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导论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物科学导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职业活动导向;师生关系;教师角色

一、职业活动导向教学要求新型的师生关系

中职毕业生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劳动者的素质,今天的中职学生就是明天祖国的建设者。中职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新的学习方式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勤于实践、乐于动手的意识与习惯。[1]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具有岗位特殊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目标体现了以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的教学观,目标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岗位转换能力;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也就是开发学生的能力和天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新型师生关系构建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的教师不再是权威知识的代言人和知识的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已经从教学的主导地位转位到主持人的地位,或者说是处于教学的“配角”地位,因此,教师在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具有多样性。

1.以课堂教学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教学中

在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中,教师作为主持人,其任务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任务不同,他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做好主持人工作,必须掌握一个基本原则:讲得尽可能少,让学生做得更多。如,在上《自由落体》一节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以“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来的快”为辩题进行辩论,教师作为主持人重要的是控制整个教学过程,而不是控制教学内容。在辩论的过程中,如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时,不要马上阻止,要善于分析,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的教学效果比传统的教师演示讲授要好得多。

2.以学生学习资源获取的提供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学中

3.以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认知能力的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学中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落实到教学中就是要给每位学生创造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究。物理学科中有些科学性问题往往是具有综合性的比较复杂的问题,单靠学生个人的知识经验、认识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顺利地开展,学生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分工合作。只有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以疑问的眼光重新审视物理规律和物理结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建立假设、寻求答案,进而深化理解、验证假设、构建理论。如,在上“电阻定律”一节课时,教师先通过引课提出问题情境:电阻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其次学生一起猜测:电阻的大小可能跟电阻的材料、长度、粗细及温度有关。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接着进行实验、收集实验证据。最后分析、总结以及反思。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份自信。教师应该是寻找宝藏的人,在学生心灵的土地上,寻找生命的精神资源,并把这种潜在的资源发掘出来,变成精神财富。教师不但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而且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其闪光点,使他们形成自爱的心态,使他们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有许多可爱的地方”。[2]

参考文献:

[1]叶昌元,李怀康.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与实践[M].杭州:浙江科学科技出版社,2007-1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生命科学导论;教学;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及个体和环境的关系的科学,知识体系抽象、微观。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借助仪器进行观察,如生物的结构,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更需要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更加直观、生动、形象,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本文分析了多媒体课件技术在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多媒体课件技术辅助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的实践效果,以期提高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技术在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中的应用,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在其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低,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要有丰富的图片、动画,而不仅仅是将黑板上的板书,转移到了计算机的屏幕上。其次,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整节课都坐在计算机旁边,只是点点鼠标,学生被动的接受,在实际应用中应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及能力的培养。

二、多媒体技术在生命科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途径。教学目标确定后,有效的课堂教学要靠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与学互动,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方便了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多媒体教学能解决教学中的可视化和动态过程,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提高授课质量。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把枯燥、抽象理论化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还更好的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如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是枯燥、抽象的,即使借助显微镜也只是通过永久切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这几个固定的时期,并不能将有丝分裂这一动态的过程很好的演示出来,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三、结语

总之,在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作为主要教学手段的优势,并结合讨论课、专题讲座、利用Intrenet网络资源和建立网上论坛等多方面的辅助教学手段,可基本解决本课程教学内容广、课时少的矛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无论从学生考试成绩还是问卷调查结果看,以上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课件的开发和研制,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和教学手段,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进一步提高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1]徐冠,李燕.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探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9(2):239-241.

[2]刘成新.课堂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与职业,2007(11):56-58.

[3]李萍.浅谈多媒体教学的完善[J].中国成人教育,2007(16):131-132.

[4]朱国平.多媒体教学弊端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22):122.

[5]孟祥林.教学过程最优化策略:师生关系行为视角的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77-82.

[6]杜敏华,杨建伟,刘雅婷.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91-9892.

关键词:生命科学导论公共基础课教学实践

作用。

1加强教师梯队建设,探索团队教学模式

2教学内容的梳理与合理安排

3结合实际教学需求编写新教材

4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渠道

学习。

另外,加强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相结合,合理安排本学院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参与本科教学的教辅工作。公共基础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上课人数覆盖全校本科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次的作业布置、课堂测试或讨论都会给任课教师带来十分繁重的课后批改和评阅工作,而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加入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生力军,他们平日就活跃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对生命科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把握十分敏锐,由他们协助任课教师进行作业批改、评阅以及与学生互动探讨和交流,不仅能减轻教师的负担,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课程建设中去,而且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生动、更具体地和学生进行详细交流,这也有利于建立学生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互帮互助,言传身教的帮带互动学习模式。与此同时,对研究生和博士生本身而言,这也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教学实践环节,对其自身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对学校的研究生培养也是一个很好的互利互补的实践。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如何在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一特点,这是对我们的又一重大挑战。我们尝试利用学院生命科学中心的公共实验平台,通过学生申请,任课老师协调,以及中心平台老师配合的方式,在不影响实验中心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努力为学生提供参观,学习以及观摩实验的机会,通过开展“学院开放日”等活动让他们从课堂走进实验室,将他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带到实验室中去体会和揣摩。同时,我们还计划结合上海大学夏季短学期实践教育环节,在选课的学生中择优选拔部分人员进行独立创新实验的尝试,让他们能更加深入了解生命的奥秘,以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学习兴趣。

5加强学习,及时总结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每门课程的教学所面对的教学对象都是不同的,学生既有的基础知识,文化背景,学习习惯,接受能力等都会存在差异,所以必须要对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应和解决。在我们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开设的过程中,除了通过上述的各种日常交流手段收集学生反应的问题外,每学期结束时还实行学生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对各任课教师课程教学给出的评分和所提出的意见,我们进行汇总,并通过集体讨论,交流以及会同学生和其他学院教师共同座谈的形式,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次课程的开设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此外,选拔若干优秀的教师,通过参加校内的教学竞赛交流以及校外的学习和进修,不断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以期更好的适应学生的需求,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6教学效果与待解决问题

通过教学团队人员的共同努力,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已经逐渐形成了适应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教学方式,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在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程被纳入了学校重点建设行列。但在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如何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如何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如何更加合理地安排授课模式?怎样利用学院实验中心平台服务更多的学生,打造教学实验相结合的课程特色?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今后课程建设中继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王福友.钱伟长与上海大学短学期制[J].现代大学教育,2010(3):93-98.

[2]张惟杰.生命科学导论[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刘仁义.钱伟长的应用教育思想初探[J].河西学院学报,2012(28):1-5.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二、多媒体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

三、科学使用多媒体,提高《生命科学导论》教学质量

有关农林经济管理类论文范文一:地方综合性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探讨

摘要: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制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规范时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明确自己的定位,遵循相应原则,形成自己的专业规范。

关键词:地方综合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规范

一、专业规范的作用

专业规范是高等院校深化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基础,它是对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内容的总体规范。具体地说,专业规范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等给出的定性描述和量化规定。具体包括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育内容、教学条件等。专业规范的核心是构建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多层次的规范性质量标准和教学要求。

第一,专业规范是大学本科培养的基本规则。所谓规则,或是说在一定情况下你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或是不能做什么、不必做什么。这就是制度的核心,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制度变迁则决定了社会演进的方式。有了专业规范,各个大学就得按照专业规范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

第二,专业规范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制定专业规范有利于建立相应的社会评价、监督标准和机制。制定专业规范和教学规范是保证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措施,也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履行宏观管理职能提供了分类指导的依据。同时,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背景下,专业规范是高校交流合作的共同语言。高校间往往根据专业规范、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等基础文件,来进行学分互认、判断是否授予学位等。

第三,专业规范是保证大学培养质量的基础。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看,专业规范确立了大学教育的质量标准。美国原来没有全国统一的教育质量标准,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就更是五花八门,各个学校制定标准的随意性很大,差异悬殊。对此,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1983年发表了著名的公开信《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由此引发了美国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制定和推行全国大致统一的质量标准。从我国的情况来看,随着大学扩招及学校升格,国家每年又新增很多本科专业,例如2010年公布高校新设置或调整的1733个本科专业和7个医学类专科专业,2011年公布高校新设置或调整的1887个本科专业,分别从2010年和2011年开始招生。大学扩招,尤其是新增本科院校扩招,导致大学生培养质量下降。诚然,大学培养质量下降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但缺乏专业规范,一些院校没有达到本科培养的基本要求就开始招生,或者得到国家批准为新专业之后,由于没有专业规范等原因,没有很好进行专业建设。因此,制定专业规范是保证大学生培养质量的基础。

二、制定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规范的基础

1.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

从本质上讲,全国专业规范对大学某一专业人才培养的共同要求,有利于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一个基本水平。但我们知道,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这就使得我们不能只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来衡量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应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制定多样性的培养标准。在大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大学应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确定相应的专业定位,使得各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类型也应有所不同。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社会上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需求是有差异的,有些地区需求的重点是种植业经济,有些地区需求的重点是草业经济,有些需求的重点是可能是渔业经济,有些需求的重点是可能是林业经济管理,还有的地方需求的重点可能是海洋农业经济管理等等。各校不可能培养具有所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而只能在某一方向上体现人才的特色,这就决定了各校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专业规范的制定就是力求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多样性化基础上的统一。

2.应从地方性综合大学的专业定位出发

地方综合性大学在思考自己本科专业定位时,应从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实际出发,如何培养农林经济管理本科应有一个清楚的定位。我们认为,地方性综合大学在培养农林经济管理本科定位时,应立足于地方性、综合性实际,让学生具有较好的农学、林学、畜牧学、生命科学基础,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尤其是有较好传统文化中经济、经营及管理素养;学生还要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和行为科学的基础;掌握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制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规范的原则

地方性综合大学制定专业规范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原则。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注重本科教育的基础性,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专业基础及基本技能等有机结合的大基础教育体系。

第二,通用性与地方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做一种专业规范,应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要具有地方性综合大学的一般性,能够满足地方综合大学培养学生的需要,同时也对地方性综合大学如何培养本科生提出一般性的要求。同时,由于各个综合性大学都具有自身的特点,都有服务地方的任务,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因此,在制定专业规范时,应充分考虑到地方性综合大学的特殊性和地方性。

第三,专业建设应立足于综合性。综合大学不同于专业性大学,具有学科齐全、学科众多的特点,因此,人才培养应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真正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大学生。

第五,加强实践训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训练,密切教学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的关系。提高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实验、各类实习、社会实践的质量,增强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落实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中,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一、二年级可结合课程学习写读书报告,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各种科研兴趣小组。院、系应创造条件吸纳二、三年级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创新性实验项目和科研活动。

四、地方性综合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规范

1.培养目标

2.培养要求

3.主干学科

农学,经济学,管理学。

4.主要课程

农学概论、林学概论、畜牧学概论、人文科学概论、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林业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企业管理学、农业经济研究方法、农村调查方法、项目可行性研究、专业写作与训练、投资与理财、市场营销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

5.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等;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比例占总学分的15-25%。

6.专业基本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专业教师12-1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4-5人,讲师5-6人,助教1-2人,师生比20-25之间,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所比重应高于40%;其中60%以上的教师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2)图书资料、教材。公共图书馆中有一定数量本专业比较典型的和本专业有关的图书、刊物、资料、数字化资源的工具。人均图书100册,核心期刊应该全部订阅,电子期刊包括CNKI、维普、人大复印资料、万方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馆。要选用符合专业规范的教材,基础课程的教材应为正式出版教材,专业课程至少应有符合本校教学大纲的讲义,对于新开办的专业,教材选用尽量用国家级教材,对于实力较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可以编写自己的教材,但应由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尤其是特色教材可以自己编写。

(3)实验室。基础课程实验室要达到一定的要求,每个学生拥有的实验仪器设备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实验设置除计算机外,还应有数码照相机、数码摄相机、录音笔等。同时,还应有可供实验用的教学实习软件。另外,实验室还将具备利用实验形式讲授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条件。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总额应达到40万元以上,应具有可进行经济学实验(或者开设实验经济学课程)、会计模拟实习、财务管理模拟实习、投资、理财模拟实习等的基本条件。

(4)实习基地。要有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包括校外)2-5个,实习基地应要能够满足进行农学、林学、畜牧学、农村调查、统计、企业管理实习等课程进行教学实习的基本条件,能够满足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调查的基本条件。

(5)教学经费。新设本专业,开办经费一般不低于(不包括固定资产)20万元。每年的生均教学经费不低于金额500元。

7.主要课程教学要求

农学概论:36-54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绪论、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的形成、作物与环境的关系、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等。

林学概论:36-54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林业及林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森林植物、林木与环境关系、森林分布、森林分类、林木育种、森林保护、造林、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森林可持续经营、城镇园林绿化等。

畜牧学概论:36-54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动物营养原理、饲料、动物遗传基本原理、动物育种、动物繁殖、动物环境工程、动物保健、养牛生产、养猪生产、养羊生产、养禽生产、养兔生产等。

人文科学概论:36-54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社会学、心理学、音乐、艺术等。

微观经济学: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导论、需求、供给及局部均衡价格的决定、弹性理论、效用理论、消费者选择、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博弈认入门、市场失灵等。

宏观经济学: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导言、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货币市场的均衡、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与失业、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等。

实验经济学: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市场均衡实验、生产与成本实验、厂商理论实验、要素市场实验、博弈化实验、制度实施实验、市场失灵实验等。

农业经济学: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导论、农产品需求与供给、农产品市场与价格、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生产要素总论、农业自然资源:土地和水资源、农业劳动力、农业资本、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经济的微观组织、农业的宏观调控、农业产业结构、农民收入与消费、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林业经济学: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导论、林业资源介绍、林业资源配置、林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林产品市场均衡、林产品贸易、林业市场失灵、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林业制度等。

制度经济学:36-54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假设、制度的基本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的基本理论、合约理论、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等。

管理学原理: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管理概述、道德与社会责任、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

企业管理学: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企业管理概述、企业管理的领导制度与管理组织、企业管理理论、经营策略、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

农业经济研究方法:36-54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经济研究、研究方法概述、规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等。

农村调查方法:36-54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农村经济调查的方法概论、调查方案设计、传统的问卷调查方法、参与式的调查方法、质的调查方法、抽样基本原理、样本设计、问卷设计、指标与标度、调查的组织与实施、调查资料处理等。

项目可行性研究:36-54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导论、市场预测及建设规模、原材料及供应品、厂址选择、方案设计、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效益分析、国民经济及社会效益评分析等。

财经专业写作与训练: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专业写作概述、财经写作的概念、功能、特点极其要求、经济发展规划、经济发展战略、调查报告、工作总结、预测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经济决策报告、招标书与投标书、经济合同、经济论文、本科毕业论文等。

投资与理财: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投资与理财的基本知识、投资和理财的基本理论、投资和理财的环境、农业的投资和理财、工业的投资和理财、流通业和服务业的投资和理财、风险投资、银行业的投资和理财、证券投资和理财、投资基金和基金投资、家庭(个人)投资和理财、投资理财的法律规范等。

市场营销学: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导论、营销环境分析、市场定向、市场定位、产品决策、渠道决策、促销决策、价格决策、营销组织与控制、营销哲学、营销策划案设计等。

财务管理: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导论、筹资管理、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对外投资管理、成本费用管理、销售收入和利润管理、外币业务管理、企业清算、财务分析等。

组织行为学: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知觉与个体决策、个体行为、态度与管理、激励理论与应用、群体行为与沟通、领导行为与管理、组织行为与管理、组织发展与变革等。

会计学:54-72学时,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导论、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账户和复式记账的应用、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核算形式、财产清查、会计报表、会计工作的组织等。

[1]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4:4

[2]徐定华,关勤,楼盛华.论高校专业规范与专业特色的内涵及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8):57-58

[3]蔡克勇.大众化的质量观:多样性和统一性结合[J].高等教育研究,2001(4):7-9

有关农林经济管理类论文范文二:浅谈农林经济管理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林经济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农村产业结构也跟随市场经济的变化在不断调整和升级,农林经济管理在此期间也面临着很多矛盾和冲突,因此,对农林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需要建设科学的经济管理体系,为更好地打造健康科学的农林发展环境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林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林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化的农林经济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但是现代的农林经济管理模式还有待完善,发展农林经济离不开完善的管理,需要我们从根本上研究农林经济管理,了解国家对农林经济实施的政策,才能解决农林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农林经济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农林经济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1农林经济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农业强国比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的农业种植土地分布的比较散,而且农业种植缺少现代化的种植生产技术,农民的农业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慢的山区,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还是需要靠人力去进行种植,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另外,我国很多农村人员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人口数量急剧的减少,大量的农田荒废、出现严重的土地闲置现象,这样家中了城市发展的负担,也拉大的城市与农村收入的差距,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如果不能建立规范的农林经济管理体制很容易导致农林经济走下坡路。提高农林经济的管理,对提高农林经济竞争实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解决农村人口吃饭难,生活压力大等诸多问题。

2农林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解决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就要坚持不懈的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农村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无论是农业发展还是工业发展都应该遵循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原则。农民的工作热情要通过不断的鼓励来带动,这样才能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利益,才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保障现代化技术的实施。对农林企业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农林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

2.2农林业现代化管理的实现

农林业要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农业的发展和改造情况进行规划,制定行之有效的农林经济的管理方法,提高农林建设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求工作人员不仅具备农业操作的理论知识,还具备综合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让先进的科学技术真正应用到农林业的工作当中。

实现农林现代化的管理还需要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能够给农林业的生产和销售方面做出正确的指导,同时政府部门的鼓励政策也对农林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实现农林现代化的管理提供有力帮助。

2.3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

农林经济的管理问题关乎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正确的管理不仅能够帮助农业企业稳定的发展,还能够提高农林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而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农林经济的管理,还能够使我国农林经济的科技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现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不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所以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还需要尽快从农村教育抓起,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农林科技体系的改革方面也要加强,无论是从技术服务管理还是科技管理方面都要实施科技兴农的战略,只有加大农林经济管理方面的力度,才能加强农林科技机构的管理,从而提高农林经济管理水平。

3农林经济管理的教育与创新

农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培养,因此,农林经济管理的教育和创新至关重要。农林经济管理的教育主要让学生了解到农林经济管理的重点内容和特色内容,以及如何协调好经济与管理的关系,在传统的农林经济管理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创新。这也是农林经济管理的教育的重要任务。农林经济管理是以服务为特色的学科,服务于农林经济的发展是教育的使命,只有适应于农林和农村教育发展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目前农林经济管理的教育正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是根据农村经济的转型所制定的。农村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不断的提高其生产水平,加强生产经营方面的管理。迫使农林经济管理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同时农林生产经营方式封闭的自给自足的供销方式,需要改变为开放的生产和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针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可以通过具体的转型案例来对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体系的建立进行指导。让学生从资源的分配到产品的销售进行全过程的了解。总之,农林经济管理的教育需要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管理的人才,从而为我国农林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束语

本文对农林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农业经济管理的重点内容就是农林技术的发展,需要从农林教育开始抓起,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同时对农林经济管理要建设完整的学科体系,对农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市场需求不断的分析。在传统农林经济管理的方法基础上,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管理。不仅需要学校教育,还需要在农村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农林技术水平。相信随着我国农林经济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不断建立,以及科技兴农战略的重点实施,一定能够使我国的农林经济发展的更好,让农林企业在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为我国农林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1]沈宇丹,刘宇虹.基于能力建设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以山西财经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04)

[2]苏红伟.我国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3)

[3]徐秀英,付双双.新时期农林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基于浙江农林大学学生的调查[J].人力资源管理.2013(05)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课程改革初步探讨

1课程的由来、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海洋生物学(无脊椎动物)”课程是我校“生物科学(海洋生物)”的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的原名为“海洋生物学导论”,32个学时,两个学分。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科学思维及基本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作用,主要介绍海洋的基本特征,代表性海洋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海洋所特有的一些生态环境及特征,海洋生物学研究中所采用的一些先进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了解当前海洋生物学研究中的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及人类与海洋所应具有的关系,能够对如何进行海洋和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清醒正确的认识。本课程设置之初即为“双语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海洋生物学科的一些基本用语及词汇,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我们发现在介绍代表性海洋生物时,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是不能回避的重要海洋生物类别,而之后学生还会专门学习“贝类学”和“甲壳动物学”两门课程,二者之间必然存在内容的交叉;同时前面的课程不能详细介绍后面两部分(贝类和甲壳动物)内容,而后两门课程又在知识学习的总体连贯性方面有所欠缺,学生学习时不能避免的是知识点的重复介绍,因此,该课程体系存在调整的必要。

2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为此,在我校2010年教学培养方案的改革和修订中,我们进行了大胆改革,将原来各自独立的三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即:海洋生物学(无脊椎动物),学时也改为96,基本为三门课程学时数之和,增加了实验课程(70学时),同时继续坚持双语教学的主要授课方式;在授课教师方面,我们也充分考虑到课程的连贯性及专业特征,由原来的一位教师主讲改为三位教师共同主讲,三位教师各有其特点:其中一位教师对生物学尤其是海洋生物具有非常扎实的功底,能充分把握海洋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及研究热点等,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知识,可以作为整个海洋无脊椎动物部分的主讲教师;其余两位教师分别是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研究方面非常著名的学者,长期从事这两部分内容的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因此,分别担任软体动物门和甲壳动物门的主讲工作,三位主讲教师各有所长,互为补充,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材方面,由于经费所限,原来只能是影印了英文原版教材的部分内容发给学生,课程改革后,争取到了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建设的资助,购买了足够的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期间无偿借给学生使用,课程结束后再收回以备下一年级使用。课程改革后,在2012(2010级学生)和2013(2011级学生)两年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些进步,也发现了一些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

3课程改革的成效、结果

(1)教材的适当选择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所选用的教材是由美国“McGraw-HillCompany”于2010年出版的“MarineBiology”,教材主编是PeterCastro和MichaelE.Huber。教材更新很快,2005年是第五版,到2010年已经是该教材的第八版;该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极具可读性,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的编排方面注重由浅入深同时具有层次感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学习到了专业的海洋生物学知识,同时原版教材中大量的图、表等也降低了专业英文学习的难度。

(2)教学效果有所提升。

双语教学历来的问题之一是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学效果比较难以保证,学生的评价也不太高。本课程在改革之后,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改善,各方面学生评价都高于学科点、学院及全校的平均值,具体数据见表1所示。由表中可以看到:学生评价的平均成绩四年间一直稳步上升,从2009年的85.46分一直到2012年的94.11分,尤其是课程改革后的2012年,无论从平均成绩、学科点排名、学院排名还是学校排名都有了极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实验课程在2012年首次开设学生评价就在学科点排名第一,充分说明了学生对本课程改革的认同。

(3)学生对课程及专业的认可度大大增加。

(4)毕业学生的就业与考研提升。

学生对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努力给与了极大地认同,我们也应该无愧于学生的选择和信任。未来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断完善海洋生物学(无脊椎动物)课程建设,力争培养出更好地学生效力于国家和社会。

关键词:动物、动物权利、客体

一、动物是否应当具有主体权利资格

我认为动物不应当具有主体权利资格。

有的学者认为"权利的概念在本质上是专属于人类的,然而考察权利观念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权利的主体是变化发展的,并不是固定专属于某一群体的。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有两种权利主体的扩展,一种是阶级、阶层间的权利平等化,如奴隶制的废除,另一种是权利由原来专属于生命体到被赋予法人等非生命体组织,包括现在兴起的自然界权利",但是我认为:

(一)不管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还是父权社会中家长与子女,男人与女人之间,甚至是现在被赋予主体权利资格的法人与非法人,这些主体都是由人组成的,权利的变化始终是围绕着"人"展开的;

(二)动物没有语言,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果我们赋予动物主体资格,那是不是动物也可以凭借这种"权利"来"审判"人类呢,动物有他们自己的规则,那么人类赋予他们权利,自然当动物觉得自己根据动物原则应当对人类的某些行为惩罚,即使人类认为受到伤害,那也只能哑口无言,这是人类的真是意愿吗?当然不是!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好的出发点并不一定就会产生好的结果;

(三)还有的人认为,由于动物有感觉,在遭受侵害的时候会产生痛苦,因此提出要赋予动物主体权利资格,但是好多试验研究也表明植物在被切割时,也是感觉的,只不过植物没有可以表达的机会,因为它们没有"面部表情",因此人们默认植物没有感觉,是可以被任意"处置"的,如果要以此为缘由给予动物权利资格,那是不是植物也应该被赋予这种资格呢?那我举个例子,如果植物拥有了权利,那是不是在面临被食用的危险时也有"说不的权利",那我们人类是否还有生存的机会?

二、赋予动物权利资格,使动物具有法律人格,此项举措具有可实施性吗

我认为,这项举措即使被制定出来也完全不具有可操作性:

(一)要赋予动物权利,那么,首先要界定"动物"一词的范围,动物的种类多了,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除了体格稍微大型的动物,我们还应该想起这样一群动物:蝴蝶,蜻蜓、蟑螂、蚊子、蜘蛛,并不是我在诡辩,而是,它们确实是动物,既然要赋予权利,那当然这些动物也有这种资格,那可想而知,我们在遭受蚊虫叮咬时,是没有权利将其杀死的,因为,在蚊子、蟑螂的世界中,这是它们的权利,到时,我们人类的处境可想而知,也有的学者提出,要对"动物"的范围加以确定,动物的种类繁多,这种提议简直是不可能的,还有就是涉及一个不平等的问题,人类要平等,那动物之间也应当是平等的,那动物范围的划定,是不是会违反人类一向认为的平等原则吗?

(二)在操作的过程中,人们提出要给动物"聘请"人,要适用的制度,但是,那个人可以保证自己作为一个"观看者"所体会到的就是动物的感受呢?说的是赋予动物主体权利,但是,动物最后得到的结果依然是由人类根据自己的意志所作出的,实质上,动物依然是受人类支配的,所以说,制度并不适用于作为具有法律主体资格的动物。

三、在法律中,动物不可能也不应该作为主体,而应当作为客体

我们不能以人类的角度为出发点来看动物的世界,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它们,尊重他们,不因为人类的贪欲而侵害动物,使动物免受不必要的伤害,这些不必要的伤害如现在有的人为了需求刺激,进行赛马,斗牛等活动,但是有谁知道,被用来参加比赛的牛和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存的,它们在很小的空间里"休息",我为什么要用引号,那是因为这些空间小的仅仅只能站立,就连卧下都很困难,有时,饲养者怕它们会伤害到客人,甚至把牛角砍掉,这种事情数不胜数,每每看到此处,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打个寒战,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到底要牺牲多少的生命?这种"罪恶的"到底要建立在多少生命的基础之上的,人类到底还能可悲到哪种程度,这些伤害有必要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在可以选择不伤害动物,不牺牲动物的的情况下,我们应当积极地保护动物,爱护它们,使他们免受不必要的伤害,当然,也会有必要之时,但是,我们看到的现象绝大部分是不必要的。

四、我们应当如何保护动物

[1](美)弗兰西恩(著).张守东、刘耳(译).动物权利导论[M].西南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2](美)雷根(著).杨通往,江娅(译).动物权利论争[M].西南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3]程果.浅析如何看待动物的权利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8(06)

【关键词】电解质溶液;活度

一、研究的意义

电解质溶液是指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完全或部分电离为离子的溶液。

近年来,电解质溶液逐渐成为许多有机和无机反映的良好媒介,在化学,化工,冶金,生物,海洋,环保及地质等领域中经常遇到,而电解质溶液理论研究将推动物质微观结构的深入研究和统计力学理论的发展,它也是相平衡和化学平衡计算及新工艺和新产品开发的理论基础。

电解质在溶剂中的活度是溶液热力学研究的基本和重要的参数,它集中反映了在指定溶剂中的离子之间及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离子溶剂化,离子缔和及溶液结构改变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电解质水溶液组分活度系数的研究在海洋化学,盐湖化学,污染控制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电解质活度系数理论既是国内外溶液热力学理论研究的热点,又是主要的电化学研究领域,同时也是含盐溶液蒸馏,湿法冶金,生物化工等工程上的需要。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1906年路易斯提出处理非理想体系的逸度和活度概念,以及它们的测定方法之后,化学热力学的全部基础已经具备,至此化学热力学得到了飞速发展。从此之后,活度的理论和应用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不同的科学门类,都应用这一观点解决本门类面临的问题,它在生命科学、医药、化学、地壳演化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对解释相应现象作出了相当的贡献。

三、活度测量方法

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是溶液热力学研究的重要参数。它集中反映了指定溶液中离子与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离子溶剂化、离子缔和及溶液结构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电导法

2.电动势法

对于任一强电解质可以组成下列电池:

通过实验测定电池电动势E,再外推求,即可求出浓度为m时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

3.凝固点下降法

此法是利用实验测出溶剂的活度,再由吉布斯-杜亥姆公式即可算出电解质的活度系数。

既由公式:

4.0溶解度法

对于溶解度不大的电解质,冰球有其他的电解质存在时,可用此法测定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

5.等压法

根据吉布斯-杜亥姆方程:

四、总结

近年来,电解质溶液逐渐成为许多有机和无机反映的良好媒介,在化学,化工,冶金,生物,海洋,环保及地质等领域中经常遇到,而电解质溶液理论研究将推动物质微观结构的深入研究和统计力学理论的发展。在测定非缔和式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时一般采用电动势法或凝固点降低法,但电动势法、凝固点降低法有测量数据精确,误差小,操作繁琐的优缺点;相比之下电导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

[1]DebyeP,HuckelE.Phys.Zeit.,1923,24,185-195

[2]DebyeP,HuckelE.ZurThooriederElektrolyte.PhyZ,1923,24:185

[3]黄子卿.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修定版)[M].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3

[4]PitzerK.S.ElectrolytesfomDiluteSolutiontoFusedSalts.JAmChemSoc.1980,102(9):2902-2906

[5]于养信,陆九芳,李以圭.平均球近似法计算电解质活度系数的研究:(Ⅰ)单一电解质水溶液.化工学报,1992,43(5):523-531

[6]StocesRH,RobinsonRA.SolutionEquilibriainVryConcentratedElectrolytdSolution.JSo-lution.TransFaradaySoc.1995,51:1235

[7]李以圭.金属溶剂萃取热力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8]ZerresH.,PrausnitzJ.M.ThermodynamicsofPhaseEquilibriainAqueousOrganicSystemswithSalt.AICHEJ.1994,40(4):676-691

[9]张锁江,韩世钧.广义活度与广义活度系数.化学物理学报,1997,7(4):356-364

[10]LuX.H.,MaurerG.ModelforDescribingActivity-CoefficientsinMixedElectrolyteAqueo-us-Solutions.AICHEJ.1993,39(9):1527-1538

[11]LuX.H.,ZhangL.Z.,WangY.R.,etal.PredictionofActivityCoefficientsofElectrolytesinAqueousSolutionsatHighTemperatures.IndEngChemRes.1996,35(5):1777-1784

[12]ChenC.C.,EvansL.B.A.LocalCompositionModelfortheExessGibbsEnergyofAqueousElectolyteSystems.AICHEJ.1986,32(3):444-454

关键词:蒙药;分类特点

据有关文献统计,内蒙古分布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让2351种,其中引种栽培的植物有184种,野生植物共2176种,分属于133科720属,野生药用植物1122种,分属117科1033种,此外药用藻类1科2种,菌类24科68种,地衣5科7种,苔藓11科12种。其中常用104种,最常用78种,占全国最常用植物药的36%。

目前蒙药的品种已多达2200余种,较为常用的药为1342种。其中属于植物种子、果实类54种,花类83种,根及根茎类231种,全草类256种,茎、叶类54种,皮类30种,其他动物类260种,矿石类98种。

据有关文献统计,目前较为常用的1342种蒙药中,蒙医常用药有447种,蒙医专用262种,本区自产药材占30%,以清热药、祛巴达干药、抑赫依药、祛黄海水药物为主。还有驱虫药、促使热疾成型的药物、粘药、利尿逐水益肾药、破痞去滞药、止咳化痰药、泻下药、止泻药、滋补强壮药等17类。其中植物药占313种,动物药占66种,矿物药48种,其他23种。这些药物中有些是动植物的全体,如方海、扁蕾、香青兰;有些只是动植物体的一部分,如狐肺、草乌叶;也有些是动植物分泌或渗出的物质,如牛乳、珊瑚、黑云香;有些是经过加工制得的物质,如灰盐(草木灰水浸汁经过滤蒸发所得结晶物),马奶酒(鲜马奶经过发酵而酿成);矿物药中有些是天然矿石,如禹粮土(一种含铁粘土)、青金石等轴晶系(Na,Ca)8〔AISiO4〕6(SO4,CI,S)2或如红铜炭之类的加工品,有的则是诸如龙骨、石燕等动物骨化石。

在众多的蒙药中有不少种药材是蒙药专用品种(即只有蒙医习惯使用的药物),在常用蒙药中约有140种。如:广枣,蒙医用于心悸、心绞痛心脏病;沙棘,蒙医用来止咳去痰,活血化瘀;蓝盆花,蒙医用于清肺热和治疗肝热病;文冠木,蒙医用于清热燥湿、治疗风湿、痹症。现代有关科学研究都证实了它们的药效确切,疗效可靠。这此药物中医从来就不用。

1加强与实践教学相配本文由收集整理套的专业理沦教学体系的建设

2加强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校内实习基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它的特点是相对稳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多年来,对实践教学的不重视,各个基地的建设不完善,同时,因管理及市场等原因,基地的发展极大的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因此,应加强对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1)鼓励校院加大对基地的经费投入,使条件更加优越,设施更齐全;(2)吸引专家教授进驻基地搞科研,提高校内基地的科技水平;(3)调整基地建设的功能,逐步由以赢利为目的转向服务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实习需要和服务社会齐头并进。同时,也可强化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例如选择基本建设、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生产规模较大、技术先进、合作融洽、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签订“产学合作协议书”或作为本院校外专门的学生实践基地。这些措施既可加强校系与企业的联系,又使双方在产品开发、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社会宣传等方面的合作更加深入而富有成效。

THE END
1.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发布关于开展“亚洲实验动物日”系列活动的倡议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及农业、航天等众多领域为人类健康、科技进步及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感恩实验动物所做出的贡献,倡导尊重、善待实验动物及科学人道开展动物实验的理念,亚洲实验动物学会联合会将每年的11月29日确定为“亚洲实验动物日”。 为向为科学事业做出无声贡献的实验动物致敬,在首个“亚洲...http://www.comthis.net/zixun/75043.html
2.广州动物园成功举办科研实验室开放日活动6月17日,广州动物园成功举办了科研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来自天河外国语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的15名学生来到广州动物园,进入科研实验室体验“濒危鸟类性别的分子鉴定”,并参观了动物展区、科研楼、科普长廊等,充分感受了生物多样性的魅力,激发了热爱自然、投身科研的热情。《南方+小记者报》采访了学生代表和...https://lyylj.gz.gov.cn/zhzx/bmdt/content/post_9062348.html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兴产业集成化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破局前行,引领风尚 | CTI华测检测广州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圆满谢幕 CTI华测检测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沙龙成功举办! CTI华测检测携手比优特超市共同探索生鲜零售行业食品安全管理新模式 品质认证,健康同行 | CTI华测检测携手企业共筑功能食品新未来 CTI华测检测携手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共同打造安心食堂 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https://www.cti-cert.com/serviceslist/10426.html
4.验收评估报告同时每学期举办2-3次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使家长亲眼目睹孩子在园的表现,从中体会和学习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我们还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园联系制度,定期...对进场的材料,从质量保证资料入手,进行质量控制;最后在监理工程师现场见证下取样,送实验室复试,并接受质量监督部门的见证抽样复试。复试合格后,该批材料方可...https://www.ruiwen.com/yanshoubaogao/8321735.html
5.2009帝斯曼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博礼敦(Nathan Bird)喆 帝斯曼营养产品部动物营养与保健中国区副总裁2009帝斯曼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 18 2009帝斯曼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关注利益相关方人地球利润作为全球统一的对质量的承诺,帝斯曼还宣布推出了代表卓 水性产品——环保涂料的未来越营养产品的全新标识——the ...https://doc.mbalib.com/view/c69dc444d63ac4c503cbf9d3537d9168.html
6.广州动物园成功举办科研实验室开放日活动6月17日,广州动物园成功举办了科研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来自天河外国语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的15名学生来到广州动物园,进入科研实验室体验“濒危鸟类性别的分子鉴定”,并参观了动物展区、科研楼、科普长廊等,充分感受了生物多样性的魅力,激发了热爱自然、投身科研的热情。《南方+小记者报》采访了学生代表和...https://www.gzzoo.com/phone/introduce.aspx?id=4015
7.校园开放范文11篇(全文)校园开放活动并不复杂,就是学校定期允许孩子家长走进校园,和孩子见面聊天。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少有学校公开设置类似的“校园开放日”,有的学校还有非常详细的“家长进入学校校园”规定,诸如要有班主任核对家长信息等。 不少学生家长有过这样的经历:校门口站着乌压压的一群人,向校园里引颈张望。门口的保安室里...https://www.99xueshu.com/w/ikeyacfjyzi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