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人士认为,现制酸奶市场要想更加规范,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和安全规范,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定期抽检,确保产品质量。其次,品牌自身也需要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不偷工减料,如实宣传。此外,品牌还可以通过公开透明的生产流程,接受消费者监督,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对于出现负面口碑的品牌而言,更要真正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食品添加剂新国标发布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开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24)(以下简称新国标)。新国标是对2014版的修订,将于2025年2月8日正式实施。
经营者不得强行收取餐位费
餐位费、餐具消毒费……消费者外出就餐常会遇到餐馆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
对于“餐具消毒费”,餐馆向消费者免费提供安全、卫生的餐具是其法定义务,餐馆不得仅提供收费消毒餐具,将此义务转嫁给消费者。若餐馆仅提供收费消毒餐具,属于涉嫌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收取餐具消毒费,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也违反了公平交易的原则,对此,消费者有权予以拒绝。
天水麻辣烫香飘四方
继淄博烧烤、“尔滨”冻梨之后,甘肃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吸引美食博主和各地网友纷纷前往品尝,也有不少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网购当地特色产品,在家自制家庭版天水麻辣烫及时尝鲜。
规范食品标签保障消费权益
在现实中,食品标签存在着诸多乱象:有的食品标注不清晰、字体特别小,或者颜色几乎和包装袋一致,让人很难看清。此外,生产日期造假,配料成分漏标、乱标等问题也层出不穷。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法律也在不断地完善,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发布的《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对包装商品有一个较为详细的规定,该办法附件中详细规定了法定计量单位的选择、标注字符高度、允许短缺量。此外,食品标签的规范可以探索更加低成本高效能的方式,例如太小的包装,可以用二维码的方式标注完整的标签信息,方便消费者扫码查看。
规范食品标签标注势在必行,只有综合施策,加强信用监管、联合惩戒,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保障,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小龙虾养殖技术日益成熟价格慢慢回落
业内人士介绍,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小龙虾养殖面积持续扩大,养殖技术日益成熟,供应量不断提升,竞争也日趋激烈。受供求关系影响,小龙虾价格慢慢回落。
关爱孤独症儿童,飞鹤携手“点亮行动”推出公益联名产品
飞鹤与点亮行动公益计划携手推出的公益联名款“聚高星”,盒身印有青年孤独症画家王剑书的画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孤独症群体,看到孩子们的才华与潜能。在本次活动中,每卖出1盒聚高星公益艺术限定装,飞鹤就将拿出1元作为公益善款,定向捐赠给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点亮行动公益计划,推动孩子们在教育、生活等方面的改善。
2024年中国奶业两会一展定于7月在武汉举办
中国奶业协会于近日发布通知,将原拟于2024年6月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奶业大会2024奶业20强(D20)论坛暨2024中国奶业展览会”,改为7月3-5日在武汉市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水果、畜禽肉、水产品不超过4层包装
4月1日,《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生鲜食用农产品》国家标准开始实施,将为强化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引导生鲜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适度合理包装提供执法依据和基础支撑。
该标准明确了蔬菜(含食用菌)、水果、畜禽肉、水产品和蛋等生鲜食用农产品是否过度包装的判定方法和技术指标:一是针对不同种类和不同重量的生鲜食用农产品设置了10%—25%包装空隙率上限。二是规定蔬菜(含食用菌)和蛋不超过3层包装,水果、畜禽肉、水产品不超过4层包装。三是明确生鲜食用农产品包装成本与销售价格的比率不超过20%,对销售价格在100元以上的草莓、樱桃、杨梅、枇杷、畜禽肉、水产品和蛋不超过15%。
中国营养学会精准营养产业分会在京成立,蒙牛持续引领行业创新发展新未来
4月2日,中国营养学会精准营养产业分会于北京举行了成立大会,并成功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委员会。蒙牛集团助理副总裁、营养科学研究院负责人张旭光博士当选为分会第一届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大会成功举办了主题为“专属营养·共筑精准”的学术研讨会。
蒙牛集团是中国营养学会精准营养产业分会的牵头组织单位,蒙牛营养科学研究院承办了本次会议。未来,精准营养产业分会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精准营养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同时,蒙牛也将继续深化与分会的合作,共同探索精准营养技术在乳制品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高品质、个性化的营养解决方案,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减盐的难点是什么?最新调查显示:“重”口难调
根据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柳叶刀》发布的研究结果,中国人饮食最致命的问题并非含糖饮料(仅排第12位),而是盐(钠)吃多了。世界卫生组织就曾经提醒,高钠饮食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为什么厨房减盐这么难?是人们不知道减盐的重要性,还是他们不愿意这么做?来自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的数据显示,接近70%的受访者认为减盐具有较高健康意义,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需要减盐,也有接近70%的受访者正在尝试减盐。但盐是百味之首,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减盐最大的阻碍是难以舍弃口味。
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