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公司或者哪些人是中国最早做云计算的人?这里不讨论云计算概念产生之前的SaaS。阿里云?盛大云?绝对不是,连候选名单都进不了。阿里云公司成立时2009年的事情,而且成立的时候还没有开始做任何事情,只是把阿里软件改了个名而已。盛大云是2010年初开始招兵买马,公司也是那时成立。两家公司推出服务已经是2011年的事情了。那么还有做得更早的?对的,世纪互联(后来独立出来的云快线)是最早开展IaaS实践的公司。如果狭窄点说到虚拟化技术,那么最早的应该是IBM和Intel在中国的部分研发人员接触最早。世纪互联2008年初开始进行IaaS探索,并推出了现今通用的“云主机”一词,2009年初推出云主机beta版,2009年底重组为云快线,2010年底推出云主机2.0。世纪互联云快线今安在?2011年9月解散。世纪互联在IDC算是低调的企业,但其云快线影响力从解散后人员的流向和现今各大云主机网站上对云主机的图形和文字说明(所有做云主机IDC公司都相当程度借鉴了云快线网站和PPT中的内容)可见一斑。
1.2.1还有谁都参与进来了
世纪互联云快线属于起了个大早干了个晚集,可能还没赶上。随后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2011年初阿里云和盛大云推出的IaaS服务,迅速吸引了各大媒体和开发者、中小站长的眼球,也把云计算在中国推向了影响力的巅峰。
2011年下半年,上海世纪互联依靠第三方的技术和平台,推出云主机。2012年,杭州网互联LinkCloud、西部数码、太平洋电信陆续推出云主机,如今个主要IDC服务商均有云主机在售。
到底有多少家IDC已经推出了云主机?没有明确数字,因为中小服务商和地方性服务商太多。从百度和谷歌搜索引擎来看,购买了云主机付费关键词的有近20家,其他以云主机为标题和业务的不下50家。
再补充一下,还有一些将要或准备进入IaaS领域的,将在预测章节讨论。这里贴两个2010年的预测。目前看,其中市场规模基本正确,只是2013年的规模目前还不能确定。而2011年可能进入IaaS的企业预计太乐观,近一半的企业尚无产品推出。
2IaaS现状
上面说了,如今已经从事IaaS业务的大小公司不下几十家,且不管严格从定义上来说谁不是谁是云计算和IaaS,暂且认为号称有云主机业务的就算。这里也把这些公司分个三六九等。
2.1以阿里云盛大云万网云为代表的第一阵营
阿里云盛大云万网云在第一阵营基本无人有异议,这三家不仅是最知名的IaaS厂商,也是市场影响力和客户基数最大的厂商。这三家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从事IaaS业务之前,都已经是知名公司,而且其IaaS严重依赖其母公司和其他业务。当然,他们也有不同,如果非要排个座次的话,阿里云排第一,盛大云排第二,万网云排第三。说是这三家在第一阵营,并不一定代表他们做的很好,相反,都还是不及格,包括排第一的阿里云,因为我非常非常遗憾的看到,阿里云对于IaaS行业的发展至今还是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
2.1.1阿里云
先说阿里云。阿里云排第一,不是阿里云本身做的好,而是相对其他厂家,阿里云没有做得更差,或者可以说,矮子里拔将军吧。这样的评价,业内很多人都很吃惊,阿里云的人更是会嗤之以鼻:“什么?阿里云现在客户最多!我们的平台几次推倒最先进!阿里云的技术实力和带宽质量,加上万网的经验,绝对国内第一国际先进!”
说万网的优势,最大的优势,而且都是很重要的优势有这么几个:
BGP带宽。阿里巴巴集团凭借前几年以保障电子商务安全为名,申请下来的BGP网络,是一种半垄断优势,也是中国顶级互联网企业里少数认识到BGP网络重要性并付诸行动的公司。这一点,其他具有同等能力的顶级互联网公司逊色不少。这一点,也是绝大部分IDC企业也不具备的硬条件。
基础设施运营经验。阿里巴巴作为国内顶级互联网公司,而且是做电子商务的,在机房管理、网络管理上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些对于做IaaS是比不可少的。
收购万网。收购万网为其带来的不是客户和IDC运营经验,主要是牌照问题,客户能够备案了。否则将步盛大后尘,备案服务比较麻烦。
按理说具备了这么多条件和优势,不做成顶级IaaS服务商就没道理了。我这里说他们是IaaS服务商肯定阿里的高层不高兴,因为他们的设计至少是PaaS服务商,IaaS只是个基础。甚至一度要放弃IaaS,押宝阿里云OS和手机,可惜现实的重锤砸碎了这个计划,阿里云OS和搜索、输入法等应用基本没有收入。IaaS的收入也是云主机一家独大。云主机支撑了阿里云的绝大部分收入,这里就从云主机为代表的IaaS说说为什么阿里云过大于功:
没有甚至没有打算建立起共赢生态系统。以阿里巴巴的知名度和国家数亿的补贴,加上上述所说的优势,其获得了大量的资源和庞大的客户。但是,阿里云至今未开放产品接口,也未建立一个其他上下游厂商、合作伙伴共赢的生态系统,甚至到目前为止还未看到阿里云由这样的意向。相反,其产品体系相对封闭,从IaaS到PaaS到应用全都设计,包括安全等产品都是自己开发提供,未能让合作伙伴获益。包括阿里云OS和其他应用在内,都是为了将客户流量和数据留在阿里云,当然,百度腾讯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其产品模型并没有展示出云计算的特性和优势并让传统IDC客户更广泛受益。目前看,阿里云的主要获取客户手段是BGP带宽和价格,而这两个都是资源导向。其强多了传统IDC的虚拟主机、VPS、小托管客户,但其对客户带来的价值方向并没有超远传统IDC服务商。这也是我初期看好盛大云的原因,盛大云产品模型在当时更好反映了云计算的商业模式。其初期的产品模型更类似传统IDC主机,计费不够灵活。
性能等问题让IaaS的目标客户不能树立起对IaaS的信心。如上所述,其产品模型更多沿用了传统IDC的产品模型。至少在前两年是这样,现在也在试探性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投票。但是我认为一个领导型的厂商,除了重视客户的现有需求,也要挖掘潜在需求和推广创新性的需求解决方法,这一点我没有看到阿里云有想法和作为;另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是,阿里云由于在前期一直是技术主导,而且是完美主义者主导,对传统IDC和中小站长的理解和服务经验欠缺,导致现在的云主机性能问题以解决,主要是磁盘的IO性能,尽管其采用了昂贵的SAS硬盘,IOPS有保障,但是IO吞吐带宽成逐渐下降趋势,基本不能满足中等规模应用的要求。最为IaaS领域的领导厂商,都不能让目标用户基本能用,这是对云计算和IaaS产业的极大遏制。导致目前云主机仍然是个人站长的玩乐场,整个云主机产业无法吸引到中型客户。
2.1.2盛大云
盛大云在创立之初,本来是最被看好的,其产品模式令人感觉确实发挥了云计算的精髓。而那时,阿里云不过是照搬了万网卖服务器托管和租用的界面和产品模式,我想起产品负责人应该来自万网。但现在的形势,完全不同了,问题已经多余优势,其在BGP带宽、自有机房、无IDC经验、无资质上带来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客户的信心,现在还能排在第2位,主要是还考虑到其创立初期带来的IaaS产品模式上的创新。
盛大云,其初期优势主要有这么几个:
庞大的财力。其同样在初期建立了一只有实力的技术团队,也从国外引入了人才,也同样获得了政府上亿的财政资助。
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盛大作为曾经的中国首富拥有的企业,及时现今退出了一流互联网和游戏企业行列,依然有着巨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初期也吸引到了大批的用户。
盛大云目前的劣势则更多:
数据中心和带宽问题。由于盛大云长期采用租赁机房,采用第三方CDN服务。这样做确实能够降低运营成本。但要从事IaaS业务,着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劣势。没有自主运营的机房甚至是租赁的机房,没有高质量的多线和BGP带宽资源。
基础设施运营经验。同样,大量的基础设施外包,导致其内部的机房运营、网络管理经验欠缺。
IDC服务经验。不像阿里云收购万网后,多少对IDC服务有所认识。盛大云与IDC的距离更远,而且从国外聘请的人才也对国内IDC政策和形势短期内不清楚或者适应,导致其初期备案和售后被众多客户诟病。
云主机性能和稳定性不足。特别是在华东节点运营的第一年,其云主机稳定性欠缺,网络质量也不够好经常波动,磁盘IO性能也很低,低到运营中小网站都有问题,所有大批用户外逃并失去信心。虽然后来华北节点在这些方面均有所改善,但失去的信心要想找回来,要比刚开始建立信心难上10倍。这里折射出盛大网络集团层面的问题,盛大和陈天桥先生对新业务的容忍期通常不会超过一年,盛大云至今还有投入可能主要还是政府的财政支援。盛大云成立和起步要比阿里云稍微,其推出产品却比阿里云早,说明了内部对盛大云的脚步要求极快,超出了正常的要求。IaaS服务明显不同于网游,其对技术、资源、服务体系的要求带来的准备周期,肯定长于在一个成熟的游戏公司内推出一块游戏的周期。这是欲速则不达的例证。
2.1.3万网
万网的优势:
稳固的IDC领头羊地位和客户群。万网的域名在国内首屈一指,其他服务也排名前列,拥有大量的中小用户。其在IDC行业的影响力堪比阿里在电商领域的影响力。
阿里巴巴的BGP带宽支持。这个不用说了,带宽质量和IP数量无后顾之忧。
阿里云的云计算平台支持。万网的基础云计算平台采用阿里云,虽然未必能够多出彩,起码可以保证投入产出的风险最小,也符合万网的风格。阿里云的云平台虽然并未达到我的预期,却是中小用户基本可用的。而且阿里云也在不断改进其平台。
对中大型客户的理解和渗透力。万网的IDC地位依赖于其在个人和中小客户中的影响力,而中大型客户基本都在世纪互联等手上。云主机更是一个替代主机托管和主机租用的产品,而不是一个虚拟主机VPS级别的产品。这种错位延伸可能会导致万网对云主机等IaaS产品的理解和定位偏差。及时能跨过这一关,其人才和企业战略能否适应这个客户群体,还有待观察。
2.2以LinkCloud西部数码华云为代表的第二阵营
首先要说明的是,第二阵营并不意味着这些企业没有成绩或者产品差,身处第二阵营的主要不利因素是:1可继承的基础差;2现阶段获得的客户数量相比第一阵营少。其中第一个因素是决定性因素,通过分析这些IaaS厂家背后的实力、投入、可继承的客户技术和影响力、产品的性价比、获得的客户数量,我发现其实第二正营的投入产出比目前比第一阵营大。所以他们放入第二阵营真正的原因是可继承的基础差,没有庞大的财力、市场知名度、存量客户为基础,尽管用有效的投入取得了相对不错的产出,总体实力和影响力仍然在市场上处于二线阵营。第一第二阵营的排名与百度云主机自然排名是非常接近的。
第二阵营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具备一定的研发力量,因此具备了长期发展的基础和可能性。这个研发力量可能是1个技术人员,也可能是十几个,不过,都算是有了自主研发力量。
2.2.1LinkCloud
第二阵营中以LinkCloud的势头最为强劲,对第一阵营的盛大云与万网形成了一定冲击,且其产品性价比和口碑目前强于盛大云和万网。相对来说,盛大云目前是走下坡路,万网看似稳健实则在云计算上也较急功近利因此主要是转化存量用户。通过研究LinkCloud和阿里云发现,两家在同一座城市,选择LinkCloud的用户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何选择以及看重什么,而选择阿里的用户只是模糊的表示阿里巴巴和阿里云是大公司因而产品肯定不错。可以得出的判断是阿里云和早期的盛大云一样,主要靠的是公司的信誉和知名度,以及相对比盛大云做得好一点。这与盛大云一样危险,知名公司的产品如果没有特点,上述所指出的问题不能在近期解决的话,一两个小小的缺口即可导致客户的持续不可挽回的流失。
LinkCloud相对以研发和创新见长,其灵活的计费模式,包括小时计费、流量计费、免申请试用,目前国内即时盛大云、万网云、阿里云,也只是在调研和筹划中。LinkCloud尽管看起来来势迅猛,但其最大软肋是其背后的支持力量单薄,其母公司网银互联作为浙江一线全国二线IDC厂商每年利润当有限,以及杭州所处的商业环境,其能否坚持投入和支持LinkCloud直至LinkCloud盈利,乃是一个未知数。
2.2.2西部数码
西部数码则主要依靠其IDC传统业务和代理商的影响力,但其5、6月份的软文中所说西部数码代理系统是国内第一个实现实时开通云主机的平台,则未免贻笑大方。不能实时开通,根本就算不上云主机,而第一和第二阵营的其他厂商早已实现。LinkCloud的技术策略比如采取KVM平台才不采用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产品策略比如坚持稳定和透明的价格体系,都让其在第二阵营中遥遥领先,也能够对比第一阵营有自己的明显特色。
西部数码虽然进展较慢,但和万网云是同一类型,属于稳步小幅推进,这是由于他们在传统IDC业务上的优势低位决定的,所以将逐步小幅扩大到一定市场份额,这个一定是多大是由其投入和技术等实力决定的。
2.2.3华云
华这其中变数最大的华云,目前看,华云在研发和产品上投入较大,已推出云主机、云存储、云CDN,但在市场动作和口碑上还未有建树,虽然其前身蓝芒科技也属于全国二线IDC厂商,但其IDC行业软件开发背景和其倾力转型云计算,后面的变数和行业影响也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2.3以ViaCloud和太平洋电信为代表的第三阵营
其他诸如互易中国、云派等数十家IDC服务商有云主机服务,还有一个瑞豪开源做XenVPS好久了。
2.4以华为为代表的第四阵营
在前三个阵营中,有做的好的有做的不那么好的,有处于上升势头的又处于下降形势的,有靠传统业务影响力的有新兴势力,形形色色差异很大。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已经明确的在IaaS行业里参与竞争,已经出牌了。还有一个阵营,很特殊,范围广,实力也不小,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还没有出牌,有的有进入市场的意向,有的只是有这个可能意向都还不明显。这个阵营主要包括准备或者可能进入IaaS的企业,大大小小肯定比现在已经进入的企业数量要多。比如:
2.4.1华为
华为排第一,是因为华为是最有可能进入的。为什么最,是因为他们有一个正式的业务团队已经运作了一年,公开的IaaS网站已经在运营,只是没有全面开放服务。据了解,包括云主机、云存储、云桌面、云会议四个产品。团队大约200人,目前组织架构上在企业业务产品线。
2.4.2中国电信
2.4.3百度
2.4.4腾讯
腾讯,通常都是看着别人做的有点规模了,不声不响,一推出就能迅速抢占一个山头。当然,偶尔也有失利的时候。可以看见的是,腾讯正加紧整合期IDC资源,BGP网络建设应该已经提到日程,内部的类IaaS服务平台一年前已经开始,可能部分服务内部也在使用了。但还没有看到其提供IaaS类服务的迹象,最有可能的是先充实其开放平台,或者推出PaaS服务。
2.4.5其他
除上述几个阵营外:
网易
网易也在内部有一个很小的研究团队,大概10人左右,据称有意进入IaaS市场。
京东
京东有一个网盘服务,内部也在尝试私有云方案,公有云短期当不会推出。
完美时空
完美时空据称对私有云也有兴趣。
360
360内部应当也有一个几个人规模的私有云研究团队。
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电信联通移动,都有一支不小的云计算研究和标准团队,主要偏向内部私有云,同时为包括IaaSPaaSSaaS在内的公有云服务大平台做准备。目前,至少电信已经成立了独立的云计算事业部或者子公司。
金山
金山成立的金山云目前主要专注于快盘,据称要进入企业级存储服务,可能是备份或云存储。
ezCloud
由世纪互联前总裁雷紫东和蒋清野共同创立的IaaS服务公司,包括云主机、云安全、云存储。
Ucloud
由盛大云前联席CEO季昕华创立,目前包括云主机、云硬盘、CDN等。
3PaaS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PaaS都不是一个主流的云计算细分行业。在国内,PaaS还算不上一个行业。不知道是不是PaaS天生只能是封闭和专有的,至少目前我看到的PaaS服务都是封闭的和专有的,而且这个封闭和专有的程度远超IaaS。即时全部使用开源技术,或者将PaaS平台开源,也改变不了其专有的属性。因为他要求开发和部署者采用迥异于当前的开发和部署环境,而且可迁移性几乎不具备。
就国外来说,最具特色的要数Joyent的服务。其平台都采用开源技术构建,提供了一个优雅的开发部署环境。奈何,其Solaris出身的不幸,以及Ruby和Python并未占据更大的开发者份额的现状,阻碍了其发展的想象空间。GoogleAppEngine和微软Azure确实是很知名的了,但GAE一直接受度不高,Azure不但加入IaaS特性及微软体系以外的开源组件,显示了他们现阶段的无力。
之所以大型企业钟情于PaaS,还是由于其能建立一个封闭的生态圈,更有可能留住流量和网络应用。这些企业也过于自行自身企业现有平台的价值和对开发者的影响力。
4IaaS预测
2010年,曾有一些预测,主要包括IaaS市场规模和参与者,规模基本正确,参与者由于市场的复杂性,有对有错。本文大部分内容主观性较强,代表了个人观点。而预测,如果说不算谣言的话,那就是主观中的主观,权当娱乐了。主要有下面这些方面:
PaaS在5年内不能成为主流
即PaaS业务本身的客户数量和业务营收是传统IDC和IaaS的零头,其影响力也仅限于技术爱好者,其上产生的全球排名10W内独立网站将屈指可数。
纯PaaS服务将向IaaS/PaaS混合体发展
纯PaaS服务在推出前期依赖公司的输血,在吸引开发者驻留和建立封闭生态圈不大成功后,处于持续发展和营收的需要,将发展IaaS业务。这也应当是一个潜在的趋势,阿里云和盛大云也推出了PaaS服务。
阿里云在2013年上半年面临众IDC企业的冲击和蚕食
阿里云目前的上升势头还将持续半年到一年,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会被陆续进入的原IDC公司蚕食。IDC公司可能通过自主研发或者合作的形势寻找到能够提供云计算业务的办法,因为IaaS就是IDC业务的自然延伸。阿里云可能在2013年下半年停止上升趋势,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但5年内仍会有一块稳固的市场份额。这个结论有个前提,阿里云在发展放缓和停滞时,仍能获得集团的全面支持,包括带宽和盈利前的资金投入以及协调万网的资质支持。没有这个前提,三年内也就迅速面临盛大一样的解散危机,就是下一个预言。
阿里云或在三年内面临合并与解散的可能性
万网或3年内合并阿里云
这是从上个预言导出的附带预言,万网独立上市,阿里云被万网合并,阿里巴巴在万阿里云上的投入也算有了兑现的机会,人员也可安排,结局总好过阿里软件。同阿里软件一样,阿里云在集团内是一个在技术和业务上都相对独立的单元,其他业务都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和技术架构,包括在云的各个层面。以万网在研发布局上的谨慎,阿里巴巴集团必须给予其他条件,才可能达成这件有难度的交易。
盛大云在2013年下半年面临解散的危险
华为云服务或3个月内上线
华为云服务其实官网已经可以访问,只是还没有开放业务,也没有进行推广
网易云夭折于上线
网易云如果着眼于IaaS,从目前其公司的支持和投入力度看,上线很成问题。
华为云百度云腾讯云网易云将昙花一现
华为云从IaaS,可能会捎带上SaaS,百度云腾讯云从PaaS切入,可能捎带上IaaS,他们背后的庞大体量并不足以让其在IaaS领域有天然的优势,如果网络互联互通和IDC业务准入不发生彻底改变,他们在宽带和资质上就很难取得突破,IDC和IaaS的利润率较低,PaaS业务不能带来预想的战略结果,那么可能作为开放平台一部分额PaaS业务得以持续,IaaS业务可能被边缘化或消失。
IDC厂商将在2013年加速进入IaaS
尽管目前已经有数十家IDC厂商已经或者正在从事云主机业务,但2013年将会是IDC厂商加速进入IaaS和PaaS的一年,较有实力IDC厂商将会以自主开发或合作、购买的形式加入IaaS。
运营商公有云IaaS服务或继续酝酿一年
即使以三大运营商动作最快的电信来看,其自主推出IaaS服务,虽然从不同渠道传出一些2013年上半年推出云主机的声音,但个人认为未来一年仍将处于酝酿期。
世纪互联或联合微软推出公有云
世纪互联自云快线失败后,已经基本上丧失了独立推出云服务的可能,亚马逊AWS由于过于偏重于IaaS,且亚马逊与世纪互联曾有业务纠葛,最有可能仍然是联手微软推出Azure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