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K1还对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负调控效应。在T细胞内特异性敲除TBK1激酶可促进初始T细胞过度活化,从而导致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autoimmuneencephalomyelitis,EAE)。其具体机制是TBK1促进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PKB,也称为AKT)的泛素化以及降解,通过负调控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complex1,mTORC1)信号通路来影响T细胞活化和迁移过程。同时有研究报道TBK1亦可负调控体液免疫应答。TBK1主要通过促进NF-κB诱导激酶(NF-κB-inducingkinase,NIK)的磷酸化和降解,进而削弱非经典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最终抑制B细胞内IgA的免疫球蛋白类别转化过程。因此,在B细胞内特异性敲除TBK1能导致IgA无限制地合成,从而诱发肾病综合征。
以上证据显示,TBK1的功能是激活关键转录因子IRF3,进而诱导Ⅰ型干扰素的合成;IKKε则在Ⅰ型干扰素合成的后期发挥放大作用。此外,IKKε还可以刺激Ⅰ型干扰素的下游信号分子并促进抗病毒蛋白合成。
TBK1是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中促进Ⅰ型干扰素合成的关键激酶。明确TBK1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和调控机制,可以为病毒感染、肿瘤以及一些代谢性疾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然而,目前对TBK1的了解并不全面,还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在特定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下,TBK1不是活化所有的底物,那TBK1是如何有选择性地活化特定底物的?在TBK1发生寡聚化过程中,TANK等接头蛋白是被直接泛素化修饰还是结合多聚泛素化链而进一步聚合的?这些问题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