朊病毒

可以引起同种或异种蛋白质构象改变而致病或功能改变的蛋白质。最常见的是引起传染性海绵样脑病(疯牛病)的蛋白质。

目录

展开

朊是蛋白质的旧称,朊病毒意思就是蛋白质病毒。

朊病毒与常规病毒一样,有可滤过性、传染性、致病性、对宿主范围的特异性,但它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规病毒还小得多(约30~50nm)。电镜下观察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且不呈现免疫效应,不诱发干扰素产生,也不受干扰作用。朊病毒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是可以导致人类和家畜患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最终不治而亡。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朊病毒病和爱滋病并立为世纪之交危害人体健康的顽疾。

朊病毒(prion)的检测

推测朊毒体仅由蛋白质组成,没有核酸。在这之前,科学家认为所有的病原体都有可复制的核酸(细菌、病毒等等)。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突破口:这种具有感染性的因子主要由被称为PrP的蛋白质组成的。这种蛋白质可以在细胞的质膜上找到(具体功能还不了解),但是与具有感染性的因子PrpSC与正常因子PrPC在形状上有一点不同。科学家推测这种变形的蛋白质会引起正常的PrPC转变成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这种连锁反应使得正常的蛋白质和致病的蛋白质因子都成为新病毒的材料。在这个假说被提出来以后,产生PrP的基因被抽离出来,产生不同形状的突变基因被成功的定义和复制,研究实验鼠的结果为这个假说提供了支持,这些证据现在是强有力的,但并不是无可争议的。

朊毒体没有引起免疫系统察觉的原因是,它们的「安全形式」从个体出生的一刻起就存在于体内。「危险」朊毒体与之的差别只是它们的折叠结构有差别。朊毒体通过不断聚合,形成自聚集纤维,然后在中枢神经细胞中堆积,最终破坏神经细胞。根据脑部受破坏的区域不同,发病的症状也不同,如果感染小脑,则会引起运\动机能的损害,导致共济失调;如果感染大脑皮层,则会引起记忆下降。变异性克雅氏病的致死率较高。

期但利普鲁辛纳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初步搞清了引起瘙痒病的病原体即朊病毒的一些特点。

①消灭已知的感染牲口,对病人进行适当的隔离;

②禁止食用污染的食物,对神经外科的操作及器械进行消毒要严格规范化,对角膜及硬脑膜的移植要排除供者患病的可能;

③对有家庭性疾病的家属更应注意防止其接触该病。

上述推测是否有根据?答案是肯定的。动物实验证明,接种朊病毒可使动物患病。应用基因操作方法去除朊病毒基因的小鼠,即使导入朊病毒也不会感染。

人类格斯特曼综合症和致死性的家族性失眠症已被确定是由于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因此具有遗传性,这些突变致使所编码的蛋白质结构不稳定,易于转变为朊病毒。近年来已鉴定到数十个传播的家族。克雅氏综合症中10-15%由基因突变所致,现已鉴定到百来个传播的家族。库鲁病则被确定为传染性的疾病。

研究进展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对朊病毒的研究侧重两个方面。

尽管朊病毒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绩,但目前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例如,朊病毒一个感染单位是许多PrPsc分子的聚合物还是若干个PrPsc分子混合物中为数不多的某种特殊分子;PrPc和PrPsc的精确结构及其在转变中产生的结构变化;体外试验产主的PrPc有无感染性;毒株多样性形成的机制;PrP的生理机能;朊病毒进入脑的通路和其与脑病变的关系;朊病毒病的诊断标准、防治药物、流行趋势预测等。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Gajdusek和Gibbs与澳大利亚Zigas等人合作共同研究这种震颤性疾病,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实震颤病与羊瘙痒症、人早老性痴呆属于同一病原感染,Gajdusek由此获得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之后,各国科学家在震颤病方面又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震颤病是一种神经系统慢性退化性疾病,其病理变化与动物的海绵状脑病很相似,并成功地构建了动物模型。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病学专家StanleyBPrusiner等提出,朊病毒是一种传染性蛋白质颗粒,不含有核酸,可自身复制,Prusiner凭借对朊病毒的研究获得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朊病毒研究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科学家的热情呢?除了它有可能为研究者带来更多的成果和殊荣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朊病毒是唯一缺乏核酸的传染性因子,特别是科学家在研究震颤病(Kuru)的过程中发现震惊世界的疯牛病(BSE)和克—雅氏病与朊病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近,美国Prusiner等已用转基因技术在地鼠身上证明,只要一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就可以使正常动物和人脑组织内的朊蛋白异构体变成传染性朊蛋白。此外国外已有反复的报道称,生物制品中尤其是人源性脑下垂体生长激素等制品一旦被朊病毒感染,将会造成不可挽救的医源性传播。

朊病毒(Proteinaceousinfectionparticle,简称prion,又称朊蛋白,普列昂或蛋白质浸染因子)是一种具有感染性和自我复制能力的蛋白因子。虽然它们在细胞内具体的活动和复制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它们通常被认为是引起一系列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spongiformencephalopathies;TSEs,如疯牛病Bovin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BSE,羊瘙痒症Scrapie)的根源。这些疾病对脑组织结构的影响都是致命的。

朊病毒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坦利B布鲁辛纳博士(StanleyB.Prusiner)于1982年发现的。推测朊病毒仅由蛋白质组成,没有核酸。在这之前,科学家认为所有的病原体(细菌、病毒等)都有可自我复制的核酸。

这种具有感染性的因子主要由被称为PrPc(c代表细胞cellular)的蛋白质组成的,可以在细胞的膜上找到。此PrPc正常结构为4个螺旋结构,由于不明原因使其中两个螺旋结构异构为褶板样结构,变成具有感染性的因子PrpSC(Sc代表Scrapie)。PrpSC无法被正常的蛋白酶分解,堆积在脑组织中,尤其是神经细胞,引起神经细胞凋零(Apoptosis)。继而星状细胞移除凋零死亡的神经细胞,形成脑组织空洞化。根据脑部受损的区域不同,发病的症状也不同,如果感染小脑,则会引起运动机能的损害;如果感染大脑皮层,则会引起记忆下降。

迄今为止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朊蛋白都是危险的。事实上,它们存在于很多植物和动物中。正因为如此,科学家认为这些变形的蛋白质可能为它们的寄主带来了一些好处。这个假设在对一种特定的藓类植物进行研究的时候被证实。正常情况下,当一个地方的藓与另一个地方的藓长得足够它们的外层细胞相互接触时,病毒会从一个受感染的藓的部分传播到另一个没有受感染的藓的部分。但是,朊蛋白似乎会绕到被感染的藓的边缘部分--这可以引起藓边缘部分的细胞死亡,从而形成一个屏障,阻止病毒穿过,使藓避免受到污染。

1965年,布赖恩科克斯博士(BrianCox)在酵母中发现了一种只有蛋白质参与的奇怪的遗传,他们把它称为[PSI+]因素([PSI+]element)。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里德维克尼博士(ReedWickner)提出假说,认为[PSI+]和另一个遗传因子[Ure3]都是朊病毒,很快他们注意到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s,又称分子伴侣molecularchaperone)Hsp70,Hsp104等可以调控[PSI+]的形成。随后几个实验室的研究显示出了氨基酸序列如何影响PSI蛋白质(Sup35p)在它的朊病毒和非朊病毒状态间转化。芝加哥大学的SusanLindquist博士认为,朊病毒转换在某种情况可能是有利的,这使得它们在进化中得以保留。

另外,有关的研究指出朊病毒还可能与细胞分化有关,这个过程由干细胞推动,把细胞功能专业化(例如肌肉细胞和血细胞)。

从这一假说我们可以知道:1、朊病毒是蛋白质,没有通常我们认为是遗传物质的DNA、RNA等成分;2、与朊病毒相对应的是具有正常功能的蛋白质,即朊病毒是正常功能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变异所形成。

从疯牛病爆发的一些案例来看,每一次的爆发都仅有少数几头病牛,并没有大规模的在某一地区爆发。这可以支持以上的结论。

在动物细胞体内,细胞的内环境和胞内环境环境的改变都可能导致朊病毒的形成,我们可以考虑的因素主要是一些化学因素:内环境和细胞液pH质的变化,某些有机化合物的形成如丙酮等,重金属离子的存在,以及一些多肽链修饰过程中的变化等。可以说能够导致蛋白质在活体细胞内变性的因素很多,可能是某一因素起作用,也可能是诸多因素共同的作用结果。

动物体内的蛋白质种类非常的多,功能也有很大的差别,每一种蛋白质的变性都会导致其原有功能的丧失或减弱。目前发现的由朊病毒导致的疾病并不多,如:人类中的库鲁病(Ku-rmm)、克——雅氏综合症(CJD)、格斯特曼综合症(GSS)及致死性家庭性失眠症(FFI),动物中的水貂脑软化病,羊搔症,马鹿和鹿的慢性消瘦病(萎缩病),猫的海绵状脑病。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疾病大部分都是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的损坏造成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正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脆弱性,其某一蛋白质组织的变性就可以造成整个系统很大的损坏,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朊病毒作为一种变性的蛋白质,不仅仅是以上导致疾病的几种,应当还会有大量的变性蛋白质存在与动物体内的不同组织内,只不过是由于这些组织的受损不会导致大的机体功能损坏,或由于机体的修复功能能够对付这些变性蛋白质,从而使得他们没有表现出疾病症状,难以被发现。

THE END
1.08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的区别与联系.doc第二节亚病毒(subvirus) 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一种的分子病原体,称为亚病毒(subvirus),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3类。 一、类病毒(Viroid) 类病毒(viroid)是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目前只在植物体中发现,所含核酸为裸露的环状ssRNA,其二级结构象一段末端...https://www.taodocs.com/p-328390802.html
2.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的分子组成和遗传物质有什么不同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病毒:DNA/RNA,有蛋白质外壳类病毒:RNA,无外壳拟病毒:RNA,无外壳朊病毒:蛋白质拟病毒与类病毒区别在于拟病毒复制需要辅助病毒的参与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朊病毒的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DNA 朊病毒 遗传物质不是只有DNA和RNA吗?还是有些特殊的...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38e861219eeb1ee1a0ee9e23fb2dab5.html
3.什么是类病毒卫星病毒卫星RNA朊病毒?各有何特点?什么是类病毒、卫星病毒、卫星RNA、朊病毒?各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类病毒:是由单股共价闭合环状RNA分子组成,大小仅为最小病毒的1/20。卫星病毒:是一类基因组缺损、需要依赖辅助病毒,基...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10204372.html
4.什么是朊病毒,目前已在哪些生物中发现,与真病毒的主要...普鲁辛纳发现的,其本质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能引起羊“瘙痒症”和“疯牛病”(症状: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到瘫痪死亡),人的朊病毒现已发现四种。 (1)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2)牛为什么会得“疯牛病”? (3)朊病毒属于病毒中类病毒。 (4)在结构上病毒是由和组成的,其生活方式是...https://www.shangxueba.com/ask/17567343.html
5.微生物学名词解释资料类病毒:当今发现最小的、只含单独侵染性RNA一种组分、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 拟病毒:只含不具单独侵染性的RNA组分,是一类包被于植物病毒粒子中的类病毒; 朊病毒:能引起哺乳动物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的病原因子; 核心:指病毒核酸或病毒颗粒的中心部分,由单一核酸DNA或RNA构成,与蛋白质密切相接; 衣壳:指包围病毒...https://www.360docs.net/doc/267665f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8.html
6.朊病毒2.特性与本质 由于痒疫因子易于人工感染小鼠和仓鼠,并能顺利传代,因此关于朊病毒特性和本质的研究,大多来自痒疫因子。 痒疫因子对理化学因素具有异常的抵抗力,其对紫外线照射的抵抗力比常规病毒(即真病毒)高40~200倍,比马铃薯纺缍形块茎病类病毒高10倍, 其对离子照射的抵抗力,亦明显高于常规病毒。对化学灭活剂...https://www.hopebiol.com/asphtml/refere2642.htm
1.我的综述浅淡朊病毒1980年他提出了大分子蛋白质与感染性有关的假说以及无核酸蛋白质性感染颗粒──朊病毒的概念[2],认为“疯牛病”(BSE)及其他的动物传染性海绵样脑病(TSE)病原,是一种不含核酸、有部分蛋白酶抗性、具有感染性的蛋白粒子,且为了与病毒和类病毒(viroids)相区分,用了“prion”这个概念[3]。prion就是PrPSC,其本质是...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882026?ppg=1
2.微生物知识大全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以及酵母菌、单细胞藻类等;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等。此外,还有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微生物不仅种类繁多,其在生物圈中分布也是十分广泛的。上至10000米的高空,深至11000米的海底...https://www.oh100.com/shengwu/1174877.html?from=group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