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垃圾太多环卫工吃不消餐盒塑料包装袋包装盒

像袋装薯片之类的膨化食品也存在过度包装现象。(@视觉中国)

某商家销售的特色食品,包装上“层层叠叠”。

在一个垃圾中转站内,环卫工人正在处理一堆废弃的泡沫箱。

从2023年9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新修订的GB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对包括茶叶在内的31类食品、16类化妆品的包装层数、包装成本、包装空隙率作了明确规定。连日来,记者走访多个环卫站和垃圾中转站了解到,食品过度包装情况依然存在,且多数食品包装袋都不可回收,只能归类到“其他垃圾”中,最终通过焚烧等方式处理,带来极大浪费。消费者花钱换来的商品包装,最后却成为环卫工人费力清理的垃圾,这种现象是否应该引起反思?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除署名外)

一个生日蛋糕3层包装除了纸盒全是不可回收垃圾

每天清晨4时许,当人们都还在睡梦中时,环卫工人罗秀梅就已经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上午7时许,在江南中街某垃圾回收点,罗秀梅拿起橡皮手套,对垃圾桶中的垃圾进行第二次分类。“你看这个生日蛋糕盒,里三层外三层的,塑料垃圾全都不可回收。”记者看到,这个生日蛋糕盒共有3层包装,最里面一层是塑料支架,第二层则是一层白色的硬塑料,起到为蛋糕“定型”的作用,第三层则是一个精美的纸盒。记者目测了一下,这个蛋糕盒大约有30厘米宽。

罗秀梅坦言,让环卫工人最“头疼”的就是这类食品包装垃圾。“除了最外面一层纸盒,其他都不可回收。如果还有没吃完的蛋糕掺杂在包装盒里,我们还必须先把蛋糕当做厨余垃圾处理掉,再将纸盒当做可回收垃圾收集起来,然后再将硬塑料作为不可回收垃圾单独捆扎起来。”她告诉记者,对一个蛋糕盒进行分类清理往往就要花费四五分钟。

从事环卫工作多年,罗秀梅愈发感受到食品过度包装带来的工作负荷。“这种硬塑料,既不可回收,也不容易压缩,处理起来非常麻烦。往往两个包装盒就需要占用一个大垃圾袋,有时一天下来,光是这种硬塑料包装盒就有十几车。”

一盒西洋参片4层包装产品占包装体积不到1/5

位于东晓南路的某垃圾中转站,是海珠区一处规模较大的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场所。在这里记者也能见到各种食品包装垃圾。环卫工人王师傅打开一个西洋参片包装盒,首先有一层丝绒布,其次是一个硬质托座,还有一个底部凹进去的塑料盒,而最外面还有一层硬塑料包装盒。“产品估计还不到整个包装体积的1/5,除了几片西洋参,其他全部都要当垃圾丢掉。像这种丝绒布是不可回收垃圾,这种托座材料既不是玻璃也不是塑料,可能是合成材料,也不能回收,我们只能把它敲烂当其他垃圾收走。”

“我们环监所有200多名环卫工人,因为生活垃圾数量多,每天都要对路面垃圾进行两次清运,像这类过度包装的食品包装材料让环卫工人们苦不堪言。”对于食品过度包装,江南中街市容环境卫生监督检查所所长孔祥英深有感触。“现在各种各样的食品、茶叶、营养品,包装盒都太夸张了,并且这些包装盒绝大多数都不可回收,最终都只能运往垃圾焚烧发电厂当废弃物处理了。”

环卫工加班“站桶”食品包装垃圾占每天生活垃圾数量约三成

孔祥英介绍,江南中街位于海珠区的繁荣商业区,各种包装类生活垃圾比较多。“我们环监所每天负责清运的生活垃圾数量达到80多吨,各类食品包装垃圾大概占三成。”

让孔祥英印象深刻的食品包装有三类:茶叶包装盒、月饼(粽子)包装盒、营养(滋补)品礼盒包装。各种节日过后要处理的食品包装垃圾会比平时翻番,环卫工人经常要从早上一直加班到深夜。“一些礼品盒不仅外包装极为精美,就连盒中的单个产品都用精美的小塑料盒包装,而这些硬塑料盒都不可回收,最后都拿去烧了,非常浪费资源。”

孔祥英说,如今不仅食品包装的“公摊面积”越来越大,就连一些零食包装也是如此,让一线环卫工作者的负担增加不少。“所谓‘公摊面积’指的是包装空隙率,指包装内去除内装物占有的必要空间容积与包装总容积的比率。按照新国标,食品包装不应超过三层,生产组织应采取措施,控制除直接与内包装物接触的包装之外所有包装的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的20%。对于包装空隙率的计算根据单件商品的不同净含量要求不同。以一件净含量大于50mL/g的食品为例,其空隙率不得超过30%。”

按照这个标准,孔祥英和工友们在垃圾站收运的零食包装袋很多也都“超标”了。她举例说,大家经常吃的袋装薯片或膨化食品,大的包装袋就有30厘米长,但食品本身所占面积还不到包装袋面积的一半。“商家为了让食品看起来更‘有料’,里面填充的是空气。但这种塑料包装袋不可回收,也不能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每天光是对这些塑料袋进行分类,环卫工就需要多‘站桶’两小时。”

记者了解到,孔祥英所说的塑料包装袋多以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为原料,这类塑料包装盒和塑料袋之所以不可回收,除了材料本身不可降解外,包装盒上往往还带有残留物和污染物,清洗这些废弃塑料所需的成本往往高于其本身价值。

对此,华洲街道市容环境卫生监督所所长潘毅文也深有同感。“食品过度包装让我们环卫工人每天的工作量增加了1/3,环卫车每天也要多跑好几趟。”潘毅文介绍,华洲街道下辖村居人员密集,该所每天负责清运的生活垃圾约有150吨,食品包装垃圾大约也占其中的三成。

泡沫箱回收成本高“异形”包装、复合塑料制品难处理

在东晓南路的一个垃圾中转站内,几十个泡沫箱十分惹眼。“这种泡沫箱很难处理,企业也不愿意收,亏钱。”现场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

潘毅文介绍,像这类泡沫箱体积大重量轻,回收价值低,该区域每天丢掉的泡沫箱可能都有上千个。“白色泡沫箱属于价值极低的可回收垃圾,在有些地方更被划为不可回收垃圾,因其重量轻、占地方、运输成本高,在后期处理环节又需要专用场地和压缩设备,总体上处置成本极高。像一辆5吨的清运车辆跑一趟也才只能收运几十公斤泡沫箱,光运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潘毅文还介绍,一些食品包装不仅像“套娃”一样里三层、外三层,而且形状上还是“异形”,处理起来难度极大。“比如说白酒包装盒中的底座,它属于特殊形状,每种白酒的底座不同,且都是复合塑料制品,不可回收,而白酒外包装的一层硬质塑料也不可回收。”他表示,很多时候为了方便运输,环卫工人甚至要动用锤子将这些质地坚硬的塑料敲成碎片。在处理这些“异形”包装时,环卫工人的手被割伤也是常有的事。

孔祥英曾经参观过垃圾焚烧发电厂,明白这类塑料垃圾处理起来有多困难。“一件塑料制品中往往使用了多种塑料,而每批塑料产品都要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添加不同成分的化学添加剂,即便对塑料制品进行了再回收,再生塑料制品的化学结构也很可能受到之前机械力和高温处理的影响,性能方面大打折扣。”她表示,对塑料的回收不是把所有的塑料都放在一起那么简单,实际上,由于很多塑料难以回收,最后的处理方法都是焚烧后用来发电,但同时也会产生有毒气体和污染环境的固体颗粒。

外卖同样有过度包装单份外卖包装垃圾近十件

天河区城市管理第二保洁所所长王凤丽告诉记者,随着外卖消费量越来越大,一些过度包装的外卖也给环卫工人增添了负担,除了外卖餐盒多数不可回收外,外卖中的其他包装也不可回收。

一双筷子,一个塑料勺,一个塑料圆碗,一个塑料圆碗盖,一个塑料袋,如果用户订单上再附加需要酱油、醋或者其他调料,则又会产生3至5个小塑料袋……像这样一个订单,用户吃一顿外卖产生的垃圾数量就将近10件。但商家配送的很多一次性餐具、餐盒,其实顾客都用不上。“勺子筷子家里都有,这些一次性餐具很多都被当场丢了,对环卫工人来说,这些不可回收的外卖包装处理难度很大。”王凤丽说,因为外卖包装需要干湿分离,很多外卖可能还没有吃完就被随手丢进垃圾桶,环卫工人需要先将没吃完的餐食清理干净,然后再将外卖包装的各个部分分类回收,外卖餐盒、塑料袋、调料袋、餐具、餐具袋都要分门别类,而该所环卫工人的作业区域包括广州东站这样的人流密集场所,处理外卖包装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我们每天处理的外卖餐盒包装以千份计,我们呼吁这种过度包装的现象能少一些。”天河区城市管理第二保洁所东站班长陈光友说。

业内人士

让国家标准“长牙齿”让企业不敢“踩红线”

广东省包装技术协会理事陆鹏毅从事包装行业已有20多年,对于食品过度包装他也深有同感。“现在很多食品和礼品的包装用豪华、奢侈来形容都不过分,完全超出了正常包装的范围,过度包装造成大量垃圾污染,不仅增加环卫工人的负担,这些包装成本也出在消费者身上。”

“现在市面上的茶叶、营养品、零食,七成都存在过度包装。”陆鹏毅说,经常有企业找到他,希望除了把食品包装袋设计得更加精美之外,还能把包装袋多设计几层,这样看起来更加豪华。每次客人提出这样的要求时,陆鹏毅都会对其进行劝导:“产品包装只需要承担最基本的功能,运输、携带且不受污染即可,即便是想通过产品包装来进行品牌推广,也不能过度,否则对企业的形象反而是一种损害。”

陆鹏毅表示,遏制食品过度包装问题,关键是要制定强制性的标准,并加强产品包装执法检查,让国家标准“长牙齿”,对违反新国标的企业给予重罚,从而让企业不敢“踩红线”,逐步树立“简约包装是时尚”的理念。“待企业陆续适应新国标后,食品过度包装的问题有望改善。”

THE END
1.2023年8月食品行业舆情盘点食品安全动态标法舆情动态核心提示:2023年8月食品行业舆情信息如下: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太原一醋厂用冰乙酸勾兑食醋销往全国被罚百万引关注;海关总署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众多日料品牌紧急声明表态;国内多地市民“抢盐” 各方回应;张亮麻辣烫“假羊肉”事件;多个商家因售日本核辐射区产品被罚;上海一日料店售卖“防辐射”套餐引争议;“盒马山姆...http://info.foodmate.net/news/show-162468.html
2.食品安全的案例8篇.doc食品安全的案例8篇.doc,食品安全的案例8篇 篇一:食品安全案例 徐福记违规添加抗氧化剂事件:12月中旬,一深圳消费者在徐福记的芒果酥、芝麻香酥沙琪玛、落花生酥心糖包装上发现标注中含有糕点或糖果类食品不允许添加的“特丁基对苯二酚”、“二丁基羟基甲苯”,遂将徐福记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119/85231579.shtm
1.食品安全事件中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MAIGOO知识蚊蝇聚集的黑作坊生产的小面包、为使油条更脆口而添加洗衣粉的油条、用大便做的臭豆腐、牛肚小作坊臭气熏天、用劣质陈化米做的米粉、用福尔马林浸泡的鱿鱼……黑作坊食品换上新包装堂而皇之地走入公众视野,摆上货架公开售卖。最近曝光的毒胶囊事件,更是激起了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又一轮担忧。跟随小编一起来盘点十年...https://www.maigoo.com/goomai/166441.html
2.食品安全又一年!2019食品安全事件盘点资讯中心导读: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衡量人类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回顾过去的2019年,食品行业出台了不少影响深远的政策法规,也发生了很多起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衡量人类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103/520133.shtml
3.?贵州12348律师说法:从“汉堡王事件”看食品安全消费者维权?贵州12348律师说法:从“汉堡王事件” 看食品安全消费者维权 2020年7月16日,因疫情推迟的3.15晚会正常拉开了序幕,在这场严肃且引人关注的晚会中,全球著名的快餐品牌-汉堡王,被曝纂改保质期使用过期面包,使其食客大失所望,纷纷开始抵制。“舌尖上的安全”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贵州12348律师教您,作为消费者...https://sft.guizhou.gov.cn/hdjl_97/yasf/202007/t20200723_61693628.html
4.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课教案(通用16篇)1、正确洗手,是饮食安全第一步。 “湿、擦、搓、捧、干”,人人饭前便后不忘做,病菌不入口。 2、路边饮食、零食拒入口,疾病远离我。 3、不买包装不完整、标示不明的食品,不吃隔餐食品、牛奶。 4、购买眼睛、鳞片明亮有光泽、肉质有弹性、无腥臭味的鱼;呈粉红色具弹性的肉;绝不买头、脚部以及尾扇部变黑...https://www.wenshubang.com/jiaoan/3121407.html
5.学校食品安全知识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4.防“反” 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5.防“小” 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https://www.ruiwen.com/ziliao/anquan/7202675.html
6.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总结(精选19篇)“五一”期间我局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当作当前的头等大事,制定了《20xx年“五一” 期间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应急处理小组,并确保通讯畅通,做好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准备工作。截至5月6日,我局共出动监管人员16人次,出动车辆2车次,检查旅游景区餐饮单位6户次。针对餐饮服务重要环节...https://mip.oh100.com/a/202302/6098354.html
7.食品安全2安全标准 3安全检验 4安全标识 质量安全 绿色食品 保健食品 5保障技术 6安全措施 7注意事项 8包装标准 9国际经验 英国措施 法国措施 德国措施 美国措施 俄罗斯措施 日本措施 10法律保障 11儿童食品 12相关条例 13具体事件 事故概述 事故回顾 14相关资料 15相关图书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 16相关新闻 17词条...https://baike.sogou.com/v128499.htm
8.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全解读:转基因福喜“毒”豆芽最热门本次会议公布了2014年食品安全12个热点词,其中备受关注的转基因、福喜事件、毒豆芽排在“热榜”前三。 1月13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北京食品科学研究...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9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