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剂行业研究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制剂行业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把握机遇,勇于创新

2集中优势资源,实施“三名战略”

2.1中药制剂研发促进名医理论升华

本院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知名专家,他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凝聚成自己的特色诊疗技术和方药。在此基础上,利用本院的药物研发平台,将之较快研制成特色制剂,促使其将经验上升为理论、技术成果转化成产品效益,实现“名医”、“名方”、“名药”的协同发展。

2.2中药制剂是中医名科特色的体现

名科的形成需要特色,需要方向,中药制剂是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最佳载体之一。中医内科临床依靠特色制剂自不必说,本院肿瘤科、妇科、皮科、肛肠、眼科、骨科也均依托制剂赢得了科室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更有一些中医特殊疗法配合中药制剂形成特色,如本院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等。

2.3中医名院必须汇集大批中药制剂

中医名院离不开名科、名医,名科、名医的学术特色集中凝练成一批有影响的特色制剂。本院目前有中药制剂批件100多个,涉及剂型近20种。这些制剂既是中医学术的支撑,更是中医医院立身之本。

总之,中药制剂是医生向患者提供服务的重要手段,是科室学术传承、科研方向、学科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医院吸引患者、树立品牌、办好特色的纽带。

3体现四大基本原则,促进中医特色的发挥

3.1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与精髓,传统的中药饮片为辨证论治理论的应用提供了保障。由于辨证用药经验难于传承、汤药剂型存在诸多缺点等客观原因,因此,将这种特定的辨证用药经验加以固定、凝练、升华,实现方证相应,汤剂向制剂发展,方可与时俱进,形成新的辨证用药理论。

3.2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

中医临床经验的总结多集中在辨证用药方面。中药制剂的研究是把临床经验总结进一步深化,通过制剂工艺、药理毒理等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有机结合,实现经验向理论升华,成果向产品转化。

3.3中药研究与中医研究相结合

中药研究应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中药制剂处方来自中医临床,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中药制剂研究必须贯穿中医理法方药的一致性。因此,制剂研发为中药研究与中医研究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3.4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

中药制剂的研发是在传统辨证论治基础上进行的,必然是传统方法的延续、改进和提高,更引入了提取制剂工艺、药理毒理方法及临床验证等现代研究方法,较好地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4中药制剂研发有益于患者和医院

4.1为患者带来福音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及医学模式的改变,新药研发往往滞后于临床的需求。医院制剂历经长期反复实践,疗效确切,具有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性与个体化治疗原则,中药制剂能较快跟上临床的需求,率先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要,从而使患者受惠。

4.2为医院带来效益

医疗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医保制度改革、医药分家、药品降价、传统饮片及中成药的利润变薄,使中医院在中药方面的赢利空间变小。与新药相比,中药制剂的研发由于其确切的临床疗效,研发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省去了巨大的销售成本,为医院创造一定的利润空间。随着研发的深入和技术层面的大幅度提高,还可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4.3为企业培育新药

医院制剂的研发与应用为企业提供了新药苗圃,形成了如复方丹参滴丸、妇科千金片、双黄连口服液、三九胃泰颗粒、消渴丸等一批知名药品,对医药工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医院制剂源自临床,具有安全和疗效的双重保障。企业从医院制剂进行新药研发,降低了投资风险,有益于保障公众健康,亦给医院的成果推广转化提供了空间。

5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医院中药制剂的研发存在上述优势的同时,亦需面对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必须严格依据国家法规和行业规范开展研发工作,充分发挥临床与科研、个人与集体各个方面的优势,顺利完成制剂研发工作的各项任务。

国家对医院制剂的研发注册出台了《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将制剂的安全性提到了新的高度。以此为准绳,我们试图探索并建立一套符合医院实际情况包括筛选立项、研究申报、临床运用在内的制剂研发模式。中药处方源自临床实践,中药制剂要符合几乎是按新药甚至是化学药模式制订的注册管理办法,其研发之路还很曲折。

5.2必须与临床科室的发展方向相结合

中药制剂多来自于临床经验处方,特色的中药制剂是临床特色的体现和支撑。中药制剂应紧密结合医院临床的特殊需要,以“临床制剂”为发展方向,把重心放在研发、配制临床急需的品种供应上,弥补市场品种供应不全的缺陷,为临床特色科室(如肿瘤科、内分泌科、眼科、皮肤科等)提供无市售的特色制剂,保证日常诊疗工作的正常进行。临床医生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经验的积累,向纵深发展,才可能有更多的结合点。

5.3应将个人经验与集体智慧相结合

医院中药制剂的开发与应用常常面临的窘境是:随着科主任的更替,某些制剂用量大幅减少甚至不用,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个人的经验必须纳入科室的总体研究之中,融入集体的智慧,协同发展。

6结语

关键词:中药制剂;生产实训;项目教学;分析研究

对于高等院校医药类专业学生来说,实践课程必不可少,通过对中药制剂生产实训的课程运用,可以切实锻炼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这也是高等院校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实训教学作为产学合作的核心内容,是检验和强化学生诸多能力的关键平台。如何在同样的基础平台上发挥出实训教学的显著优势和特色,是各大院校研究和探讨的重点课题。中药制剂技术是专门研究和分析中药制剂组成、含量以及其制备工艺等,是一门集专业素养和应用能力为一体的技术学科。但我国高等院校关于该专业的教学培养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距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1高等院校实训教学目标与任务

2中药制剂生产实训现状分析

3中药制剂生产实训项目化教学理念和思路

为了凸显中药制剂生产专业的特殊性,将填鸭式教学模式改为启发式教学,中药制剂生产实训课程可以真正的作用到学生的能力提升上。

3.1将学生转变为实训项目化教学的主体

3.2将实训教学打造成工学结合的实体教学

实训项目化教学主要的实施流程是可以实际还原未来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以具体的项目为真实载体设计活动,将其搭建于知识和任务之上,以此直接加深学生的直观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工作的责任心[4]。中药制剂生产涉及了中药提纯、制剂生产、质量监控等内容,是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同时,实训教学课程要将理论与操作融为一体,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将工作任务解析为基础理论和现场工作的结合体。

4中药制剂生产实训项目化教学实施方案

4.1充分调研,明确定位

各大高校要针对区域的企业展开岗位调研和招聘,以明确针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方向。经过细致的分析研究,提出具体化的目标和技能要求。并以此为实训教学基础和项目化教学的核心内容,以中药制剂生产企业为高校教育设置特色和定位,逐渐优化和改革传统的教育路径[5]。

4.2强化实训主体能力

4.3问题汇总,集中解决

5总结

综上,通过搭建系统化的中药制剂生产实训项目化教学模式和实践体系,立足于职业岗位和目标技能之上,可以明确人才培养的项目载体。还能为学生建立起互助进步的平台,进而创建具有真实效力和内涵保障的实训课程,这对于学生未来就业和行业发展均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阳长明,陈霞,赵巍,等.基于源头控制的中药制剂质量研究[J].中草药,2021,52(02):321-326.

[2]牟丽娜,田友清,丁平,等.高职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课程标准与岗位能力标准对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3):30-32.

[3]颜仁梁,汪小根,周国洪,等.基于产教研融合的高职中药制药类专业全方位实训体系的建立和实践[J].职业技术,2020,19(02):39-42.

[4]王志,沈岚,魏莉,等.在生产实习中提高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3):36-38.

[5]马宁,杨铸.中药制剂和饮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5):192.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发展思路;探讨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作为指导,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主要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的控制与运用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学科。目前,在我国的中药药剂学研究中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包括理论上以及技术上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需解决。

1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的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现状有以下几点。

1.1建立了中药药剂学的创新平台。创新是每一个领域都需要的科学精神,在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中也需要创新。在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批以国家工程为中心的重点实验室,并且发展前景相当的乐观。

1.2构建了中药特性的新技术体系,根据中药复方的作用特点以及成分的复杂性,构建了基于中药特性的新的释药技术,例如现在临床上使用的中药多组分缓释制剂技术,经皮给药技术等。把这种复方制剂的中药运用在临床上的现象很多,而且临床效果不错。

1.3中药制剂成型的关键技术,与传统的中药制成剂的技术相比,现代中药制成剂的水平大有提高,像中药注射剂、经皮和黏膜给药制剂等都是现代中药制成剂中的关键技术。中药成分本身就比较复杂,再制作成药剂的难度就更加困难,在生产的过程中要加大对生产的控制技术,包括对中药生产过程自动化的控制和在线监测的控制技术,对这些技术都要加大使用力度,提高制药工程的技术水平,提高中药制剂的产品质量和效果。

1.4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中成药的二次开发,针对临床上的一些慢性病和疑难杂症,已经重点开展在临床上效果不错的技术生产;加强现代中药的研发与产业化,开发一批疗效高、药效好的中药制剂[1]。

2中药药剂学的学科发展成就

2.2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的理论研究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的系统是建立在对中药的发展和继承的理论上,遵循的还是古人制药的思想和原则,把中医疗法作为治疗的核心体系。根据中药特性的不同,对各种药进行组合,利用现代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多种不同释药的单元。中药复方多元释药的系统研究思想充分发挥了中药复方整体作用的特点,对中药新型释药系统的研发提供了可能性,推动了中药制剂的技术发展。

2.3构建了基于中药特性的系列释药技术①中药多组分缓释制剂技术;②靶向载体制剂技术;③中药微粒给药技术;④中药纳米固化制剂技术;⑤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技术。这些新的释药技术,给中药制成剂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技术上的支持,推动了我国中药制剂临床实验的发展。

3中药特性的评价技术

3.3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建立在微渗析采样的同步在线以及非同步在线的基础上,主要是利用偏光显微镜的观测技术针对中药制剂的乳膏颜色进行评价,检测中药的成分与乳膏的基质之间是否互相相溶,这种评价技术能够促进形成稳定的体系微观结构,是制约中药乳膏制剂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并且利用好这一评价的理论方法,掌握中药乳膏制剂的关键技术,对提升中药制剂的技术水平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中药药剂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4.1中药理论知识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在中药制剂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制约因素是中药制剂的药学理论与现代制剂理论并不能有效结合在一起。中医药学的理论相对来说较为复杂,最显著的特点体现在哲学上的宏观、整体以及发展变化。根据中医药学的这一特点,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从整体上来把握,用辩证的思想来分析药物的特性,从药物特性的整体上来分析中药的疗效。总之,需要对中药药剂学进行宏观整体上的指导,从整体上把握中药药剂学的研究方向。

4.2对中药新技术的运用不够在对中药药剂研发上不能依靠一种技术,需要应用到各个学科的知识。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药制剂的研究还停留在最简单的研究中,生物利用度不够高效长效的制剂非常少。

4.3中药发展的水平不高目前,在我国中药的发展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与完善,很多药物在研发的过程中受条件的限制,对临床药物定位太过广泛,而且也不没有明确的目标,优势发挥的不明显,与国际上其它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药品研发的质量不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等问题。总之,我国中药制剂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还需要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5我国中药药剂学科的发展对策

5.2对制药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在对中药制剂生产的过程中,对制药的关键技术要重视起来,加大对关键技术的使用力度,对颗粒、丸剂、外用制剂成型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系统的原理,需要对关键的技术进行应用,提高这些药品的生产水平,提高临床应用的疗效。

5.3加强中药制药装备技术的开发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相应的工序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在提取、浓缩、干燥、成型以及包装的过程中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做到高效、节能减排和提高原材料的使用率,解决制药设备中的关键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案,完善中药制药装备的创新体系,完善中药产业的工程化和产业化的服务体系,为我国的制药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2]。

参考文献:

[1]刘红宁,王玉蓉,陈丽华,等.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5,03:305-309+314.

关键词: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因素;科学化

1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因素分析

1.2中草药的炮制与贮存根据医疗、调剂、制剂的需求,结合中草药的特性,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称为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的精髓,通过对药物的加工炮制,可以有效的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缓和药性或改变药性,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从而增强中药制剂的临床疗效。中药炮制需要标准的规范,但据统计显示,中国药典中仅收录了2.7%左右的中药材炮制规范,其余多由药剂师根据经验结合药性进行,这就导致了中药炮制后的质量不一,难以监控。

1.3制备人员专业素质中药制剂制备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中药制剂的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技术水平、药理知识与中药制剂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制备人员是主要的操作执行者,其是否具有高度的责任性也决定了中药制剂质量的好坏。

1.4生产工艺中药制剂的任何一个环节,不管是药材原料的投入还是中药制剂的制备,都需要制备人员按照工艺处方进行认真处理,如果药材投入量不准确将会直接影响中药制剂的整体质量。此外,制备人员在进行药材的粉碎、浓缩、提纯等工作时,也应高度注意,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否则就会对中药制剂的成分含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此外,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用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步骤,不合格工艺用水将会导致微生物的滋生,从而影响中药制剂的质量。在包装包面,包装材料也是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关键,如包装材料是否透气、是否具有吸附性、是否可以保证液体药物溶媒的挥发、是否会有有毒有害物质渗入中药制剂中等。此外,包装质量差,贮存时就会发生药体、药液混合霉变、反应等现象,从而影响中药制剂的质量。

2提高中药制剂的科学化整改措施

2.3重视中药制剂的制备首先,在制备中药制剂前,制备人员应对处方进行严格的审核,必要时可采取动物实验的形式来验证药物的疗效,对不符合处方原理及用药目的的中药制剂应酌情进行调整。其次,做好投料工作,中药制剂同批次的生产量规定必须在固定的范围内,因此在投料时,应由专人负责,对投料进行复核、监督,对存在疑问的药物品种应反复检查确认,以确保中药制剂的药物质量、数量准确。再者,应规范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要求制备人员应严格的按照中药制剂制备工艺流程进行,同时也要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在工艺用水方面,应定期对水质、洁净区的环境进行检查,做好工艺卫生监督工作。

2.4建立质量管理制度①建立留样观察制度,对每批制剂的成品外观、主要成分的稳定性进行观察,找出维持药物稳定性的准确方法,对部分改变生存工艺的产品及性质不稳定的产品进行留样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②建立随机抽查制度,随时组织专人对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的任一环节进行抽查,同时根据临床专业的医师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病情、判断用量。建立完整的监控制度,严格把好每个质量关卡,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可以顺利完成,以提高中药制剂的整体质量。

2.5提高制备人员的素质医院应重视中药制剂制备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定期组织制备人员进行再教育、再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制备人员对药理学知识进行学习,定期进行业务素质的培养,同时加强制备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定期聘请专家到院进行指导教育工作,同时鼓励制备人员经常深入临床,与临床医师多进行沟通,以便可以充分掌握中药制剂的临床使用情况,从而可以帮助制备人员在生产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5]。

3结论

综上所述,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因素是多方面的,若想取得优质的中药制剂,医院应确保中药原材料的质量,重视中药材的贮存及中药制剂的制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努力提高制备人员的素质,只有加强每个环节的管理,才能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从而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1]杨秋明.影响医院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129-130.

[2]任海燕,陈磊尧,徐志红.医院制剂在我院的应用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6):1906-1907.

[3]吴俊芳.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8):2045-2045.

摘要:分析我国制剂室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我院制剂室面临问题所采取的对策及经验教训,探讨我国医院制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医院制剂存在问题经验教训可持续发展

1我国医院制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1工艺落后,制剂粗糙

目前我国较为先进的超临界萃取技术、微粉化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等药物制剂新技术在医院制剂开发与生产中很少应用,使得药物处理过于简单,杂质多,从而影响制剂的质量。

1.2新制剂开发经费不足,研发能力受限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对于开发中药制剂缺乏基本的投资,很多疗效肯定的临床验方得不到深入的开发而“自生自灭”。没有研发费用就难以进行新制剂的研发,医院封闭的小环境,又妨碍了新制剂的研发,不能实现医院临床实践的优势与社会药物研究院(所)研发实力优势相结合[1]。

1.3研发人员配备少,信息滞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仍没有专职的研发人员,繁忙的工作使得研究人员难以及时了解药学动态,对市场的变化反应迟缓。因此,在新制剂研发过程中,思路陈旧,无法很好地应用新的技术和方法,致使产品的研发价值大大降低。

2我院制剂室的对策及经验教训

2.1生产方面

充分利用我院的骨伤专科优势,根据中医专科特色生产特色制剂,做到专病有专药,根据病程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专用制剂。品种较多,已有制剂20多种;剂型多样,包括丸剂、搽剂、膏剂等剂型。制剂产品包装精致。如我院瓶装制剂都有内封口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外包装则尽量突出中医骨伤特色,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2.2人员方面

2.3科研方面

我院制剂室既是福建省又是泉州市重点中医专科,除政府提供的科研经费外,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力情况、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确保我院制剂研发提供了经济后盾,提高制剂质量,满足服务于临床。如研发的新剂型颗粒剂、喷剂、口服液,将大大方便骨科外伤患者和小儿患者;在外用药制剂加入发热辅料等,具有加速药物吸收的作用又有理疗的效果。诸如此类,通过改进传统剂型,创新新剂型,使其更贴近于临床,从而弥补一些中药用药的不足。

2.4管理方面

①我院制剂室设立岗位分级管理及合理的考核制度,使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②制剂室能不断规范质量管理,包括各种文件管理、生产记录、验证等。为使各个环节有序地运作,进行合理分工,权责明确。③大力加强原辅料的验收和养护,对验收、养护人员进行各种专业培训。④引进专业人才,加强成品、半成品、原辅料的检验,以保证每批产品的质量。

3提出医院制剂可持续发展策略

3.1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医院制剂工作应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制剂生产全程的自动化管理,以大大提高制剂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2]。编制的管理软件应包括以下内容:制剂标准操作规程、生产岗位安排、配制记录、成本核算、质量文件管理、质检记录、留样观察记录、生产监测等,可以采用触摸屏命令控制,操作简便,且效果理想。这样不仅可以对生产全过程的质量进行监控,减少错误的发生,而且实现了管理的系统化,同时也为检索提供了方便。

3.2建立原辅料库房,实现原材料管理规范化

优良的制剂质量是以优质的原辅料为基础,因此加强各种原材料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各种原材料进行专门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原辅料贮存过程中出现的变化,从而有效保证原辅料质量[3]。

3.3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完善硬件建设

优良的产品质量离不开先进的仪器。检验室应适当购置一些检验手段较强的先进仪器,加强原辅料检验及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另一方面,在制剂生产研发上,可以保留经典品种,对部分制剂进行改进,引入新的技术和设备,使其成为疗效更高、使用更方便、不良反应更小的新制剂。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发一些新品种专科剂型,如气雾剂、凝胶剂、软膏剂、口服液、泡腾颗粒等等,从而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

3.4提高员工素质,强化质量意识

要重视制剂人员的在职教育和培养,通过自学、外出参观、脱产进修、轮训培养、有针对性地单项技术培养等,不断强化和更新专业知识,以解决知识老化、新技术匮乏等问题,逐步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4]。其次,应注重不断地引进制剂人才,以进一步提高开发新技术、新制剂的能力,从根本上确保医院制剂的高质量。

3.5疗效好的制剂品种再开发

可以将临床使用多年、疗效好的制剂品种同有实力的制药企业合作开发,按新药报批的有关规定整理文献资料,取得准确的科学数据,以推动医院制剂转化为生产力的方向发展[5]。如三九胃泰、克痢痧、壮骨关节丸、小儿龙牡壮骨冲剂等都是从医院制剂诞生而发展成为商品制剂的。但是由于新药的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一般不作为医院制剂的主要发展方向。

3.6生产一些临床需要的内、外用制剂

3.7加强多方位合作[6]

加强各医院制剂室与同行的交流合作,可以通过每年举办的药学会进行交流,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建立与医药行业协会协作关系,及时了解医药行业的最新信息、市场应用信息,为医院制剂的发展和新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与研究所、企业合作,利用它们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展医院制剂的基础研究和质量控制研究;与医院临床科室一起申报新制剂开发项目,申请科研经费,对医院的特色制剂作进一步的临床对照试验、质量监控标准的研究及不良反应监测等。

3.8寻求药监部门支持,建立医院制剂网络

《药品管理法》第25条规定,特殊情况下,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对于临床必需、市场无供应、生产批量小、生产技术及生产条件要求高的品种,医院制剂室相互之间可以形成网络,某一品种可集中有条件的制剂室生产,既节省资源,又保证质量[7]。

3.9利用独有的优势,开发中药制剂

作为中医医院,有着行之有效的中医理论和中药配伍经验,经方、验方是巨大的资源宝库,独特的中医临床经验优势是其他科研单位开发中药制剂无法比拟的。如果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借鉴国内外开发天然药物的思路和技术,一定能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开发中药制剂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中医的许多精髓是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的,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医院制剂室应该享有的保护策略,促进医院制剂室的生存与发展。

4结语

药品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社会的需求,随着这种需求的提高,国家对医院制剂的监管力度也会加强,医院制剂面临的是挑战,更是机遇。医院制剂要发展,就必须坚定“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开发特色制剂,创新剂型,加强医院制剂网络建设,控制规模,保证质量。这才是医院制剂长足发展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沛丽.我国医院制剂的现状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5):128.

[2]陆晓和.医院制剂工作发展之我见[J].药事组织,2005,14(9):67.

[3]刘少明,朱全刚.医院制剂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医药导报,2005,24(4):355-356.

[4]李勇,唐志立,曾友志.医院制剂现状与发展[J].西部医学,2006,18(1):111-112.

[5]张耕.医院制剂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药师,2006,9(2):178-180.

[6]黄明亚.浅议医院制剂的生存和转型[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4,4(3):234-236.

[关键词]医院制剂;存在问题;经验教训;可持续发展

“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是药品研发过程中首要遵循的原则。对药品质量管理的认识理念不断变化,从“重在检验”(QbT)到“重在生产”(QbP),直至现在的“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bD),药品初始设计决定最终药品质量的理念已逐渐被业界接受。美国FDA对QbD的描述是:QbD是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cGMP)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科学的、基于风险的全面主动的药物开发方法,从产品概念到工业化均精心设计,是对产品属性、生产工艺与产品性能之间关系的透彻理解。根据QbD理念,药品从研发开始就要考虑最终产品的质量,在配方设计、工艺路线确定、工艺参数选择、物料控制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累积翔实的数据,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QbD的精髓是:只有应用“正确”的过程才能产生出“优质”的产品。国际药业界已逐步将QbD理念用于药品的研发与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中[1-2]。

中医药产业是我国具有较大优势的传统产业,由于长期以来都是采用比较传统的生产方式,产品质量依靠终端控制远远多于过程控制,产品研究所基于的研发理念也较少考虑工艺过程对产品最终质量的影响。且对所生产的对象即药材、中药制剂原料的产品属性和可生产属性不够了解,对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不可预测,多数情况下仅依靠经验判断。由此,也很难找到影响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可控点。

在中药制剂成型生产过程中,影响生产过程和制剂质量更多的是制剂原料的理化特性和工艺条件,因此,可以把制剂原料的理化性质认作为“产品属性”,将研究产品属性、成型工艺与最终制剂质量之间的关联性作为研发中药制剂产品的基本理念,在透彻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且建立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全面设计、开发中药新药制剂。

1了解制剂原料物理属性并加以表征

对所生产的产品,必须充分了解所生产对象的产品属性。由于制剂成型主要和制剂原料的物理属性有关,且由于中药制剂原料大多为多组分的混合物,其化学属性往往难以描述。因此,关于建立制剂原料属性与成型工艺、产品质量的关联性的研究,主要从物理属性方面考虑。

如吸湿性(hygroscopicity),大多数中药制剂原料极易吸湿,吸湿后的粉末能诱发出较强的黏性,继而润湿成团或形成块状物,不仅影响物料的流动性和稳定性,而且还会粘附在制药设备表面,给制剂成型过程带来困难。吸湿性的表征参数通常有平衡吸湿量(equilibriummoisturecontent)、临界相对湿度(criticalrelativehumidity,CRH)。其中平衡吸湿量只能反映到达平衡吸湿点时,物料吸湿的总量,但不能反映物料吸湿的过程特征;临界相对湿度,主要提供研究与生产时的适宜工作环境。因此,笔者借鉴《欧洲药典药品标准编写技术指南》(第3版)收载的吸湿性试验方法,结合制剂原料的吸湿速度和程度参数,对中成药制剂及制剂原料的吸湿性进行表征和界定,具体方法如下。

取干燥的具塞称量瓶,于25℃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吸湿24h,精密称定质量(m1)。

取供试品适量,平铺于上述称量瓶中,供试品厚度一般约为1mm,精密称定质量(m2)。

将称量瓶敞口,在上述恒湿条件下分别于0.5,1,2,3,6,9,12,24h精密称定质量(mt)。

吸湿性特征描述与吸湿性增重的界定。根据笔者对几十种中药制剂及制剂原料的初步研究,可将中药制剂、制剂原料初步分为潮解、极具吸湿性、有吸湿性、略有吸湿性、无或几乎无吸湿性等5个类型,并确定相应的特征参数范围。①潮解:吸收足量水分形成液体。②极具吸湿性:吸湿增重不小于15%。第Ⅰ亚类:吸湿初速度1.9~2.8或吸湿加速度大于-0.23~-0.17;第Ⅱ亚类:吸湿初速度1.3~1.9或吸湿加速度≥-0.16。③有吸湿性:吸湿增重小于15%但不小于2%。第Ⅲ亚类:吸湿初速度1.2~1.9或吸湿加速度大于-0.13~-0.03;第Ⅳ亚类:吸湿初速度0.1~1.2或吸湿加速度-0.04~0。④略有吸湿性:吸湿增重小于2%但不小于0.2%。⑤无或几乎无吸湿性:吸湿增重小于0.2%。

又如黏性(viscosity),许多中药固体制剂原料本身具有一定的黏性,特别在吸湿后更容易诱发较强黏性,使粉体粘结成团,且易粘附于器壁表面,影响物料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因此,黏性对中药固体制剂原料的制剂过程和制剂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中药固体制剂原料的黏性表征方法可借鉴土壤研究领域黏聚力(cohesiveforce)的概念。黏聚力的大小取决于制剂原料粒子间的各种物理化学作用力,包括库伦力(静电力)、范德华力、胶结作用等,也是物料抗剪强度的力学指标。在土壤研究领域常运用直剪仪测量土壤的黏性,其设备及原理如下所述:仪器由机架底座uh(包括下剪切环)、上剪切环(包括竖向加载的盖子,即传压板)以及垂直加载系统、水平推杆、传力顶针和测量系统组成,见图1。水平和竖直应力分别由2个手动油泵通过2个油压千斤顶施加,水平位移用百分表读数测得,千斤顶施加的压力由压力传感器标定后从压力表中读出。剪切环内装待测样品,从而假定剪切环上、下2部分的相对位移完全取决于样品上、下两切平面之间的摩擦作用。将测得的抗剪切强度值对垂直压力进行直线回归,截距即为待测样品的黏聚力,并以黏聚力表征样品的黏性。

中药制剂原料性状与土壤相类似,其黏性范围与直剪仪的测定范围基本吻合。因此可直接套用土壤黏性测定的方法进行测量。具体操作如下:取制剂原料约50g加至直剪仪的剪切盒中,在400kPa垂直压力预压5min,然后分别记录垂直压力50,100,200,300,400kPa下的测力环读数R,平行测定3次。计算抗剪强度(S=R×A,A为测力环系数189.4kPamm-1)。以抗剪强度为纵坐标,垂直压力为横坐标,绘制抗剪强度与垂直压力关系曲线,线性回归所得直线在纵坐标上的截距即为粉体黏聚力。

作为固体物料,还有许多物理属性,如流动性、粒径、压缩成形性等。

从回归方程标准化回归系数的大小得知,制剂原料的压缩度、含水量以及滚轮转速对干法制粒影响最大。压缩度主要代表制剂原料的可压性,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制剂原料的黏性。制剂原料的可压性差时,往往会导致干法制粒过程中胚片不成形,从而产生松片现象,制剂原料的黏性强则会出现黏轮、色差等现象。上述关系式的建立,试图可以通过测定制剂原料的物性参数和设置制粒工艺参数,来推测颗粒得率。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或通过改变制剂原料的物理属性进一步提高制粒工艺的效率,改善颗粒质量。

通过表征中药制剂原料物理属性,解析其物理属性、成型工艺与制剂质量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科学、合理地设计中药制剂成型工艺,还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中发现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各种可能因素以及它们的影响程度,预测中试放大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节省研发费用等。基于QbD理念的中药新药成型工艺研发模式的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很多研究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

[1]吕东,黄文龙.FDA有关“质量源于设计”的初步实施情况介绍[J].中国药事,2008,22(12):1131.

[2]陈彬华,文彬.QbD理念在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2008,29(10):446.

[4]高雅,洪燕龙,鲜洁晨,等.物性测试仪用于制剂软材特征物理性质的表征方法研究[J].药学学报,2012,47(8):1049.

[5]GaoY,HongY,XianJ,etal.Aprotocolfortheclassificationofwetmassinextrusion-spheronization[J].EurJPharmBiopharm,2013,85(3):996.

Discussiononresearchanddevelopmentofnew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preparationprocessbasedonideaofQbD

FENGYi*,HONGYan-long,XIANJie-chen,DURuo-fei,ZHAOLi-jie,SHENLan

(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ofModernPreparationTechnolog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inistryofEducation,

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201203,China)

1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岗位群及其所需职业能力分析

面向中药制药技术行业,以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建设,共享实训设备、师资和课程开发成果等教学资源,提高专业群的整体建设水平及辐射、带动作用。针对人才培养规格,开展社会调研,分析学生的就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资格,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通过对贵州省神奇制药、贵州百灵制药、贵州益佰制药、贵州德昌祥制药、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铜仁市民生大药房、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梵净山生态药业等大中型企事业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中药种植员、中药检验员、中药调剂员,中药提取员等,分析胜任这些岗位所具备的职业基本素质和岗位核心能力。

2人才培养总体思路

3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

3.1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贵州中药制药行业发展需要,通过对铜仁梵净山生态药业(中药材种植基地)、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中药检验科室)、铜仁民生大药房(中药销售区)、贵州德昌祥药业(中药制剂车间)、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调剂室)企事业现状及发展要求的调研,结合国内外职业标准,培养与就业岗位纵、横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高级中药制剂工、中药调剂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能胜任中药种植、检验、制剂、调剂、供销工作。

3.2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有利于“校企医共养人才”的运行管理制度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教师联系和驻扎企业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加强学生实训及顶岗实习指导,推进教学密切型、技术合作型校企医三方合作。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的系列课程建设制度和办法,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由企业医院技术骨干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策划和组织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1建设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

根据专业工作岗位群要求聘请铜仁梵净山生态药业(中药材种植基地)、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中药检验科室)、贵州德昌祥药业(中药制剂车间)、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调剂室)等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技术骨干等充实到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例会制度和专业调研制度,召开每年两次以上的专业建设例会和一次以上的专业调研工作,加强专业建设和发展,实现人才的校企共养、过程共管、资源共享。

3.2.2开设学生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学生进校第一学期就参加“中草药采集识别应用”兴趣小组,使其对中药原植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第二学期学生参加中药材GAP科技开发兴趣小组,了解中药材种植技术,激发他们种药致富的创业热情;第三学期学生参加中药材加工销售兴趣小组,积累中药材加工销售经验,激发他们中药材收购销售创收的热情;第四学期至第六学期,学生进入学院中药材GAP创业园,对种植技术简单的中药材进行规模化种植,实现增收创业就业。学院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为中药材种植创业就业的学生提供技术支撑和创业资金支持。

3.2.3修订和完善专业教学管理制度

依据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成长成才规律,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学院《铜仁职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条例》《铜仁职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试行)》及《铜仁职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基础上,建立专业课程教学实施管理办法和专业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实现专业教学质量管理的经常化、规范化,推进校企共育人才有序进行。

3.2.4规范校企合作管理

3.2.5规范顶岗实习管理

关键词:中药制药技术实验资源高效利用

Abstract:Thisstudyanalyzedtheproblemsexistingintheapplicationofexperimentalresourcesintheteachingwork,anddiscussedhowtousetheexperimentalresourceseffectively,savetheexperimentalmaterialsandreducetheexperimentalcost.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harmaceuticaltechnology,experimentalresources,efficientuse

1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2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所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药用植物鉴别技术:主要学习识别植物,为中药鉴定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中药学:主要学习各种中药饮片的功效及应用。

中药炮制技术:主要学习净选、饮片切制、炒法、炙法、煅法、蒸煮法、复制法、发芽发酵法、制霜法、制曲法等炮制方法,把药材炮制为饮片,满足中医临床需要。

中药调剂技术:主要学习中药调剂工作中的审方、计价、配方、复核、发药等技术。

中药提取技术:主要学习常规提取技术、浓缩技术、色谱分离技术、干燥技术等。

中药制剂技术:主要学习丸剂、散剂、片剂、颗粒剂、硬胶囊剂、酒剂、酊剂、口服液剂等剂型的制备技术。

中药制剂分析检验技术:主要学习利用各种仪器或理化方法检验药材或中成药的药典中规定的理化指标,确保药材和中成药的质量。

中药制药设备:主要学习中药制药设备的种类、构造和原理、使用方法,简单故障排除方法等,并懂得一些设备的维护保养的知识。

3实验资源在各课程实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高效利用实验资源的意识

各任课老师在安排实验时缺乏沟通,各课程实验没有做到相互衔接,使实验材料只在一门课程中应用,用完后丢弃,缺乏实验资源高效利用的意识,造成实验资源的浪费。

3.2缺乏低成本获得实验资源的意识

任课老师上实验课往往是安排好实验项目,由实验老师通过市场购置实验材料。在实际工作中,其实有些项目的实验材料只要有意识地去动手制作,可以减少实验材料的购买量。

3.3缺乏科研实验项目与教学实验项目整合的意识

高校教师有很多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做很少与教学实验项目整合,使实验资源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4降低实验成本的方法

4.1实验资源的高效利用

4.2自己制备实验材料

药用植物课程需要每年带领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实习过程中,学生采回来大量的草药,我们进行整理后就可作为中药鉴定正品或伪品的实验材料。学生把药用植物栽培实验课中种植的药材采收后可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中药鉴定实验材料,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又减少了实验材料的购置,降低了实验成本。

4.3科研试验项目和教学实验项目有机结合

有科研项目的任课老师可以和所担任的课程结合起来,尽可能在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设计部分教学实验项目,可以使科研经费、实践教学经费都能得到高效利用,又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点,我们仅仅是对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的实验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行了总结,目的是为更多专业在实验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1]王常焕.提高高校实验资源利用率之我见【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1):255-257

[2]龙科军等.高校实验教学资源整合研究【J】.科教文汇,2009(9):34-35

(1.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009;2.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89)

[摘要]医药制造业作为河北省十大主导产业,对河北省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培育、社会稳定具有重大作用。论文都对河北省近年来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剖析,指出了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改进建议。

[

关键词]医药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河北省

医药制造业是河北省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河北省的医药制造主要有以下几个行业:化学原材料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生物生化药品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中药饮片制造业、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本文对河北省医药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对策。

1河北省总体现状分析

1.1产业规模

河北省医药制造从2000年的111.01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655.19多亿元,总产值持续上涨。但它在全省的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却持续下降,由2000年的4.29%下降为2011年的1.01%。河北省的销售利润率从2000年到2003年上升较迅速,在2003年达到一个小高峰,从2003年到2004年回落;从2005年到2008年销售利润率持续上涨,在2008年达到一个顶峰,在2008年到2010年,销售净利率呈平缓的趋势,在2010年到2012年又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2008年到2010年的大。

1.2需求分析

河北省的医药制造出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保持在15%左右,而全国的医药制造业出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大约在12%到7%之间。总的来看,全国呈现下降趋势,而且下降的趋势比较平缓;河北省的在2006年到2008年之间呈现上涨趋势,2008年是一个转折点,从2008年至2012年持续下降。

1.3地区分布

2012年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总共有231个企业主要分布于石家庄、邢台、保定和邢台,总计占全省企业的72%,其中石家庄所占的比重最大,占有35%。其中石家庄的工业总产值最大,为3797879.4万元,占全省的67.4%,其次为保定,占全省的工业总产值的9%,石家庄市和保定市是其他市工业总产值的2.32倍,可见石家庄市在河北医药制造方面的巨大作用。

2012年的河北医药制造利润总额为446124万元,其中石家庄为340763万元,占全省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的76.38%,廊坊的医药业利润总额排名第二,占全省医药制造利润总额的8.83%,唐山和张家口医药制造业却呈亏损状态。

1.4经费投入

河北省在2003年的R&D经费投入为24938万元,2011年为55845万元,2011年是2003年2.24倍。2003年全国的R&D经费投入为276684万元,河北省占全国的R&D经费投入的9.02%,位于第5名,2011年全国的R&D经费投入为1495647万元,河北省占全国R&D经费投入的3.73%,居于第七名,2011年较2003年河北省的经费投入占全国的比例下降了5.29%。总的来看,河北省的R&D经费投入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

1.5与其他省份比较分析

依据医药制造行业的市场份额、行业经济地位以及行业经营能力以及竞争力排名因素的考虑,前五名是山东省、江苏省、吉林省、河南省、四川省,河北省位于12名。山东省在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排名方面都处于第一的位置,山东省进入全国医药制造百强企业的有10家,占华东地区的24.4%;江苏省在市场份额以及竞争力排名处于第二的位置,拥有百强企业13家,占所在地区的31.7%。

2河北省子行业分析

2.1药品

本文将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生物生化药品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中药饮片制造业归集为药品。药品企业在河北省医药企业方面占到52.38%。工业总值方面药品企业在河北省医药制造方面的工业总产值所占比例为58.63%,可见其处于重要的地位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医药制剂制造在2003年~2007年变化不大,但是仍呈上升趋势,自2008年后,大幅上涨,与2007年相比,上升了19.1%,在2008年后中成药生产的比例也不断增大,但是较化学医药制剂制造少很多;中药饮品与生物药品从2003年~2011年的呈现很小的涨幅。2008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河北省不得不改变产品结构来应对来自国际订单减少以及全省原材料务求下滑的现象。

2.2医疗器械

河北省的医疗器械主要涉及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在2012年其有6家企业,在河北省医药制造方面所占比例为3.17%,工业总产值占的比例也很小为1.89%。卫生医疗及医药用品制造,其从业人员在2007年时有295人,2012年其从业人员增加比例为1.01%,增长幅度很小。卫生医疗及医药用品制造在2003年~2010年总体处于平稳状态。

2.3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

2012年河北省化学药品原料要制造的企业有60个,占总的医药制造的31.74%。其工业总产值占总产值的41.87%,为化学药品制剂制造的2.02倍,是生物药品的22.16倍。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处于主导地位,是河北省医药制造的主导产业,在2003年~2007年,一直处于80%左右,2008年其迅速下降,下降了20.84%,之后2008年~2011年处于较为平稳的态势。

2.4保健性食品

我国保健食品企业大规模的企业所占比例较少,仅为1.45%,而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较大,总计比例为86.05%,还有一些小作坊,其占有比例12.5%。河北省保健食品企业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企业的规模、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性食品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消费时尚,这给河北省保健型食品提供了契机。

3河北省医药制造存在问题分析

3.1盈利水平低,效益下滑

今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成本上本,以及中药品种价格的不断上升,医药制造的成本不断上长,使其效益水平处于下滑状态。因全国性的医药制造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以及河北省省内有的企业进驻医药行业,使其数量增加,但是河北省以及全国的使用的药品的数量以及种类是有限的,这就发生了各个医药制造企业之间的同质现象比较严重。

3.2创新能力仍然不足

创新是推动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极为重要因素,医药制造业也不例外。但是,河北省的R&D经费投入从2003年到2011年的55845万元,增长了2.23倍,但是在全国的排名却从第五名降为第七名,这说明其经费投入在全国来说还是不足。与浙江省2012年的R&D经费投入强度相比,差了近一倍;在产品研发方面,江苏省医药大省申请专利是河北省的3.5倍。

3.3规模优势不明显

河北省2012年在全国医药制造企业排名12,处于中上游水平,但是与山东省、江苏省、吉林省、河南省以及四川省这些强省,仍具有很大的差距。河北省医药制造从2000年总产值101亿元,2011年600多以亿元,虽然增长很多,但是较全国相比,增长的速度相对较慢。虽然河北省的规模有所增长,但是增长较全国平均水平,相对较缓慢。

3.4发展潜力处于劣势

我国医药制造业全国的利润平均增长率为17.34%,河北省的增长率仅为2.44%,因而可见河北省的利润增长极为缓慢,没有达到国家的平均水平;全国的新药产值率要高于河北省的5.64%;以及与北京市、天津市相比较,其在行业经营能力和竞争力排名方面都处于末端,可见其发展潜力处于劣势。

4河北省医药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4.1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营能力

河北省医药制造业出口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的出口过分依赖化学原料的出口,而高附加值的生物药品制造及医疗器械出口所占比例很小。在保持出口优势的同时要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扩大国际市场范围。此外,河北省医药制造业还要减少高污染、高消耗产品的生产,鼓励支持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发展,实行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4.2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对于医药制造业至关重要,但是河北省R&D经费投入在全国的排名呈下降趋势,所以要加大R&D经费投入,提高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要提高企业的成果转化能力,从而实现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自主创新并不是盲目的排外,我们要选择性的引进国外先进的发明研究,在引进的基础上吸收创新。河北省医药制造业只有走创新发展道路,才能走的更好更远。

4.3发挥产业规模优势

我省医药制造业百强企业所占比例较小,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同山东、江苏等省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一方面,加大对医药制造业的投资力度,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医药制造企业的地区分布。另一方面,要发展医药产业集群,以市场为导向,在政府的领导下,整合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只有在分散的基础上实现整合,才能真正的发挥医药制造业的规模优势。

4.4加大政府扶持

[1]许晶,李野,于艳艳.中国医药制造业7个子行业生产效率实证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1(18):1732-1734.

[2]墨玮娇.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

THE END
1.凯莱英(002821)个股概要股票价格最新资讯行情走势此前一日,11月23日,在北京六合宁远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六合宁远”)的创业板IPO审议会议现场,深交所上市委就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的归集是否准确合理进行重点问询。该公司虽已过会,但也被要求进一步核实上述问题。 时代商学院研究发现,与同业公司对比,六合宁远的专利数量较少,且在人均产值、药物分子砌块库中的...https://www.laohu8.com/stock/002821/
2.实践案例某厨电企业研发加计扣除的实施方案实践案例 | 地产行业资金计划与预算一体化的应用实践 实施服务云 实施配置中心在FH项目的推广与应用 小编推荐 企业在研究开发活动中投入大量研发费用,依据企业研发税收优惠的征管要求,帮助企业准确、高效管理研发费用,合规享受研发加计扣除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能够有效提升效能。面对纷繁复杂的研究项目,如何准确归集每个...https://vip.kingdee.com/article/503136095383427840
3.关于科创板IPO研发投入审核关注问题研究的简报一、研发支出相关政策规定 (一)科创板规定 (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二、科创板研发投入审核关注要点 (一)关于行业定位与科创属性 (二)关于研发费用归集与核算 (三)关于研发费用资本化 (四)关于研发费用波动及与同行业公司对比 (五)关于大额研发费用的分析 ...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634685694575706236
1.归集研发费用的流程研发费用归集流程归集研发费用是高新技术企业(高企)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准确记录和核算企业在研发活动中产生的各项费用,以便于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税收优惠等。以下是归集研发费用的一般流程: 1.明确归集范围:?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明确研发费用的归集范围,包括研发人员工资、材...https://blog.csdn.net/HB13296447987/article/details/137105566
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资料汇编研究开发项目是指“不重复的,具有独立时间、财务安排和人员配置的研究开发活动”。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是以各个研发项目为基本单位分别进行测度并加总计算的。 (二)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 企业应对包括直接研究开发活动和可以计入的间接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并填写附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中的“五、企业...https://cxcyxy.xhu.edu.cn/6a/ec/c3946a92908/page.htm
3.政策解读2016年企业所得税热点问题解答之税收优惠类问题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规定:“五、管理事项及征管要求1。本通知适用于会计核算健全、实行查账征收并能够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居民企业。” 7.哪些行业不能适用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答: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https://kjj.panjin.gov.cn/2017_04/01_14/content-115492.html
4.食品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指引(2022年版)一、各阶段研发费用归集 (一)立项阶段 本阶段主要涉及“市场调研”和“项目立项”两大环节。市场调研主要是收集市场信息,查看新品信息;参加各类食品展会,查看市场动态;拜访客户,了解客户需求;确定开发方向等。项目立项是企业研发部门根据市场调研情况提出研发需求后,召集立项评审会委员(一般包括研发、生产、销售部门)进行...http://www.china-money.org/news/info-news-8074.html
5.武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应具备的八大条件,看完你就知道怎么做...——目标或结果判定法。在采用行业标准判断法和专家判断法不易判断企业是否发生了研发活动时,以本方法作为辅助。重点了解研发活动的目的、创新性、投入资源(预算),以及是否取得了*终成果或中间成果(如专利等知识产权或其他形式的科技成果)。 2. 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范围 ...https://96412479.b2b.11467.com/news/2523983.asp
6.12366热点问题解答(全文)11、核定征收企业可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吗? 答: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用于会计核算健全、实行查账征收并能够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居民企业。换言之,以核定征收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不能享受此项优惠政策。 12、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的部分是否需要申报所得税?年度申报填写在什么地方? https://www.99xueshu.com/w/qrzvi1sjinpy.html
7.内蒙古税务热点问答(2023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2017年第40号) 一文了解:企业委托、合作、集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时间:2023-04-20 3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为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更...https://www.dlsstax.com/article?aid=37360
8.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如何归集?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研发费用的归集范围如下: 一、人员人工费用 包括企业科技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科技人员的劳务费用。 二、直接投入费用 直接投入费用是指企业为实施研发活动而实际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 ...https://www.dinze.cn/dzgaoxin/guojiagaoqirending/722.html
9.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常见问题解答39、近三个的研发费用都要单列还是只有最近一个研发费用单列出来就行了?高新技术产品和非高新技术产品有明确的区分标准吗? 答:按照《工作指引》规定,企业应按照“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结构归集(样表)”设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用研究开发费用辅助核算账目。 高新技术产品和非高新技术产品的区分标准是:企业是否通过技术创新...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n9osnv.html
10.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2.0版)—政策法规—科服网2018年,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在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的大力支持下,首次发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1.0版)》,从政策概述、主要内容、核算要求、备案和申报管理等方面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进行了全面解读,在指导基层税务人员理解把握政策,帮助企业及时、充分、准确享受政策红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https://i.tten.cn/news/zcfg/202307/t20230710_163268.html
11.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企业A股IPO审核要点2、研发费用的归集与核算 集成电路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特点,相对技术更迭较快,为了不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缩短与国际领先技术的差距,我国集成电路企业每年更是投入大量资金从事研发活动,导致研发费用成为一项重要开支。同时,研发费用是评价企业科创属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科创板第二套上市条件中的财务指标之一,因而...https://www.yicai.com/news/101831388.html
1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2.0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用于会计核算健全、实行查账征收并能够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居民企业。此外,为获得创新性、创意性、突破性的产品进行创意设计活动的企业发生的相关费用,也可按照规定进行加计扣除。 1.负面清单行业企业不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财税〔2015〕119 号第四条列举了不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http://m.kuaijitoutiao.com/article/244992
13.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蒋庄煤矿研发费用归集及加计扣除...【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蒋庄煤矿研发费用归集及加计扣除服务项目竞争性谈判采购项目】谈判公告,相关公司为:;,相关行业及设备为:煤矿,煤,矿,团,蒋,2024,汇总,概况,行业,区域;项目简介:时间汇总 报名时间 开始:2024-11-17 16:00:00 结束:2024-11-24 17:00:00 文件下https://www.cgbidding.com/zhaobiao/show-6886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