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3室
龚所定,湖北襄阳人,大学本科学历,1938年5月生人,195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6月在华中工学院参加工作,精通俄语与英语,1985年被评为副教授,多年担任教研室主任职务,工作期间曾获得优秀党员、年度优秀个人以及校友奖教金“教职工孺子牛奖”等奖项,曾参与编写《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新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教学与研究》等书目。
1、能否讲一下您的求学之路,您又为何要从水电专业转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呢?
答:我是湖北襄阳人,在襄阳和武汉上完了初中、高中,1956年初中毕业,由于学习优异被保送到武汉六中。1959年高中毕业后面临高考,“到底考什么学校、考什么专业?”当时每个同学都在做思想斗争,我也在纠结,到底是学文科还是学理工?有的人认为:“像你们都是学生干部,肯定是学文的料子。”当时我就想要学理工,所以我填的志愿都是理工大学:南京航空学院、北京工学院、华中工学院,其中华工是第四志愿。那么,理工大学学什么呢?科学技术发展这方面的专业都可以,所以当时填了好多专业,华工填报的就是水电系。因为当时看到报纸上宣传“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当时华工水电系有三个专业:一是水轮机机械发电、二是电力运送、三是水电厂,我选了水电厂专业。
我的大学生涯是从1959年8月开始,因为是学生骨干,所以提前到校开展迎新工作。一直到1960年6月,学校为了保证马克思主义教师队伍的质量,所以华中工学院党委决定从学生骨干中抽调一部分人扩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来到了马克思主义教研室,当时党委要求我到这里来以后,我很快就服从了安排。因为当时考虑到“要听党的话,党要我干啥,我就干啥!党委把我抽调出来,也是对我的一种信任。”当时入党的时候就讲,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所以在这样情况下,我无条件来到了马克思主义教研室,从1960年到我退休,一干就是38年。
2、龚老师,您是60年加入到教师队伍中去的,那1953年学校成立马列主义教研室之后的这部分历史您了解吗?
3、那像您这样的青年大学生骨干,来到马院教学之前是否需要培训考核?
4、龚老师,您后来为什么想着要去党校呢,是学校要求的吗?
答:学校要求青年教师进修,有的人到人民大学,有得人到省委党校,还有人考研究生,但是当时考研究生比现在要困难得多,一个学校只分配一个或者两个名额。
5、您是进修了多久之后才回来教学的?
6、龚老师,请问1986年为什么要增设法律教研室,这跟学校政策有关系吗?
7、那这个具体的社会形势指什么?
答:当时的社会形势、经济界等,法律方面的问题比较多,社会需求量大,所以教师根据对当时情况的调查,认为学校应该培养法律方面的人才。同学们将来可以到企业里面去为企业服务等等,所以法律教研室就这样成立了。
8、龚老师,您知道为什么咱们学院在1992年的时候改名为“政治教育系”吗?
9、1994年为什么又改成了政治与法律系呢?
答:因为之前增设的“法律教研室”,他们要进行招生,以“政治科学系”的名义难以将法律包括进去,所以为了更加准确一点就叫做“政治与法律系”。
10、龚老师,您这么多年一直奋斗在教学一线,能不能说一下您有哪些教学成果?
答:我的教学成果主要是完成公共教学课,而且我们每年都超额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是科研,我先后担任教研室副主任、教研室主任,在教学、组织教学,科研,编写教材,组织师资培养等方面做了一些贡献,同时还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教育改革。比如,原本“政治经济学”课程都是用自己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又编写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教材,我是主编之一。后来,教育部要求开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我们也编写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材,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编写后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编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教材,同时为了开设“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课程,又编写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教材。最后在我退休的前两年,还编写了《新编政治经济学》,后来用于教学,教材编写后一般可以用1到2年。另外,在1993年或1994年,湖北省召开“全国经济学理论教学和研究”的会议,会后,我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主编了一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并在全国发行。
11、龚老师,您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什么评价?
答:关于自己的教学工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在教学期间,我先后获得了先进工作者多次,优秀党员多次,同时还在1995年左右获得了学校颁发的“孺子牛奖”,获得奖金800元。这是我们学校唯一的一次,全校大概十人左右,我们学院就只有我一个。
12、龚老师,您能不能谈一下您在教学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13、龚老师,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明年就是学院的15年院庆了,您对学院的变化有什么感想?
答:我对学院发展是持有乐观态度的。我感到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之前“马列主义教研室”、“社科系”、“政治教育系”相比有很大的变化。首先给我的印象就是年轻化,我们那时候的教师都是1960年代的人,年纪普遍比较大,在身体、活力都不及现在的教师。看到现在有生气、有活力的师资队伍,我是非常高兴的。我坚信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定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把我们学院的建设成为一流学院,把我们课程建设成为一流课程。虽然过去老一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现在毕竟时代在发展变化,你们还是大有可为的。
14、龚老师,咱们学校马上就要迎来70周年校庆了,您在咱们学校生活工作了63年,请问您有什么想对学校说的话吗?
答:明年是建校70年周年,而我在学校里待了63年,亲眼目睹了从华中工学院到华中科技大学的变化和发展。1952年刚建校时,青年园所在地是一个荒凉的公共汽车站。学校规模增加,比合并学校以前更大了,原本学校从东边到西边一公里,合并后至少增加了半公里。编制和学科设置发生变化,我刚来学校的时候,华中工学院只有十几个系,而且都比较小,像水利电力系就只有三个专业,一个年级100人左右,整个系加起来不足一千人,而且当时华中工学院只有理工科没有文科。目前,华中科技大学有39个学院和其他科研机构、研究所等,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艺术学等18个大学科门类,106个本科专业,46个硕士学位点,44个博士学位点,还有39个博士后的科研流动站,学校教师3600余人。所以从学校面积、学科设置、学院建设等都有长足发展,当然,还得归功于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和教育方针,也是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15、龚老师,您能不能说一下您这60多年的党员历程?
16、龚老师,您有什么想对我们青年学生说的话?
答: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就说明,中国的希望还是落在青年的身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你们青年人完成这样巨大的工程。我希望我院的青年学子要听党的话,刻苦学习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为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肩负起强国一代的历史责任,打下牢固的基础。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东七楼(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