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中国的这个市场,频繁跳槽者是受到这个市场的鼓励和认可的,哪怕没有精神上的,但在物质上,应该是被鼓励和认可的。“还不动一动?这么多好机会”“神马?你还在玛氏!”这个问题,被人婉约体和咆哮体地都问了好多次。
但是我也真的曾问过自己:是否真的是想跟玛氏“到老”?可能你要说我有病,但诚实面对我的内心的一个答案是:如无意外,那就到“老”吧。
作为一个负责任,有逻辑的童鞋,我整理下原因,总结如下:
原因一:快速学习,允许你失败
我的第一个项目是一个全国性的项目。在玛氏,培训生往往从这里开始,为什么要从全国性项目开始,并且是非业务类的,而且你根本都不认识这个公司的任何人!后来我成为了HR,结合亲身经历,找到了答案——让你从“被拒绝”开始你的“社会人”生涯。你成功了,这是个很高的credibility,你失败了,也没事,你建立了你的network,有了自己的学习。个人认为,这是有效的。
作为一个培训生,一般都是非常Driveforresult的(否则也很难被选中)。这种项目,会让一个“天不怕,地不怕,一心想做自己,证明自己”的职场小白,快速学会:
第一,不是会planning,能够drivingforresults就够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BusinessAgenda”,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有每个人”Priority”。
第二,哪怕不是销售,也需要学会“如何去sell”,sell你的idea,sell你的proposal。
对于培训生,我的观点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看过很多的培训生和培训生项目,对于设定好的培训生轨道,过渡地保护,培训生们对自己的认知都过高,不是跟着业务出发,导致了很多项目的失败。
后来回想起来,如果都敢把那样的项目交给一个培训生,那还有什么,是玛氏不敢用人的。后来很多我经历过的事,都证明了这一点。
原因二:“Timeinrole”概念,在玛氏,你一直被鼓励尝试新的东西。
我的六年,都是在我的本行HR渡过的。
玛氏的职级职位体系中,职业发展通路的设计:不仅仅只有Peopleleader才能去到职业生涯的顶端,在玛氏,同样受到尊重的还有“技术领导力”,哪怕只是个人贡献者,只要你的个人技术能够影响到更深入,更广泛,也可以去到顶尖peopleleader一样的职级,受到公司的认可。
在玛氏听过无数场townhall,玛氏的Global各大事业部的HRleader介绍她们的profile,很多都是Supply或者Finance起家,经历过销售,marketing,甚至IT的洗礼,成为今天的TA。
在过去的六年中,虽然只是在HR,但是有幸能够从基础的HRservice,经历业务伙伴(Businesspartner),学习与发展(Learning&Developing),到现在的薪酬福利(Rewards),每一次的岗位变动,都不仅仅是我个人的驱动,我的原上级经理,我的新上级经理,都在一直不停地帮助我,驱动我,岗位的轮换,确实就是一个这样的过程。对于年轻的外企人来说,就是在“找自己”,安心的是,我知道,公司的组织设置就是这样的保障,我可以做各种各样的自己,“peopleleadership”也好,“technicalleadership”也好,都能在这里获得认可。
很快,我又要去到一个新的岗位,是HRfunction里面唯一没有做过的“TalentAcquisition”(人才招募)。同上所说,玛氏最在乎的,可以说不是一个人长期的expertise,而是你的capability,它给予你这样的信任,哪怕你从来没干过类似的活儿,但是基于对你的capability的判断,它信任你可以做好你之前没有做过的工作,它的理念认为,expertise是积累,而capability才是它真正希望培养的。
原因三:我希望为一间有着“有理想,高伦理准则”的公司工作
作为一间“低调”的公司,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玛氏是一间私有的家族企业。谈到美国的家族企业,总会想到那些小报上经常出现的名字,希尔顿,船王,哦,还有现在的特朗普。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从未在任何小报上看到Mars的名字,后来加入才知道,他们原来这么大的产业,这么多的工厂,2016年福布斯最富有的家族第三名(估计资产约780亿美元)。后来,在上海亲见PamelaMars(当年的董事会主席),提着一个帆布的coach包包,和我买给我妈的那个一样,如果不做任何介绍,整体看上去,就和我在美国hostfamily的阿姨是一模一样的感觉。和家族成员的见面,确实对我而言是一个比较大的冲击。因为有一些东西,是“装”不出来的,可能很多的价值观,都可以说,可以传颂,但是当见到这个人的时候,你知道,那些写在书上,墙上的故事,例如“玛氏家族每年95%的利润,都会用于再投资”,“选择不上市,就是为了不受到短期利益的影响,从而有更多的自主权,去做真正玛氏想要做的事情”,所有的这些,因为人和人的接触,变得生动起来,尤为真实。
有一位来自于民企的新同事跟我谈起他最深刻的感受,加入两个月,他最吃惊的事情是:在开会的时候,你可以直接挑战(challenge)你的上级经理,甚至大老板。这是无法想象的,对他而言。然而,对我而言,当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不能在会议上当面提出来,或者直接挑战(challenge),那才是“无法想象”。
理想也好,伦理也好,对我而言,可能不是那些课程中所说的反贪污,反贿赂,而是在这些日常中,我相信这间公司的决策者asaperson,会做出正确的抉择;我在工作环境中觉得安全,both生理,心理;诸如此类的”小确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