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种锅,太多种选择。周五下班,我可能去吃个重庆火锅,让辣味震走身为社畜的疲惫;周末的晚上,鲜甜的寿喜烧是合适的;偶尔看韩剧的时候,却被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部队火锅所吸引。犹记得2015年北京最冷的时候,我就窝在家里,疯狂地追《请回答1988》,每当正焕德善她们开始吃拉面的时候,我也去煮一锅辛拉面或者做个简易版的部队火锅。
那部队火锅到底是怎么来的?部队火锅,真的那么不堪吗?
▍部队火锅是怎么来的?
部队火锅,起源于美国军人的浪费和韩国穷人的智慧。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军进驻韩国。他们丢弃的spam(发音为“斯帕姆”,即午餐肉)、香肠被物资匮乏,难见荤腥的韩国民众捡去,和韩式辣酱一起乱炖。上世纪50年代驻扎在美军基地79岁的韩国老兵金宗轼说:“部队餐是你唯一能吃到肉的地方。午餐肉是只有富人和有关系的人才能得到的奢侈品。”[1]
由于火锅的食材主要来自于部队,所以被称为部队锅。这道菜有时也被叫做约翰逊汤,用以纪念1966年到访并承诺美国将继续经济援助韩国的前总统林登·B·约翰逊。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中国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多少食物菜式,都源于一种匮乏的博大。
▍没有Spam的传奇,就没有部队火锅
没有spam,就没有部队火锅。如今的韩国,是美国之外最大的午餐肉消费国。
英国学者拉吉·帕特尔在《粮食:时代的大矛盾》中指出:直到最近为止,改变人类食谱的最大动力一直是战争……战争和食物的关系,对于我们的日常食谱有着深刻和微妙的影响。而Spam的流行,就是战争改变人类食谱的绝佳例证。
Spam的源起,和它对人类战争史、饮食史的影响和各种spam的优劣,是足够一本书的容量。我只在这里摘出一些关键节点。
美食作者CarolynWyman在《spam自传:美国神奇肉的精彩故事》一书中指出:
Spam的前身为猪肉午餐肉罐头——这种罐头分量很大,每罐重达6磅(2.72公斤)的大包装不适合家庭存储,所以通常是批发给熟食店并有其分割,人们再去熟食店购买[2]。
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普通家庭已经难以负担新鲜肉制品的费用。因此肉制品巨头荷美尔公司以猪肩肉、糖、盐、水和亚硝酸钠为原料,发明了一种廉价的,适合家庭存储的12盎司罐头肉制品,起名为荷美尔五香火腿(HormelSpicedHam)。时任荷美尔公司总裁的杰伊·荷美尔称,这个名字是香料(spice)和火腿(ham)的结合。尽管荷美尔五香火腿既不含香料,也没有火腿[2]。
但这款产品刚推出时仍默默无闻,它在美国的春天是在改名后。荷美尔公司副总裁的哥哥KennethDaigneau,在一次新年前夜的派对上想出了spam(shoulderofPorkAndHam的缩写)这个名字。1937年7月5日,重新包装后的spam一炮而红[2]。
值得一提的是,荷美尔Spam早期的配方中确实不含淀粉,而这个配方直到2009年才改变。2009年,荷美尔决定在spam中加入土豆淀粉,以吸收掉肉被煮熟时所自然形成的“明胶”[2]。
Spam不仅满足了美国人的蛋白质需要,而且在二战中填饱了美军及盟军的肚子,无数斯帕姆罐头被分发给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和苏联的部队和平民。据荷美尔的统计,二战期间,美军及盟军共消耗了1亿磅的Spam。
如今,你可以在世界各地看到Spam午餐肉留下的印记,无数人感念它的救命之恩。无论是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还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都承认Spam的丰功伟绩。生活在夏威夷、关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的美国居民,依然消费着全世界数量最多的spam午餐肉。唯一嫌弃这种肉的,大概只有美国大兵了。它们给Spam起了不少刻薄的口号,流传最广的应该就是“灵肉”(MysteryMeat)。在他们眼里,spam午餐肉就像敌人的子弹和肆虐的淋病一样可怕。
也多亏了美国大兵讨厌,才有了后来部队火锅的故事。食物的故事就是如此奇妙,他之砒霜,我之蜜糖。
▍如今韩国不穷了,为何部队火锅仍然是韩国的国民美食?
西方和东方,富庶和贫瘠,美国午餐肉和韩国辣汤,让部队火锅成为一种fusionfood(融合食物)。
如今的部队火锅,内容越来越丰富,泡菜、拉面、年糕、金针菇、豆腐、鱼饼、鸡蛋、芝士片都是锅中物。但无论加什么,部队火锅都已与现在的健康饮食观念完全不符。一是卡路里爆表,二是高盐,一顿部队火锅下肚,今日份钠摄入量绝对严重超标。
现在的韩国也不是战争刚结束时的百废待兴,物资匮乏,那为什么部队火锅并没有慢慢退出韩国人的餐桌,仍然是韩国的国民美食?
在我看来,原因有以下几个:
1.午餐肉在韩国,仍是富足、力量、营养的象征。
2.韩食的核心是米饭和泡菜,而无论是部队锅,还是午餐肉,都和米饭泡菜很搭。而且部队火锅所需的材料和做法——其实就是炖,极其简单,哪怕是和厨房八字相克的人也很难做得难吃。
3.油脂和碳水是人血液中最本能的渴望,部队火锅集两者之大成;部队火锅是热气腾腾的锅物,天冷的时候非常适合在暖身子。
4.国家力量的引导。曾担任韩国学中央研究院访问学者的钟乐伟在《韩疯──让世人疯狂的韩国现象》中指出:
韩国政府于90年代提出“身土不二”的国家健康饮食政策,一方面提倡减少消费肉类,降低患上西方风土病的机会。另外,也可透过此政策,以“韩国人较适合吃韩国人身体状况的食品”为口号,鼓励与捍卫建立韩国本土特色的餐饮业。“身土不二”政策的成功,全赖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的偶然配合。因为当时韩国国内经济大受破坏,一般韩国人只有能力负担在国内消费。爱国消费主义下推动的“韩食文化复兴”,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重获新生……经济与爱国主义两个因素互为结合,成为韩国本土代饮食文化重生的动力。正因如此,“部队锅”的潮流爆发,就是这个重传统保国家特色的文化彰显。[5]
▍没必要嘲笑过去曾经滋养过人的食物
作为韩国人的国民美食,部队火锅收获了很多来自中国人的嘲笑。
嘲笑的点无非那几个——“这不就是煮泡面”“垃圾大杂烩”“火锅界的耻辱”“穷人乐”。
这其实是一种很无知傲慢的大中餐沙文主义。部队火锅好不好吃,见仁见智,但以“穷人乐”“下等人口味”的理由瞧不起,则有些忘本了。很多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食物,出身都不怎么样。
毕竟,谁还没过过几天穷日子?螺蛳壳里做道场,贫穷年代人的智慧,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