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食品中未标明复合调料的原始配料,如何定性处罚?

2021年执法工作中,有这样一个行政处罚案例,某速冻食品生产企业(A企业)使用了某公司(B公司)生产的复合调味料,其复合调味料执行的是企业标准,市场监管局以B公司复合调味料执行的是企业标准,A企业产品标签中未标明B公司复合调料的原始配料为由,认定其A企业违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的规定,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依法给予了行政处罚,企业未提出异议。

以上案例反映出企业不懂、不学、不研究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致使合法权益无法得以有效保障,也反映出监管执法人员业务能力、执法素质、专业知识欠缺,对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的理解浮于表面,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法条规定的涵义,造成执法的不当或违法而不自知,其行为依然构成了滥用职权、违法行政的失职、渎职之实。由此引发笔者对复合调味料的标识标注问题进行研究,对当下市场监管执法能力建设、食品安全标准宣贯等的思考,与大家共勉。

一、复合调味料发展的趋势。

复合调味料因其使用便捷、用量大、品种多、销售面广、经济效益好等特点,行业得以快速发展,被广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认可和使用。

2018年6月21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GB31644-2018)标准发布,复合调味料这类产品就有了统一的国家标准。这是国家针对该行业发展趋势,促进行业良性发展而制定发布,在全国范围内保障食品安全、强制执行的最低要求,是食品安全的底线。标准中对复合调味料的定义作出了明确、规范的规定,即: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料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相应工艺加工制成的可呈液态、半固态或固态的产品。该标准发布前复合调味料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2010年5月20日发布的《绿色食品复合调味料》(NY/T1886-2010)标准,因其是绿色食品标准,属单独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与普通食品的复合调味料存在本质的区别,没有适应性,因此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GB31644-2018)标准发布前,复合调味料生产企业都是执行企业标准。

根据《食品安全法》(2018年修正)第二十五条规定: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第三十条规定: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在本企业适用,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19年修订)第十四条规定:食品生产企业不得制定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食品生产企业制定食品安全指标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GB31644-2018)标准发布后,之前制定的企业标准,都应当根据该标准进行对照检查和审核,以决定企业标准是否继续有效、进行修订、立即废止,确保企业标准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GB31644-2018)标准的要求。

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复合配料在标签中标注的规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标准中4.1.3.1.3中规定了复合配料的标注方式,即:如果某种配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配料构成的复合配料(不包括复合食品添加剂),应在配料表中标示复合配料的名称,随后将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在括号内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标示。当某种复合配料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且其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的25%时,不需要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国家卫计委发布《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问答(修订版),第二十六关于复合配料在配料表中的标示也做出了详细的解释:

(一)如果直接加入食品中的复合配料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并且其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的25%,则不需要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25%的复合配料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若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规定的带入原则且在最终产品中不起工艺作用的,不需要标示,但复合配料中在终产品起工艺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应当标示。推荐的标示方式为:在复合配料名称后加括号,并在括号内标示该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如“酱油(含焦糖色)”。

(二)如果直接加入食品中的复合配料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或者该复合配料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且加入量大于食品总量的25%,则应在配料表中标示复合配料的名称,并在其后加括号,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其中加入量不超过食品总量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值得注意的是,GB7718标准中4.1.3.1.3中的表述“当某种复合配料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这里用的是“已有”而不是“执行”或“实施”。标准一经发布即为“已有”,不管企业执行什么标准(企业标准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19年修订)第十三条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公布后,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在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实施日期之前实施并公开提前实施情况)。GB31644标准发布后,就符合GB7718标准中表述的“已有”的意思表示。

根据以上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自2018年6月21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GB31644-2018)标准发布后,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复合调味料的生产企业产品标签也就可以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标准中4.1.3.1.3中规定的复合配料的标注方式进行标注,无需区分复合调料生产企业执行的是什么标准。为什么这里说的是全国范围,因为在GB31644标准发布前,上海、四川、河南三地有复合调味料产品相应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后,三地依据《食品安全法》(2018年修正)第二十九条规定适时对地方标准进行了废止(第二十九条:对地方特色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后,该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GB31644-2018)标准发布后,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标准中4.1.3.1.3中规定的复合配料的标注方式,对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25%的情况,不需要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

“不需要标示”并不代表“强制不标示”,标示与不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企业是责任的主体,标与不标,企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国家规定了不需要标示的情况,不标示并不违法,但如果企业选择了标示原始配料,也并没有错误,只不过要按照规定标示的合法、合规、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绝对不能任意妄为、自由随性、有选择性的标示。

三、加强法治建设,提升业务能力和执法素养,有效维护法治。

法治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执法人员,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素养是维护法治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法律法规摆在那里,你却不能正确理解运用,而执法对象的法治素养又远比不上专业的执法人员,势必造成企业合法权益无法得以有效保障,执法人员的不当或违法却不能自知,非主观构成滥用职权、失职、渎职。

四、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宣贯。

食品安全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底线,食品安全标准的管理权限在卫生部门,食品安全标准的执行主体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市场监管部门负有监督食品安全标准执行情况的职责,监督标准执行情况的前提是要熟知标准,目前食品安全标准的培训宣贯机制并不完善,各级各部门组织宣贯食品安全标准的少,业务培训也多注重于法律法规、基础理论,对重点标准、重点条款、重点字眼的理解运用与解读,在实践中与案例结合的讲解基本上没有,缺少了实战经验效果的理论学习,执法人员又能学到、领悟到多少?在实践中又能正确运用到什么程度,值得怀疑。本文中的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这种在基层监督管理工作中的“无视”,并不是监管人员故意违法不履行监管职责,不落实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而是基于业务能力和执法素养根本就不知道规定的内容,何谈落实。改革变化快,多合一后的很多同志还满足于以往既有的知识和经验,新的知识不能及时获取和更新,甚至是缺少获取和更新知识的主动。所谓无知者“无畏(谓)”,被管理的相对人处在弱势,对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知道的更少,也就造成了对应当强制执行的规定,因企业不知道或是知道因其他原因也不予执行落实,监管人员的不知道而出现被无视的现状。这种现状的存在,尤其笃显出了食品安全标准、法律法规培训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培训,提升监管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素养,让法律法规、强制标准在监管执法工作中得以贯彻落实,是各级各部门当务之急应当研究的课题。

THE END
1.食品执行标准中有质量等级区分,但实际标签上未标注,受到如何处罚标签上未标注质量等级,等于默认为最低等级。https://bbs.foodmate.net/forum.php?mobile=2&mod=viewthread&tid=861999
1.总局答复!有关食品生产经营的10个典型问题解答!问:?您好,我们有食品被抽检不合格,但是包装袋信息上印刷有委托方和受委托方,但是我们在签订合同时有说明生产方可以销售使用印刷有我们委托方袋子信息的包装。该食品抽检不合格时是生产方直接生产并销售了该产品,并未经过委托方进行销售。请问这种情况下委托方还有责任需要被进行调查和处罚吗? https://www.yinjiang.gov.cn/xxgk/zdxxgk/scjg/202302/t20230202_78075947.html
2.美食淄博·家家悦叶波大润发等企业被监管部门处罚!当事人经营涉案产品未按标准规定标示其真实属性为露酒以及标注名称“玫瑰味米酒”中“味”字号大小不同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构成经营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预包装食品的违法行为。 处理意见及依据: 经查,当事人经营涉案产品“米客玫瑰味米酒”的行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法...https://www.cbbn.net/folder34/folder131/folder132/folder191/2020-08-10/OxBRZa3hAeDyoM0C.html
3.案例食品标签未标注专用名称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事实和理由:永辉长阳分公司认为,一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摩卡玫瑰奶茶”(以下简称涉案产品)标签中的“冻干速溶玫瑰花粉”标注符合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计委)公告要求,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1.作为食品的玫瑰花与“重瓣红玫瑰”在国家卫计委的表述中具有同一性。食品安全...https://www.antion.net/Cn/News/viewkuaixun/id/0b0utIVtAF7ZSyhpwnfTEAO0O0OO0O0O.html
4.食品企业自查报告(通用18篇)我公司在执行《食品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过程中,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依据国家质检总局20xx年第119号公告要求,组织各部门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学习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及法律法规,公司成立了质量安全小组,认真学习食品生产许可有关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建立...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690047.html
5.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二、食品贮存管理和散装食品标签标注制度 主要内容: 1、食品贮存场所设专门区域,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库存放;设有隔离地面10厘米以上的平台和层架,有良好的通风、防潮、防鼠设施;散装食品要有专用食品容器,并符合标签标注制度要求。 2、食品贮存场所、经营场所与经营品种、数量相适应;食品区和非食品区、食品区内...https://www.cnfla.com/guizhangzhidu/4007906.html
6.新食品安全法对散装食品标识不规范如何处罚散装食品标签不符合规定怎么处罚 若散装食品标签未遵循规定,县级以上国家食物及药物管理局将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产品,并处五千元至五万元或货值五至十倍罚款,情节严重者可能面临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处罚。标签瑕疵但不影响食品安全和消费者误导的,将给予警告和指正,拒不改正者罚款二千元以内。 散装食品标签标注规定 ...https://m.64365.com/tuwen/aaarlha/
7.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内容(通用17篇)3、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4、食品是否适合自己食用。 5、不盲目随从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是商家利益的体现。 二、中小学生应注意哪些饮食卫生习惯? https://www.oh100.com/zhishi/7411718.html
8.产品品质管理制度(通用7篇)车间主管接单《品质检验处理单》立即找到第一和第二责任人进行处理;并按照此单判定费用开出罚单;并做好技术指导,指导员工达到质量标准;并做好问题记录,做出处理、改进方法; 5.品质台账管理 《品质管理台账》登录《品质检验处理单》详细内容,并监督执行情况,及时沟通,到月底上报不合格品处罚和处理结果,处罚以及处理结...https://www.yjbys.com/zhidu/2978331.html
9.浅谈食品生产企业生产不符合规定标签的食品如何处罚这两个条款与《食品卫生法》第四十六条有天壤之别,体现了《食品安全法》对标签管理更加严格,处罚更加严厉,符合当时的立法实际。因此,《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与《食品安全法》已经不相适应。虽然国家质检总局于2009年10月22日公布了新修订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但遗憾的是,此次并未对该规章进行大篇幅的修订,只修订...https://www.66law.cn/domainblog/118809.aspx
10.(精选)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10篇3、销售散装食品做好标签标注工作,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4、食品经营者销售生鲜食品和熟食制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所南非要的温度、空间隔离等特殊要求,防止交叉污染。 5、盛放散装食品的'容器和工具应符合国家标准,定期清洗,消毒。 https://www.jy135.com/zhidu/2263746.html
11.预包装食品标签常见问题汇总,包装标签审核校对工作管理制度...预包装食品标签上日期标识大家都不陌生,从近几年行政处罚案例来看,由于日期不合规导致企业受到行政处罚的情况却不少见,《食品安全法》要求预包装食品需要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同时也是消费者购买食品时主要关注的内容,那么生产日期的标注具体有哪些要求呢,以及可能存在的标注问题有哪些,食品伙伴网为大家梳理,供参考。 https://www.shifair.com/informationDetails/182380.html
12.食品生产经营中常见的56个法律问题39.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有哪些内容? 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并标明以下内容:(一)引语:可对产品作简要介绍,介绍的内容必须科学、准确。真实。只可宣传产品已被批准的保健功能;(二)主要成分;(三)功效成分,必须注明含量;(四)营养含量(营养素补充剂必须标注);(五)保健功能,只能注明被批准的功能的标准表达用语...http://www.0775fcw.com/15240/%E9%A3%9F%E5%93%81%E7%94%9F%E4%BA%A7%E7%BB%8F%E8%90%A5%E4%B8%AD%E5%B8%B8%E8%A7%81%E7%9A%8456%E4%B8%AA%E6%B3%95%E5%BE%8B%E9%97%AE%E9%A2%98.html
13.案例食品外包装未标明“质量等级”被认定标签瑕疵,不予立案获...产品执行标准GB/T 23493,查询该执行标准4.4质量指标分特级优级普通级,但产品标签并未区分质量等级,违反了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4.1.11.4质量(品质)等级,食品所执行的相应产品标准已明确规定质量(品质)等级的,应标示质量(品质)等级。 二、全国12315平台2020年10月26日显示经查,举报事项不予立案,理由:举报人...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665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