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十年前生活条件特别窘迫那会,有许多因为不注重或者没有能力去在意生活的小细节,导致卫生问题时常浮现。
比如头上长虱子,肚子里长虫,这对70年代乃至90年代的人来说是熟悉又常见的现象。
记忆中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有些人的身上经常会出现蛔虫,它们把人的体内当作温床,每次排泄后都能看到很多虫子还残留在排泄物上。
在多数时候,上面的虫子甚至还是活的,能看到它们在慢慢地蠕动。更恶心的是,有的人光靠大便还不能把这些虫子排出体外,需要额外借助手指将其扯出来。
这些虫子曾经被一部分人误认为是体内长了蚯蚓,但其实这就是常人所说的蛔虫。
若小孩子体内也长出了蛔虫,家长们就会给孩子喂打虫药,孩子吃下后,问题就能从根源解决。
那为什么现在的人生吃鱼片甚至牛肉都没有大碍,体内长蛔虫到底是怎么回事?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蛔虫的基本情况。
蛔虫是一种无脊椎动物,主要依赖人体生活,是人类肠道中最大的寄生线虫,也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
它的外形长得和生活在泥土里蚯蚓有些相似,但不像蚯蚓这种环节动物,蛔虫的身体表面光滑,还没有明显的头部。
蛔虫通体呈白色,略带微黄或粉红,体表有不太明显的横纹,所以它看起来会给人一种鲜嫩的错觉。
区分蛔虫性别的方式看尾部,雄性蛔虫的尾部通常会卷曲。
体内长蛔虫的现象大部分集中出现在农村地区,大城市的案例相对较少。
而且多发于儿童身上,成年人感染的概率较低。
蛔虫的感染率高达70%,而人类又是群居生物,所以,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能找到蛔虫的身影。
曾有人做过一项科学统计,全世界大约有25%的人口感染了蛔虫,不过还在这种寄生虫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影响。
蛔虫的卵分为受精卵和非受精卵,只有受精卵能进行卵裂发育,经历蜕皮变成具有感染性的幼虫。
感染者体内通常有一条或数十条蛔虫,成虫的寿命约为1年,而一条雌虫每天排卵数量能达到24万个,如此一来人体内虫卵的数量将难以想象。
所以这么多蛔虫在人体的内脏活动,不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是几乎不可能的。
感染蛔虫的人群,症状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营养不良,还伴有失眠、呕吐等现象。
万一身边的人出现这类身体症状,就要注意是否有可能是蛔虫导致的。
只是现如今蛔虫已不太常见,很多人也不再把这个问题当回事。
为了解决体内蛔虫寄生问题,过去大多数人采取的方法是吃“宝塔糖”。
这种糖含有磷酸哌嗪,又有蔗糖辅助制作而成,因此吃起来带有甜味,小孩子也不会太抗拒。
但由于早在80年代时,制作宝塔糖的原材料和剂型已经被淘汰,所以宝塔糖这种打虫药慢慢地在国内消失了。
如今感染蛔虫的人数比过去下降了不少,也得益于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快速提高。
那时候感染蛔虫的人主要是因为将感染性蛔虫卵带入了体内,这在那些不注重个人卫生的人群中是高发现象。
在那个吃不饱饭,没水洗澡的年代,基础设施未完善,卫生环境差,也难免会有这么多人感染了蛔虫。
当感染性虫卵进入了人体,下一步就是繁育成幼虫。
宝塔糖的作用便是麻痹人体肠道中的蛔虫,使其不能附着在肠壁上,顺着人的排泄物排除体外,打虫的任务就完成了。
所以吃完打虫药的人去一趟大便回来,就能在排泄物中找到寄宿自己身体已久的“钉子户”。
如今几乎再也看不见蛔虫的踪影,说到底还是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蛔虫和已经消失的宝塔糖一样,也会成为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