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位于战略要点的综合企业群模式降低成本
公司通过大型综合企业群实现效率最大化和规模经济。综合企业群内各企业经营节点环环相扣,在原材料采购、生产、物流、销售、质量控制、数据传递等环节高度集约,提升了公司的运营效率。同时,综合企业群通过共享基础设施,凭借专业及规模优势获得最优成本。此外,综合企业群的模式也能够让公司更有效地利用副产品创造更多附加值。通过将产业链上下游的工厂集合于一个生产基地内,一间工厂的产成品是另一间工厂的原材料,从而降低了整体的物流和库存成本。
2、通过循环经济模式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3、利用强大的平台优势不断推出新品
公司深耕中国农产品和食品加工行业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产业链运营管理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了综合性的生产基地,形成了强大的研发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打造了众多市场知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建立了全渠道的营销网络。
中国食品行业正处于向包装化、品牌化逐步深入发展的阶段。事实证明,公司在食品领域具有强大的产品复制能力,目前,公司正将自身的产品线逐渐拓展至挂面、调味品以及日化用品等领域。
依靠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品牌塑造、产品销售整条产业链上的竞争优势,公司将在拓展其他食品新品类的过程中更有竞争力,从而持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4、综合品牌矩阵覆盖多品类产品,核心品牌优势明显
5、多元化的渠道网络布局,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
公司根据消费者不同的消费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包括零售渠道、餐饮渠道以及食品工业渠道在内的多元化、全渠道销售网络。各个渠道互为支撑、共享资源、协同发展,从而提升产品销售与市场开拓能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经销商网络和完善的经销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销售管理人员。公司通过密集的经销商网络,保障产品快速到达消费终端。
6、技术领先、研发优势带来强大的新产品开发能力
公司坚持运用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于2009年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围绕安全、营养、健康、口感等性能,借助近百个实验室和千余台科研设备进行研发,引领先进消费理念,支持健康生活。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专利428项。
公司先后参与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制订及修订,创新项目成果先后分获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特、一、二等奖;中国营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营养促进贡献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此外,研发中心与包括中国粮油学会、中国营养学会、美国油脂化学家学会、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扬州大学在内的多所机构和高校保持了密切合作和交流。
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强大的研发实力,公司陆续推出黄金比例食用调和油、富含谷维素的稻米油、富含植物甾醇的玉米油、AE营养强化大豆油、发酵挂面、现代工艺的豆浆粉和速食豆花粉、高分散性大豆分离蛋白等创新产品,不断推动厨房食品的品类革新。
7、持续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公司成立了品管部,承担对各工厂经营业务所涉及的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的管理,对各工厂品管部实施垂直管理。
公司参照全球严格的标准建立全面保障的生产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下属主要工厂通过了ISO9001、ISO22000、ISO14001等管理体系认证,部分工厂检测中心通过了ISO17025认可。公司主动申报AIB食品安全全球统一标准审核,截止本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已有约60家工厂通过了审核。同时,公司主动开放多家透明工厂,接受社会各界的品质监督。
此外,公司自身的益海嘉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在供应商管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渠道规范和客户服务等各管理环节建立良好操作规范,要求各工厂严格执行,同时每年对各工厂进行考核,确保工厂管理严格规范,产品品质优良、安全健康。
8、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核心管理团队成员一直伴随公司成长,对企业有着较高的忠诚度。同时,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均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积累,对公司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原料采购有着深刻的理解。经验丰富、视野广阔的管理团队使公司对中国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把握能力,能够根据市场趋势变化、政策动向以及客户需求,迅速调整经营模式,带动公司整体业务迅速发展。
在管理团队的领导下,公司建立全面、高效的经营管理体系,采取矩阵式的管理模式,根据不同职能部门、事业部、工厂、研发中心等工作职责要求配备专业的管理人才,进行精细化管理,做到职责清晰明确。
在人才培养方面,公司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的实施,为公司人才储备和人才梯队建设提供了助力。同时,公司也通过外部引进的方式,不断充实生产、研发、采购、营销、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队伍。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完善薪酬激励体制,健全人才队伍培养,为公司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创新风险
(一)新型产业模式风险
(二)新产品开发风险
随着终端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和创新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为持续保持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发行人需要精确评估与掌握市场需求及技术发展趋势,不断研发新工艺并适时推出新产品、丰富产品线,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若发行人无法对客户需求、市场前景、研发资金投入、新产品推出速度等因素进行有效评估和管理,则在新产品研发和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可能因研发方向不符合消费者需求、研发投入成本过高、研发进程缓慢等原因导致新产品推出及销售不及预期,无法达到预期投资回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二、技术风险
(一)新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替代风险
(二)核心研发人员流失的风险
核心研发人员是发行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出新产品的关键。能否维持核心研发人员队伍的稳定,并不断吸引优秀技术人才加盟,关系到公司能否继续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优势。如果公司对于核心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不能落实、人力资源管控及内部晋升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将导致公司核心研发人员流失,对发行人研发进展、市场竞争力及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商业秘密及核心技术泄露的风险
三、经营风险
(一)行业竞争带来的风险
我国厨房食品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面临来自消费者喜好及消费趋势变化、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新产品推出、竞争对手定价策略、替代产品取代本公司产品、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等多种行业竞争压力。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取决于本公司预见及应对该等竞争压力的能力。如公司由于竞争而导致现有市场份额减少或利润下降,本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二)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
公司的主要产品属于日常消费品,在经济紧缩时,消费者信心降低及失业率上升会使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更为谨慎,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可能出现下降。当前我国经济整体处于平稳运行状态,但依然存在经济发展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尽管公司已推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各类产品,但依然存在宏观经济波动导致公司业绩出现下滑的风险。
(三)政府价格干预的风险
目前公司拥有对产品的自主定价权,产品价格调整无需向物价主管部门报告。但是当厨房食品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对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支出产生较大影响时,为管理通货膨胀,物价部门可能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目前,农业主管部门对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产品规定最低采购价格。如主管部门对公司产品销售价格进行限制或对原材料提出较高的最低采购指导价,将导致发行人短期内无法有效传导原材料等价格上涨的成本压力,进而影响发行人的盈利水平。
(四)国家食用植物油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五)原材料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六)下游需求波动风险
同时,随着发行人业务扩张和新建生产厂房,主要产品的产能将逐步提升。如下游市场对公司产品需求的增长与公司产能不符,公司生产设施的利用率及效能可能降低,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七)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公司产品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为88.99%、89.08%和87.82%,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公司原材料采购价格以国内和国际商品市场的价格为基础,其中大豆、小麦、水稻等农产品的价格受到气候、自然灾害、全球供需、政策调控、关税、国内外市场状况和贸易摩擦(包括中美贸易摩擦)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波动。在公司不能有效采取拓展新的原材料采购地、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产品综合成本等措施的情况下,原材料价格如果出现大幅波动,可能对公司的盈利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
(八)供应商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公司从前五大供应商采购的原材料金额占公司原材料采购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5.08%、31.93%及29.57%。公司凭借自身的规模优势在长期业务开展过程中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但如果原材料市场供需出现较大变化,公司无法从当前供应渠道采购充足的生产所需原材料,将导致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减少或中断,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九)经销模式风险
公司建立了全国性的经销网络和覆盖全国各省市的终端销售网点,使产品能够快速到达消费终端。公司的经销商数量较大,若公司对经销商的管理未及时跟上业务扩张的步伐,可能会出现市场秩序混乱、产品销售受阻的状况,从而对公司的竞争能力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十)劳动力成本上升风险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29,079人。2017-2019年,公司职工薪酬支出分别为39.17亿元、41.60亿元和49.54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劳动力成本是影响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及老龄化加速导致劳动力成本进入上升通道,受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渐消失。虽然近年来公司在改良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和优化生产流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抵消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但公司仍可能面临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公司盈利带来的不利影响。
(十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风险
公司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已经过慎重、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具有良好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基础。但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基于当前市场环境、现有技术基础、对技术发展趋势的判断等因素作出的,如果行业竞争加剧、下游行业需求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最终产生的收益或无法达到预期。如果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未能如期实现效益,或投产后市场情况发生不可预见的变化或公司不能有效开拓新市场,在产能扩大后公司将存在一定的产品滞销风险或产能闲置风险。
此外,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增折旧、摊销以及公司在项目实施期间对人力和设备方面的投入将对公司的短期财务表现造成一定影响。
(十二)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公司来自于美国的原材料采购尤其是大豆采购的数量受到一定影响,大豆采购成本有所上升,公司已通过加大采购南美大豆等方式有效降低公司对美国大豆的进口量。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不排除未来中美贸易摩擦会对公司的境外原材料采购造成不利影响。
四、内控风险
(一)控股股东控制不当的风险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公司控股股东Bathos持有的公司股份占公司发行前股份比例为99.99%。假定按54,215.9154万股发行,公司控股股东本次发行后的持股比例将降至89.99%,仍居于绝对控制地位。
公司已根据《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三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工作制度、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工作细则、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等内部规范性文件且执行效果良好。上述措施从制度安排上有效地避免了控股股东操纵公司或损害公司利益情况的发生。但控股股东仍可凭借其控制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等方式对公司的人事任免、经营决策等进行影响,从而可能损害公司利益及中小股东权益。
(二)业务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
发行人业务规模较大,产能布局较广,下属子公司较多。发行人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大批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并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管理和控制体系,能够对下属子公司的组织管理、生产经营、内部控制、财务会计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但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发行人子公司数量可能继续增加,发行人在采购供应、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物流配送、财务会计以及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的管理难度将会增大。如果发行人无法根据业务规模扩大及业务变化持续完善经营管理体系,造成经营管理及人力资源统筹能力不能匹配业务规模的情况,可能对发行人的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五、财务风险
(一)经营业绩波动性风险
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07.66亿元、1,670.74亿元和1,707.43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52.84亿元、55.17亿元和55.64亿元。目前,公司与主要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但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来自原材料及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行业及市场竞争加剧,人工成本上升及扩产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等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增多,倘若公司无法有效应对上述因素变化,则公司未来存在经营业绩波动的风险。
2020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97,31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5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0,76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8.35%,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产品质量良好、品牌效应显著、销售渠道丰富,公司主营业务发展保持增长趋势。此外,由于公司销售的厨房食品作为民生必需品在新冠疫情期间未受到明显影响,加之2019年非洲猪瘟的影响进一步减弱导致公司饲料原料销售逐步向好,综合导致公司2020年上半年业绩大幅提升。从中长期来看,公司业绩增长具备可持续性,但2020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大幅增长具有一定程度的偶发性,与新冠疫情导致的小包装产品销售增加、猪瘟影响减弱等偶发性因素具有一定关系。
(二)存货余额较大风险
公司存货主要为原材料和库存商品,考虑到春节消费旺季备货的影响,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和2019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339.94亿元、370.88亿元和345.51亿元,存货余额较大。公司保持一定的库存量能够保障生产经营的稳定性,但如果原材料、库存商品的行情出现大幅下滑或者公司产品销售不畅,而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应对并做出相应调整,公司将面临存货跌价的风险。
(三)套期保值风险
为了有效减小公司原材料价格和汇率波动等因素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使用期货、远期外汇合约等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公司套期保值交易保证金的平均金额分别为103,874万元、94,508万元和108,434万元。虽然套期保值可以帮助公司转移和规避价格风险,但公司在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同时,会面对套期保值交易本身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如基差风险、期货交易保证金不足的财务风险、偏离套期保值宗旨的期货交易风险等。
(四)汇率风险
公司部分主要原材料从海外进口,采购该等进口原材料主要以美元计价,公司的大部分借款以美元计值,导致公司持续持有较大数额的美元资产(主要为美元货币资金)和美元负债(主要包括经营性负债、长短期借款等)。受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化的影响,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公司因汇率波动产生的汇兑损益分别为4.84亿元、-0.36亿元以及-2.32亿元。尽管公司已经采用远期外汇合约等手段对冲外汇风险,如果某些合约不满足套期会计要求,未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加大,或者外汇风险无法得到有效对冲,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五)所得税税收优惠的风险
报告期内,发行人多家境内子公司依据农产品初加工优惠政策享有相应的企业所得税免税政策;发行人新加坡子公司对于符合要求的农产品及散装食用产品国际贸易业务利得享受5%的优惠税率。报告期内,公司享受的所得税税收优惠额分别为28,412万元、39,861万元和32,677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81%、5.95%和4.70%。如果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公司所得税费用上升,则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六)股东即期回报被摊薄风险
(七)无形资产和商誉减值风险
六、法律风险
(一)品牌及知识产权管理风险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发行人及其境内子公司使用的部分房产因属于在租赁土地上自建房屋、临时建筑、集体房屋等原因,以及使用的部分土地因政府调整土地规划用途、历史遗留等原因而存在瑕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发行人及其境内子公司在中国境内使用的自有及承租土地使用权合计21,787,656平方米,用于生产经营的且未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的土地合计1,331,029平方米,占发行人使用土地总面积的6.11%。截至2019年12月31日,发行人及其境内子公司在中国境内使用的自有及主要承租房屋合计3,930,628平方米。发行人及其境内子公司使用的自有及主要承租房产中,存在因涉及租赁土地上自建房屋、临时建筑、集体房屋、未履行报建手续等原因未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的情况,其中生产性用房以及办公、住宿等辅助性用房未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的面积分别占公司使用的境内房产总面积的6.34%和7.75%。
虽然上述瑕疵房产、土地面积占公司总体使用的房产、土地面积比例较小,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不会构成重大影响,但如果未来公司无法正常使用该等瑕疵房产、土地,而需寻找其他替代房产、土地,可能会对公司短期内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风险
(四)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
七、发行失败风险
本次发行价格及发行结果,将受到证券市场整体情况、投资者对本次发行方案的认可程度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存在不能足额募集所需资金甚至发行失败的风险。
八、可能严重影响公司持续经营的其他因素。
诸如地震、台风、战争、疫病等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可能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