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日,我国第一个强制执行的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正式实施。这意味着,除个别被豁免的食品种类外,消费者在购买预包装食品时,不但可以通过比较生产日期、净含量、配料等进行挑选,还可以通过对比同类产品的营养价值,根据自身需要做出更健康地选择,更为科学地调节饮食。
根据国家营养调查结果,我国居民同时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问题。脂肪、钠(食盐)、胆固醇摄入过高,是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主要因素。学会阅读食品营养标签,能帮助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减低慢性疾病风险。
但是,据部分媒体报道,对新增的营养标签内容,不少消费者都是一头雾水。有消费者反映,营养标签“专业术语多,看不太懂”。
营养标签怎么读?
营养标注参考数据为能量8400千焦,蛋白质60克、脂肪60克,碳水化合物300克,钠2000毫克,约相当于60公斤正常成年人日需要量。每种食物外包装的成分表中的数据均是依据此标准计算得出的。
①营养成分表中1+4不能少
除此之外,标签中还需要根据情况标示一下的营养成分:
·进行了营养声称或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营养成分
·强化的营养成分
·配料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
·对于企业自愿标示的其他营养成分,也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②营养素参考值(NRV)
营养素参考值(英文缩写为NRV):用于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量高低的参考值,专用于食品营养标签,以百分比形式标示。对于消费者来说,营养素参考值是营养标签中最具参考价值的一项。
营养素参考值(NRV)是一组专门用于营养标签的参考值,可用于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量的多少,表示一天应满足营养素需要量。
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即包装上“高钙”“低脂”等字样,它不是营养标签中规定的内容,但消费者却可通过查看营养标签中钙、脂肪的含量,核实“高钙”“低脂”等功能声称是否属实。通则规定,营养素含量符合功能声称规定的条件和要求时,才可标注。
单位份数:食品企业可以每100克、每100毫升、每份来标示营养成分表。也可由企业根据产品特点或推荐量来设定,每包、每袋、每支、每罐等均可作为1份,消费者要看清营养数值指的是每包还是整包,以免高估或低估食品的营养。
③摄入多少怎么算
按规定,营养成分表中标示营养成分含量时,可以使用每100克、100毫升或每份食品作为单位,在看清楚表中使用的单位后,按食用量的比例进行计算,就能知道摄入多少营养了,赶紧拿出计算器算一算吧。
特别是能量的摄入量,维持能量的摄入跟消耗平衡,是控制体重的关键哦。
高蛋白、低脂肪、无糖、低盐怎么看?
从营养成分表中,可以判断某食品是否真的高蛋白、低脂肪、无糖或低盐,判断标准请查收:
高蛋白:蛋白质含量≥12g/100g或6g/100ml
低脂肪:脂肪含量≤3g/100g或1.5g/100ml
无糖:糖含量≤0.5g/100g或0.5g/100ml
低盐:钠含量≤120mg/100g或120mg/100ml
这些食品种类可以不标注营养标签
预包装食品是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并不是所有的预包装食品都要求标注营养标签,有些属于可“豁免标示营养标签”的食品。
生鲜食品
预先定量包装的、未经烹煮、未添加其他配料的生肉、生鱼、生蔬菜和水果等,如袋装鲜(或冻)虾、肉、鱼或鱼块、肉块、肉馅等;未添加其他配料的干制品类,如干蘑菇、木耳、干水果、干蔬菜等以及生鲜蛋类等。
特例:预包装速冻米面制品和冷冻调理食品如速冻饺子、包子、汤圆、虾丸等须标注营养标签。
乙醇含量≥0.5%的饮料酒类
包括发酵酒及其配制酒、蒸馏酒及其配制酒以及其他酒类(如料酒等),这类酒类产品除水分和酒精外,基本不含任何营养素,可不标示营养标签。包装总表面积≤100cm2或最大表面积≤20cm2的预包装食品。如小包装口香糖,不必强制标示营养标签,但允许企业自愿标示营养信息。
现制现售食品
现场制作、销售并可即时食用的食品,如超市中现场制售的馒头、烙饼等。但食品加工企业集中生产加工、配送到商场、超市、连锁店、零售店等销售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按标准规定标示营养标签,如企业包装好直接运到超市中销售的馒头、花卷等。
包装饮用水
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及其他饮用水,这类产品主要提供水分,基本不提供营养素,因此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
每日食用量≤10g或10mL的预包装食品
食用量少、对机体营养素的摄入贡献较小或单一成分调味品,如味精、醋等调味品;食糖、淀粉糖、花粉等甜味料;花椒、大料、辣椒等香辛料;茶叶、胶基糖果、咖啡豆等可食用比例较小的食品;酵母、食用淀粉等。
特例:单项营养素含量较高、对营养素日摄入量影响较大的食品,如腐乳类、酱腌菜(咸菜)、酱油、酱类(黄酱、肉酱、辣酱、豆瓣酱等)以及复合调味料等,应当标示营养标签。
营养解读
蛋白质
预包装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一般都在正常范围之内(蛋白粉等高蛋白营养食品除外),因此消费者选购食物时,可对比同类食品的蛋白质含量,选择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的。但痛风、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钠
超市当中潜藏着很多表面上并不含盐,实际上却是含“钠”大户的食品,如面包片、话梅等。正规企业会在食品营养标签中“老老实实”标出钠的含量,对比不同产品的钠含量数值,选择较低的那个。
脂肪
食物中的脂肪会消化成脂肪酸和甘油进入毛细淋巴管,直接转化为人体的脂肪,控制脂肪类食品的摄入是保持身材的第一步。
市面上充斥着大量低营养价值、高脂肪的加工食品,查看营养标签中的脂肪含量和营养素参考值,可以提醒消费者其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对于不利于健康的高脂食品,无论其口感如何,都应自觉少买少吃,才能预防“营养灾难”。
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人体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从而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2003年版)中建议,为了增进心血管健康,应该尽量控制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最大摄取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
营养标签通则中规定,反式脂肪为非强制性标示内容,但如果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油或食品配料中含有以氢化油和(或)部分氢化油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如人造奶油、起酥油、代可可脂,则必须在营养标签上标示反式脂肪含量。反式脂肪含量不是“0”的食品最好不选。
碳水化合物
能量
体力消耗量大和需要减肥的人群,应按照参考摄入量适当增加或减少摄入能量。营养标签上的能量是以“千焦”为单位标注的。值得注意的是,千焦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千卡”或“大卡”不可等同,1千卡(大卡)约等于4.184千焦。《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正式实施前,能量标注单位千焦、千卡同存,常常给消费者造成困扰。2013年1月1日后,依照通则,能量单位应统一为千焦,便于消费者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