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各级标题外,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行距设置为1.25倍)
(图、表和公式等要求和毕业论文相同)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1、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
2、文献综述的作用
3、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的意义
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文献综述的选题与文献资料的搜集
(一)选题原则
1.结合所学知识选自己专长的或有基础的题目,否则难以写出水平较高的综述。
2.根据所占有文献资料的质和量选题。
3.选题一定要能反映出新的学科矛盾的焦点、新成果、新动向。
(二)文献资料的搜集
1、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
(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
(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
(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
(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
(5)通过Interent网和光盘数据库搜集文献资料。
2、文献资料的搜集方法
将文献资料储存在大脑中或其他载体上形成不时取用的“资料库”的过程称作文献资料搜集法。它包括阅读法、剪报法、笔记法和现代化技术存贮法(如复印、电脑存贮、光盘存贮等)。
三、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部分具体格式:前言、主题部分、总结部分及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一)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前言部分要写清: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
(2)有关概念的定义。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二)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
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三)总结部分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四、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要围绕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4.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即做到由远而近先引用关系较远的文献,最后才是关联最密切的文献。
5.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
6.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8.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
10.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
11.所引用的文献应是亲自读过的原著全文,不可只根据摘要即加以引用,更不能引用由文献引用的内容而并末见到被引用的原文,因为这往往是造成误解或曲解原意的重要原因,有时可给综述的科学价值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综述的特点:
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医学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文献要新由于现在的综述多为现状综述,所以在引用文献中,70%的应为3年内的文献。参考文献依引用先后次序排列在综述文末,并将序号置入该论据(引文内容)的右上角。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
校者把关综述写成之后,要请有关专家审阅,从专业和文字方面进一步修改提高。这一步是必须的,因为作者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误,常注意了此一方而忽视了彼一方。有些结论往往是荒谬的,没有恰到好处地反应某一课题研究的真面目。这些问题经过校阅往往可以得到解决。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
主体
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
②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
(3)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总结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选定题目
1)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
1.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7.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3、注意事项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5.综述篇幅不可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一般不宜超过4000字。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罗列,看上去像流水帐,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费解,材料与评述协调。
3)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知识拓展:参考文献范文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研究吕天群科技资讯-2006年15期.
[2]浅谈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措施陈新永江苏环境科技-2006年01期.
[3]浅议水利工程建设期的环境保护措施陈刚[1]戴凤霞[2]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年3期.
[4]水利工程水环境效益的影响因子与量化模型具杏祥[1]宋春山[2]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年1期.
[5]论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孙景亮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年2期.
[6]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胡建军科技园地-2005年2期.
[7]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张伟龚爱民河北水利-2005年9期.
[8]水利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形成负面影响的对策探讨陆孝平、徐世钧水利发展研究-2005年10期.
[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曹永强,人民黄河-2005年1期.
[10]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水环境定量评价徐晶、宋东辉四川水利-2005年1期.
[1]黄学群.天津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定位及类型选择.天津农业科学2004,10(1):51-54
[2]张聚臣,陈祥等.对农业科技园区存在必要性及经营发展策略的思考[J].农业纵横,2005(5).
[3]马永清,赵宪军,张志鹏.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战略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12).
[4]王朝全.从农业技术的物品性质论农业科技园的制度逻辑[J].中国科技论坛,2003(6).
[5]王树进.农业科技园区经营亏损原因探析[J].科技与经济,2003(3).
[6]朱清海,李崇光.农业科技园区企业化经营的理论和优势效应分析及策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5).
[7]甘顺.农业科技园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贵州:贵州大学,2005.
[8]黄小晶.农业产业政策理论与实证探析[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2.
[9]孙振玉.试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总体思路[EB/OL].,2003-05-12.
[10]龙丽丽.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与个案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5.
[11]查金祥.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开发与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1.
[l2]许亚东.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03.
[13]查金祥,陈世雄,雷海章.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机制研究[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8).
[l4]杨白玫.农业科技园区与内驻企业互动动作过程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15]白玉华.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16]河北科技厅.河北实施4大农业科技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EB/OL].,2006-05-20
[17]宁夏科技厅.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EB/OL].,2006-04-07
[18]王涛.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19]贺志胜.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运作的基本特征[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20]杜彦坤.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1]欧阳欢.科技园管理系统建立的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5(24).
[22]郭振宗.中国农业企业化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05.
[23]李保会,陈焕英,等.河北农业大学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践及发展方向[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3).
[24]何仙珠.福建省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管理的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06.
[25]王朝全.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4(2).
[26]杨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产生的原因、现状和发展对策研[EB/OL].,2006-02-14
[27]温铁军.农村经营制度研究[R].北京:中国农科院,1998.
[28]蒋和平.农业科技园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模式研究[J].北京:中国科学院,2003.
[29]王树进.透视农业科技园发展的盲点[J].中国高技术产业导报,2006(4).
[30]顾俊,王铁山.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