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郑州9月27日电“中原更出彩漯河添浓彩”9月27日上午,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第二十一场新闻发布会河南漯河专场上获悉,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漯河市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城乡面貌实现大改观,生态环境实现大改善,改革开放实现大突破,人民生活实现大提升。
新闻发布会现场
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
漯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为重点,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省辖市以来,漯河市生产总值增长44倍多、年均增长12.6%,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4倍、年均增长15.3%。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1%、提高33.6个百分点。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产量增长近3倍,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88%、居河南省第2位。工业发展水平跨越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6倍,其中食品工业增加值占比近50%,总量占河南省的1/6、全国的1/60,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了涵盖肉类、面制品、果蔬、饮料和休闲食品五大行业1000多个品类的食品产业集群。
漯河市年屠宰生猪2000万头、占河南省的30%,年产肉制品200万吨、占河南省的40%,鲜冻猪肉出口占河南省的90%以上、占全国的1/4,年粮食加工量600万吨、占河南省的15%,年粮食交易流转量1080万吨、辐射周边9个省份及豫南8个地市,日产休闲食品3500吨、全国第一,火腿肠、冷鲜肉、麻辣面制品等产销量全国第一。
双汇集团由本地一个资不抵债的小厂蝶变为全球肉类行业龙头老大,国内市场上的火腿肠有一半出自双汇;卫龙集团由走街串巷卖产品的小作坊成长为年销售收入近50亿元、税收近4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卫龙辣条成为海外奢侈食品。
目前,漯河作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食品研发基地和食品加工业集聚地,成为全国唯一的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城市,临颍县已成为全国休闲食品之都。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冷链物流长期稳居全国前列,漯河市冷库总库容达到64万立方米、占全省1/10,冷藏运输车保有量已突破2500辆、占河南省1/4,河南省10家上榜全国百强冷链物流企业中漯河独占6家;
电商及快递业迅猛增长,日均处理快递业务量235万件,最高突破400万件,年均处理量达5.5亿件左右,占河南省处理量的30%以上,漯河作为河南省第二大快递分拨中心的地位越来越稳固。
城乡面貌实现大改观
漯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方向不动摇,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漯河市区建成区面积比建省辖市之初扩大8倍,人口增加36倍,漯河市城镇化率达到52.5%。
沙澧两河四岸建成36公里开放式带状游园,昔日的荒草滩变成了靓丽的4A景区、国家体育公园,每天约有10万人在此健身休闲,新建总长33公里的沙澧河大二期正在展现更美画卷,又一条贯通市区的碧水龙脉幸福渠不断延伸。
集中供暖从无到有迅速铺开、供热普及率达到50%,城乡公交连通到每个街区、每个村庄,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居环境和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漯河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河南省最佳宜居城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连续多年居河南省前列。
生态环境实现大改善
漯河市委市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控源”“增汇”“固本”三策并举,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近年来,PM10、PM2.5、空气优良天数持续实现“两减一增”,2018年漯河市环境综合指数居河南省第5位,国省控河流断面全部稳定达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水质达标率100%,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轻歌泛舟的景象再现漯河,人们昔日出门先看有没有雾霾、备不备口罩的习惯逐渐淡忘,擦皮鞋的次数越来越少,曾经熙熙攘攘的洗车店也不再那么热闹。
森林漯河建设成效显著,2018年冬季以来共完成生态造林近10万亩,是正常年份的近6倍,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1%、绿地率36.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4平方米,均居河南省前列。
如今的漯河林茂花艳、鸟语虫吟、水城相依、天朗气清,漯河市相继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空气好、水质好、宜居宜业成为客商到漯河投资兴业的重要考量。
改革开放实现大突破
漯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开放不断向高水平迈进。国有企业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医疗综合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证照分离”改革走在河南省前列,河南省首张“零见面”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在漯河颁出。
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凸显,肉类进口口岸业务量在全国内陆指定口岸中遥遥领先,漯河海关开关运营,综合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筹建,漯河港建成通航、通江达海,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从无到有、从地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连续成功举办17届,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食品贸易平台、技术交流平台、信息共享平台。漯河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连续多年位居河南省前列,32年年均增长75.7%,有15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一批境内外知名企业投资漯河,有近200种产品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人民生活实现大提升
漯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满足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漯河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74.4%。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8倍和47倍。漯河市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退出准确率和群众满意度均达到100%,舞阳县成为河南省首个实现脱贫摘帽的省定贫困县。
职业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一直名列河南省前茅,漯河市11所职业院校全部被评为河南省省级职业教育品牌示范学校或特色学校,不少毕业生早早就被知名企业预定招录,小城市大教育成为漯河又一特色。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成效显著,豫中南地区首例试管婴儿在漯河诞生。中华文化经典诵读、说文解字大讲堂、月评十佳市民等群众文化品牌经久不衰,舞阳农民画多批次入选全国文明委征集作品,漯河相继成为中国汉字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漯河市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工作方向,突出以漯河更加精彩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浓彩工作主题,深入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全面推进“四城同建”城市发展定位,奋力实现“两个上台阶、四个走前列”战略目标,确保漯河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不断谱写新时代漯河更加精彩、助推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