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业是指以合成树脂(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采用挤塑、注塑、吹塑、压延、层压等工艺加工成型的各种制品的生产,以及利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加工再生产塑料制品的产业。2024年以来,随着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显效,行业发展韧性不断增强,1—6月行业累计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9%,亏损企业数较去年同期下降1.22%,1-9月产量累计约为5577.5万吨,同比增长0.7%。
一、行业发展韧性不断增强,市场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塑料与其他材料相比较,具有五大性能特点:重量轻,优良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电绝缘性能,热的不良导体,具有消声、减震作用,机械强度分布广和较高的比强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塑料制品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近年随着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和“以竹代塑”行动深入开展,塑料制品行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持续开发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满足消费新需求,行业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进入2024年以来,随着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显效,国内外市场需求稳步提升,行业发展韧性不断增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数据显示,2024年1-6月我国塑料制品行业22823家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514.4亿元,同比增长6.07%;利润总额484.4亿元,同比增长3.19%。708家塑料加工专用设备制造企业,累计营业收入480.87亿元,同比增长8.27%;累计利润总额45.36亿元,同比下降6.37%。
产量呈现回升态势。虽然从2019-2023年这五年来看,我国塑料制品产量整体有所下降,从8184.2万吨下降到了7488.5万吨。但进入2023年,随着市场需求回升,产量得有增长,累计约为5577.5万吨,同比增长0.7%。2024年以来各月增幅虽有一定起伏,但行业整体呈现向好势头。2024年1-9月,我国塑料制品产量累计约为5577.5万吨,同比增长0.7%。其中9月塑料制品产量达749.3万吨,同比增长3.1%。
出口实现稳步增长,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我国塑料制品出口金额为7802116.9万美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6708.4万美元,同比增长5.3%,增幅较1-8月份收窄1.4个百分点,较1-7月份收窄1.9个百分点。可见虽然9月我国外贸当前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受国际市场需求收缩等因素影响,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我国塑料制品出口仍具较强韧性。
二、塑料薄膜是当前市场上最常见塑料制品种类,占据总产量的23.57%
塑料制品无论实在日常生活,还是工业生产、工程建设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在我国塑料制品市场中,塑料薄膜、塑料管道、塑料编织制品是比较常见的塑料产品,三者占据全行业超7成。其中塑料薄膜是最常见的塑料制品种类。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我国塑料薄膜累计产量为1314.5万吨,同比增长2%,占据塑料制品总量的23.57%。
2024年前三季度塑料制品各细分领域产量及增长率
类别
前三季度产量
同比增幅
塑料薄膜
总量
1314.5万吨
2%
其中农用薄膜
57.9万吨
0.8%
泡沫塑料
199.8万吨
2.3%
日用塑料
415.7万吨
5%
人造革、合成革
170.6万吨
1.3%
其他塑料制品
3418.9万吨
-
合计
5577.3万吨
0.7%
近年来,随着我国塑料加工工业实现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塑料薄膜行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产量最高的塑料制品子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我国塑料薄膜累计产量为1314.5万吨(其中农用薄膜产量为57.9万吨),同比增长2%,占据塑料制品总量的23.57%。
三、日用塑料制品需求快速恢复,成为市场产量增速最快的产品
从各类塑料制品增速来看,近两年日用塑料制品发展快速,成为了增速最快的产品。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在塑料制品中,日用塑料产量增速最高,达到5%。
日用塑料制品是塑料行业的重要门类,属于必需消费品,覆盖食品、服装、化妆品、电子产品等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包括塑料餐盘、塑料鞋、卫生洁具、饮料包装、收纳盒等塑料制品等。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偏好轻巧、便捷的日用品,日用塑料制品因其重量轻、可塑性强、制造成本低、功能广泛等特点,愈加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虽然2020年以来,“禁塑令”等环保政策的颁布促使厂商转向生物降解塑料产品,从而导致我国日用塑料制品产量开始从增长到缓慢下滑。到2023年我国日用塑料年产量563.2万吨,同比下降7.1%。
但进入2024年,得益于国民经济出现向好态势,消费缓慢复苏,工业生产也开始稳定增长,塑料行业也由此呈现平稳回升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9月我国日用塑料制品产量为415.7万吨,同比增长5%。这一数据也体现出我国日用塑料制品市场需求的恢复。预计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开辟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后,我国日用塑料制品产量将会迎来新的增长点。
近几年由于高纯石英砂国内供给不足,再加上下游光伏、半导体等领域需求旺盛,使得其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行。据《中国基金报》报道,国产高纯石英砂价格由2022年年中的5万元/吨涨至2023年3月的14万元/吨。而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2023年初至2023年9月,高纯石英砂(内层砂)的价格由不到10万元/吨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聚偏氟乙烯(PVDF)行业产能达到12.35万吨,同比增长6.93%。同时,PVDF产能向头部企业集中,2023年PVDF产能CR4达到60.62%,浙江孚诺林、东岳集团、内蒙三爱富、阿科玛氟化工产能分别达到2.8万吨、2.5万吨、2万吨、1.45万吨。
我国碳酸乙烯酯下游消费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应用终端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行业。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快速发展,我国碳酸乙烯酯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产能产量也大幅上升,已成为全球最大碳酸乙烯酯消费国和生产国。此外,我国碳酸乙烯酯产能分布较为集中,2022年CR6接近80%,其中浙江石化以26.06%的占比位居国
近年来随着下游市场不断发展,我国聚酰亚胺薄膜市场不断扩容,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6-2022年我国聚酰亚胺薄膜市场规模从25亿元增长到72.4亿元。估计2023年我国聚酰亚胺薄膜市场规模在80亿元左右。
近年来,为了满足下游市场发展需要,我国聚丙烯生产企业积极扩产,使得行业处在持续的扩能当中,产能不断扩张,由2018年的2317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397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仅有6家丁腈橡胶生产企业,产能格局集中。其中,兰州石化的丁腈橡胶产能居国内市场首位,达到10万吨,占比30.49%;其次为宁波顺泽和镇江南帝,分别达到6.5万吨和6万吨,占比分别为19.82%和18.29%。
近年我国聚酰亚胺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7-2022年我国聚酰亚胺市场规模由90.3亿元增长至148.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9%。这一增长率表明,当前国内聚酰亚胺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