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管理者布置工作时,遵循一套明确的步骤和原则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确保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可以帮助管理者更有效地布置工作:
第一,明确任务具体到个人。
首先,管理者应该对要做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理解,包括了解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程度。只有管理者自己先弄清楚了这些,才能更好地向员工解释和安排工作。
接下来,管理者需要与负责这项工作的员工进行沟通,详细说明工作的性质、目标以及期望的执行结果。这个说明过程要清晰明确,确保员工完全理解自己的任务。
在分配任务之前,管理者还需要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评价,了解他们的工作能力、速度和质量。根据对员工能力的评估和工作的期望,为他们安排最合适的工作。这样可以确保员工能够胜任自己的任务,并且能够高效地完成。
任何工作任务都必须明确到个人,并且清楚地说明执行的目标和期限。如果管理者没有明确任务归属和责任,员工很难主动承担工作。因此,管理者需要明确告诉员工哪些任务是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避免工作被拖延或遗漏。
在职场中有个奇怪的现象:领导安排要求10天内做完的事情绝不会在第9天做好。很多管理者认为,只要告诉员工什么时候完成任务就可以了。这个想法没错,但如果只是布置任务而不过问执行过程,很可能会出现员工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的情况。而且,如果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者需要调整,管理者可能一无所知。
这种方式有两个好处:一是帮助管理者把握整体的工作节奏,二是如果发现有任何问题或者偏差,可以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这样一来,工作就能更加顺利地进行,也减少了最后时刻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三,一起制定任务标准。
在职场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超过40%的管理者很少给员工明确任务标准,而80%以上的管理者都不会引导员工自己明确任务标准。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员工对任务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经验都不尽相同,新员工可能会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作为优秀的管理者,在制定任务标准时,不应该独断专行,而是要让员工参与到讨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建议。通过共同讨论和决定任务标准,可以确保任务的执行更加顺利和高效。
在布置具体任务时,一般的解决方式是管理者自己制定一套详细的标准,然后要求执行人按照这些标准来执行。然而,最佳解决方式是引导执行人自己明确任务的标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执行人深入理解任务本身,形成自我驱动的动力。当员工对任务有更深入的理解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完成任务,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第四,确保员工准确理解任务。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领导交代了一项工作,但员工却不能完全理解。这可能是因为沟通漏斗的存在,导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有所损失。有时候,管理者认为员工已经听懂了任务要求,但实际上员工可能只是表面上装作理解,内心仍然充满疑惑。这种情况下,员工带着疑惑去开展工作,很可能导致执行结果与预期不符。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管理者在布置完工作后,应该让员工重复一遍工作的重点,并检查是否有遗漏。这样做可以确保员工正确地理解了任务要求,从而更好地执行工作。
除了让员工重复任务布置外,管理者还可以让员工在接受任务后,谈谈自己的具体工作计划。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员工对任务的理解,还能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和支持他们。
因此,任何一位管理者都有必要在首次布置任务后,重复确认员工是否真正理解了任务本身。这可以通过让员工重复任务重点、谈谈工作计划等方式来实现。通过这样的确认过程,管理者可以确保员工正确地理解了任务要求,从而避免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和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