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专业力量将合理膳食行动落到实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
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国民营养健康专家委员会成立以来,全体专家委员和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营养健康工作落地实施做好专业技术保障。
二是完善营养健康标准体系。参与管理《营养健康食堂建设指南》等60余项食品营养与健康指南(规范)项目的管理工作,为营养健康工作提供标准化、统一化指导,为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科学生产与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指导地方开展试点工作。指导地方以营养健康单位、营养健康食堂、营养健康小屋、营养健康学校等不同环境为载体,加强营养知识的传播,营造营养健康的核心文化氛围。
四是组织开展营养健康科普宣教。编制出版《国民营养科普丛书》(12册)。积极参与全民营养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积极将营养工作融入“大食物观”和“健康中国”战略格局,促进国民健康饮食习惯的形成和巩固,将合理膳食行动落到实处。参与健康中国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实施2年来进展成效发布会、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10年进展成效发布会。
全力推进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食品营养处处长徐娇:
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合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一是印发了《国民营养计划2022年重点工作》;二是加强国民营养健康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制度建设,筹划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三是建立“合理膳食促进”基金,多方筹措资金开展主题宣教活动;四是会同教育部等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法》和《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五是开展了临床营养科室试点建设、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等工作。在推进营养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面,支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公共营养师标准,组织编写营养指导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参考教材,完善考试题库。此外,2022年我们与16个省(市、区)开展了营养创新平台创建,有11个省(市、区)建立了22所省级营养重点实验室,与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推进国家优质乳工程和双蛋白工程。为深化营养健康标准体系建设,我们积极推进GB28050等标签标准的制定,出台新冠病毒感染者食养建议和康复期的食养建议,还陆续出台了4个慢病食养指南。
完善标准体系建设促进营养健康升级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营养中心主任刘爱东:
健康对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民健康状况,从孕妇、婴幼儿、学龄儿童到老年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多年来,随着健康营养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营养不良、营养失衡等。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精准化与个性化营养需求日益增加,国民营养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营养健康产业发展有待加强。
科学、及时制定营养与特殊膳食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推进以“安全标准”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标准”体系建立,促进食品品质提升,实现对食品的安全保障和营养升级。一是促进新食品原料开发利用。应用具有天然、健康特征的功能物质和原料,以满足不同人群多元化需求的食品是实现是我国食品产业健康转型的关键所在。二是发挥传统食药物质作用。食药物质是指传统作为食品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物质,可以满足国民营养健康新需求,促进健康食品产业发展。三是推动食品营养强化发展。营养强化的目的是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时造成的营养素损失;人群出现某些营养素摄入水平低或缺乏,通过强化可以改善所导致的健康影响;补充和调整特殊食用膳食用食品中营养素和(或)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四是满足特殊人群营养需求。那些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的人群,难以通过正常的饮食满足营养需求,此时需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满足特殊营养需求。五是提高人群营养健康素养。通过提高食品标签标示正确性与科学性,使营养产业从源头拒绝假冒伪劣,大力普及营养知识,教育消费者合理膳食,改善国民营养状况。
发展大豆产业助力国民健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黄建:
大豆,起源于中国,古代称为“菽”,我国有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大豆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5%、亚油酸高达50%,且消化率高。富含大豆磷脂、低聚糖、异黄酮、大豆皂苷、甾醇、卵磷脂等生物活性物质。
新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明确提出要多吃蔬果、奶类、全豆、大豆,其中,大豆的成人每天推荐摄入量为15~25克,一杯豆奶大概250毫升,基本上10克豆子可以制作成100毫升豆奶。因此,一杯250毫升的豆奶即可满足膳食指南豆类食物的推荐量。同时,强化钙和维生素D的豆奶可以替代乳制品。
在大家的传统印象里,我们都是喝豆浆长大的。那么,豆浆和豆奶是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就营养价值来看是所差不多的,豆奶是传统豆浆的“升级重做”,是可以随时喝的“豆制品”。而且豆奶与牛奶搭配饮用有益机体健康,实现双蛋白,从而达到持续供应支链氨基酸、促进肌肉蛋白合成、双蛋白干预病人康复等作用。
豆奶作为提高大豆食品消费的一个重要抓手,豆奶产业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向植物要蛋白。《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一系列的文件和政策,都在鼓励发展豆奶产业。
积极开展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和国民营养计划监测评价研究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昊: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合理膳食和营养健康工作,为做好《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监测评价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开展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和国民营养计划监测评价研究。
二是研究形成监测试评价方案。研究形成了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监测试评价方案,明确了监测试评价的目的、内容、评价办法和工作要求。
三是组织开展监测试评价和结果分析。2020年年底,印发《关于开展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监测试评价工作的通知》。在可获得指标进展情况较好。
四是以试评价为依据,开展监测评价方案修订完善。根据之前健康中国行动监测指标分省、分年度数据可获得梳理情况。
五是研究完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依托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国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并与健康中国建设监测、行动监测有关指标体系和数据衔接,对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完善。
助力健康中国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石文惠: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第二阶段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的主题思想为指导,由政府多部门共同合作推进。15年来,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科普传播、建设和推广健康支持性环境、招募和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健康支持性工具研究与推广、慢病防控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5大行动的基础理念、主要工作等内容始终没有发生巨大变化,并稳步推进,开展诸多具体工作。
一方面,多年来,我们持续组织专家编写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科学全面解读健康的生活方式,向广大公众传授健康生活技能,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同时,针对现在对核心信息的理解不断更新内容。基于既往核心信息,我们组建了健康宣传素材库,为大家提供专业的技术工具。此外,我们将行动由曾经的宣传日、宣传周逐步打造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动员全社会落实行动。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建设健康小屋、健康食堂等12类健康支持性环境,促进健康知识转化为行为,并通过招募和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的方式,强化家庭和社区的行为指导和干预。
推进营养健康餐厅建设打造营养健康场所
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王瑛瑶:
营养健康餐厅建设,虽然只是健康中国建设整体推进中的一小方面,但作为落实“三减”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推进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
真正开展营养餐厅建设工作是一个非常有积淀性的过程。2022年,即使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国31个省市在这项工作中也都取得很大进展,营养健康场所试点示范建设工作已初步显现非常好的效果和成效。
我本人有机会参与《营养健康餐厅建设指南》的制定,我认为餐饮业已经从一开始注重卫生到连锁品牌化,再到现在注重营养健康。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地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如果将营养理念的科学指导渗透到健康餐厅建设的过程当中,将对整个预制菜的业态发展会产生好的导向作用。
建好营养健康食堂让公众感受营养魅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刘爱玲:
餐饮场所是来提供营养服务的非常重要的场所。打造一个健康的食物环境,是我们应对新时期营养健康问题非常重要的一环。2020年,国家卫健委印发《餐饮食品营养标识指南》《营养健康食堂建设指南》《营养健康餐厅建设指南》等3个指南。通过这样一个窗口提升餐饮服务经营者营养健康意识和服务水平,实现以合理膳食、“三减”、杜绝浪费为目标的营养健康转型升级;向用餐人员提供营养健康的菜品、传递正确的营养知识和行为,是加快全社会共同推进合理膳食行动的重要举措。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一直以来致力于通过技术支撑推动营养健康食堂示范建设。此外,中疾控营养所还对指南进行了宣贯培训、开展国家级区域试点建设、提供技术支持进行营养健康餐饮App开发等。
科学设计、统一组织,保证技能人才考核公正有效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技能人才办公室副主任刘清伟:
营养指导员的专业分类是卫生健康类,关系到民众的健康,属于知识型技能人才。在我国,人社部对于知识型技能人才考核有明确的要求,要突出其掌握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评价。
基于此,我们对营养指导员的考核培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2022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的指导下,在培训考核专家工作组的支持下,我们成功完成了2次营养指导员考核,30个省参加报名人数近35000人,总体通过率为86%。营养指导员具体的考核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考核。理论知识考核方面,我们科学设定理论知识与案例判断两类考题,同时将测试长度定为80分。在去年疫情严重的情况下,成功完成2次无纸化线上考核,一方面,减轻考生负担;另一方面,降低各省的线下考试组织成本。实践技能考核方面,我们科学制定实践技能考核标准,下发给各省各区,由各省组织培训机构,按照考核标准进行培训,最后利用过程考核或集中考核的形式完成实验技能的考核。
同时,我们将严格按照国民营养计划的要求,及时调整考核标准。通过科学设计和统一组织,使营养指导员的技能人才考核公平公正、可信有效,圆满完成国民营养计划中每万人配备一名营养指导员的重要任务。
开展基础调查提升营养工作的能力水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姜红如:
合理膳食行动和国民营养计划对我们营养工作的各项年度指标提出了明确任务要求。国家卫健委食品司的工作任务是:全面了解疾控机构营养工作能力和发展水平,综合调研各地各级疾控机构营养工作能力和发展水平;公共卫生机构营养工作能力和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规范,激发各地开拓创新意识,提升各级公共卫生机构营养工作能力整体水平;基层营养服务能力提升试点方案,增强营养方面的基本服务能力。
此次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疾控机构调查问卷,另外一个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调查问卷。疾控机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单位基本情况、辖区基本情况、机构设置情况等6个方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单位基本情况、辖区基本情况、机构设置情况、营养工作能力等4个调查方向,但是在营养工作能力方面,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主要工作进行了调整。
五项措施推动营养健康工作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天亮: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公益一类卫生事业单位,是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核心技术机构。在推动营养健康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制定营养工作政策。2018年5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国民营养计划(2018—2030年)》。2020年4月,健康中国行动山东推进委员会印发了《健康山东行动(2020—2022年)》,根据山东实际设置11项行动指标。
二是积极争取政策,创新性开展工作。2011年,山东省与原国家卫生部签订联合开展“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协议书。经过5年努力,实现了“三下降四提高”的良好效果。2019年,在省部“减盐防控高血压”基础上,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开展为期6年的“三减控三高”。2021年,立项《山东省地方标准健康餐厅/食堂指标评价体系》。2022年,联合山东省食品质量促进会发布《“三减”食品指标评价体系》等3项团体标准。
三是加强营养健康环境创建,广泛开展营养健康宣传。推动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建设试点工作。2023年,在营养健康餐厅、食堂创建工作基础上,持续收集餐饮单位盐油糖及“三减”菜品销售量等数据,对示范建设单位进行动态监测评估,确保建设工作质量。
四是组织开展营养指导员培训,提升营养工作能力。目前,全省组织参加全国第一、二轮营养指导员理论考试人数达到5416人。
打造“浙里有营养”共富健康金名片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长章荣华:
浙江省卫健委发布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包含两个目标:一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健康浙江,实现“病有良医、老有康养、幼有优育”,人人享有优质、均等、普惠的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二是到2035年,高水平建成健康浙江,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全面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率先实现卫生健康现代化。
浙江省在开展营养工作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一是营养监测。监测效率更加提升:浙江省营养健康监测信息系统建成“浙里办”应用——营养智评;以干代训,实现营养监测全省所有县(市、区)覆盖,建立稳定专业的营养工作队伍;完善浙江特色食物成分数据库。二是营养教育。率先成立公益营养教育讲师团,开展中小学食育大赛、浙江省营养配餐技能竞赛等,打造健康浙江公众号“浙里有营养”科普品牌。三是营养改善。开展浙江省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铁强化酱油改善缺铁性贫血项目、老年营养、学生营养、社区营养改善——助力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社区创建,打破营养工作散点开展的局面。让群众可以感受营养服务,提升获得感。在完善工作制度、提高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区域整体推进营养与健康监测、营养健康环境建设、“一老一小”服务,同时针对性开展1~2项营养改善措施的落实,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
发展营养健康产业助力健康云南建设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所长刘志涛:
云南的饮食习惯具有野、生、毒、奇等特点,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隐患。所以,推进国民营养计划及合理膳食行动在云南显得尤为重要。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社会共建,人人参与,形成良好氛围。突出云南特色,发展营养健康产业。扎实做好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助力健康云南建设。
建设营养健康食堂传递合理膳食理念
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办事处黄帅:
马连洼街道辖区作为全国首个推进营养健康食堂试点建设的基层政府部门,我们以食堂为载体推广合理膳食,以点带面提升广大群众的营养健康意识,传递合理膳食理念,营造健康饮食氛围。
高度重视,完善体系。一是建立完备的领导体系和组织架构。街道办事处成立了营养健康试点小组,由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组长,主管食品安全工作的主任担任副组长,8个职能所作为成员。二是组建专家顾问团。我们邀请了中国疾控中心、北京市疾控中心和海淀区卫健委、农业大学和药用植物研究所等机构,成立了专家顾问团。三是制定量化标准。制定《营养健康食堂评分表》,共计118分,80分以上为合格。
深入推动,有序开展。经走访,我们从50多家集体用餐食堂,遴选出15家单位作为第一批的试点,为各单位配备了以营养健康、食品安全、光盘行动、减油限盐等为主题的海报。
科技赋能、打造亮点。我们开发了企业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依托食物成分表,实现油盐糖消耗分析、“三减”效果评估评价、菜品营养素成分分析、菜品营养标识自动制作等。同时,为了提升员工素养,我们给各试点食堂开发配备了“智能晨检仪”,智能监测的同时,还能普及营养健康知识,提高员工健康意识。
多举措持续推进营养健康餐厅食堂建设
浙江省台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胡富宇:
2020年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餐饮食品营养标识指南》《营养健康食堂建设指南》《营养健康餐厅建设指南》,为响应国家号召,2020年11月,浙江省台州市健康办立即下发了《关于开展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创建活动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营养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创建活动。目前,已经有60家食堂、餐厅获得市级命名。
开发“营养师E线”App,初步实现营养健康元素的餐饮数智化,实现“配餐—加工—个人”食用过程的无缝衔接,精准记录个人每餐、每日、每周的营养素摄入量及达标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