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会议报告
报告一
双孢蘑菇蛋白含量变异的关键基因挖掘
陈国涛博士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报告简介:
报告二
食用菌高值化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食用菌具有优良的风味、营养和生物活性物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然而,由于食用菌含水量高,无角质层的保护,采收后食用菌品质易迅速劣化,造成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下降,严重制约了食用菌产业发展。采后加工技术是延长食用菌的保质期的重要方法。同时,一些加工技术改变了食用菌的化学成分,从而影响了其营养价值、风味和生物活性成分。本报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食用菌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本团队在食用菌加工领域的研究进展,为食用菌高值化加工技术健康化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报告三
食用菌营养功能及产品开发利用探讨
梁进教授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副院长
报告四
红汁乳菇多糖结构解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报告五
黑木耳多糖分离纯化、抗血栓活性及产品开发
杨春瑜教授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黑木耳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其多糖(,AAP)具有降血脂、抗血栓、控制血糖和抗肿瘤等活性。为探索超微粉碎及分离纯化后黑木耳多糖抗血栓活性的变化规律,本论文采用碱酶结合法优化了黑木耳多糖提取工艺,并将提取的黑木耳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角叉菜胶血栓模型动物实验,以阿司匹林组为阳性对照组,探索了黑木耳多糖的抗血栓和抗凝血活性。最后将黑木耳多糖应用于微胶囊、饮料、口服液、含片等的产品开发中。
报告六
杏鲍菇多糖/蛋白营养及功能品质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马高兴副教授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
报告七
泌阳花菇源绿色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辐射防护应用
伊娟娟副教授
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系主任
报告八
香菇含硫香气物质合成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
刘莹副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报告九
紫色红曲菌和酿酒酵母协同发酵富硒香菇产物的降脂功效研究
何毅副教授
武汉轻工大学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学院院长助理
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
本场会议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支持!更多精彩报告继续中!请扫描左边二维码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直播及回放!
实习编辑:夏静;责编:张睿梅
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的发展,带动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将与陕西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大连民族大学、西北大学于2024年10月14-15日在陕西西安共同举办“2024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
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食品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经济产业,由全国糖酒会主办,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和中粮会展(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食品科技成果交流会”将于2024年10月29-31日糖酒会期间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以当前食品科技发展趋势和食品产业发展的重点科技需求为导向,针对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交流和借鉴国外经验,为广大食品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提供新的思路,指明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