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效杀虫组合物,尤其是一种含有双丙环虫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防治农作物上小型害虫的应用,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飞虱和蓟马等常见小型害虫具有寄主范围广、繁殖快、年发生代数多且易对农药产生抗性等特点,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目前常用防治药剂如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新烟碱类的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吡蚜酮等已产生较高抗性。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高效低毒的防治飞虱和蓟马等小型害虫的药剂。
双丙环虫酯,英文通用名称:afidopyropen,为植物源农药,其结构新颖且具有全新的作用机制,可以用于防治水稻、果树、蔬菜、中耕作物及观赏植物上小型害虫如介壳虫、蓟马、叶蝉及粉虱等,无论是叶面处理、种子处理还是土壤处理都有良好效果,且毒性很低。由于双丙环虫酯单独使用易产生抗药性,为延缓其抗药性的产生,延长其使用寿命,对其进行复配开发是非常有必要的。
杀虫单、杀虫双和杀螟丹,属于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的熏蒸和内吸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阻断昆虫神经脉冲传递,阻断乙酰胆碱受体,使昆虫失去调节机能、陷入麻痹、拒食而亡。主要可用于防治水稻、蔬菜、甘蔗、果树、茶树等多种作物上的多种食叶害虫、钻蛀性害虫,如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蓟马、叶蝉等害虫,对捕食性螨类影响小。
截至目前,将双丙环虫酯与杀虫单、杀虫双和杀螟丹进行复配尚未见任何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并且有助于减少用药量、延缓害虫产生抗性和降低使用成本。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人通过大量室内生物测定试验,意外发现双丙环虫酯和杀虫单、杀虫双和杀螟丹以一定比例复配后,对飞虱和蓟马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有双丙环虫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成分双丙环虫酯(A)和沙蚕毒素类杀虫剂(B),B选自杀虫单、杀虫双和杀螟丹中的一种,A与B的质量比为40:1~1:80,优选质量比为8:1~1:8。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5%~85%,其余为助剂、填料和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贮存和使用中稳定以及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以采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悬浮剂、悬乳剂、微乳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可溶粉剂、微囊悬浮剂或可分散油悬浮剂。
所述的农药组合物还含有配制农药制剂所需的常用助剂,常用助剂是分散剂、乳化剂、润湿剂、稳定剂、增稠剂、消泡剂、防冻剂、填料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是农药制剂中常用的各种助剂,不做特别限定,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害虫,本发明所描述的农药组合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以混合物形式存在,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按比例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防效与单剂相比显著提高;(2)药效提高后,降低了田间用药量和使用成本,减少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3)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害虫产生抗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
将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目前解决农药单剂使用过程中成本和抗性等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能通过大量试验得出结论。复配增效较好的配方,能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剂量,有助于延缓抗性的产生,是抗性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发明组合物对飞虱和蓟马等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相加,这可从以下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的结果中很清楚地看出。
生物测定实施例1:双丙环虫酯和杀虫双复配对水稻飞虱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对象: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dl)),室内人工饲养多代。
试验方法: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11-2008》。采用稻茎浸渍法:连根拔出健壮的分蘖末期的稻株,洗净,剪成15cm长的带根稻茎,4株一组,于阴凉处晾至表面无水痕。将稻茎分别在稀释好的药剂中浸30秒,取出晾干后,以浸湿的脱脂棉抱住根部放入培养皿中,吸取3龄中期若虫放入培养皿中,每杯25头,设浸清水为空白对照,每一浓度重复4次。处理后置温度27℃、光周期为16h:8h(L:D)的培养皿中饲养。4天后检查死亡数。
用DPS9.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表1、双丙环虫酯和杀虫双复配对褐飞虱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结果
从表1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与杀虫双的配比在40:1~1:80之间时,对褐飞虱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具有增效作用,特别是配比在8:1~1:8之间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其共毒系数均在210以上。
生物测定实施例2:双丙环虫酯和杀虫单复配对水稻灰飞虱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对象: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Stdl)),室内人工饲养十代。
统计分析方法同生物测定实施例1,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
表2、双丙环虫酯和杀虫单复配对灰飞虱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结果
从表2中结果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与杀虫单的配比在40:1~1:80之间时,对灰飞虱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具有增效作用,特别是配比在8:1~1:8之间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其共毒系数均在210以上。
生物测定实施例3:双丙环虫酯和杀螟丹复配对蓟马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对象: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培养箱中黄瓜苗人工饲养八代。
试验方法:试验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14-2008》采用浸叶法进行测定。将事先准备好的包菜叶子(3㎝×4㎝)在药液中浸泡10秒钟,取出自然晾干至表面无水痕,用毛笔挑入西花蓟马3龄若虫,将试虫移至(25±1)℃,14/10(L/D),相对湿度70%的温室中正常培养。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30头试虫。
统计分析方法同生物测定实施例1,毒力测定结果见表3。
表3、双丙环虫酯和杀螟丹复配对西花蓟马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从表3中结果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与杀螟丹配比在40:1~1:80之间时,对西花蓟马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具有增效作用,特别是配比在8:1~1:8之间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其共毒系数均在210以上。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各种剂型,较好的剂型有悬浮剂、悬乳剂、微乳剂、可溶粉剂、可湿性粉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或可分散油悬浮剂。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制剂实施例1:41%双丙环虫酯·杀虫单悬浮剂
双丙环虫酯40%、杀螟丹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3%、烷基萘磺酸钠3%、甲基纤维素3%、丙三醇3%、硅油0.8%,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41%双丙环虫酯·杀虫单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2:18%双丙环虫酯·杀虫单悬乳剂
称取双丙环虫酯16%,杀虫单2%,Solvesso2006%,乙氧基化蓖麻油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钙12%,改性木质素磺酸钙5%,羧甲基纤维素5%,膨润土3%,丙二醇5%,去离子水补足100%。先将杀虫单溶解在Solvesso200中,加入乙氧基化蓖麻油得到杀虫单乳油,再将上述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经砂磨,制备成悬浮剂。将杀虫单的油相加入到含双丙环虫酯的悬浮剂中,得到18%双丙环虫酯·杀虫单悬乳剂。
制剂实施例3:20%双丙环虫酯·杀虫单悬浮剂
双丙环虫酯10%、杀虫单10%、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钠4%、烷基磺酸钙5%、甲基纤维素4%、乙二醇5%、硅油1.5%,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20%双丙环虫酯·杀虫单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4:36%双丙环虫酯·杀虫单水乳剂
双丙环虫酯4%、杀虫单32%、溶剂油(S-180)5%、农乳400#3%、斯盘-60#2%、农乳600#4%、聚羧酸盐6%、苯甲酸钠3%、丙二醇5%,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36%的双丙环虫酯〃杀虫单水乳剂。
制剂实施例5:81%双丙环虫酯·杀虫单可溶粉剂
双丙环虫酯1%、杀虫单80%、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木质素磺酸钠3%、碳酸氢钙13%。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混合均匀即可制得81%双丙环虫酯〃杀虫单可溶粉剂。
可将上述实施例1-5中杀虫单替换成杀虫双或杀螟丹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6:31%双丙环虫酯·杀虫双微囊悬浮剂
双丙环虫酯30%、杀虫双1%、高分子囊壁材料聚合物MDI2%、溶剂亚麻油5%和S-200溶剂油7%,乳化剂农乳600#4%、分散剂烷基萘磺酸钙3%。将上述有效成分、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乳化剂、分散剂溶于水中制备成均匀水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水相溶液中,制备成乳液,搅拌下加入10%乙二胺水溶液4%,升温至65℃保温反应4.0h,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即可制得31%双丙环虫酯〃杀虫双微囊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7:15%双丙环虫酯·杀虫双微乳剂
双丙环虫酯12%、杀虫双3%、N-甲基吡咯烷酮10%、农乳700#4%、聚氧丙烯醚10%、亚磷酸三苯酯3%、有机硅3%、噻酮4%,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15%的双丙环虫酯〃杀虫双微乳剂。
制剂实施例8:25%双丙环虫酯·杀虫双水乳剂
双丙环虫酯5%、杀虫双20%、环己酮5%、农乳600#3%、吐温-60#2%、农乳2201#4%、聚羧酸盐6%、苯甲酸3%、丙二醇3%,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25%的双丙环虫酯〃杀虫双水乳剂。
制剂实施例9:61%双丙环虫酯·杀虫双可湿性粉剂
双丙环虫酯1%、杀虫双60%、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膨润土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61%双丙环虫酯〃杀虫双可湿性粉剂。
可将实施例6-9中杀虫双替换成杀虫单或杀螟丹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0:21%双丙环虫酯·杀螟丹可分散油悬浮剂
称取双丙环虫酯20%、杀螟丹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3%、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3%、农乳600#3%、烷基萘磺酸盐钠5%、膨润土3%、羧甲基纤维素钠2%、二丁基羟基甲苯3%,大豆油补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小于5μm即制得21%双丙环虫酯〃杀螟丹可分散油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11:70%双丙环虫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
双丙环虫酯60%、杀螟丹10%、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3%、烷基萘磺酸钙6%,高岭土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70%双丙环虫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12:28%双丙环虫酯·杀螟丹微囊悬浮剂
双丙环虫酯4%、杀螟丹24%、高分子囊壁材料聚合物MDI3%、溶剂亚麻油5%和S-200溶剂油9%,乳化剂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3.5%、分散剂烷基萘磺酸钠5%。将上述有效成分、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乳化剂、分散剂溶于水中制备成均匀水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水相溶液中,制备成乳液,搅拌下加入10%乙二胺水溶液4%,升温至65℃保温反应4.0h,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即可制得28%双丙环虫酯〃杀螟丹微囊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13:42%双丙环虫酯·杀螟丹微乳剂
双丙环虫酯2%、杀螟丹40%、环己酮10%、农乳700#3%、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10%、环氧氯丙烷2%、有机硅3%、噻酮5%,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加工即可制得42%双丙环虫酯〃杀螟丹微乳剂。
制剂实施例14:82%双丙环虫酯·杀螟丹可溶粉剂
双丙环虫酯2%、杀螟丹80%、将十二烷基萘磺酸钠5%、烷基硫酸钙4%、碳酸氢钠29%。将上述成分按常规方法混合均匀即可制得82%双丙环虫酯〃杀螟丹可溶粉剂。
可将上述实施例10-14中杀螟丹替换成杀虫单或杀虫双形成新的实施例。
田间应用实施例1:双丙环虫酯组合物对水稻褐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选择在湖南省武冈市湾头桥镇台子上村。试验前起垄,划小区,小区面积为25m2,4重复/小区。采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均匀喷雾,选取的水田水稻生长基本一致,正处于分蘖盛期,褐飞虱发生情况基本一致,采用盆拍法药前调查虫口基数,并于药后7d、14d和30d调查活虫数。
防效计算公式: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基数-药后活虫数)/药前虫口基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区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区虫口减退率)*100
试验结果见表4。
表4、双丙环虫酯组合物防治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从表4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组合物在防治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时,各实施例对褐飞虱药后7d、14d和30d的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10%双丙环虫酯SC、18%杀虫双AS、90%杀虫单SP和50%杀螟丹SP的防效,说明双丙环虫酯与杀虫双、杀虫单和杀螟丹复配后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良好。试验过程中,也观察到各药剂对水稻和天敌均无影响。
田间应用实施例2:双丙环虫酯组合物对水稻灰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选择在湖北省汉川市刘家隔镇刘隔村。试验前起垄,划小区,小区面积为25m2,4重复/小区。采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均匀喷雾,选取的水田水稻生长基本一致,正处于分蘖末期,灰飞虱发生情况基本一致,采用盆拍法药前调查虫口基数,并于药后7d、14d和30d调查活虫数。
防效计算公式同田间应用实施例1,试验结果见表5。
表5、双丙环虫酯组合物防治水稻灰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从表5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组合物在防治水稻灰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时,各实施例对灰飞虱药后7d、14d和30d的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10%双丙环虫酯SC、18%杀虫双AS、90%杀虫单SP和50%杀螟丹SP的防效,说明双丙环虫酯与杀虫双、杀虫单和杀螟丹复配后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良好。试验过程中,也观察到各药剂对水稻和天敌均无影响。
田间应用实施例3:双丙环虫酯组合物对黄瓜西花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
供试对象为西花蓟马,试验选择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独村上进行。试验方法是每小区标记8株黄瓜苗,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d、3d和7d分别调查残留活蓟马数,空白对照区喷施清水,计算防治效果和杀虫效果。
防效计算公式同田间应用实施例1,试验结果见表6。
表6、双丙环虫酯组合物防治黄瓜西花蓟马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从表6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组合物在防治黄瓜西花蓟马田间药效试验时,各实施例对西花蓟马药后1d、3d和7d的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10%双丙环虫酯SC、18%杀虫双AS、90%杀虫单SP和50%杀螟丹SP的防效,说明双丙环虫酯与杀虫双、杀虫单和杀螟丹复配后对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良好。试验过程中,也观察到各药剂对黄瓜和天敌均无影响。
从以上田间药效试验实施例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对水稻褐飞虱、灰飞虱及黄瓜西花蓟马防治效果突出,组合物速效性比单剂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持效性也有提高。同时,试验过程药剂对供试作物安全,对天敌无影响,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农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