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专利文献集技术、法律、经济信息于一体,是一种数据量巨大、内容广博的信息资源专利文献所涉及到的技术范围几乎覆盖了全部应用技术领域,另外,各企业出于竞争的需要,往往会围绕某一产品或工艺方法提出几十件,甚至上百件专利申请,这些专利文献记录了该技术的发展的全过程,如同一部技术发展史。
(3)专利文献对发明创造的揭示完整而详尽各国专利法规定,专利说明书内容必须完整、清楚。因此,专利文献对发明内容的叙述是详尽而具体的,并有附图加以说明。各国专利法还明确规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必须具备工业实用性。因此,专利文献比一般的科技文献更具有实用性。
(4)叙述准确质量可靠
专利说明书往往是聘请受过专门训练的专利代理人同发明人一起撰写,加上严格的专利审查制度,使专利说明书质量可靠,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要求。
(5)专利文献的格式统一规范,高度标准化,并且具有统一的分类体系,便于检索、阅读和实现信息化为了便于国际交流,各国专利说明书都采用国际统一的格式出版,著录项目都标以统一的识别代码,对于具有一定专利文献知识的人来说,即使文字不通,通过代码或格式也可以识别各部分的内容。
二、专利文献的分类
根据专利文献内容形成的前后顺序,专利文献可以分为一次专利文献、二次专利文献;
根据专利文献的展示内容,专利文献分为专利说明书和专利公报;
三、专利说明书类文献
专利说明书是专利文献的主体,它是个人或企业为了获得某项发明的专利权,在申请专利时必须向专利局呈交的有关该发明的详细技术说明,专利说明书的作用在于清楚、完整的公开新的发明创造,请求或确定法律保护的范围。每个国家出版的专利说明书不仅是记述每一项发明详细内容的技术文件,同时也是体现申请案的专利权种类及其法律状况的法律文件。
中国专利说明书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①著录项目。包括专利号、专利申请号、申请日期、公布日期、专利分类号、发明题目、专利摘要或专利权范围、法律上有关联的文件、专利申请人、专利发明人、专利权所有者等。专利说明书的著录项目较多并且整齐划一,每个著录事项前还须标有国际通用的数据识别代号(INID)。
②发明说明书。是申请人对发明技术背景、发明内容以及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通常还附有插图。旨在让同一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依据说明重现该发明。
③专利权项(简称权项,又称权利要求书),是专利申请人要求专利局对其发明给予法律保护的项目,当专利批准后,权项具有直接的法律作用。
专利文献的著录项目主要有:文献号(专利号),申请号、申请日期、专利权生效日期、国际优先案项目、国际专利分类号发明名称、发明摘要权利要求,申请人姓名、发明人姓名、受让人、代理人姓名等。
专利文献的编号、专利编号是相应专利说明书的索取标志,对于专利申请人与专利局进行专利事务联系,专利文献检索都有重要作用,各国编号制度不尽相同。
中国专利说明书的编号体系包括:
申请号:在提交专利申请时给出的编号;
专利号:在授予专利权时给出的编号;
公开号:对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的编号;
审定号:对发明专利审定说明书的编号;
公告号: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的编号;
对公告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编号;
对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的编号;
对公告的外观设计专利的编号;
中国专利说明书的编号体系,由于1989年和1993年二次修改分为三个阶段:
1985年~1988年为第一阶段,1989年~1992年为第二阶段,1993年以后为第三阶段。1985年~1988年,这一阶段中国专利说明书编号采用了申请号、专利号、公开(公告)号、审定号共用一套号码的方式,编号都是由8位数字组成,如88100001,前二位表示年份、第三位数字表示种类,1:代表发明2:代表实用新型3:代表外观设计,后5位数字是当年内该类申请的顺序号。
编号每类每年自1号重新开始1989年—1992年:
(1)三种专利申请号由8位变为9位,前8位含义不变,小数点第9位为计算机校验码(可为数字或字母X)
(2)公开号、审定号、公告号采用7位数字,首位表示种类:1为发明2为实用新型3为外观设计后6位数逐年向后累计;
四、专利公报类文献
专利公报的特点:
①法律效力(为人民法院审理专利案件重要证物,同时也是签订合同的合法依据)
②惟一性(知识产权出版社为法定惟一出版公报单位,其它单位均无权出版)
③共同性(美国、日本、欧盟各国专利商标局均出版类似出版物)
④不可替代性(其他任何出版物无权替代,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与美国、日本、欧盟各国专利局互换保存的专利文献资料)
⑥史料性(为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珍贵的历史资料)
⑦出版日期:每周三
中国专利公报的分类与内容:
三种专利公报封面的顶部,标有卷期号。专利公报每年为1卷,1985年为第1卷,依次排下去。卷号后面是期号,即出版周数。如:第6卷第49号,表示1990年第49周出版的公报,又称1990年第49期公报。
(1)《发明专利公报》:文摘型专利公报
第一部分以文摘形式公布发明专利申请公开,1994年我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后,1995年增加国际申请文摘的公开。
(2)《实用新型专利公报》:文摘型专利公报
《实用新型专利公报》的编排形式和三部分内容与《发明专利公报》基本一致。由于审查制度和审批程序的不同,决定其内容性质上的区别:
(3)《外观设计专利公报》
(4)电子载体的中国专利文献
中国专利文献自1985年问世以来,一直采用纸载体形式出版。从1993年开始,中国专利文献采取纸载体和CD-ROM并存的出版形式,中国第一张CD-ROM专利数据光盘在专利文献出版社诞生(现为知识产权出版社)。
目前,1985年以来的所有中国专利文献均能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因特网站、及中国知识产权网中免费检索、打印。
综上所述,专利文献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也是世界上管理最精确、组织最严密的技术情报源之一,它能充分反映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水平,企业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寻找合适的技术,选择最佳方案,也为企业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活动指明方向。中国知识产权出版社作为中国专利文献的权威发布机构,将为用户提供专业、全面的专利文献资料,包括中国行业专题数据库、中国药物专利数据库、每周专利信息快报、专利在线分析系统、专利在线预警系统、专利管理系统、专利文献翻译、专利检索等系列的专利信息服务,更好的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与研发,推动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