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人民的最前沿,更是选调生攻坚克难的“演武场”。选调生身处基层,要追求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练就堪当重任的过硬本领,唯有褪下稚气,迈向自信,方能成长为既“腹有诗书”,又“躬体力行”,还“善于钻研”的合格基层干部,不负扎根基层、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初心。
练好“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勤学功,全面夯实理论根基,站稳“日进一寸、厚积薄发”的沉淀桩。理论储备的深度,决定了工作开展的质效,加强理论学习是选调生要一以贯之的终身课题。“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当选调生扎根基层一线,面临诸如农业科技领域人才短缺、基层治理思维固化、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等难题。要想提升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能力,尽快成为能胜任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不仅要在办公室坐得住,潜心钻研“高山流水”的政策理论,也要在田间地头跑得勤,虚心请教“下里巴人”的基层经验,全方位、多元化厚实理论功底,借助知识的光辉烛照基层前行路。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要日积尺寸之功,增强大局意识,拓宽思维角度,理论积累的量变会引动思谋的质变。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想问题、办事情,充分发挥出选调生在基层攻坚中的先锋作用,为破解治理难题迸发强大动能。
练好“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苦干功,稳步培树务实作风,站稳“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的笃行桩。“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新时代新征程农村要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要有更加火热的生活,就需要有更多像谷文昌、焦裕禄、杨善洲等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的干部。当选调生投身到为民服务事业,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往往牵涉各种矛盾,横亘利益固化的藩篱,注定会经受各种民生难题的洗礼。要秉承“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意志,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为信条镌刻在心。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攒经验,沉身实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把理论学习成效切实转化为疏通基层堵点、推动事业发展的能力,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反复中务实功、求实效,逐渐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练好“学愈博则思愈远”的善思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站稳“提质增效、日臻完善”的精业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选调生刚离开校门,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富有开拓进取精神,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善分析、勤思考,找准制约工作发展的症结,时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敢于突破惯性思维,不为传统所拘、不为定势所累、不为经验所缚,不断进行思维“试错”。坚持守正创新,做锐意改革创新的“开路先锋”,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增强自身创新创造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准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在助力农村增收致富的过程中,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探索更加高效的办事模式,将生动实践、鲜活经验总结好、推广好,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提升个人履职尽责能力水平,以“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的砥砺精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助力基层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