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命名新规则:14种词不可用!
10月22日,国家市政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保健食品命名指南(征求意见稿)》,规范保健食品命名。根据附录中所列的14类禁用的表意文字和单词,褪黑素等大量知名保健食品可能面临更名。
新规定规定了保健食品命名的基本原则,包括——个品牌名称、常用名称和属性名称,保健食品名称不应包含的内容,以及保健食品名称的申报和评价要求。
特别是附录中详细列出了14种保健食品名称中禁止表达含义或使用的词语,包括常见的“自然”、“精神”、“精华”、“脑”、“心”、“宝”,以及人名和地名。
这意味着很多知名品牌,如脑白金、脑金、加多宝、京信口服液、张广101等。不符合要求并面临更名的风险。
这些产品和品牌很多都是企业多年苦心经营的结果,品牌价值可达数百亿。云南白药面临更名时,其技术质量总监李进曾表示,一旦更名,115年建立的云南白药品牌、口碑和公众认知度将崩溃,预计损失将超过100亿元。
对于某些产品来说,换个名字几乎就是换个生活。曾以单个红罐赢得200亿元的加多宝,自将品牌价值超过1000亿元的“王老记”商标返还广州制药以来,已投入巨资打造加多宝品牌。此外,它改变包装,处理各种法律诉讼,导致销量下降,活力大失。毕竟没能重现当年的辉煌。
14类词语禁用
大批保健食品或受影响
不仅是知名品牌,健康食品的新命名规则也广为流传。
根据新规定,保健食品的命名必须遵守四个基本原则。
遵循一品一品。
体现产品的真实属性,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
不得涉及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不得误导或者欺骗消费者。
保健食品的名称分为商品名称、常用名称和属性名称,即注册商标名称、反映主要原料特性的名称、表明剂型或视频分类属性的名称。新规定列出了不同名称不应包含的内容。
在附录中,新规定将禁止的表达和词语归纳为14项。
保健食品名称中是否可以使用某些术语,要根据其语言环境来确定
可见,常见的“性”、“宝”、“灵”、“精”,以及人名地名都在其中。
简志军粗略查询了一些文字,发现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系统数据库的国产保健食品中,有289个批准文号对应产品名称中的“天然”;97含“心”,38含“脑”;90含“药”;50包含“权力”;有855个“灵”(因为有“灵芝”二字,大部分都没有违反——剑之君注)。其他如“小食”“平糖”也有10多条信息。
相比之下,进口产品的情况更好。简志军发现29批产品与“灵”有关,17批产品与“自然”有关,2项与“脑”有关,1项产品与“强力”有关。没有任何产品名称包含“药”、“消脂”、“平糖”等字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只多次发布命名指南,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要求按要求进行变更。
经过逐案整改,情况似乎有所好转。可以看出,目前数据库中并没有名为“祖传”或“帝王”的产品。但简志军发现,仍有大量产品名称存在夸大宣传和隐含疗效的情况。
名称混乱只是保健食品行业的混乱之一。是保健食品行业混乱。2014年,媒体还报道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严厉打击保健食品违法行为,5个月内立案数万起”。
保健食品的本质是食品,但在消费者心目中往往具有治病、改善症状的作用,甚至误以为可以代替药物,是一种“替代药物”。这也为虚假宣传提供了空间。
从短期来看,虚假宣传可以增加保健食品的销量,扩大市场份额,但从长期来看,不仅会影响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了解,还会使整个行业面临反复的打击和整顿,难以进入良性发展。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2000多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员工600多万人,批号1.6万个。2017年,中国保健食品行业总产值约为4000亿元,年增长率约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