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至9岁对儿童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而10至19岁的青春期是发育、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以保证健康成长,此阶段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将为成年后罹患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埋下“定时炸弹”。
同时,不健康饮食可能引发社交和心理问题。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说,除危及身体健康外,有研究发现,超重肥胖会降低儿童青少年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带来更高的被欺凌风险和低成绩表现。肥胖儿童还容易给同伴带来不勤快、身材差、活动不灵活、不爱运动、反应迟钝和易生病等负面刻板印象,导致孩子出现不合群、抑郁等问题。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合理的营养和健康饮食更有助于儿童成长、学习和保持身体健康。
专家提醒:
警惕营养素摄入不均衡情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营养素摄入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钠与脂肪摄入过多,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
建立科学饮奶观,提高学生饮奶量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食所所长章荣华提出,奶类和大豆富含钙元素和优质蛋白质,是调整膳食结构的重要食物。奶与奶制品有不可替代的营养价值。
儿童青少年期是饮食行为形成的关键期,从小养成饮奶习惯,将受益一生。《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推荐学龄儿童每天应摄入300ml及以上液体奶或当量的奶制品。
为促进儿童青少年骨骼健康,需要多措并举,科学加奶,提高奶类摄入量。对于中小学生一次饮用量不能达到300ml,可以分2至3次完成,例如早餐或在校加餐100~150ml、午餐或晚上睡觉前100~200ml。
另外还可以结合不同的品种,例如酸奶+纯牛奶、奶粉+牛奶、牛奶+奶酪等(以含钙量计,300ml牛奶=300ml酸奶=37.5g奶粉=30g奶酪)。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儿童青少年,可以选择酸奶等低乳糖乳制品或通过少量多次、逐步加量或与其他食物一起食用等。
最后要强调的是,建立科学饮奶观,提高学生饮奶量,还需要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合作,积极推广实施以在校中小学生为主的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努力提高儿童青少年营养健康水平。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班会课等进行饮奶促健康的营养知识宣传。家长在家里常备多种形式的奶与奶制品,让孩子在家可以增加奶类的摄入。
养成清淡口味,减少高油食物摄入
健康的饮食行为是实现平衡膳食的基础。“学生群体应做到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强调吃好早餐。选择合理的进食顺序(先吃蔬菜,然后吃肉蛋及豆类,最后吃谷薯类),减少高油、高盐和高糖及能量密度较高食物对于降低能量摄入,预防肥胖具较好的实践意义。”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师韩菲菲说。
●学会选择烹调用油:不同食用油脂肪酸组成差异很大;为平衡各类脂肪酸的摄入,采购食用油时注意常换品种,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菜籽油等交替食用。
●借助器具量化用油,尽量选择蒸、煮、炖、焖、水滑、熘、拌等烹饪方式,减少用油量。
●少吃油炸食品。油炸食品为高脂肪高能量食品,容易造成能量过剩;应特别注意限制加工零食和油炸香脆食品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