浊阻滞之证。

钩藤与胆南星:钩藤清热平肝、熄风定惊,胆星清热化痰、亦有熄风定惊之效,二者配伍增强化痰清热、熄风平肝功能,适于痰热生风之病证。

当归与川芎: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二者配伍能加强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适于血瘀气滞之病证。

当归、柴胡与茯苓: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柴胡疏肝解郁、和胃升阳,兼以清热;茯苓健脾利湿。三者配伍有行气活血、补虚化痰之功效,适于气血失调、痰浊阻滞之病证。

茯苓、人参与陈皮:茯苓健脾利水渗湿,陈皮理气燥湿化痰,人参大补元气,为补气良药,三者配伍共补气化痰,适于气虚痰湿之证。

半夏、陈皮与钩藤:陈皮配伍半夏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钩藤平肝熄风,适于痰浊生风之证。

当归、黄芪与人参:当归补血活血、化瘀止痛,黄芪益气固表,人参为补气之要品,三者配伍重在补气活血,适于气虚血瘀之证。

当归、川芎与白芍: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二者配伍则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配伍白芍活血而不伤血,适于气滞血瘀疼痛之证。

陈皮、半夏、茯苓与甘草:为二陈汤。半夏辛温性燥,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陈皮温燥,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亦化,此合乎“治痰先治气”之法。二药配合,能加强祛痰和胃止呕的作用。配用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补脾,使脾健而湿化痰消。全方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白术、人参、当归与茯苓:为四君子汤。人参味甘微苦,性温,最善补益元气;白术甘温,白术健脾强胃、止泻除湿;茯苓健脾益气、淡渗利湿。三者配伍重在益气健脾。当归补血活血,四者配伍意在补益气血、健脾化痰。

柴胡、白术、当归与茯苓:柴胡疏肝解郁、和胃升阳,白术健脾益气、利水渗湿,茯苓健脾利湿,当归补血活血,四者配伍具有益气活血、渗湿化痰之功效,适于痰浊阻滞、气血失调之证。

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提取内风病证中常用的药物组合并进行简要分析,分析结果涉及内风常见证候有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虚痰湿、脾胃虚弱、气虚血瘀、肝火旺盛、肝阳偏亢、气滞痰阻、痰浊生风(痰湿、痰热)、气滞血瘀等,与前期理论分析及其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基本吻合[5]。研究结果提示,内风病证的发生极其复杂,与传统的内风病机理论不完全吻合,内风病证发生时,常伴有气郁、气滞、火旺、气虚、痰浊(痰热、痰湿)、瘀血等病理变化[6],亦或提示气郁生风、痰浊生风、瘀血生风、气虚生风等理论成立。

需要说明的是,在挖掘过程中,由于某些使药应用比较普遍,出现频率较高,其支持度计数也高,如甘草、生姜等,但它们在方剂中往往不是主药,与其他药配伍不能形成固定常用的药物组成因子,因此仅仅依据支持度而把它们与经常与之同时出现的药物定义为关联药物则存在一些偏差。故需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与鉴别。

[1]中华医典编委会.中华医典[M].长沙: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2006.

[2]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李虹,蔡之华.关联规则在医疗数据分析中的应用[J].微机发展,2003,

13(6):94-97.

关键词:理气剂的;方解;应用

理气剂适用于气机阻滞所致的病症若一旦因某种原因使气机郁滞或逆乱,即可产生病症气机郁滞,无论见于何脏,总以胀痛为特征见于上焦,则胸中憋闷疼痛,见于中焦,则脘腹胀满或疼痛;见于下焦,则胁肋腰骶少腹胀痛本类方剂除配伍行气药外,常针对引起气机阻滞的原因,随证配伍消积导滞除湿祛痰活血祛瘀温阳散寒之品,使气滞之因消除,则气畅胀消气病的范围甚广,有气虚气滞气逆气陷等不同现对理气剂中调气疏肝剂进行分析如下

1辩证分析

调气疏肝剂适用肝气郁结的病症肝气郁结,以胁肋胀满疼痛,或少腹胀痛,或月经不调,痛经,腰骶胀痛,或肝病及脾,肝脾失调而饮食减少,腹胀,腹痛为主证根据木郁达之的治疗原则,常选用香附柴胡香橼片佛手片青皮枳壳木香乌药等疏达肝气药物为主,配人养血调肝的当归白芍川芎丹参等药组成调气疏肝的方剂代表方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

肝郁偏寒,常见疝气疼痛,或小腹冷痛,或月经后期,经色晦暗,少腹腰部胀痛等证此类证型,常选用温性的疏肝理气药:如吴茱萸台乌药木香小茴等为主;或选用一般调气疏肝药,与温阳散寒的生姜桂枝附片组成解郁温肝方剂治疗代表方如天台乌药散

肝郁偏热之证,除胁肋胀满,腹胀痛,食欲不振等肝气郁结证候外,多兼见口苦吞酸,舌赤苔黄,心烦易怒,月经先期,脉象弦数等热象此类气郁偏热的机理,又宜选用清热疏肝的金铃子青蒿为主药,或用调气疏肝药配伍清热的山栀黄芩黄连等组成清热疏肝的方剂治疗代表方有金铃子散丹栀逍遥散(方见逍遥散附方)[1]临床上也有用清热药配伍温肝解郁药,组成清热疏肝的方剂如左金丸用少量的吴茱萸与大剂量的黄连配伍,去吴茱萸辛热之性,取吴茱萸调肝止痛的作用,此种去性取用的配方法度,扩大了疏肝药的应用范围

2方药分析

2.1逍遥散(《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10g当归10g白芍30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

用法:加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服

功效:疏肝解郁

主治:肝气郁结,头晕目眩,乳胀胁痛,寒热往来,食少神疲,月经不调,脉象弦大而虚者

方解:本方证属于肝气郁结病症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虚实皆易致郁,若血虚肝郁,其症见于上则头晕目眩;见于中则乳胀胁痛;见于下则月经不调胆附于肝,兼少阳之表,则往来寒热肝气郁结,木不疏土,则食少神疲基上所析,诸证皆因肝郁而致根据木郁达之的治疗原则,法当疏肝解郁,顺其条达之性方中柴胡是治寒热往来,胸胁疼痛的要药,尤长于宣畅气血,推陈致新,疏达肝气之郁结;当归白芍养血调肝;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使肝气疏畅,脾得健运,则诸证可愈

此方为脾虚肝郁而设,用白术茯苓甘草,有培土营木之意若无脾虚现象,亦可用三药以先安未受邪之地,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

应用:本方用途较广,凡属肝脾两虚,肝郁气结之证,如胁痛,胃痛,痛经,月经不调,时前时后者,投以此方,均可获效《张氏医通》谓“自汗由于肝虚者,理其疏泄”,宜本方失眠属于肝郁者亦效以此方加减,治疗乳核腹部包块,亦可获效

2.2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组成:天台乌药15g木香15g茴香(炒)15g青皮(去白)15g良姜(炒)15g槟榔2个川楝子10个巴豆70个

用法:上八味,先以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麦麸炒候黑色,去巴豆及麦麸,再研为细末,每服3g,温酒送下

功效:温肝解郁

主治:寒疝,肝经气实,寒凝气结,小腹痛引,脉沉迟或弦,舌质淡,苔薄白

方解:《说文》说:“疝,腹痛也”观《金匮要略》论疝条文,确系泛指腹痛而言后世医家始将肿大,牵引少腹而痛之证,称为疝气由于肝经经脉循少腹,络阴器,故疝气多宗“诸疝皆归于肝经”之说,而从肝经辨证施治此方证属于肝经气实的寒疝何以知其为寒?从舌淡苔白脉弦迟等舌脉知之寒主收引,寒邪凝滞,则气结不通,气结不通,故小腹痛引治宜温肝解郁方中乌药疏肝理气,散寒止痛作用甚强,辅以木香青皮,调气疏肝,小茴良姜暖下散寒,槟榔行气破结,则温肝散寒,行气破结力量为之增强使寒凝散则气机通,气机通则痛可止值得注意的是巴豆与川楝子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的炮制法这种做法是利用两者之长,克服两者之短的一种措施川楝子与巴豆同炒,则川楝苦寒之性去而疏肝止痛的作用依然存在;相反,巴豆辛热散寒破结的性存而泻下的弊病又得到克服川楝子是直接利用其功效,巴豆是间接利用其辛热的性质,是一取其性,一用其用的用药方法

应用:本方适用于小肠疝气属于寒凝气滞之实证[2]若寒邪较甚,加吴茱萸肉桂,增强温里散寒之力;气滞较甚,加橘核荔枝核,增强行气疏肝之力;兼有瘀血,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现代常用本方治炎痛经等属于肝寒气滞者

2.3橘核丸(《济生方》)

组成:橘核(炒)30g枳实(麸炒)30g厚朴(姜汁炒)30g川楝子(炒)30g延胡索(炒去皮)30g桃仁(麸炒)30g桂心30g木通30g海藻(洗)30g昆布(洗)30g海带(洗)30g木香15g

用法: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心,温酒盐汤送下亦可作汤剂

功效:行气活血,消痰软坚

主治:气郁,血滞,痰凝,肿胀,或坚硬如石,或引脐腹绞痛甚则阴囊肿胀,或成疮毒,轻则时出黄水,甚则成痈溃烂

方解:本方所治的疝气,以肿胀,或坚硬如石为主证之所以肿胀,坚硬,则由于气滞血瘀,痰湿凝结而成治宜行气活血,消痰软坚

方用橘核木香川楝枳实厚朴疏肝理气,行气分的郁滞;桂心桃仁延胡索温通活血,行血分的瘀结;昆布海藻海带咸润软坚,消痰散结,治痰湿的凝聚;再用木通导湿下行,为痰湿开下行之路,俾气血流畅,痰湿得消,则肿胀坚硬等证可缓解瘀结甚者,加三棱莪术之类;湿重者,加苍术茯苓泽泻之类,以增强活血,除湿功效

应用:本方以阴囊持续肿胀偏坠,痛引脐腹为辨证要点瘀痛较甚者,加三棱莪术破血行瘀寒象显著者,加重桂心木香,或加小茴吴萸舒肝理气,温散寒邪若寒湿化热,阴囊红肿湿痒,或流黄水,小便短赤者,去桂心,加土茯苓泽泻,以清热利湿,或加栀子黄柏之属以清热燥湿鞘膜积液炎,附睾炎等病,属寒湿侵犯厥阴,肝经气滞血瘀所致者,可用本方加减

2.4金铃子散(《保命集》)

组成:金铃子30g延胡索30g

用法:为末,每服5~10g,酒调下

功效:清热疏肝

主治:肝郁化火,心腹胁肋诸痛,时发时止,烦躁脉数,舌红苔黄

方解:痛为本方主证,肝郁化火是本证病机肝喜条达疏泄,又为藏血之脏若疏泄失调,气血郁滞,则本经自病而胸胁疼痛,肝气犯胃则脘腹作痛;烦躁脉数,舌红苔黄均属热象,又为肝郁化火的辨证依据故当治宜清热疏胀行气止痛方中金铃子苦寒清热,疏肝止痛,延胡索行气活血,又长于止痛,两药相伍,共呈清热疏肝之效

应用:本方加行气活血的当归白芍川芎香附柴胡之属,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证,亦有效本方加荔枝核橘核广木香台乌药等行气止痛之品,可治疝气疼痛;偏寒者,加吴茱萸小茴乌药桂枝,以温肝散寒,行气止痛现代常用本方加味治疗肝郁气滞偏热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肝炎胆囊炎等所致的脘腹胁肋诸痛

当五味子遇上鲜贝

五味子味甘、酸,入肝经,具有调养五脏、强心镇定的功能。鲜干贝滋补肝肾,配上同样滋补肝肾并益精明目的枸杞,带来的不仅是美味,最重要的是,血糖降了,转氨酶降了,而抗脂肪肝、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提高了。

五味子鲜贝

材料:五味子15克,枸杞子15克,鲜干贝600克,葱、姜、米酒、香油、盐适量,冰糖5克。

做法:

1.干贝洗净后,用葱、姜、米酒、香油腌制一下。

2.五味子和枸杞子加水,小火慢煮约20分钟后,加入冰糖和盐调味,再加入少许淀粉勾薄芡,即成五味子酱汁。

3.干贝表面裹淀粉勾薄芡,用中火油炸约3分钟,呈金黄色后捞起。将五味子酱汁淋在干贝上,或直接蘸食。

当丹参遇上猪肝

有人说:“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丹参确实是补血的良药。事实上丹参还可以提高肝胶原酶活性,阻断蛋白聚糖对胶原积聚作用,促使肝内透明质酸(HA)游离,改善肝微循环。猪肝的补血养肝功能当然也是好得没话说,相遇之后,补益气血,滋养肝脏,面色红润自然不是梦想啦!

丹参猪肝汤

材料:猪肝300克,丹参100克,油菜2棵。

1.锅中加入4碗水,放入丹参煮沸后,转小火熬煮约15分钟后转中大火煮开。

2.放入猪肝片和洗净的油菜,待再次滚沸后加盐调味即成。

当柴胡遇上粳米

柴胡有超过两千年的使用历史,从抗B型肝炎病毒,抗肝炎、肝硬化、肝癌,到预防及治疗感冒、过敏性鼻炎,增强及调节免疫功能,柴胡可算得上是护肝大将了。当柴胡遇上护“胃”粳米,不仅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更能补脾胃、养五脏、壮气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

柴胡粥

材料:柴胡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柴胡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

当山茱萸遇上莲藕

如果你经常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甚至阳痿遗精,不妨试试看山茱萸,它具有补益肝肾、涩精、止汗的功效,既收敛、抗菌、利水,又可以降低血压。山茱萸配上健脾开胃、益血生肌的莲藕,能滋阴养血、补益肝肾,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山茱萸炖莲藕

材料:山茱萸15克,莲藕500克,生姜3片。

做法:山茱萸、莲藕片与生姜一起置锅里,加水滚沸约半小时,置炖盅内,加少许绍酒和芝麻油,隔水炖约半小时,用盐调味即可。

当女贞子遇上蜂蜜

女贞子能够滋补肝肾,明目乌发,是补阴养肝益肾的佳品,所含的亚油酸也能有效防治动脉硬化,能消减主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脂质斑块,蜂蜜则为肝脏的代谢活动提供能量准备,能刺激肝组织再生,起到修复损伤的作用。

THE END
1.髃肩髃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百正服也是阳西能除瘾的热极。它还举行太阳、阳明、阳桥的会议。其一,其说:足与少阳、阳桥之会。第二,它说:诸气局促。还是那句话,如果艾灸至此不成功,就从七强停到七强。不要太多,怕胳膊细。 《玉龙歌》:肩红肿痛,寒湿争气血。如果你化妆后腹泻到肩膀,管峻会从安康艾灸。 https://www.baiyuzhengxin.com/yangsheng/42273.html
2.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综合练习)题库55.患者男,60岁。因急剧胸痛8小时入院,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血压22.3/12.5kPa(168/94mmHg),心率110次/分,伴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示胸导联T波高尖。下列用药哪个最佳() A.静脉注射美托洛尔继以口服 B.口服地尔硫 C.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D.口服美西律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666676
3.山东协和学院A 治疗作用和副作用 B 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C 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 D 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E 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11、属于后遗效应的是: A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 地高辛引起的心律性失常 C 呋塞米所致的心律失常 D 保泰松所致的肝肾损害 E 巴比妥类药催眠后所致的次晨宿醉现象 12、量效曲线可以为用药提供下列...https://www.sdxiehe.edu.cn/m/view.php?id=13552
4.智慧树知到《中医学概论》最新章节测试答案知12A:肺朝百脉 B:肺主气 C:肺司呼吸 D:肺主宣发肃降 E:肺输精于皮毛 答案: 肺主宣发肃降 5、具有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内脏下垂的脏是() A:脾 B:肾 C:肺 D:心 E:肝 答案: 脾 6、具有调节气机以促进血液津液运行作用的是何脏的生理功能?() A:肾 B:心 C:肝 D:脾 E:肺 答案: 肝 7...https://www.zhi12.cn/content/18240767
5.十二经的走向动画图及穴位功能(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根据《手阳明大肠经穴国家标准部位表》,以下详解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表 卯时(5点到7点) 起于商阳,止于迎香,左右各20穴位。 穴名 取法 功能 主治 备注 商阳 在食指桡侧,指甲角根部,约去指甲角一分许取穴。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118/15/47383264_809694723.shtml
6.图们江图们江,又叫土门江,位于吉林省东南边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界河。发源于长白山脉主峰东麓,蜿蜒流向东北,至珲(hún)春市密江附近折向东南,于敬信乡防川“土”字界碑处出境后注入日本海。干流全长525千米,中朝界河段510千米,图们境内段长60https://baike.sogou.com/v38935.htm
7.图片解读国家禁毒办权威发布毒品基础知识吗啡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上,对呼吸中枢的麻痹作用为致死的主要原因。急性中毒表现为颜面潮红、疲倦、眩晕、恶心、呕吐、动作不协调、状如酒醉、意识朦胧、昏迷、反射消失、体温、血压下降,两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大、脉弱不规则、呼吸浅慢或出现潮式呼吸,多在中毒6至8小时发生肺水肿和呼吸麻痹而死...https://www.lingbi.gov.cn/public/6626331/155390251.html
8.血栓心脉宁胶囊有降压降脂的作用吗?用药指南血栓心脉宁胶囊对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良好,心电图总有效率为较高,对ST段下移治疗有较好回升作用。血栓心脉宁胶囊对治疗缺血性脑中风(脑血栓、脑栓塞、脑腔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率也较高。 经北京医科大学等临床机构长达八年的临床应用表明:血栓心脉宁胶囊治疗脑血栓、...https://www.fh21.com/news/pGxnwda3Jo.html
9.关于人们吸毒的危害有哪些专家导读 关于人们吸毒的危害有吸毒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此外还损伤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https://mip.64365.com/zs/1037078.aspx
10.武神血脉(刚大木)最新章节第275章 腰牌的另外一个作用 第276章 击杀两人 第277章 血脉反噬 第278章 夺取战绩点 第279章 岩浆巨兽 第280章 意外相逢 第281章 七品妖兽 第282章 大战巨蟒 第283章 十天期到 第284章 又是罗天下! 第285章 恶人先告状 第286章 争锋相对 第287章 沈昊插手 第288章 决出前三十强 第289章 瘦死的...https://www.82zw.com/book/21636/
11.逆道战神免费阅读全文最新章节逆道战神免费阅读全文无弹窗第五千七百九十一章 血脉技的副作用 第五千七百九十二章 征服:脉之本源 第五千七百九十三章 当世第一 第五千七百九十四章 剥夺血脉 第五千七百九十五章 为何要如此逼他 第五千七百九十六章 暴怒的界天染 第五千七百九十七章 双重天雷 第五千七百九十八章 皇甫战天 第五千七百九十九章 天龙界灵师 第五千八百章 最强...https://www.biqukan.com/0_7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