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吃一年,三年不得癌,坚持吃三年,十五年不得癌。”为了让老伴体内的癌细胞不再扩散,张老太在一场会销上花了25000元,买了一款名为“奇滋宝”的抗癌神药。而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到,这款“抗癌神药”只是一种普通的保健食品,主要功能是抗疲劳和免疫调节。近年来,有关老年人陷入“会销陷阱”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老年人如何能避免上当受骗,本报记者梳理那些“会销”常用的骗人招数。
案例一:会销宣传抗癌神药忽悠老太两万五
张老太今年70岁,老伴患有癌症。今年的1月17日,在朋友的劝说下,张老太跟随朋友去参加了一场推销会。推销的负责人向在场的老年人介绍了一款抗癌神药,名叫“奇滋宝”。“他说坚持吃一年,三年不得癌症。坚持吃三年,十五年不得癌症。”张老太说,为了让在场的老人相信神药的药效,工作人员还做了一个实验。
负责人现场取了一位工作人员的血液放入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什么也不加,另一支试管中添加了“奇滋宝”。那支什么也没加的试管中的血液很快就凝固了,而加了“奇滋宝”的试管中的血液很久都没有凝固。就是因为这个实验,张老太认为这神药确实有效。因老伴患有肠癌,刚做完手术,希望老伴的癌细胞不再扩散,张老太一次性购买了25000元的药品。
记者查实
根本没有抗癌功效
案例二:赠送礼品引诱老人花重金买保健品
据李先生介绍,奶奶去参会的第一天商家赠送了一台眼部按摩仪,第二天,老人又去参会,商家给老人赠送了净水器。第三天,商家拿出了一种自称含有灵芝的保健品,让老人免费试吃。“因为每次都是免费的,所以老人的积极性特别高。”李先生说,第四天商家就开始卖保健品,这种含有灵芝的保健品每盒售价4999元。在商家的百般吹嘘下,加上家里老人连续三天免费得到礼品,对商家的信誉颇为信任,就买了三盒,一共花了14000多元钱。
老人将保健品拿回家后,李先生就觉得不对劲。在与老人的沟通中,老人也有些后悔花这么多钱买了一种并不知情的保健品。次日,李先生带着保健品和老人到达会销地点,并在其强烈要求下,商家退了货。“现场还有很多老人热情很高地参加会销,这种利用免费礼品为诱饵来忽悠老年人的行为应该加以制止。”李先生说。
记者梳理:那些会销惯用的骗人招数
1、赠送礼品为诱饵
2、抓住对死亡焦虑
老年人喜欢购买保健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对死亡的焦虑,害怕自己生病。商家抓住了老人这种心理,夸大甚至虚假宣传。老年人想通过购买保健品来延缓衰老,其实就是缓解内心对病痛和死亡的焦虑。
3、利用孤独的心理
相比于健康,有些独居的老年人更渴求亲情,渴求儿女们的关爱。由于大部分子女平时忙于工作,疏于对父母寂寞心情的抚慰,这为无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4、雇托儿烘托气氛
业内人士爆料,不少听课的人是商家请来的托儿。他们会和其他老人一起听讲座,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来带动其他老人,还会积极购买产品,来刺激其他老人购买。
义乌节前发布保健食品消费警示
春节期间,不少市民都会购买一些保健食品赠送亲朋好友。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保健食品,如何选购成了广大市民关心的话题。1月30日,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就保健食品的常识及选购技巧发布消费警示。
一是认准“双标志”,即“蓝帽子”+注册证号,选择合法的保健食品
在购买保健食品时,首先要看看在外包装上,有没有“蓝帽子”的标识,然后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其保健食品批文,看是否和产品标签中的宣传功能、生产厂家等一致。以免将一些本身属普通食品误当保健食品,或者购买到假冒保健食品。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目前有两种方式即“保健食品专用标志”蓝盖帽下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卫食健字[年份]第×××号”和国食健字G+8位数字,前4位数为批准年份,如国食健字G2006××××,表示为2006年批准的。前者属卫生部所批(2003年7月前),后者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批。
二是依据保健食品的功能属性有针对性地选择
保健食品归根结底还是食品,只是具有了一些特定保健功能,在购选时,要仔细查看标签说明书,了解产品原料、功效成分、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一般来说,对于儿童和正处于发育的青少年来说,可以有针对性的补充铁、钙或者是促进大脑发育类;女性可选择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钙、铁、叶酸等类;中年人可选择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益肾温阳类;老年人可选择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压、抗衰老等类的保健品。
三是注意产品的生产日期等质量问题
购买时,务必要注意产品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如产品质量有问题,产品发霉、变质,切切不可食用。
四是正确服用保健食品
虽然保健食品或多或少具有保健或辅助治疗作用,但不能过于依赖保健食品,切勿讳病忌医或以食代医,保健食品必竟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品进行疾病治疗,不当食用易引发不良后果。同时,保健食品不能代替普通饮食,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要坚持正常饮食,食用保健食品应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
五是不要轻信不法经营者的虚假宣传
六是要主动向商家索取购物小票、发票等凭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