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复审医院感染管理访谈调查需掌握的知识点
(临床医技科室)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建设
1、医院感染控制三级管理体系?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
2、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的组成及职责(见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
3、本部门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见科室制定的感染控制制度册)
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
1、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2、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3、我院临床科室如何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4、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第一责任人是谁?
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
5、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理流程
临床科室出现感染暴发和疑似感染暴发2小时内报告感染管理科院感科核实流行或暴发院感科报告院领导和有关上级部门科室协助查找感染源、隔离病人制定落实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适当的治疗、正确消毒灭菌,停止收新病人、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必要的免疫接种或给药等)院感科收集分析调查资料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三、消毒隔离与职业防护
1、科室消毒隔离与感染控制制度(各科室准备)
2、临床科室如何对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处置?
(1)患者宜选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医疗废物袋密闭封装(锐器置锐器盒后封装),包装外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送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进行焚烧处理。
(2)需要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消毒供应中心(CSSD)使用密闭容器单独回收。
3、外来医疗器械如何处理?
由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统一清洗、消毒、灭菌。
4、如何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医院感染分册: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5、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处理暴露部位如为伤口感染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75%酒精或者0.5%的碘伏消毒,对伤口进行包扎报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填写职业暴露伤情登记表,科主任或护士长确认报告感染管理科登记备案,进行风险评估,做血清学检查,根据需要用药院感追踪随访。
皮肤暴露处理:用肥皂水或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报科室感控小组,其他同上
粘膜暴露处理: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反复冲洗干净,报科室感控小组,其他同上
6、隔离标识有哪些?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1)灭菌至少需要10小时。
(2)消毒需要10-45分钟(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10分钟;支气管镜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内镜45分钟)。
四、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1、什么叫多重耐药菌(MDRO)?
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常见多重耐药菌有哪些?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3、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
(1)感染源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
(2)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传播主要为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易感者与传染源(如含病原体的体液或分泌物)直接接触而感染。
间接接触传播,以医院工作人员手为主要传播媒介,其次为各种侵入性操作。
也可能为飞沫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3)易感人群:具有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的人群。
(4)我院多重耐药菌种类和分布
①主要以MDR-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PA(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MDR-AB主要分布在ICU。
②重点科室医院感染微生物排名及耐药率见院感通讯(掌握)
4、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
(1)既往携带或感染MDROs
(2)在MDROs率高的科室住院,如ICU
(3)免疫力低下或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4)插管或侵入性操作
(5)长期住院
(6)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生素
(7)机械通气
5、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感染患者床旁备速干手消毒剂。
(2)对感染患者实施接触隔离(医生下接触隔离医嘱),床头悬挂接触隔离标识。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3)做好标准预防,加强个人防护。如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