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记叙文开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2.写境引出法。作者先描写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创设环境,把读者引入某一气氛意境之中,在唤起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引出所写人物,给人以峰回路转之感,或者把人物置于某一特定背景之下,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某种命运。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的开头一段:“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环境如此恶劣,但祥子为了生计不得不拼命拉车,这就预示出人物的命运必然是悲惨的。
3.提问导入法。以提问的方式开头,扣住读者心弦,然后循着问题顺藤摸瓜,卒章显志,让读者悬着的心逐步释然。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一文的开头一段:“‘那只羚羊哪儿去了?’妈妈突然问我。”
关键词:高中记叙文;写作;策略
近些年,在全国各地的高考中记叙文写作的题目越来越多,这就进一步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诸多写作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教师现在也还没有彻底的解决办法。因此,对于高中生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通病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生记叙文写作的困境
1.选材陈旧,不新颖
大部分的学生在记叙文选材的过程中通常主要选取三个方面的素材,即:(1)同学之间的友情;(2)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事情;(3)祖父、祖母或者外婆、外公的故事。例如,在以“不能没有你”为话题展开的记叙文写作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写某一天偶然衣服破了,才发现“不能没有你――妈妈”;又如以“我的挚友”为题的记叙文写作,大部分学生都会写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朋友无私的安慰我,帮助我渡过难关之类的内容,这种作文由于使用频率过高,其本身的可读性就差。
2.线索模糊,不明确
3.不明详略,入题慢
二、提高高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策略
1.深度挖掘生活,多角度进行描述
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扩大其交际圈,丰富其生活,让学生真切地体会生活,感受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亮点,从生活小事中窥探人生哲理。例如,在以“深夜里的母爱”为题的记叙文写作中描写母亲深夜为我剥橙子的时候可以这样进行描写:“母亲用指甲小心翼翼地划破厚厚的橙皮,两只遍布了岁月枯痕的手缓缓撕开那橙黄的外衣,左手轻托着底部,右手慢慢地拽掉紧裹的白线,露出橙黄的橙肉。母亲脸上的笑意隐隐不退,眼中满漾的是爱的涟漪。‘剥好了,吃了早点睡。’暖橙色的一团递到我的手边,我心头一热,悄然接过。咬下一口橙肉,任凭甘甜的汁水溢满口中,随暖意流遍浑身血液,进驻心田”。
如果学生这样进行描述,可以将母亲对我无私的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读者内心不自觉地感到母爱的伟大,很有感染力。
此外,为了使作文更加新颖,还可以通过“逆向解读”的方式来进行写作。通常我们会认为母鸡下蛋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件,但是如果写公鸡下蛋则会成为一个吸引人的话题。因此,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逆向思维来解读作文。例如,在以“等待”为题的记叙文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抛弃学生通常写的等待放假、等待考试等老话题,可以选择一些和这些相悖的观点,如等待对手、等待死亡等话题。
2.学习线索写法,围绕中心定线索
3.合理安排布局,根据内容定详略
总之,高中生记叙文写作任重而道远。学生掌握记叙文写作的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此外,其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指导学生开展写作。只有这样,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才可以不断地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余云.高中学生记叙文写作困境及对策[J].语文教学,2011(20).
[2]杨剑.浅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J].中等教育研究论丛,2012(49).
【关键词】如何巧答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
由于记叙文阅读一直占主导地位,相对而言所占分值也较多。记叙文阅读试题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要求设计,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记叙文的分类
二、记叙文的知识点
找线索的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7、记叙文结尾的作用。⑴总结上文;⑵深化主题;⑶照应开头(或标题)⑷含蓄委婉,发人深思。
中学记叙文写作教学普遍存在着“高耗低效”现状。不少中学生几乎不会叙事,在他们的叙事作文中,几乎没有像样的叙事文,要么是不懂叙事技巧,单纯直白地记生活流水帐,要么是叙事枯燥乏味,缺乏细节或渲染,要么语言颠三倒四,缺乏流畅性。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作文叙事理论的缺失。
一、叙事情节的安排
(一)结构的完整性
(二)布局的合理性
(三)安排的艺术性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直接形容
(二)间接表现
与直接形容相对,指的是不以直接指示的方式来表明人物的性格特点,而是采用各种手法来展示并以具体的表现反映出这些特点。间接表现的方式能使人物更加丰满和立体,具有开放性和可塑性,更加注重读者的个性化和能动作用,突出读者参与文本创造的能力,在现代的叙事作品中更为常见,地位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到作家的重视和读者的青睐。间接表现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比较常见的方式有行动、语言、外貌以及对环境的描绘。
拿鲁迅的《孔乙己》来说,行动上,最典型的就是“排”和“摸”两个动作,虽然都是付钱,但表现出的意义却不尽相同,“排”字不仅显示出他穷酸的本相,而且也有向别人卖弄他一文不少的意味,而“摸”则说明他已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语言上,孔乙己则是满口的之乎者也,如“多乎哉?不多也!”“窃书不能算偷”等,一方面显示出他显摆学问,炫耀他读书人的身份,另一方面则深刻地揭示了他迂腐不堪的本质;外貌上,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一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和短衣帮一样低下,“穿长衫”则又说明他仍然自命清高,不愿与短衣帮为伍,这种矛盾的表面行为下有着深刻的意义:孔乙己受封建思想的荼毒已根深蒂固;环境方面,咸亨酒店的人包括短衣帮对他的取笑和嘲讽,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冷漠和麻木。总之,作者综合运用了间接表现的四种方式,将一个心地善良,执着于功名不可得,走投无路以致沦落为社会最底层的读书人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对孔乙己这一形象保持着难以忘怀的印象。
直接形容和间接表现这两种人物刻画方式各有特色和优势,不同的作者可能会侧重使用其中某一种方式,但是就叙事作品总体来说,两者是缺一不可的。通过两者在叙事作品中的相互交融和相互组合,能够使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表现得更加完整和生动。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可将上述塑造人物的方法特别是间接表现的方法,逐一进行单项训练,然后,在篇章训练中再加以综合运用,这样学生的刻画人物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三、结语
[1]谭君强.叙事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范红彩.高中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文学,2012,(4).
一、分清体裁
江苏省近几年对高考作文的体裁有明确规定,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而学生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文体不分,如何让他们分清这两种文体,防止写成四不像的作文,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初步感知
(二)硬性规定
语文弱科生初步感知后,教师要针对不同文体做出硬性规定,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写作时更有针对性,少走弯路。不同文体的硬性规定:
记叙文:
1.记叙文应以写人记事为主,规定学生写人只写1人,记事最多不要超过3件。写多了就容易面面俱到,平铺直叙,不容易出彩。
2.记叙文中议论的句子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开头直接用一句话点题,开门见山。要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人或事,重在有真情实感。
议论文:
1.议论文第一节一定要摆出中心论点,且论点要明确突出,最好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2.文中记叙的文字不得超过五分之一。
3.论据要新颖但不生疏,能给人瞬间的震撼。
4.议论文的结构可模仿课本《劝学》、《六国论》这两篇古文。
(三)作文升格
1.分清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体裁后,他们的作文会出现四平八稳、得分不高的现象。有对策吗?喜欢写记叙文的学生,不妨写一写记叙类散文,散文的语言优美,比普通记叙文容易出彩。
二、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素材贫乏。平时多积累一些素材,就好像多储蓄了一些“米”,有了“米”,才能成为巧妇。
(一)积累什么素材?
2.要求多读名人传记,中外名著,历史故事等,扩大阅读视野。读到精彩的片段要顺便摘抄下来,这个片段要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摘抄完一个片段后一定写上自己的评析,可长可短,要求有感而发。
(二)怎样摘抄
1.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每周摘抄3-5个片段,摘抄时要把字写工整,既摘抄又练书写。摘抄后要经常拿出来读。
2.摘抄尽量避免撞车。
三、提纲训练
高考作文到底考什么?考的就是学生迅速审题和比拼立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列提纲训练达成。
四、作文讲评
记叙文讲述一件事或一系列事情或事件。从广义上讲,真实或虚构的故事、自传、历史、新闻都属于记叙文。写记叙文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背景
2.细节的选择与详略
3.组织结构
在记叙文中,事件通常是按其发生的先后次序来叙述的,这叫顺叙。但是故事有时也可以从中间甚至结局写起,从最重要、最能引人入胜的事件开始,然后回过头来追述故事的开端和经过,这叫倒叙。
记叙文一般有开头、中间和结尾。场景描写可以放在开头,中间部分讲述故事本身。故事讲明白了,叙述也就自然而然地结束了,无需增加一个多余的结尾。但有时可能需要增加一两句话,谈谈故事的重大意义或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4.叙事内容
-1-
叙事离不开写人,因此叙事记叙文中一定要注意写好人物,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语言又是思想的载体,因此,文中适当地用直接引语不仅起着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而对事件的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写叙事记叙文时必须注意人物和对话的描写。
5.叙述角度
6.目的
讲故事必定有其目的:或证明某一理论,或阐明某一概念,可赞美某种美德,或谴责某种罪恶等等。作者若要确保读者准确无误地领会叙述的意图,则必须认真挑选细节,并精心设计故事情节。
记叙文是中学阶段学习的重点。
请看下面的例子:
一场生动的讨论
[题材]
一堂语文课上,同学们围绕拿破仑的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展开了讨论。全班分成两组,讨论异常激烈。
[范文]
ALivelyDiscussion
ItwasaChineselesson.Ourteacher,Mr.Wei,saidtous,"To-day,we'llhaveadiscussion.Napoleononcesaid:'Asoldierwhodoesn'twanttobeageneralisn'tagoodsoldier.'Doyouagreewithhim"Everyoneofuswaseagertoexpresshisthoughts.Gradually,theclasswasdividedintotwogroups.Onewasforthesayingandtheotheragainstit.
First,agirlsaidshewasinfavoroftheidea.Shegaveseveralreasonsforit.ThenIstoodupwithmyheartbeatingfast.Isaid,"Thesayingiswronginaway.Thehighestaimasoldiershouldhaveistoworkforthepeopleanddefendthecountry.Tobeageneralshouldnotbehisaim."ThenItookLeiFengasanexample,saying,"LeiFengservedthepeopleheartandsoul.Heneverwantedtobecomeageneral.Butcanyousayhewasnotagoodsoldier"
ThegroupIwasinwonthediscussion.I'llneverforgetthislivelyandinstructivediscussion.
[评析]
帮迷路的英国人
一天晚饭后,你去看电影,路上遇到了迷路的英国人汤姆。你放弃了看电影而送他回旅馆。你用英语介绍了当地近几年发生的变化,汤姆也谈了一些英国的情况。虽然没看成电影,但你心里很高兴。因为你既帮助了汤姆,又练习了英语。要是你以前不认真学习英语,你就不能那么容易地帮汤姆了。
HelpinganEnglishmanFindHisWay
Oneday,aftersupperIwasgoingtoseeafilmwhenImetwithalostEnglishman.HisnamewasTom.
SoIsenthimtothehotelwherehestayedinsteadofgoingtoseethefilm.ItalkedalotwithhiminEnglishalltheway.Itoldhimaboutthegreatchangeshavingtakenplaceinourhometownintherecentyears,andTomtoldmesomething.AboutEngland.IfeltveryhappythoughImissedthefilm,forIpractisedspeakingEnglishbyhelpingTom.IfIhadnotworkedhardatEnglishbeforeIwouldn'thavehelpedhimsoeasily.
本文通过记述一件小事,向大家说明了学好英语的必要性。
守株待免
宋国有一个种田人,他的田中有株树。一天,有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上折断颈脖而死。这个人(宋人)就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下,希望再得到兔子。可是兔子再没有得到,而他自己却因为这件事被宋国人耻笑。(字数:80左右)
参考词语
耕田toploughinthefields
树桩treestump
笑柄laughstock
StandbyaStumpWaitingforMoreSuicidalHares
AfarmeroftheStateofSongwasploughinginhefieldswhenaharecamedashingpastandranintoatreestumpinitsway.Itbrokeitsneckandfelldowndead.Seeingthis,thefarmerputasidehisploughandwentuptostandbythestump,hopingtogetsomemoreharesthisway.
Naturally,nomoreharescameandforthisthefarmerbecamealaughingstockalloverthestate.
美国朋友来参观
提示:
(1)上午8点,几位美国演员到我校参观,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2)8点半,我们在报告厅举行欢迎会,校长和一位美国演员在会上发言。
(3)演员给我们演了2个幽默小短剧,看后大家很开心。
(4)在会议室自由交谈,我应邀参加,我们互相介绍两国学生的学校生活。座谈5点结束。我们送走了美国朋友。
(5)简写一天的感受。
Now.10,MondayFine
TodaysomeAmericanfilmactorsandactressescametovisitourschool.Theyarrivedateightandweregivenawarmwelcomeattheschoolgatebytheteachersandstudents.
Wehadawelcomingmeetingathalfpasteightinthelecturehall.OurheadmasterandanAmericanguestspokeatthemeeting.
Afterthat,theAmericanactorsandactressesperformedtwoshortplays,whichwereveryhumourous,andcheeredeverybody.
一、确立新颖别致的标题,吸引读者眼球
现在的作文要求比较宽泛,多是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这就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作文的题目就像一个人的眼睛,新颖别致的题目会让读者眼前一亮,使人一见钟情,反映出作者的文学和思想的造诣。如何确立记叙文的题目呢?
1、形象概括意蕴。这类标题多用象征手法,符合文学的本性。著名文学作品中这样的标题有《红高粱》、《城堡》和《老井》等。中考的标题有《攀登》、《窗口》、《我的脚印》和《我愿做只小蜜蜂》。
2、指出作文内容,即题材范围。如范文标题《妈妈眼里的我》、《深情厚谊》和《记一次升旗活动》等。
3、与主题有关的一事一物,或人物语言。如《______的回忆》、《书包》和《压岁钱》等。
5.直接标明主题。标题是一个判断句,有主语(可以省略)、谓语和宾语。如《做一个的______青年》。
6、设问、反问、感叹以显示主题倾向。如《母亲真爱吃鱼头吗?》和《让种树人再多些吧》。
7.提出问题,引起深思。如标题《这种做法该不该提倡》和《最美的东西是什么》。
二、精心选材立意,巧妙布局谋篇
三、运用多种技巧,力求生动感人
1、调动多种感官,运用艺术通感
(1)运用多种感官:如:一学生作文《雨让我陶醉》:“雨落在地上,‘开’出朵朵美丽的花,美极了。”(视觉)“嘘,闭上眼睛听那雨声!那是天使在歌唱,那歌声悠扬婉转,乃至心也跟着跳跃,跟着舞动。尽情地接受雨的祝福吧!”(听觉)“咦,一股清幽的泥土香味随着呼吸进入身体,融化在心里,舒服极了,身体仿佛在清香里拂动,正飘向天空,遨游星河。”(嗅觉)(感觉)
(2)运用艺术感官:《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借用听觉之感写嗅觉)
2、环境烘托,景物渲染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l)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3、自然真切巧抒情
一、特定的环境营造氛围
在记叙文写作中,环境描写往往能营造一定的氛围,特定的环境描写还带有特殊的含义,使得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具有鲜明的形象。在具体写作中,环境描写要注意客观、合理,有一定的寓意,针对性要强,要结合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有目的、有选择地氛围营造,不能为了写环境而写环境,在佳作《别样的辉煌》一文中,作者开头这样写道:
窗外朦胧的月光照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上,干枯的老树皮记录下的种种沧桑,即使在月光下也清晰可见。顺着蓬松而又挤挤挨挨的树枝的方向,我又一次清楚地看见了年事已高的奶奶用她艰难而又平凡的一生写就的别样的辉煌。
作者首尾呼应,老槐树沙沙的声音,虽无语却道出心声;月色纯净、祥和,这不正是奶奶形象的物化吗?环境描写在全文中为塑造人物形象营造了氛围,预设了情感,和人物形象互相映衬。
二、特定的背景赋予内涵
除了自然环境描写外,记叙文写人要善于把人物形象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加以塑造,以特定的时代或故事背景,来赋予人物特定的内涵。在不同的时代或故事背景下,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内涵。在具体写作中,对人物的背景设置要科学、合理,符合逻辑。如在这篇作文中,作者将奶奶的故事放在中知青上山下乡的时代背景下,使得故事具有特别的意义:
文中几句话交代了“四叔”的来历,也就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奶奶接下来对四叔的收养故事就截然不同于今天的收养孤儿了,为奶奶这个形象赋予了勇敢、善良的内涵。
三、特定的语言塑造人物
语言是反映人物心理和形象特质最直观的形式。记叙文写人,要善于运用特定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特定的语言不仅仅是反映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还是能够反映人物品性的语言,不需要太多,但一定对于故事情节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能够鲜明深刻地表现人物的光芒或者与之相反的特质。如文中,奶奶抚养“四叔”的事件中,语言并不多,但却能够直接展现奶奶的鲜明特质:
某天早晨,“四叔”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和我的伯伯叔叔走在一起时,全村人愕然了!“反正我是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奶奶微笑着解释,“家里三个公鸡猴子,不在乎多一个了”。其实当时的奶奶已经守寡多年,独自一人拉扯三个半大的儿子,走在年代艰难的日子里。收养四叔后,奶奶比原来更辛苦了,连院子里的这棵老槐树也不时沙沙作响,似乎在诉说着奶奶内心的憔悴。
“大妈,眼看你家老大老二快上高中了,你招一个人回来,好帮你一把。”“不了,四个儿子呢!我自己苦也就罢了,何苦再连累别人!”奶奶起早贪黑侍弄七八亩责任田,隔三差五步行二十多里地赶次集,卖掉一些瓜果蔬菜、鸡蛋鸭蛋贴补家里。儿子们到了上学的日子,一个不落全都送进了学校。
文中收养“四叔”前后,奶奶的语言只有两处,第一处看似奶奶说得轻松,却足以看出奶奶的勇敢与乐观,在那个特定时代中,奶奶的行为愈发可贵。第二处奶奶拒绝再嫁,更是看出奶奶的坚忍和爱心,一方面不忍拖累人,另一方面更是怕几个孩子委屈,奶奶的形象在特定的语言中愈发光彩动人,质朴却极不平凡。
四、特定的细节刻画形象
写人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也很重要,精彩的细节会说话,精彩的细节能传神。可以通过具体的肖像、动作、心理等特定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细节越具有特征性,人物形象愈加鲜明、生动、可感。如文中奶奶的一些细节即是如此:
当大伯接到一张中专录取通知书时,奶奶因长期劳累过早衰老的脸上,流下了第一滴幸福的泪。二伯、我爸也相继顺利考上了大学,奶奶的泪水变成了笑脸与幸福的哀愁,为儿子们高兴,也为学费发愁,但还是挺了过来。等到四叔最后捧回一张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四叔的生父带着一摞钱来了,奶奶不知所措,面色灰黄。四叔最终还是拒绝了,只淡淡回了一句“我大哥工作了,能帮我妈了,以后我还能勤工俭学。”奶奶的皱纹舒展开来,“儿子真的都大了,我等着享后福了!”那是奶奶这辈子说过最高调的话。
文中,奶奶最具特征性的细节是神态描写,大儿子录取时“幸福的泪”,二儿子、三儿子考上大学的“笑脸与幸福的哀愁”,四叔考上大学和其生父拿钱时的“面色灰黄”,四叔拒绝后的“皱纹舒展”,一系列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奶奶的真实心理、喜怒哀乐,将奶奶这样一个虽然平凡,却始终善良、坚忍,充满大爱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一种体裁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字要求
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
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1)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2)一个好故事(好布料);(3)一个好结构(好设计);(4)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1)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2)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
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忌开头议论: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
四忌分段太少:4-6段为好,千万别少于3段。
五忌文不对题:不说也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我们根据农村高中生源情况,确立了低起点、小坡度、强训练、重实效的原则,从高一到高三建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训练体系。
一、强化文体意识,拟定序列化作文计划
高一年级教学计划:
第一讲一双慧眼看世界――记叙文的审题
第三讲生活花絮精采撷――记叙文的选材
第四讲一波三折见真情――记叙文的波澜
第五讲一枝一叶总关情――记叙文的细节
第六讲巧饰凤头展才情――记叙文的开头
第七讲精雕豹尾妙点睛――记叙文的结尾
高二年级教学计划:
第一讲笔有千钧任翕张――议论文论点的新颖性
第三讲鞭辟入里显真功――议论文论证的深刻性
第四讲浑然一体相呼应――议论文结构的严谨性
第五讲言之有文行将远――议论文内容的典型性
二、优化评价方式,呈现序列化评价梯度
(一)列评分表,定准评价方向
互评忌草率、形式,学生互评,要有针对性,要结合训练重点展开思考和评价,指导评价方向,以评价表的形式呈现训练点,让学生有的放矢,加深对训练重点的认识。
作文评分细则(总分70分)
基
础
等
级
50
分内
容
25
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25―21分)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20―16分)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15―11分)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立意不当
没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10―0分)
表
达
分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
(25―21分)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
(20―16分)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较清楚
(15―11分)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20
分特
征立意深刻
材料丰富
语言表现力强
见解、构思新颖
(20―17分)立意较深刻
材料较丰富
语言表现力较强
见解、构思有新意
(16―12分)立意略显深刻
材料略显丰富
语言略有表现力
见解、构思略有新意
(11―7分)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地方描写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6―0分)
(二)设置专刊,建立激励机制
学生的作文,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成熟还是稚嫩,都是宝贵的记忆财富,是其不断反思成长的材料。优秀习作评选活动,学生互评互判是重要的激励机制。可以搜集佳作,编辑班级专刊;编写校级刊物《青苹果》和《横中报》等。发表优秀习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保护其创作热情。
高中作文教学任重道远,提高写作水平是系统工程。作文训练要遵循序列化训练的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面覆盖,以点强化,点化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
[1]刘荷荷.作文序列化教学设计[J].新课程学习(下),2009,(09).
[2]何恒军.初探作文教学的序列化问题[J].考试(教研版),2010,(05).
[3]张文.作文序列化教学的探索[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