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一黑工厂被爆出用大豆油加香精调花生油,为了油的颜色好看,不惜加上了可以致人无精不育的粗制棉油。报道一出,引发了市民对餐桌上食用油的安全焦虑。究竟怎么吃食用油才健康呢?对于食用油你又知多少?
亚麻籽油不宜炒煎炸
花生油是人们常用的食用油,其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的含量高,但另一种必需脂肪酸“亚麻酸”的含量很低,而亚麻籽油的亚麻酸的含量很高,大多在40%以上。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许多地区居民膳食中亚油酸的含量很高,但亚麻酸的摄入量比较低。因此,考虑居民目前食用油的消费情况,建议增加亚麻籽油的食用量,替换部分亚油酸含量很高的食用油。
对于选用亚麻籽油的消费者来说,要注意,亚麻籽油是不适合加热使用的,不适用于炒和煎炸,一般只能低温烹调以保证它的营养成分。
深海鱼油适合宝宝
目前,市场上除了常见的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以外,还有调和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稻米油、油茶籽油、橄榄油、芝麻油等。由于各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分和营养成分不同,有条件的消费者可以换着选购食用不同品类的食用油,使膳食脂肪酸营养更为均衡,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出发,不同品种换着吃才是科学合理的方法。当然,也建议选购品牌企业生产的调和油,“换着吃,不如调着吃,调着吃,不如购买调和油”。
孕妇应多食用玉米油、亚麻油
食用油选择不当亦有可能会诱导和促进癌症的发生。
过量的食用油会促发化学物质诱发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高脂肪膳食的发达国家癌症的发病率远高于食用脂肪较少的较贫穷的发展中的国家。因此,对于癌症患者,一是选用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如亚麻油、紫苏油、低芥酸菜油等食用油;二是少食,一般控制在总能量的15%以下为好,每天约在40克以下。有助于癌症患者的康复。
食用油放炉灶旁易酸败
为了拿取方便,许多家庭主妇常将食用油放在炉灶旁,殊不知,那里的高温会让油脂的氧化反应加快,更容易酸败变质,同时,油中的维生素A、D、E还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氧化,营养价值变低,甚至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醛、酮类物质。即使不放在过热的地方,研究发现,瓶装橄榄油的抗氧化物也会在6个月后减少40%,而常用的大豆油、花生油、葵花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多,所以更不稳定,存放中营养容易受损。
昨天和一个朋友去逛超市,朋友是比较喜欢做菜的女性,当她要买油的时候,问我:熊苗营养师,你说我该挑选哪种油比较好如何选购健康的食用油?
超市里的油很多种,我们挨个看,边看边教她识别。
可选择的油:茶籽油、亚麻籽油、橄榄油、花生油、玉米油
不推荐选择的油:动物油、可可油、椰子棕榈油
食用油怎么吃才健康?
一、各种植物油轮换着吃。
二、买小瓶装的油
三、选择大豆油、玉米油
为何要选择“压榨油”?
这样的油比浸出工艺的油好。理由如下:
1.加工工艺不同。
压榨油的加工工艺是“物理压榨法”,而浸出油的加工工艺是“化学浸出法”。
化学浸出法是应用化学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通过与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的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制油方法。浸出法制油具有粕中残油低(出油率高)、劳动强度低的优点,但浸出的毛油要经过脱腊、脱胶、脱水、脱臭、脱酸、脱色等化学处理后才能食用。或者是达不到一级、二级压榨标准的花生油,加上部分通过浸出后再精炼的油,使其达到原标准一、二级或新标准浸出油三、四级,由于经过多道化学处理,油脂中的部分天然成分被破坏,且有溶剂残留。
2、营养成份不同。
压榨花生油具有色、香、味齐全,保留了各种营养成份之特点。
浸出油是无色、无味的,经加工后大部分营养成份被破坏。
由国家粮食局负责起草的花生油标准已出台实施,取消了我国目前使用的1986年、1988年制定的老标准,新标准规定:压榨花生油、浸出花生油要在产品标签中分别标识“压榨”、“浸出”字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讲究营养与健康成为人们的追求,将花生油生产工艺透明化,就是为了让消费者了解花生油的生产工艺,把知情权交给消费者,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3、原料的要求不同。
“机榨花生油”由于采用的是纯物理压榨法,保留了花生和原汁原味,所以对花生原料要求非常严格,原料要求新鲜,酸价、过氧化值低,因而价格相对偏高;同时由于只进行压榨,花生饼中残油高,压榨油出油率相对偏低。所以压榨花生油的价格相对偏高。
已售数百万元3名嫌疑人被批捕
本报讯(记者钟达文通讯员邓毅、陈汉文)又有一个地沟油贩子落网了。记者昨日从东莞市第一市区人民检察院获悉,该院近日对犯罪嫌疑人王某义、赵某清、熊某华3人实施批捕,其罪名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据悉,该案是公安部督办的第二批“打四黑除四害”案件(即“黑作坊”、“黑工厂”、“黑市场”、“黑窝点”,以及“害百姓、害家庭、害社会、害国家”)。
经检察机关调查,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间,犯罪嫌疑人王某义、赵某清、贺某超(因涉及其他犯罪,目前已经另案处理)合伙在东莞的两个镇街先后设立某煌食品公司、某天食品公司,在没有取得工商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等有效证照的情况下生产假冒食用花生油,而这些假冒花生油经检测确认为不合格产品。
2011年9月24日,南陵县警方接到群众举报线索,当晚该县许镇镇派出所联合县治安大队、战训大队在许镇镇龙潭村查获并端掉了一个生产销售劣质猪油的非法窝点。犯罪嫌疑人王某第二天投案自首,其妻徐某半个月后被抓获归案。
对于从王某处购买并使用劣质猪油的行为,涉案的三家餐饮店主均供认不讳。据犯罪嫌疑人王某初步交代,其本人六年间共制售劣质低价猪油约8万斤,销售金额约50万元,从中获利约20万元。
目前,对本案其他涉案人员的审讯仍在进行中。南陵县检察院审查认为,王某、徐某的行为已涉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故依法作出批捕决定。
青岛福瑞斯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用地沟油生产的生物柴油。
中国地沟油“飞”上天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须与非法商贩争原料投入大回报慢专家称让地沟油走上“正途”变身航油并不易
每天那么多“地沟油”都到什么地方去了?路边小店的食品是不是由“地沟油”炮制而成的?“地沟油”什么时候才能远离餐桌而走上它的“正规路”?
在国人们一个又一个关于“地沟油”的疑问中,11月底,一条“荷航到青岛采购20吨地沟油用于试飞”的新闻,让青岛福瑞斯生物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一夜之间名声大噪,也让那些越来越关心自己口中食品的中国人眼睛一亮:“哇,地沟油可以变成航空用油啦”!
文/图本报驻上海记者李媛
今年11月底,有媒体称,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委派商务代表赴青岛福瑞斯生物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打算从青岛福瑞斯进口地沟油,并用于航空燃料。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国内人人喊打的地沟油,在国外居然可以摇身一变“飞上天”?
澄清
荷航只是处于调研阶段
“我觉得这里面存在一个误会。国外所谓的地沟油跟国内根本是两码事。”郑德华说,事实上“误会”在与荷兰方面的代表接触时就体现出来了。“当时荷兰方面说要地沟油,我们就拿出地沟油样品给他们看,他们说no、no,怎么能是这样的?”
原来,在荷兰,“地沟油”的概念实际上是废油脂,而不是像国内般从下水道掏出来、掺杂各种垃圾和杂质的地沟油。此前,荷兰皇家航空公司也曾向媒体表示,该公司提炼加工成飞机燃料用油的,并非国内通常意义上的“地沟油”,只能是炒菜后剩下的植物油。
郑德华说,荷兰方面最后带走了好几种样品,包括地沟油和生物柴油。但他表示,公司生产的生物柴油也不能直接使用到飞机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
其实在此前,荷航方面也曾与江苏洁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接触,同样带走了部分样品。在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汉耀看来,这恐怕只是个“调研”,是“实验性质”。
荷航与中国地沟油的频频接触,或许是受到了欧盟航空碳税的催促。11月30日,欧盟气候谈判代表梅茨格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重申,欧盟将航空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决定“不可更改”。这就意味着自2012年1月1日起,所有降落在欧盟机场的航班,均要缴纳碳排放费。今年6月,荷兰皇家航空公司一架搭乘171名乘客的波音737-800型飞机从阿姆斯特丹出发,飞往巴黎戴高乐机场,荷航由此成为全球首家使用生物燃料进行商业飞行的航空公司。
现状
有生产能力“没饭吃”
在此前公安部侦破的“特大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中,有证据证明,使用地沟油炼制食用油的工艺流程仅是简单的物理分离,而生产生物柴油则复杂得多。“无论设备还是工艺,要求都相当高,仅一套设备就需要几百万元。”郑德华说,“相比小商贩回收地沟油炼制成‘食用油’的暴利,生产生物柴油的利润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孙春扬名下有两家企业,一家负责回收废弃油脂并初步加工;另一家负责将回收物生产为生物柴油及其他化工产品。
孙春扬说,尽管公司拥有自己的原料收集系统和回收队伍,同时还在上海、南京、无锡等多地采购原料,但仍远远吃不饱。“生产能力是1天50吨,但实际上只有10来吨的原料可供处理。开个玩笑,青岛收集的废弃油脂,还不够我们吃个‘早餐’。”
溯因
政策乏力制约发展
虽然应用前景有国际公认,但实际上我国生物柴油的推广仍缓步不前。有专家称,除了原料不足,政策乏力也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
今年2月,酝酿了三年的《生物柴油调合燃料(B5)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根据标准,2%~5%的生物柴油可与95%~98%的石油柴油进行调和,应用于不同型号的汽车发动机。这被业界视作国内生物柴油取得真正进入成品油销售网络的正式身份。然而,标准实施至今,生物柴油的处境并没有质的变化。
有专家表示,这是因为“B5标准”不是强制性措施。孙春扬和李汉耀都坦言,公司直接销售生物柴油的比重并不大,大多是将生物柴油进一步加工为其他化工原料,销售给塑料等行业。李汉耀说,他公司目前化工原料的销售占60%~70%。
而坚持不做化工原料的青岛福瑞斯,正在投资兴建生物柴油加油站,有望于年底开业。“投入是很大,但我们是在做产业链。”郑德华说,“至于成本,慢慢收回呗。”
展望
加大打击力度有助回收
不过,多数企业对行业前景仍保持乐观。在国家严厉打击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举措下,原料难题开始有所改善。
“关键政府监管要持续,不要过一阵子就松了。”李汉耀说。
同时,与是否能与荷兰方面谈成交易相比,郑德华显然更在乎规则的制定。“我们也不求政府给补贴,把政策制定好,让地沟油流到该去的地方,其他通过市场淘汰就可以了。政府要制定准入机制,包括收集和处置体系,制定规则制度,进行市场准入和特许经营,把不遵守合法的游戏规则的企业赶出竞争。”
田志坚说,现在国内的生物柴油行业还没有大型企业的介入,多数是小型的民营企业。“它们没得到国家的补贴,压力都比较大,因此质量也不容易控制好。国外采取强制性添加政策,引导大型企业介入。”
专家分析
地沟油变“航油”有三难
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部长田志坚告诉记者:“有合适的技术,地沟油是可以成为航空燃料的。不过,一般的生物柴油和航空燃料还是两回事。”
实际上,要把地沟油变成航油存在很多难点。
难点一是中国地沟油的成分比较复杂。李汉耀认为,中国地沟油的成分决定了“飞上天”没那么简单。“航空燃油毕竟要求很高,国外用来做航空燃油的生物柴油用的是单一的原料,比如说大豆油,标准是很高的。而中国地沟油成分比较复杂,所以提炼出来的产品能不能用在航空上,还需要研究。”
第二个难点是中国地沟油的价格没有竞争力。目前福瑞斯收购一吨地沟油的成本大约是4500多元,处理成本约为1500多元,再加上运输、检验等成本,一吨地沟油加工成生物柴油后的出厂成本在6500元上下,而荷兰方面的报价则只有3000元。“国情不同,国外是政府给钱收,我们这里是自己花钱收,差别太大了。而且荷兰方面也可以去马来西亚、巴西等油料作物资源丰富的国家采购原料,我们的地沟油与之相比,价格根本不占优势。”
最后,“地沟油尽管多,但是我们收不到。”郑德华说,在国家“不能与粮争地”、“不能与人争粮”、“不能与人争油”、“不能污染环境”的“四不”政策下,我国提炼生物柴油的原料只能用油料作物或者地沟油,而地沟油的收集是一个难题。即使付出高昂的原料收购成本,国内不少正规企业也仍然不得不面对原料紧缺的局面。
“你问我这行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就是怎么把原料收上来。”江苏洁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汉耀笑了。
原料难收的原因很简单,“把地沟油拿去做‘食用油’,获利比我们大得多,出的收购价格比我们更高,我们肯定是比不过他们的。”郑德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食用油可以卖到1万多元一吨,生物柴油才7000多元一吨,拿去做‘食用油’的可以开出每吨5000元的收购价,而我们收购成本有限制,不可能出到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