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裁量标准提升可操作性——破解《食品安全法》“免责条款”适用中的困境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六条针对食品经营者的“尽职免责”条款被视为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的亮点之一。当食品安全立法和执法都践行“最严”的理念时,这一规定体现了“过罚相当”原则和基于主观过错而科以行政处罚的公平性。同时,也考虑了行业“多元主体责任共担”的合理性,即如何合理界定“产出”食品的责任和“售出”食品的责任。

就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及其适用而言,食品经营者对于“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违法行为承担基于过错推定的行政责任,即其可以通过举证,免于一定范围内的行政责任,这又包括了违法类型、免责条件、处罚种类对于这一范围的限定。然而,当法律本身已经明确了前述内容时,该条款的适用依旧面临着“何用”“慎用”“难用”的实务困境,而这主要与条款规定的裁量幅度较大有关。分析这些实务困境,以及一些既有的“专用”“巧用”的实践经验,可以进一步促进这一条款的“实用”。

如何理解“尽职免责”

就“何用”而言,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往往被简述为“尽职免责”。如何理解“尽职免责”?适用这一规定时是否免除所有责任?

第一,根据“义务—违法—处罚”的逻辑,诸如第一百二十四条等法律责任条款规定了针对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处罚;相应地,第一百三十六条则是针对行政责任的一个例外规定,即处罚是原则,免责是例外。作为法律责任的一部分,在发生损害时,经营者依旧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二,就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而言,法条本身明确了仍然应当依法没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只是“免除部分行政处罚”,即罚款。此外,是否应没收违法所得也尚有争议。

第三,要求生产者和经营者无差别地承担食品安全保障责任既不可行也不经济,该条款的引入是基于合理性的考虑。《食品安全法》的从严监管包括“信用惩戒(第一百一十三条)”“责任约谈(第一百一十四条)”“三振出局(第一百三十四条)”等不同监管条款的组合,对于没有过错的食品经营者而言,免除罚款本身可否免于这些监管的负面影响值得商榷。

裁量空间引争议

就“慎用”而言,首先,免责条款适用与否,主管行政机关具有很大的裁量空间,因为第一百三十六条针对行政主体“免予处罚”的决定规定了“可以”而非“应当”,这意味着法律规范本身以“可以”式的规定授予了行政机关行政裁量权。相应地,受权行政机关可以在“适用”和“不用”两个选择之间自行确定法律后果,并由其根据实际情况,尤其是基于确凿的证据依法决定。基于从严监管的理念,《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针对经营诸如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食品的情形,规定了“5万元”的起罚标准。而一旦适用第一百三十六条,罚款金额便从“5万元”直接变为“零罚款”,且所依据的是“裁量情节”而非“法定情节”,即经营者是否履行了进货查验义务或者举证是否充分有赖于个案的具体裁决。

其次,“慎用”也是出于预防的目的,即避免适用可能导致的异化情形,包括执法人员滥用免责条款,徇私枉法;经营者和生产者“共谋”来规避处罚,如针对抽检发现的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问题,以事后“补证”的方式为免予罚款进行举证。

此外,诸如“等”“充分”这些不确定性用语与上述行政裁量的“如影随形”,也使得执法者需自行面对语义多义性和模糊性的问题。由此带来了关联进货查验的义务是“等内范围”还是“等外范围”的争议,以及“充分的程度该如何判断”的困惑。

裁量标准化解难题

实践中,在困惑和争议面前,执法人员对于第一百三十六条的适用及其效果也是认可的,例如提倡从利于当事人的角度掌握裁量标准,也慢慢积累了“专用”和“巧用”的实务经验。

“巧用”则是为适用第一百三十六条所面临的裁量幅度寻求更多的“依法情节”和“‘应当’免责的依据”,如《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诸如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THE END
1.《食品安全法》第148条惩罚性赔偿的理解《食品安全法》第148条惩罚性赔偿之理解编辑:伊路芳菲 一、十倍赔偿的法律依据 十倍赔偿的法律依据,是《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的规定,其由以下两款组成: 第1款: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https://www.360doc.cn/article/19550587_972107006.html
2.6月1日实施新食品法买到问题食品可获10倍赔偿...食品安全有了统一标准 食品从原材料种植、饲养到成品入口,分别由多个部门实行分段监管,这样的情况容易出现监管标准“打架”的现象,对此《食品安全法》明确将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在现场进行宣传的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人士举例说,根据卫生部门的标准,黄花菜不属于干菜,不得有二氧化硫残留;可质监、农业部门的相关...http://www.315online.com/news/shipinyanjiu/6518.html
3.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声明: 本网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用户创建编辑,上传,机构合作,自有兼职答题团队,如有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送邮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网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内容,刷刷题对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担法律上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https://www.shuashuati.com/ti/197f83ac88a14c4fb26caf55e76502c9.html?fm=bdbds6c10a241982360da458cfe3579433052
1.食品问题赔偿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二、如何界定三倍还是十倍 一种标价58元的食品出现问题,在商家存...https://mip.66law.cn/laws/2153619.aspx
2.食品安全法异物赔偿标准是怎么规定的专家导读 《食品安全法》中规定食品当中掺有异物造成消费者受到损害的,赔偿金额按照消费者支付的价款的10倍定金赔偿,或者按照给消费者造成损失金额的三倍赔偿,如果增加之后的赔偿金不够1000元,商家需要直接支付1000元的赔偿款。 食品安全法异物赔偿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一、食品安全法异物赔偿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食品有...https://m.64365.com/zs/1395831.aspx
3.对《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十倍惩罚性赔偿金的理解摘要: 《食品安全法》第 148 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价款十倍"的赔偿金能否理解为"销售金额"的十倍赔偿金? doi: 10.3865/j.issn.1001-3547.2022.04.002 作者: 覃刚...https://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cjsc202204002
4.食品安全法及相关规定实施条例全国盐规第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五条 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对食品生产经营...https://cnsalt.cn/article/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