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测试系统产品”科研生产过程●
“自动测试系统产品”科研生产按照产品实现阶段可主要划分如下过程,见图1。
图1
1.调研与技术协商
输出文件、记录:意向性协议、协商记录。
2.合同评审
合同草拟后先审查修改,并组织技术、工艺、生产、调度、人事、财务等人员对合同约定的责、权、利进行审查,根据技术能力、生产能力、人员素质能力、资金等,对完成该任务风险进行评审,形成合同评审报告。
输出文件、记录:合同评审报告。
3.合同签订
甲乙双方经过技术协商、商务洽谈后,对合同草拟稿反复修改,达成一致意见后,形成合同。合同应明确行业、法律法规和质量保证等要求。合同书必须经双方的负责人签字及各自的主管部门盖章后才能生效,双方各自保存。
输出文件、记录:合同书、任务书。
4.质量策划
项目负责人根据合同任务书要求及现有资源条件编写质量保证大纲(又名质量计划),对软件有要求的,还要单独编制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质量保证大纲内容一般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产品形成过程质量控制的总要求及分阶段要求。分阶段要求一般包括:产品设计阶段、采购(外包)、生产、调试、试验、验收、交付及交付后的活动的质量控制要求、方法及所需资源的提供。此外,还应编制产品通用质量特性工作计划、软件质量保证计划、产品标准化大纲、技术状态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以上计划可单独编制也可包含在质量保证大纲中。
输出文件、记录:质量保证大纲(需顾客签字)、通用质量特性工作计划、软件质量保证计划、产品标准化大纲、技术状态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
5.设计开发控制
①设计和开发策划
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策划是设计和开发的初期阶段,根据产品技术发展规划和用户的需求结合技术进步进行以下工作:
确定设计开发各个阶段技术人员的合理调配(包括电气设计师、软件设计师、工艺师、生产、调度、质量、检验、军代表等)。
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不同专业之间的接口进行管理,以确保沟通有效,职责分工明确。
确定设计开发各个阶段需进行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工作。
识别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形成风险清单,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输出文件、记录:产品设计开发策划书、软件设计开发策划书、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软件单元测试计划、软件的集成测试计划、部件、模件测试计划、产品特性分析报告。
②设计输入及评审
输出文件、记录:设计输入文件清单、设计输入评审报告。
③案论证报告
根据用户要求,在签订合同前或在技术竞标时,提出方案论证报告,作为提供给用户的技术文件。在方案论证报告中根据用户的需求,详细论证拟实施的技术方案,论述可以达到的技术指标,介绍系统总体构成,分析其关键技术内容,解决问题的思路及采取的技术措施等。方案论证报告由项目负责人、总师、技术骨干人员等多次讨论而成,是集体智慧的产物,最后由技术人员编写,总师或项目负责人审核,主管领导批准。
输出文件、记录:方案论证报告。
④方案评审
应用户的要求,在签订技术合同前或在参加项目竞标时,将方案论证报告提交给用户,由用户单位组织技术专家进行评审,并形成方案评审报告。评审报告中对方案的技术先进性、可行性、可靠性给予明确评价,并指出不足之处。用户听取专家意见后决定是否采纳该方案。一旦采纳,将根据用户意见修改方案论证报告,在与用户技术协商签订合同后,付诸实施。在实施中如要对总体方案进行重大修改时,必须事先征得用户认可方可实施。
输出文件、记录:方案评审报告。
⑤设计开发输出
研制人员根据合同中用户提出的技术指标要求,根据方案论证报告确定的总体技术方案及任务分工,各自细化所负责子任务的软、硬件设计;对关键技术必须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必要时做一些关键电路实验验证,给出实验结果,确定研制模件的设计图。为满足设计开发输入的要求,设计报告完成后,要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关键件、重要件项目明细表,规定产品使用所必需的保障方案和要求。
输出文件、记录:见表1。
表1
⑥设计评审
设计评审是检查项目研制情况的重要环节,是为保证设计质量采取的必要的措施,也是让用户了解项目进程的技术沟通方式之一。
输出文件、记录:设计评审报告(含通用质量特性评审)、设计更改单(适用时)。
⑦软件评审
如用户要求第三方软件评审,可由专业软件测试部门对系统应用软件进行测试。测试软件功能是否正常,综合其可行性、可操作性、可靠性及相容性给予评价;或者在现场联调正常后,由用户组织专家组验收测试系统时,将软件评审纳入系统评审之中,给出软件评审报告。
输出文件、记录:软件评审报告。
6.合格供方调查、采购
根据采购清单实施采购过程,并进行合格供方调查。采购产品到货后要进行检验,给出检验记录。对外包的控制要求给出外包识别报告(需要顾客签字)、外包评审报告,保存合同、协议,加工记录、特殊过程监控记录、检查记录等。并对外包方的资质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列入合格供方名录(需要顾客签字),列入合格供方名录的厂家才有资格作为外包承制方。
输出文件、记录:见表2。
表2
7.新产品试制和生产控制
新产品试制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是指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制车间试制出一件或几件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试验,借以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和设计图的准确性,考核图样和设计文件的质量。
输出文件、记录:见表3。
表3
8.调试
将研制的模件、主机箱、计算机系统一起进行软、硬件的联合调试。主要解决相容性(各模件之间是否能协调一致工作);系统数据传输是否正常;测试速度能否满足要求;由各模件组合生成的虚拟测试软面板工作是否正常等问题。调试应做好调试记录,调试通过后调试人在记录上签字,须经项目负责人、总师审查签字后才能进行出厂验收。
输出文件、记录:调试细则、调试流程记录清单、调试总结和分析报告。
9.例行试验
为满足用户的特殊要求,研制的测控机箱及模件应接受用户规定的例行试验检验。例行试验依据用户规定的技术条件和试验大纲(需要顾客签字)进行,在用户指定的试验单位进行试验。例行试验主要有高温、低温环境测试、冲击试验、运输试验、盐雾、霉菌试验等,测试后由测试单位给出测试报告,也是对“三防”(防潮、防霉、防盐)特殊过程的确认方式之一。
输出文件、记录:试验计划、试验大纲、试验大纲评审意见、试验报告。
10.军检
有军代表监督的产品,要在用户验收前,进行军代表检验,试用时,需召开军检验收会议。
输出文件、记录:军检申请单、军检测试记录。
11.出厂验收
输出文件、记录:验收测试细则、验收测试记录、验收评审结论、产品证明书。
12.顾客验收
产品经顾客确认,按验收大纲进行验收,交付顾客,一般由顾客组织,合格后给出验收结论。
输出文件、记录:验收测试细则、验收测试记录、产品研制或生产总结报告、产品质量分析报告、验收评审结论、交付清单。
13.包装运输
产品通过用户验收并加贴产品合格证后,才能包装出厂。产品包装、运输工作应按相应的包装及运输操作要求文件规定执行。
输出文件、记录:合格证。
14.售后服务
按售后服务要求,对出厂产品进行售后服务,售后服务包括对产品使用人员进行培训等,售后工程师要积极收集产品质量信息,为特殊过程确认收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