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

近两年来,中央及各级政府在经济领域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要素配置,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其中,去产能就是化解过剩和落后产能,是解决产品供应过剩和市场恶性竞争的有效途径,也是对现有生产力做减法,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的有效方法。对于去产能地区来说,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速发展壮大新的支柱产业,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

一、陕西工业经济发展及去产能情况

陕西工业经过建国以来几次集中发展和建设,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工业产业体系,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工业41个大类行业分,陕西拥有除其他采矿业以外的40个大类行业。近年来,陕西以全面建设西部强省为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工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一)陕西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

陕西工业经济发展主要有两大基础,第一个基础是装备制造业,是陕西工业经济增长的第一个引擎。陕西的装备制造业起点较高,建国初期,国家156个重点工程中有24个落户陕西,其中装备制造业项目21项,构建起陕西装备制造业的雏形。“三线”建设时期,陕西作为重要地区,迁入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装备制造业实力进一步增强。

第二个基础是能源化工产业,是陕西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时期的最强动力。陕西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在全国排位靠前,特别是陕北侏罗纪优质煤田的发现和开采,陕北气田的发现,使陕西成为“西煤东运”、“西气东输”的重要源头之一,同时推动陕西工业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二)工业经济保持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陕西工业也结束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逐渐放缓,步入中高速发展阶段。2016年,陕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基本保持平稳运行。全省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实施大集团引领战略,工业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工业产品生产形势稳定,企业实力显著增强。

1.总量规模持续扩张

2016年末,陕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已达到5862户,位居西北之首,与2011年相比净增超过2000户企业,平均每年净增400户以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逐年攀升,已连续三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超过2.2万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7000亿元,工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大,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的发展。

2.主要产品生产稳定

近年来,全省主要工业产品生产稳定,产量持续提高,部分产品产量位居各省前列。2016年,全省天然气产量411.91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一;天然原油3502.43万吨,位居全国第二;原煤5.12亿吨,位居全国第三。此外,发电量1734.79亿千瓦小时,原油加工量1766.19万吨,小麦粉622.75万吨,水泥7555.86万吨,钢材1233.79万吨,十种有色金属229.38万吨,汽车42.04万辆,均保持良好的生产形势。

3.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全省实施大集团引领战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超过10亿元企业354户,占总企业数的6%;其中,百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6户。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入围世界500强,成为继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后第二个进入该名单的陕西企业,陕西成为西部地区唯一有两个世界500强企业的省份。陕西有色控股集团、东岭工贸集团、陕汽集团、中国西电集团等4户企业已连续6年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

(三)工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在“煤炭黄金十年”和原油价格上涨时期,陕西工业经济发展迅速,能源工业一度占据陕西工业的半壁江山,最高时占比达到60%。然而,随着能源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陕西工业过分依赖能源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凸显,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到2015年末,陕西能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下降至45%左右,2016年降至40%左右。

1.围绕能源的转型升级

在能源工业领域,主要是应对价格下跌,先后提出加大能源转化率、“以煤补油”、“以化补油”、“增煤、稳油、扩气”等措施。依托丰富的能化资源,推动能源工业由开采、初级加工向深度加工、精细化工发展,建成了一批煤制烯烃、煤制油、煤油气综合利用项目。

2.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

着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注重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围绕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产业领域,积极引进项目,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2016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2.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长2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0.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长16.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9.9个百分点。

(四)化解过剩产能进展顺利

2016年,国家在钢铁、煤炭行业率先开展“去产能”,陕西签订的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责任书中显示,2016-2020年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是:压减煤炭产能4706万吨,其中,2016年任务是2049万吨;压减炼铁产能160万吨、炼钢产能不少于70万吨。

煤炭领域,陕西作为全国煤炭大省,煤炭去产能任务量较大。2016年,全省引导退出关闭煤矿62家,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934万吨,超出年度任务量43.2%。共涉及8个产煤地区,其中,渭南市关闭煤矿18家,退出产能1132万吨,占全省退出产能的38.6%;铜川市关闭煤矿21家,退出产能1058万吨,占全省退出产能的36.1%。

二、陕西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当前,宏观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陕西工业经济运行也符合这一时期的特征,增长速度放缓,新旧动能转换,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较低。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去产能任务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推进的一年。陕西工业经济尽管在转型升级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受自然条件、产业发展规律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发展形势依旧严峻,工业转型升级面临三大难题。

(一)资源依赖程度偏高,去产能任重道远

然而,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时效有限,特别是在化解过剩和落后产能、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依靠资源就必须做好用足用好资源和应对资源枯竭的准备。

(二)接续产业相对薄弱,转型升级动力不足

陕西实施《中国制造2025》陕西方案,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重点围绕汽车、数控机床、输变电、能源装备等领域,加快高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推动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近几年来,依托通信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领域大项目的引入,如三星、中兴、吉利等,陕西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呈现较高的增长势头,但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仍然较低。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不到20%,高技术产业占比不到13%,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从全国来看,陕西装备制造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较低,仅为1%左右,最高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市场占有率不到2%,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不到1.5%。因此,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有限,作为新的支柱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市场环境仍需优化,工业投资低位运行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投资扩张相对谨慎。陕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从2013年以前的两位数高速增长,回落至2014年的8.1%,2015年增长9.1%,2016年更是持续9个月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从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6.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42.1%,降幅较大。同时,反映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行业投资大多也呈现下降态势,例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39.4%,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3.5%,汽车制造业下降37.2%,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44.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0.8%。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同比减少1398个,其中制造业减少1054个,投资形势极为严峻。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陕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7%,仍然延续较低的增长趋势。

工业投资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增速低迷,特别是部分反映陕西工业转型升级方向的行业投资增速下降,工业项目储备不足,直接影响后期工业经济发展潜力,难以形成持久有力的增长动力,进而影响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使全省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放缓。

三、陕西工业转型升级主导行业选择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构建原则

确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对于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主导行业是指在全省工业领域中起主导作用的行业,通常是产值占比较高,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高,对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对陕西规模以上工业主导行业进行定量分析时,结合陕西工业经济运行特点和主导行业应具备的要素,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构建指标。

1.全面性原则

在构建评价指标时,应全面考虑衡量行业发展水平的各个方面内容,不能以偏概全,以单一的角度来确定指标体系,尽可能提取多角度的专业代表性较强的主要经济指标。

2.客观性原则

在构建评价指标的过程中,要尽量客观的选取指标,并分析指标的经济含义,不带主观倾向,如实、客观的根据经济含义选择适合的评价指标。

3.可行性原则

为了使构建的评价指标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分析,在选择指标时,应充分考虑指标的可操作性,尽量采用有统计数据支撑的指标,舍弃数据不可获取的指标。

(二)陕西工业转型升级行业指标体系

基于指标构建原则,本文选取如下11个指标构成陕西工业转型升级主导行业研究的指标体系:

1.产值增长率

行业工业总产值的同比增长速度,产值增长率=本期工业总产值/同期工业总产指,反映行业发展水平。

2.市场占有率

某行业产品销售占整个市场的份额,市场占有率=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全国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反映行业的市场需求和竞争能力。

3.产销率

企业已销售产品量占可供销售产品总量的比重,产销率=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反映工业产品生产实现销售的程度,即产销衔接水平。

4.需求收入弹性

消费者对某行业产品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收入弹性=某行业产值增速/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反映某行业产品被需求的程度。

5.收入利润率

行业销售收入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反应单位收入的获利能力。

6.成本费用利润率

行业成本、费用总额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

7.产值规模

产值规模=某行业工业总产值/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该项指标为相对指标,反映行业的规模大小。

8.就业规模

就业规模=某行业年均从业人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年均从业人数,该项指标为相对指标,反映行业吸纳就业的规模大小。

9.资产规模

资产规模=某行业资产合计/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资产合计,该项指标为相对指标,反映行业资产规模大小。

10.投资总额

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反应投资规模和后期发展的动力。

11.劳动生产率

四、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陕西工业转型升级行业定量选择实证研究

(一)因子分析数学模型

设原有p个变量x1,…,xp,且每个变量(或经标准化处理后)的均值为0,标准差为1。现将每个原有变量用k(k)个因子f1,f2…fk线性组合来表示,即有:

上式就是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也可以用矩阵的形式表示为为公共因子,A为因子载荷矩阵,是不能被公共因子所包含的特殊因子。

(二)实证分析计算步骤

1.建立指标体系

2.构造因子变量

3.建立载荷矩阵

4.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函数

计算因子得分,并进行综合评价。通常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由各因子的线性组合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函数。

(四)分析过程

笔者选取陕西省40个大类行业(限于篇幅,表格中只列出部分)产值增长率、市场占有率、产销率、需求收入弹性、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产值规模、就业规模、资产规模、投资总额、劳动生产率等11个评价指标,分别表示为。如表1所示。

1.判断原始变量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

从表2可知KMO检验值为0.696,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值为353.2,其中sig取值0.000,适合因子分析。

2.通过主因子标准分析,得到全部的解释方差

从表3和碎石图可以看出,前4个主因子所解释的方差达到83.372%,说明能较好代表11个评价指标的全部信息。

3.通过对因子载荷矩阵做旋转,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1)主因子F1在产值规模、就业规模、资产规模等具有较大载荷,方差总供需35.607%,称为规模优势因子。(2)主因子F2在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具有较大载荷,方差总贡献23.676%,称为效益优势因子。(3)F3主因子在产值增长率和需求收入弹性等具有较大载荷,称为市场需求因子。(4)F4主因子在劳动生产率等具有较大载荷,称为发展潜力因子。

由表4得出主因子得分表达式如下:

4.得出分析结果

计算各行业综合评价函数,并得出各行业的综合评价得分排名。考虑少数行业规模偏小,产值占比不足0.5%,工业经济指标数据波动较大,不具有典型代表性,在排序时予以剔除干扰。由行业综合评价函数:

得出,各行业的综合评价得分排名,如表5所示。

(五)对行业选择结果的解释

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结合陕西工业经济发展实际,在全省工业40个行业大类中,可以选择以下6类行业作为陕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行业。

1.能源工业

从因子分析的结果看,能源工业的四个行业综合得分较高,特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综合得分分别排名第一、第三和第五,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排名第十三。总体特点是规模优势得分较高,符合陕西工业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2.装备制造业

从因子分析的结果看,装备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三个行业综合得分较高,综合得分分别排名第二、第十二和第十四。总体特点是规模优势和市场需求得分较高,符合陕西工业产业结构实际情况和当前市场运行规律。

2016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3.6%、31.2%和13.9%,呈现出亮眼的增长水平。国家推进《中国制造2025》,陕西大力发展军工产业,促进军民融合,适应军队提高现代化装备水平要求,积极引进三星、中兴、美光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秦川机床、陕西鼓风机等大企业转型升级,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陕西作为全国较早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航空航天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符合陕西省情和发展需要,装备制造业也将成为陕西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3.食品工业

从因子分析的结果看,食品工业中的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三个行业综合得分较高,综合得分分别排名第四、第十和第十一。总体特点是效益优势和发展潜力得分较高,符合陕西工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当前市场运行规律。

近年来,陕西围绕特色农产品、陕南绿色食品、富硒食品等打造富有陕西特色的食品工业。2016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4%、12.6%和11%,保持平稳较高增速,三大行业实现利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近13%。食品工业作为消费品制造业,具有刚性需求特质,相对于其他行业,波动性小,对经济发展的支撑稳定。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农产品、绿色食品的需求会相应增加,行业具有一定发展潜质。

4.医药制造业

从因子分析的结果看,医药制造业的综合得分为0.3826,排名第六。效益优势和发展潜力得分较高,符合陕西工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当前市场运行规律。

2016年,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保持平稳较高增速,实现利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4%以上。近年来,依托秦巴山区优质药材资源,陕西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中成药产量由2011年的2.67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5.76万吨,年均增长16.6%。国药的振兴,使医药制造业进入一个增长快、效益好的发展时期。

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从因子分析的结果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综合得分为0.3508,排名第七。规模优势和发展潜力得分较高,符合陕西工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当前市场运行规律。

陕西除了能源产品储量丰富外,有色金属的品种较多,储量也很丰富。例如,陕西府谷县的原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被业界评价为“世界镁业在中国,中国镁业看府谷”,此外,金堆城钼业集团、宝钛集团、榆林新材料、汉中锌业、五洲矿业、星王集团等企业在钼、钛、铝、锌、镍、五氧化二钒等领域都具有重要地位。当前,全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有色冶金工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从因子分析的结果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综合得分为0.3036,排名第八。规模优势得分较高,符合陕西工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当前市场运行规律。

在能源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的几年中,陕西加快发展化工产业,提高煤炭的附加值,一批大项目相继落成,产能相继释放,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在陕西工业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逐年提高。2016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8%,在40个行业中位居第四,资产规模、吸纳就业规模均排名靠前,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未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仍是陕西能源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综合得分0.2996,排名第九,规模优势和发展潜力得分较高。但本文并未将其列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主导行业。一是因为从全国来看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陕西的水泥主要是满足当地需求,在全国同行业中竞争优势不强;另一方面,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近几年发展形势较好,主要得益于前些年房地产市场发展及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对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发展应将重点放在引导企业加快自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提高品质上。

五、聚焦“五新”战略,推进陕西工业转型升级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深度变革期,我国经济发展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国家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一带一路”、创新驱动、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实施《中国制造2025》,都为陕西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提供良好契机。今年,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要跳出“城墙思维”,站在“秦岭之巅”看陕西,报告中提出“五新”战略任务,即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要走出一条具有陕西特色的发展之路。

陕西作为资源大省,势必会成为去产能的重要地区,去产能对区域经济产生的短期不利影响,必须靠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来化解;陕西工业经济要在未来经济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必须通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来实现。

(一)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陕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一定成绩,特别是去产能超额完成任务。今后,要在巩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针对去产能,要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科学规划管理,有序开发,从源头上杜绝资源的无效配置和浪费,加快矿区的整治力度,有效处置“僵尸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去产能的范围与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产能是否过剩、是否落后的判断标准是动态发展、持续变化的。因此,更应当居高望远,把陕西的产业发展放在全国、甚至是世界市场背景下考量,超前谋划,未雨绸缪。一是对现有产业和产能,做科学、客观的判断,该淘汰的坚决淘汰,该取缔的坚决取缔,使生产要素尽快的流向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和优质产能;二是对今后的产业布局,要紧盯市场发展动向,在项目引进上防止跟风、扎堆,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

(二)突出区域特色谋划转型升级

本文通过定量分析,选择出陕西工业转型升级的6类主导行业,在各地发展中,应当根据区域特色,从中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行业,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制定更加详细、有针对性的主导行业。陕西三大板块特色鲜明,在区域发展中,要坚持“强关中、稳陕北、兴陕南”的发展思路,推动三大区域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最终实现协调发展。

关中地区的渭北煤矿经过长期开采,已不具优势,要加快对煤矿的清理整顿,进一步降低关中能源工业的占比,加快能源工业战略北移。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业、有色冶金行业基础较好,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密集的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提高工业经济中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集中力量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陕北地区当前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加快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降低一次能源占比,延长产业链。一方面加大电力设施建设投入,打破电力输送瓶颈,把运煤转为输电;另一方面,加快完善精细化工产业链布局,丰富产品种类,强化产品质量,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同时,还应围绕有色产业,突破关键技术,由材料级向产品级转型发展,选择培育适合的装备制造业,多点发力,避免一条腿走路。

陕南地区要突出绿色循环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绿色食品、生物制药等领域,要着力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一批规模大、质量优、影响力强、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陕南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要做好对现有开采冶炼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工艺提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

(三)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投资

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不仅需要自身发力,也需要向外借力,即吸引投资。要吸引投资、引进项目、促进创业,就必须创造法治、公平、高效、便利的营商环境。李克强总理曾指出“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近年来,陕西投资增速回落,其中,工业投资增长缓慢,大项目减少,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陕西出台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意见》,目前,正在着手制定《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从制度、法规层面引领、规范和促进全省营商环境的改善与优化。在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政策措施中,应树立“追赶”意识,以建设自贸试验区为契机,努力将陕西建成内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尽快追赶甚至超越国内经济发达省份水平。要将优化营商环境与抓项目建设、稳经济增长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放宽市场准入、降低税费水平、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从而激发市场活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THE END
1.食品制造行业总体形势分析报告.docxMacroWord. 食品制造行业总体形势分析报告目录 TOC o 14 z u 一 行业概述 1二 行业总体形势 3三 用户需求分析 6四 细分市场分析 10五 行业发展趋势 13六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15七 目标客户群体分析 18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46414888.html
2.艾媒年报解析2024年上半年中国A股食品加工上市企业数据分析为深入洞察行业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艾媒咨询对2024年上半年中国A股市场25家食品加工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具体企业的业绩表现,勾勒出食品加工行业的最新发展蓝图,揭示驱动行业前行的关键力量与新兴动向,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宝贵的参考。 25家上市企业包括:广弘控股(SZ:000529)、双汇发展(SZ:000895)、千味...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RHT6FE0514A1HE.html
3.食品工业2020年经济运行分析及2021年预测2020年,食品制造业中,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其他食品和方便食品制造营收利润率同比增长,其他同比小幅下降。 图112020年食品制造业子行业营收利润率对比情况 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20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中,葡萄酒、精制茶和其他酒制造营收利润率增幅同比略有下降,其他细分子行业利润率同比均呈增长态势。http://www.nfmccli.org/v_1/5905.aspx
4.2023食品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产业趋势- 市场规模:中国食品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增速放缓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食品工业实现总产值9.8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较2022年同期的8.4%有所回落。其中,粮油加工业增长5.6%,肉类制品业增长7.8%,水产品加工业增长6.4%,乳制品业增长7.2%,饮料制造业增长5.9%,休闲食品制造业增长8.7%。 http://www.chinazjph.com/chanyequshi/7989.html
5.2024年中国食品制造行业市场突围建议及需求分析报告.docx(四)、规范中国食品制造业的发展 7 二、2024-2029年宏观政策背景下中国食品制造业发展现状 8 (一)、2022年中国食品制造业发展环境分析 8 (二)、国际形势对中国食品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9 (三)、中国食品制造业经济结构分析 10 三、2024-2029年中国食品制造行业企业市场突围战略分析 11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22/8002110025006050.shtm
6.2024第一节 2024-2030年食品饮料制造业投资分析 一、2024-2030年行业热点投资产品分析 二、2024-2030年行业热点投资地域分析 三、2024-2030年行业热点投资方式分析 第二节 2024-2030年食品饮料制造企业经营战略建议 一、2024-2030年食品饮料制造企业的标竿管理 https://www.20087.com/1/99/ShiPinYinLiaoZhiZaoYeHangYeQianJingQuShi_p2.html
1....2024年版中国食品加工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六、国家多项因素推动世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 第二节 2023-2024年中国食品加工行业综述 一、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 二、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 三、我国食品工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四、我国食品工业区域结构得到改善 第三节 近几年中国食品加工行业数据统计分析 一、中国食品制造业相关经济数据分析 二、中国食品制...https://www.cir.cn/R_ShiPinYinLiao/21/ShiPinJiaGongDeFaZhanQianJing.html
2.休闲食品行业分析报告(精选6篇)休闲食品行业分析报告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休闲化,休闲食品俨然已经成为国人日常食品消费中的新宠。 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休闲食品制造业创造工业产值4364.5亿元,同比增长27.5%;销售收入达到4304.0亿元,同比增长31.4%;实现利润117.7亿元,同比增长52.9%。其中,2009年我国...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mii5vs.html
3.食品调研报告范文截至今年8月份,食品工业销售收入为亿元,与去年同期的亿元相比增长了,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销售收入为亿元,与去年同期亿元相比增长了;食品制造业销售收入为亿元,比去年同期亿元相比增长了;饮料制造业销售收入为亿元,比去年同期亿元相比增长了。 https://www.ruiwen.com/diaoyanbaogao/8070789.html
4.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食品加工受益于此,饮料制造受此影响小,食品制造较之食品加工和饮料制造业更易遭受成本上升对利润的挤压,行业内大企业对抗成本上涨能力强于中小企业。细分行业分析看好食品加工中的肉制品和食糖,看好饮料制造中的白酒,对食品制造的乳制品和调味品保持中性。 目录 1前 言 1目 录 6表目录 8图目录 9第一章 食品...https://doc.mbalib.com/view/c731022a03d849fcfb1305a840157bde.html
5.中国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90年代后,食品工业继续稳定快速增长,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近十年来,我国食品业的发展每年平均以10.2%的增速提升。 1999年,食品工业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317.86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统计范围包括:采盐业、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和烟草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38%;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完成销售收入7829.89亿元,...https://news.21food.cn/24/2806503.html
6.集聚技术创新要素8篇(全文)从表1中分析TFP指数、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的增长率,结果表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TFP增长迅速,与产业集聚增长的产业和趋势相吻合,同时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的TFP下降,增长指数小于零,技术进步指数的变化趋势接近TFP的变化。整体看来长三角制造业大部分行业都出现了技术进步,除了食品饮料等加工行业外,技术进步...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kn6hdg7.html
7.内地在港上市公司调查:北京广东上海遥遥领先【福建:服装业、食品制造业齐头并进】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改革开放后,GDP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在闽商传统的影响下,福建民营企业飞速发展,传统制造业中的主体行业不变,轻工纺织业及食品制造业。 代表个股: 安踏体育:市值1220亿 安踏体育是中国体育用品龙头品牌,作为一家千亿市值公司,最新财报数据显,2017年安踏体育营...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86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