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明文化文博旅综合体昌平征集项目设计方案
7月12日上午9时,主论坛正式开讲。论坛设置了主旨演讲、中外对话、现场连线、直播推介等多个环节。
主论坛现场,昌平区发布了两条明代遗址遗存文旅研学线路,记者现场了解到,两条文旅研学线路分别为“追溯昌平之源探寻千年文脉”——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明十三陵长陵+定陵景区+明十三陵游客中心和“感受长城精神触摸历史长河”——居庸关长城+永陵或思陵等未开放陵寝,两条研学线路可组合为两日游,晚上可入住昌平周边酒店或者选择居庸关露营观星,沉浸式感受明文化的多彩繁盛。
同时,主论坛还发布了明文化文博旅综合体设计征集方案。记者获悉,该项目位于昌平区十三陵镇,周边文旅资源丰富。项目建成后,将以明文化为核心,全方位多维度展示明代文明历史,将成为传承优秀文化与深度体验式消费相结合的文化博览旅游综合体。
明文化文博旅综合体将引入优质运营思路和运营主体,依托世界文化遗产,推进其活化利用并不断创新表现形式,将文化内涵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让文化得到更广泛传播,充分激发区域文博旅产业活力。
百余件国宝文物亮相明十三陵讲述明朝风韵
作为2024明文化论坛五大展览之一的“明韵风华国之重宝——明代文物珍品特展”,在开幕当天同步开展,特展为期两天,国内10余家文博机构共100余件精品文物参展,以皇廷重器为主,除金丝翼善冠和皇后凤冠外,董其昌书法真迹、皇史宬金匮、《永乐大典》嘉靖副本等一批重量级国宝文物也集中亮相。
明十三陵管理中心文物科科长李慕禅告诉记者,今年是昌平举办明文化论坛的第三个年头,文物展览主要分为“走出去”和“请进来”两个部分。“‘走出去’是指我们定陵出土的文物一直分别在武汉、台州巡展,‘请进来’的文物主要来自国内十余家著名文博单位和文保部门及博物馆。”他提到,这次除了有黄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皇冠、凤冠等文物外,如明宣德年间的宣德炉,摆放在展区入口处用以盛装皇帝的实录、宝训的皇史宬金匮、《永乐大典》嘉靖副本,都是平时难得一见的珍品。
为了让市民沉浸式体验明文化,记者了解到,在2024明文化论坛期间,昌平区策划了“明之礼”“明之悦”“明之彩”“明之韵”四个模块,共30余项文化活动,广大市民可共同参与体验。
主论坛开幕当天,明代皇家仪仗迎宾礼和大射礼展演在全球明文化交流中心举行,演出者身着华贵官服,手持笏板、绣春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色旗及麒麟彩旗等仪仗器物的射礼人员,通过礼仪演示、配乐演奏、服饰展示、竞技表演等,完整诠释了明代大射礼场面的庄重与宏大。
主论坛上,还现场连线了神路景区。在神路景区,由明文化爱好者共同带来的“出警入跸”展演隆重举行,该展演复刻了《出警入跸图》的明代仪仗场景。据了解,《出警入跸图》所绘就的四百余年前明代皇帝祭拜十三陵的景象,文武百官列队整齐,由护卫、仪仗、侍从等组成的庞大的皇家谒陵队伍一路浩浩荡荡,展演复原了明代仪仗的盛景。
此外,本届论坛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就已经开展了面向大众、鼓励社会参与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明十三陵神路新春(永乐盛世)游园会、“大明书场”讲座、出警仪仗展演、先蚕礼、“明朝生活美学”沙龙、长城夜游、古战重演、大明故事我开讲等活动,效果显著,让社会大众更深入地接触明文化、了解明文化、享受明文化、传播明文化。
据介绍,未来,2024明文化论坛将陆续推出“华夏风韵”音乐雅集、“丝竹新韵”音乐雅集、空中旅游观光、凤冠霞帔巡游、李时珍中医药文化节、“华裳秀典”明式服装秀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提高明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