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精选5篇)

摘要介绍了扬州市邗江区汊河街道植保专业化服务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植保专业化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保专业化服务;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江苏扬州;邗江区汊河街道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汊河街道一直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统防统治、统分结合”的植保方针,常年种植水稻654.1hm2、小麦582.5hm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集专业性、技术性、时效性于一身的工作。目前病虫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防治不及时,错失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二是盲目用药较普遍,影响了粮食产量和质量,加重了环境污染。农民防治病虫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邗江区在该街道推行“四统一分”病虫防治模式,即统一持证上岗、统一药剂配方、统一技术要求、统一收费标准、分工协作服务,取得明显成效[1]。统计表明,2008年汊河街道病虫统防统治服务面积4400公顷次,惠及农户1325户,减少用药2次,平均降低用药成本219元/hm2,节省种田成本10.22万元,挽回粮食损失约583t,折合人民币约111.9万元。2009年汊河街道水稻统一防治面积466.7hm2,统防统治覆盖率达71.3%,药剂统一覆盖率达100%。

1汊河街道植保专业化服务现状

1.1建立了服务组织

1.2加强了宣传培训

1.3改变了服务模式

1.4完善了服务机制

2存在的问题

3发展对策

4参考文献

[1]徐蕾,李群,康晓霞,等.邗江区植保专业化服务工作的模索与实践[J].中国植保导刊,2008,28(8):44-45,22.

[2]张绍明.从“邗江模式”看植保专业化服务建设[J].江苏农村经济,2008(9):42-43.

[关键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发展对策;宜春市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1-4]。发展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产业不仅可以满足市场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多方面的需求,而且可以增加林农收入,是助力产业精准扶贫的有效方式[5-11]。宜春市地处江西省西北部,赣西北山区向赣抚平原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市林地面积1601.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7.2%;活立木蓄积量5132.3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6.97%;全市现有高等植物3000种,其中木本植物101科381属1178种;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现有已知的野生陆生脊椎动物354种,其中兽类8目22科64种,鸟类19目39科232种,两栖类2目7科21种,爬行类2目6科37种;全市有官山、九岭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三爪仑、明月山、天柱峰、阁皂山等4个国家森林公园,有药湖、锦江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理区域优势,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调查方法

一是以全面普查为主:2016年3月至6月,全市各县(市、区)同时开展调查,调查各自所属区域内驯养繁殖单位的情况,包括单位的数量、产值和驯养繁殖的物种等。二是进行数据验证:在调查中,普查所得数据与存档信息(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许可按照物种的保护级别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分级审批,在审批过程中都有存档材料)进行对比,验证驯养繁殖单位的合法性和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三是重点核查:对重点单位进行实地核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2、结果

2.1养殖概况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宜春市目前共有野生动物繁育利用单位(个人)56家,共有从业人员281人。近年来,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蓝孔雀(Pavocristatus)、眼镜蛇(Najaatra)、王锦蛇(Elaphecarinata)等物种的驯养繁殖业在宜春市发展较快,养殖技术较为成熟,已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不断带动林农参与,有效缓解了野外种群的生存压力。

2.2养殖物种

全市范内的56家驯养繁殖单位所养殖的野生动物驯养物种共计20种,分别是:环颈雉、华南兔(Lepussinensis)、蓝孔雀、眼镜蛇、王锦蛇、棘胸蛙(Quasipaaspinosa)、果子狸(Pagumalarvatataivana)、野猪(Susscrofa)、尖吻蝮(Deinagkistrodon)、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滑鼠蛇(Ptyasmucosus)、银环蛇(Bungarusmulticinctus)、豪猪(Hystrixhodgsoni)、乌梢蛇(Zoacysdhumnades)、中华竹鼠(Rhizomyssinensis)、鹧鸪(Francolinuspintadeanus)、绿头鸭(Anasplatyrhynchos)、斑嘴鸭(Anaspoecilorhyncha)、梅花鹿(Cervusnippon)、平胸龟(Platysternonmegacephalum)。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梅花鹿;其余物种为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江西省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2.3产业分布

野生动物繁育利用单位在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合计56家(表2),其中袁州区(含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高安市各有10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35.7%;樟树市、上高县、靖安县各有7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37.5%;奉新县有5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8.9%;宜丰县、铜鼓县各有4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14.3%;万载县有2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3.6%。梅花鹿驯养单位主要是由东北地区引进的梅花鹿东北亚种,梅花鹿东北亚种已经适应低温寒冷环境,因此,国内大部分梅花鹿养殖单位主要位于东北三省[12]。宜春的适宜生境有限,养殖企业主要集中于海拔相对较高、温度相对较低的山区。

2.4产业规模

2015年宜春市野生动物繁育利用行业销售额达到659.3万元,年利润达到284.3万元(图1a、b)。其中,两栖爬行类销售额121.8万、利润53.7万元,分别占总销售和总利润额的18.47%、18.89%;鸟类销售额407.7万元、利润159万元,分别占销售额和总利润额的61.84%、55.93%,哺乳类销售额129.8万元、利润71.6万元,分别占销售额和总利润额的19.69%、25.18%。

图1(a)全行业销售额比例图1(b)全行业利润比例

3、讨论

3.1存在问题

3.1.1野生动物繁育利用行业自然性、盲目性突出。通过调查研究,宜春地区野生动物养殖业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科学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不少养殖户缺乏投资意识、盲目跟风,追求高效益,致使特种养殖品种存在单一性、片面性,造成部分产品滞销。对于一些新奇品种,没有经任何市场调查和技术论证,没有进行养殖论证分析、销售渠道和销售对象结构分析,仅凭一些“炒种”的信息介绍就盲目确定养殖项目,造成销售渠道不畅、产品积压、市场过剩、质量低下,挫伤林农的养殖积极性。

3.1.2野生动物繁育利用单位技术含量低、规模较小。我市养殖户以家庭作坊式养殖、散养、自然性养殖等为主,主要是受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养殖户的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规模小而分散、抗风险能力差、没有产生规模效益,也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目前只有少数养殖品种能够具备产业化养殖,形成规模化效益。养殖户大多是自然发展,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没有形成面上效益,还只是围着经验转,没有突破创新。无论从引种、人工繁殖、产品加工、疾病预防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

(3)市黾鄹癫ǘ对野生动物繁育利用行业有较大影响。近几年来,野生动物繁育利用行业各品种市场极不稳定,价格波动很大,这对养殖户的养殖发展存在着毁灭性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爆发的H7N9高致病禽流感疫情,禽业价格波幅剧烈[13],重创我市野禽业,很多养殖户销售困难,效益下降,甚至停产转业。

3.2趋势分析

3.2.1野生繁育利用动物市场需求热点。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业不同于家禽、家畜养殖业,其特点是种类相对较多,需求量相对较少,经济价值相对较高。我市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业,按照其生物学属性大体上可以分为哺乳类、鸟类和两栖爬行类。

哺乳类驯养动物主要以中华竹鼠、豪猪、梅花鹿为主。目前除梅花鹿养殖有一定规模和繁育饲养水平以外,其他种类的养殖,尚处于进一步开发探索阶段。尤其是品种、繁育、饲养技术、卫生防疫等方面需要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此类动物养殖发展前景较好,重点是开拓市场,研究和引进新的加工技术,开发产品种类。

鸟类驯养主要以环颈雉和蓝孔雀为主,此类珍禽的养殖技术不太复杂,场地及设备要求不高,宜在各地农村扩大饲养,市场销售状况一般看好[14-15]。尤其是作为营养滋补型和野味食品,颇受消费者欢迎。孔雀因投资大,成本高,饲养管理有一定难度,作为新型食品价格昂贵,只有提高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降低成本,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两栖爬行类目前有一定养殖规模的有黑斑蛙、王锦蛇、眼镜蛇等。由于此类动物繁殖速度快,市场容量有相当空间,常被炒种者利用以获取暴利,使林农受骗上当[16]。两栖爬行类动物的养殖主要受限于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销路开拓,应从产品多样化、产品质量和深加工上突破。

3.2.2野生繁育利用动物价格预测。野生繁育利用动物价格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由于野生繁育利用动物种源价格高,加之养殖户资金有限,大多数还属于家庭式零星散养,养殖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低,容易受市场需求波动的冲击。其次,由于加工营销等难题尚未完全解决,养殖效益受中间商制约,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性。

3.3意见建议

宜春市地域面积广阔、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完全具备饲养野生动物的条件和环境。但我市的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产业还存在于粗放、散养、不成规模和体系等弊端,如果要完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实施战略,必须对现有的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对于传统成熟的养殖项目要给予扶持,进行集团化养殖,实现规模化效益;要分析国内市场发展趋势,结合我市地理环境,鼓励引进新品种;要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培养和培训力度;要组建全市野生动物繁育利用行业协会,促进行业内自律发展,完善信息网络,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让养殖户足不出户即可了解野生动物的市场前景和问题;要建立宜春市野生繁育利用动物数据库,真正实现统筹兼顾、错位立项、资源整合、互为补充。

[参考文献]:

[1]蒋志刚.野生动物的价值与生态服务功能[J].生态学报,2001,21(11):1909-1917.

[2]赵学敏.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战略转变[J].绿色时报,2004(18):4-8.

[3]王丽英.安阳市野生动物特种养殖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9(4):77-78.

[4]郭宁.三明市经营性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现状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16,43(1):249-252.

[5]郭鹏鹏,吴辉,薛燕燕.浅谈河南省栾川县野生动物的驯养繁育、销售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2(2):112-113.

[6]吴碧华.尤溪县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问题与对策[J].绿色科技,2015(1):112-113.

[7]马艳春,陈文汇.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商业价值的动态评估方法设计及应用[J].世界林业研究,2015,28(2):54-60.

关键词:

山东省;生猪产业;现状;趋势;优化

1山东省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1.1生产特征

1.1.1生猪出栏量出栏量是生猪生产状况的数量形态指标。如图1所示,在2000~2006年间,山东省生猪出栏量稳步增加,从3213.24万头增至4389.90万头,年均增幅为5.34%。2007年,全省的生猪出栏量大幅减少,此后总体保持着不断增加的趋势,2012年接近4600万头。在全国生猪出栏总量中,山东省所占的份额虽有小幅波动,但始终介于6%~7%之间。2000年时所占份额最低(6.10%),2012年时所占份额最高(6.59%)。由此可见,山东省的生猪产业在全国整体布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1.2养猪业产值产值是生猪生产状况的价值形态指标。由图2可知,2000年以来,山东省养猪业产值总体呈现不断增加趋势,其中,2008年增长幅度较大,比前一年增加了47.13%,但2009、2010年稍有回落。在全省畜牧业中,养猪业产值所占比重在30%~45%之间波动,2002年最低(32.52%),2008年最高(44.42%)。

1.1.3规模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低是我国生猪业面临的重大问题[4]。规模化程度是反映生猪产业集中状况的重要指标。规模化程度(%)=(1-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下的养猪场户出栏总量/年出栏生猪总量)×100。如图3所示,山东省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从2002年的37.36%增至2010年的73.79%,年均增幅为8.88%。其中,规模化程度提高最快的阶段为2005~2007年间,2006年时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超过50%,此后生猪规模化养殖的主体地位逐渐增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山东省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较高,分别比同期高出8~20个点,领先全国平均水平,但领先优势逐渐缩小。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进程比发达国家晚了30年左右[5],整体上仍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

1.2市场特征

1.2.1毛猪价格价格是市场的信号灯,以毛猪价格为例分析生猪市场特征[6]。如图5所示,整体而言,山东省毛猪价格的变动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2013年1~4月,毛猪价格不断下降,从2013年5月开始,毛猪价格略有提高,2014年后又逐渐降低;除2013年6月外,山东省毛猪价格普遍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最大差值为1.31元/kg。就山东省而言,2013年1月~2014年2月间,毛猪价格整体不断下降,具体又分为“两降一升”三个阶段,即2013年1~4月、2013年9月~2014年2月两个下降阶段和2013年5~9月上升阶段。其中,2013年1月价格最高(17.34元/kg),2013年4月价格最低(11.62元/kg),价格波动幅度最大为5.72元/kg。

1.2.2人均猪肉占有量人均猪肉占有量是有效反映市场需求的重要指标。如图6所示,山东省人均猪肉占有量的变动趋势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一致:以2007年为界,呈现两个阶梯式发展,即第一阶梯(2000~2006年)和第二阶梯(2007~2012年),且第一阶梯的水平整体高于第二阶梯。合理的解释是,近年来,消费者的饮食结构多元化,大众对牛羊肉等替代品的消费能力逐渐增强,消费数量也随之增加。2000~2012年间,山东省和全国人均猪肉占有量变化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阶梯,山东省人均猪肉占有量普遍高于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而第二阶梯则相反。就山东省而言,2000~2012年间的人均猪肉占有量年均值达35.97kg,其中,2000年最低(31.18kg/人),2006年最高(40.9kg/人)。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山东省和全国的人均猪肉占有量大幅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2007年的猪肉价格较高,抑制了消费需求。但是,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猪肉消费量总体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农村将成为猪肉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7]。

1.2.3养殖利润养殖利润是反映生猪产业市场特征的重要指标,以毛猪利润为例分析。如图7所示,在2013年1月~2014年2月间,山东省生猪养殖利润不稳定,总体赢多于亏。2013年1月,毛猪利润最大,达531元/头,2013年4月和2014年2月出现亏损,分别亏损64元/头和100元/头。

1.2.4养殖风险猪粮比即生猪价格与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当猪粮比为6∶1时,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养殖利润越好,反之亦然。以猪粮比月度变化为例,如图8所示。全国和山东省的猪粮比变动趋势大体一致,除2013年1月和6月外,其余月份的猪粮比相差不大。2013年3~5月和2014年2月,山东省的猪粮比小于6.0,生猪养殖处于亏损或微利阶段,其余月份的猪粮比大于6.0,生猪养殖处于明显盈利阶段,与图7一致。猪粮比的上下波动,反映了生猪养殖存在的价格风险,这也是困扰养猪户的核心问题。

1.2.5生猪调出量山东省生猪养殖业带有外向型特征,这一点可以从全省的生猪调出量看出。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当地消费生猪数量。其中,当地消费生猪数量=(城镇人口×城镇人均猪肉消费量+农村人口×农村人均猪肉消费量)/平均每头猪产肉量。由表1数据可知,1998~2012年间,山东省生猪出栏总量的七成左右外销,年均调出量为2988.81万头,而省内消费量仅占21%~33%。由此可见,山东省的生猪产业发展对外地市场有较强的依赖性。这一点从图6也可以看出,因而挖掘省内市场成为今后生猪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1.3技术特征生猪出栏率是衡量生猪养殖技术的重要指标,出栏率越高表明生猪养殖的技术水平越高。生猪出栏率(%)=(生猪出栏量/上一年的猪年底头数)×100。如图9所示,在2000~2012年间,山东省的生猪出栏率整体不断提高,2000年最低(133.78%),2006年最高(175.00%),年均出栏率为148.21%。与全国水平相比,山东省生猪出栏率整体较高。

1.4生猪扶持政策政策扶持是当前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笔者于2012年6~8月对养猪场户生猪扶持政策认知状况的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受访养猪场户对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区)建设扶持、重大疫病免费强制免疫、生猪养殖信贷支持等政策的认知程度较高,而能繁母猪补贴、重大疫病免费强制免疫和中央地方猪肉储备制度等政策的实施效果相对较好。但是,职能管理部门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仍存在着传达不及时、细节宣讲不够、补助资金发放不足额等现象,扶持政策也存在着扶持力度不够、申请程序复杂、公平性不足等问题。

2山东省生猪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2.3生产方式正逐步转变,技术研发需求更加迫切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生猪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式散养已经大部分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养猪专业户和规模养殖场,截至2012年,山东省万头猪场达210家[13]。生产方式的转变同样带来了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养猪专业户和规模养殖场摆脱了家庭散养的兼业养殖和粗放管理,具备较高的专业化养殖技能和较强烈的高科技管理诉求。规模较大的生猪专业化养殖具备文化素质较高的经营管理人员,更有能力开展技术研发,且技术投入的经济效益相对明显[14]。因此,大中规模生猪养殖场户的技术研发需求更迫切。

2.4政府扶持力度会加大,政策惠及范围不断扩展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率先步入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各国政府均从育种、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了相应扶持[15,16]。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政府对生猪产业的扶持力度会进一步扩大,且随着国内规模养殖进程的逐步推进,环境污染治理费用会逐步加大。除此之外,扶持政策体系会更加完善,扶持深度和广度会进一步延伸,各项奖励的制定也会更加具体。

3促进山东省生猪产业发展的策略

3.1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养猪场户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一是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栏及明白纸等多种渠道,提高增强养猪场户的经营理念、职业道德,规范其生产行为。二是通过举办培训班、专家咨询和典型示范场区建设等方式,向广大养猪场户介绍规模养殖的技术要领和管理技巧,提高养猪场户的饲养管理技术。

3.2鼓励养殖户扩大规模,推动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发展一是大力宣传和解释生猪养殖的成本效益、价格波动、国内外经验等基本规律,普及规模养殖在成本、质量、技术、管理和效益等方面的优势,切实形成养猪场户对规模养殖趋势的统一认知。二是有效发挥养猪合作组织的作用,逐步扩展其辐射范围,带动周边养猪场户积极加入,提高养猪场户的横向合作程度。

3.4完善政策的监督实施,进一步巩固政策扶持效果一是政府有关人员应进一步改进政策落实方式,对政策实施过程进行合理追踪和有效敦促,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考核和及时反馈。二是进一步完善生猪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清晰界定扶持对象,量化各项扶持指标,加大生猪养殖的固定资产投资补贴,对规模养殖户给予适当饲料补贴等。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肖洪波,王济民.我国生猪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8(S):4-8.

[3]刘春芳,王济民.中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农业展望,2010(3):28-31.

[4]于琰.关于促进我国生猪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肉类工业,2013(10):5-7.

[5]BishwaBA,HarshSB,CheneyLM.Factorsaffectingre-gionalshiftsofU.Sporkproduction[C]//AmericanAgricul-turalEconomicsAssociationAnnualMeeting.Montreal,Cana-da,2003:27-30.

[6]丁雄.饲料价格及生猪价格对生猪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3(5):67-71.

[7]李晓,赵颖文,陈春燕.我国猪肉市场消费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J].软科学,2011,25(3):88-94.

[8]张园园,孙世民.山东省生猪生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1):193-199.

[9]刘兴慧主编.山东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10]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1]张振,乔娟.品牌信任对消费者猪肉消费行为的影响[J].技术经济,2014,33(2):77-82.

[13]孔亮,宋毅.中国畜牧业年鉴2013[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14]马成林,周德翼.中国生猪规模增长与养殖技术变化的实证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0-35.

[15]王小岑,朱俊峰.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对中国生猪产业的启发[J].世界农业,2012(6):44-46.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特点;趋势

中图分类号:S23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033042

1新时代下田间作业机械化发展特点

1.1政策扶持,发展迅速

当前我国田间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国家相继出台的多项法规及政策,促进了农业机械化被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当中。国家财政积极支持,税收优惠逐步落实,国家对农机方面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各方面的积极支持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计划将更多的惠农政策落实,农机补贴的专项资金逐步到位。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

1.2农机作业领域不断扩大

农业机械化范围随着农机服务市场化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涉及领域在不断增多,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从种植业向畜牧业和养殖业,从产前到产后等多方面发展。更多的农机设备例如水稻插秧机、食用菌生产机械等不断涌现。农业机械化的加快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收,促进了新型农村的建设。

1.3农机服务向市场化发展

1.4国际间农机技术交流增多

随着中国改革开发步伐的加快,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受到来自更多国家的重视。因而国内部分大型企业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举办了更多的关于农业机械化的展会,促进交流,加快发展。

2田间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2.1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向好

2.2机械化技术需注重关键环节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将决定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虽然小麦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粮食机械化技术仍有值得提高的地方,例如水稻生产工厂化育秧技术,高速插秧技术,以及能够适应多地区,不同行距的玉米联合收割技术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需要在种植、管理和收获等环节提升。

2.3农机总水平需要提升换代

中国田间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不高,农机技术质量低,技术含量低、机械类型多以中小型为主,缺乏科技含量高、可靠性强、操作简便的大型机械。在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农业规模逐渐扩大,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的情况下,科技含量高的大型农机设备将备受推崇,因此急需开发、引进和更新换代农机设备。

2.4提倡节约绿色的机械化道路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绿色化社会的道路上,保护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大力推广污染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农机设备,注重农业机械的二次及多次利用,增加环保型机械设备的使用,同时要研发符合环保要求和节能要求的农机设备[2]。这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指引了一个大方向,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更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立足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现代化的农业装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大数据使科技的传播不再困难,因此要加强科技创新,利用农业发展的有利政策,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晓莲.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趋势[J].当代农机,

2011(2):76-78.

关键词:农村能源;利用现状;发展趋势;安龙县

1农村能源构成现状及利用

安龙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隶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县国土面积2231.72km2,辖17个乡镇,178个行政村,9.86万户,人口44.4万人;地形以山地为主,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5%以上,其中喀斯特山地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7.5%,耕地面积50014hm2,是一个以喀斯特山地为主要地貌类型的山区县生态脆弱,利用和改造难度大,一旦破坏,不易修复。

1.1能源资源构成

1.1.1煤炭全县煤炭蕴藏量为12.28亿t,其中无烟煤储量为6.73亿t,2013年开采量为391.1万t。

1.1.2小水电全县水能资源量为410万kW,其中可以开发利用的有340万kW,已开发利用300万kW,开发利用率为88.2%。

1.1.3太阳能安龙县太阳能辐射为全国的低值区,年日照时数为1504.7h,每年阴雨天数在250d以上,平均辐射值为430.3KJ/cm2,太阳能应用范围有限。

1.1.4风能安龙县是全国的风能低值区,平均风速在2m/s以下,开发难度大,利用价值不高。

1.1.5薪炭全县林地面积有9.93万h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44.5%,但是有林地面积仅为27658hm2,占标地面积的27.85%,灌木林及其它林地占72.15%,这部分林地木材积储量不大,每hm2在40m3以下,主要起水土保持作用。

1.1.6秸秆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为33.47万t,其中,能作为燃料使用的大约为20万t。

1.1.7动物排泄物年生成量在45万t。

1.2能源利用现状目前,安龙县主要使用能源种类为电力,秸秆,煤炭,薪炭及沼气。其具体结构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安龙县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1年,安龙县有农村居民户数为9.214万户,年户均能源消费量为0.738t标准煤,2005年9.59万户,年户均能源消费量为0.627t标准煤,2010年9.99万户,年户均能源消费量为0.512t标准煤,2012年10.02万户,年户均能源消费量为0.48t标准煤。从人均消费能源情况来看,2001年,安龙县农村居住人口为36.32万人,人均能源消费为187kg/a标准煤,2012年32.51万人,人均能源消费为148kg/a标准煤。

1.3能源结构变化主要能源消费变化情况如下:电力从2001年占整个能源消费的5.1%增加到2012年的12.68%。薪炭从2001年占整个能源消费的21.1%减少到2012年的18.54%。秸秆从2001年占整个能源消费的23%增加到2012年的41.71%。煤炭从2001年占整个能源消费的47.3%减少到2012年的1.15%。沼气从2001年占整个能源消费的3.7%增加到2012年的25.92%。

1.4各种能源消费量变化情况从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减少量最大的是煤炭消费量,从2001年的3.67万t减少到2012年的552t,而电力、作物秸秆及沼气消费量为稳步增长,薪炭消费缓慢减少。

1.5能源结构变化原因分析煤炭消费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生活方式变化。由于近年来农村家庭在牲畜饲养方面普遍采用生饲料喂养,大量减少用于饲料煮熟所需的能源。二是当地煤炭普遍为高硫煤,长期使用对人体健康不利。三是价格因素影响。煤炭价格从1t几十元增加到1t近1000元,相对应使用电力及其他能源,成本较高。

此外,总的消量及人均消费量也在同步减少,最大原因是由于牲畜饲养方式变化而减少。其次是节材灶,电磁炉、液化炉等高效炉具的使用,提高了能源转化效率。再者,优质能源的增长速度较快,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消费增长速度最快。2012年与2001年相比,沼气池数量从4057个增加到31236个,增加了27179个,所占农村户用能源比例从3.7%增加到25.92%,成为主要能源之一。还有,电力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在农村消费比重中,2012年比2001年提高了近1.5倍。从2010年以来在城镇周边区域,也有部分农户开始使用液化气,但是由于价格因素,使用人群不多。总的趋势是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正朝着优质化方向发展。

2能源利用存在问题

2.1综合利用率低突出表现在秸秆利用方面,普遍利用方式为燃料使用。安龙县有3.1万个沼气池,但推广的池型为以利用动物排泄物为主,利用秸秆类的沼气池没有推广,给秸秆综合利用带来困难。而推广的秸秆汽化技术成熟度差,操作流程复杂,推广使用比例不大。

2.2商品能源消费城乡差距较大我县城镇人口年商品能源消费为210kg标准煤,而农村人均商品能源消费不到40kg标准煤(包括电力、商品薪炭和煤),是城镇商品消费量的25%左右,城乡差距较大,但是农村能源商品消费从2001年到2012年增长了1.25倍以上,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能年增长,这说明了农村居民对商品能源需求旺盛。

2.3农村能源结构不合理薪炭、秸秆仍然是我县农村的主要生活能源,占整个能源结构比重的60%以上,沼气建设户数占农业户数的30%,但是沼气的管护使用方面存在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维护困难。

3能源利用发展趋势分析

3.1电力消费将快速增长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收入的增长,我县农村电力消费将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其原因是具有丰富而稳定的电力资源,县境内电力装机容量在300万kW以上,自留电量多,且价格较低,与华南、华东地区比,电力价格为上述地区的50%左右,因此,使用清洁而价格低廉的电力,则是农户生活用能的首选。

3.2太阳能作为辅助能源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安装一组太阳能热水器,大体上需要2500元左右,使用周期为10a,能满足1农户10个月的家用热水需要。随着人们卫生意识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增加,家用热水器的农户将快速增加,从2005年到2012年,全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户数从550户增加到11200户,年均增加1500户左右,总体上呈现快速增加的态势。

3.3沼气从户用沼气为主向大中小型沼气池转变以家庭养殖为单元的农户不断减少,养殖业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为减少环境污染,有效利用资源,实现粪污零排放,建立大中小型沼气池是沼气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我县有规模养殖场320处,已经建成的小型沼气池只有13座,而建好的联户小型沼气池只有1座,大中小型沼气池建设跟不上养殖场发展速度,沼气池建设今后需要向建设联户大中小型沼气建设转变。

3.4煤炭、薪炭及作物秸秆消费将逐年减少随着电力等能源利用普及,煤炭、薪炭、秸秆的使用会逐渐减少,但仍然占一定比例。主要原因是我县从每年12月到次年3月,有冬季取暖需求,而取暖的成本如果使用电力等商品能源,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按照城镇居民每月消耗250kWh电计算,每月支付上100元,一般农户难以承受,因此冬季的生活用能,需要以薪炭、秸秆作为补充。

THE END
1.20242024-2030年中国饲料行业运营状况及发展潜力研究报告版目录一、绪论 31.报告背景及目的 32.研究方法 73.报告框架 13中国饲料行业市场份额、发展趋势及价格走势预估数据(2024-2030) 13二、中国饲料行业现状分析 141.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 14过去5年中国饲料行业规模增长情况 14未来5年中国饲料行业市场预测及潜在空间 15...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989282.html
2.2017一、2016-2017年西南地区饲料行业发展情况 二、2016-2017年西南地区健康养生需求分析 第七章2016-2017年中国健康养生行业生产现状分析 第一节 2016-2017年中国健康养生行业生产情况 一、中国健康养生行业生产现状分析 二、中国健康养生行业生产产量分析 三、中国健康养生行业生产增速分析 四、中国健康养生行业生产趋势分析...http://www.ldhxcn.com/hangyebaogao/yiliaoxingye/yiliaobaojian/46856.html
1.南宁饲料生产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工资待遇人才需求发展趋势)南宁饲料生产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怎么样?工资待遇高吗?据统计,南宁饲料生产行业53.6%的岗位拿¥4.5-8K取自597份样本。按学历统计,中专工资¥5.8K,按经验,应届生工资¥7.6K,按区域,西乡塘区工资¥7.9K。南宁饲料生产行业招聘哪些岗位?。想了解各岗位工资待遇怎么https://www.jobui.com/salary/nanning-all/ind-siliaoshengchan/
2.肉鸡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观点评论畜牧2.品牌化趋势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分割鸡、调理鸡等加工产品,以满足不同烹饪需求。同时,行业内也涌现出了一批具备完整产业链布局的企业,这些企业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五、发展趋势 http://www.chinafeed.com.cn/mobile/31-0-82957-1.html
3.Mysteel解读:中国饲料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导语: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我国饲料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行业高质量发展主线,饲料工业产业体量不断扩大、规模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加快、结构优化调整、质量安全水平持续保持高位运行https://www.nengapp.com/zixun/8488fd6c84a2bdd31d3f9b7db6dc594f
4.2024年畜牧业行业发展趋势前景分析预测总的来说,畜牧业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多方面的,技术、市场、政策等因素共同推动着畜牧业的发展。未来畜牧业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畜牧业也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畜牧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畜牧业行业的未来将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机遇...https://www.chinabgao.com/k/xumuye
5.中美贸易摩擦下的中国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中美贸易摩擦下的中国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大豆具有蛋白质食物原料和油料双重属性,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在我国食品行业和食品加工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豆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优势地位发生了转变,从大豆出口国变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2017年大豆进口量高达9500多万t。2018年3月...http://chinawto.mofcom.gov.cn/article/ap/p/202003/20200302947682.shtml
6.中国饲料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经济概况综上所述,中国饲料行业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整体上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政策支持,中国饲料行业有望实现更加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发展。对于投资者和从业者来说,深入了解行业动态,把握发展趋势,是实现成功的关键。 总之,中国饲料行业的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话题,涉及...https://www.zcqtz.com/news/1971011.html
7.养殖调查报告(精选15篇)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需求的日益增长,养殖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变革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次养殖调查报告旨在深入剖析当前养殖行业的现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行业参与者及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https://www.ruiwen.com/diaochabaogao/7671676.html
8.2022年中国禽饲料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市场现状 随着我国农业、家禽业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禽饲料行业已走上实现规模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我国已成为全球禽饲料生产大国。2022年1-8月中国禽饲料产量约为7691万吨,其中肉禽饲料产量为5646万吨,蛋禽饲料产量为2045万吨。 https://m.hebeiweierligroup.com/nd.jsp?id=394
9.农资行业现状分析中国农资行业市场现状农资行业发展趋势→...摘要:春耕准备活动正进行的热闹非凡,而与化肥同样重要的农药行业,年前可谓是准备充足,而现在对于市场来说,供给却远远超出了市场的需求,农资行业一片低迷。下面浅析中国农资行业市场现状,农资行业发展趋势。不足之处欢迎各位指正补充。 【农资行业现状分析】中国农资行业市场现状农资行业发展趋势 ...https://www.maigoo.com/goomai/161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