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应对食品安全事故运行机制,有效预防、积极应对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1.2编制依据

1.3事故分级

按照紧急程度、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食品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四级(分级标准见附件1)。

1.4适用范围

1.5工作原则

1.5.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

1.5.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省各有关部门按照分工密切合作、协同应对。各级政府根据各自职责,按照分级响应、属地管理为主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1.5.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风险监测和评估,落实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强化宣教培训,提高公众防范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意识和能力。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省指挥部

主要职责:负责统一领导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研究重大应急决策和部署;组织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审议批准省指挥部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置工作报告和应急处置的其他重要事项。

2.2省指挥部办公室

省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为省指挥部日常工作机构,办公室设在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主任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兼任。

2.3成员单位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省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及信息发布;组织开展重大以上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和餐饮环节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开展卫生监督学调查,依法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负责重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的协调、监督、指导及责任调查处理工作,提出处理建议。

省民委(省宗教局):负责协助有关监管部门对涉及宗教场所和清真食品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置。

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学校及幼儿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督导学校及幼儿园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学校及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和应急处置。

省公安厅:负责指导、协调对食品安全事故中涉嫌犯罪行为的侦查工作;加强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的治安管理,有效维护救治秩序、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参与事故调查工作;对发布食品安全事故虚假信息、造谣滋事的单位或个人予以调查处理。

省监察厅:负责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在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置工作中失职、渎职等违纪违规行为实施监察。

省民政厅:负责做好因食品安全事故影响基本生活群众的救助工作。

省司法厅:负责食品安全事故民事纠纷受害人的法律援助,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食品安全事故民事纠纷的调解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工作所需资金的保障和监管。

省环保厅:负责组织指导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环境污染事件调查处置工作,指导、协调地方人民政府开展污染处置;依法对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理。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加强对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教育,协助对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置。

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协助提供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的道路、水路交通运力保障。

省工商局:负责对食品生产经营中的商标侵权、假冒仿冒、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置。

省旅游局:负责协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涉及旅游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应急处置。

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进出口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并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和减轻社会危害。

民航安徽监管局:负责航空运营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协调提供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的民用航空运输保障。

省盐务管理局:负责食盐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置,并依法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

上海铁路局合肥铁路办事处:负责协调落实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监管与隐患排查,组织指导铁路运营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的铁路运输保障。

各成员单位在省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省指挥部根据处置工作需要,可视情增加成员单位。

2.4工作组

发生重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时,省指挥部视情成立若干工作组,各工作组在省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并随时向省指挥部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具体分组及职责见附件2)。

2.5专家组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成立省指挥部专家组,负责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检测、分析评估、趋势研判,为应急响应的调整和解除以及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建议,对事发地不能定性或定性存在争议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定性。

2.6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

3监测与通报

3.1监测体系

省食品药品监管、卫生计生、农业、质监等有关部门协同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3.2风险监测

3.3日常监管

3.4事故通报

农业、卫生计生、质监、出入境检验检疫、工商、海关等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向同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通报,并按职责依法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通报主要事项:

(1)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食品安全事故;

(2)100人以上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食品安全事故;

(3)其他经研判认定的涉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敏感信息。

4信息报告

(1)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单位与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报告的信息;

(2)医疗机构报告的信息;

(3)各级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的信息;

(5)经核实的公众举报信息;

(6)经核实的媒体披露与报道的舆情信息;

(7)国家有关部门和其他省、市通报我省的信息。

4.2责任报告单位

(1)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检疫机构、教育机构等;

(2)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餐饮服务企业以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单位;

(3)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有关成员单位;

(4)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

4.3责任报告人

(1)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医疗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工作人员;

(2)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

4.4报告程序和时限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在事发2小时内向事发地食品药品监管、卫生计生部门报告;接报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按规定在1小时内,最迟不得晚于2小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并通报同级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

信息报送时限另有要求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4.5报告内容

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终报。

5先期处置

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后,事发地人民政府以及食品药品监管、卫生计生、公安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开展先期处置,进行调查核实,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态扩大蔓延。

(1)保护现场,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封存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并清洗消毒;采样检测;责令生产经营者依法召回或停产停业,防止危害蔓延扩大。

(2)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疗救援,积极救治因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

(3)排查事故原因,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原因,及时向同级食品药品监管、卫生计生部门提交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报告。

(4)加强事故现场的治安管理,控制涉嫌犯罪人员。

6应急响应

6.1分级响应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分级标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分为I级、Ⅱ级、Ⅲ级和Ⅳ级(食品安全事故响应标准见附件1)。

发生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经国务院批准并宣布启动I级响应后,省指挥部在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组织开展应急处置。

重大、较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分别由省级、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组织开展应急处置。

6.2响应措施

6.2.1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初判为重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的,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向省指挥部提出启动应急响应的建议,由省指挥部总指挥决定启动响应,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响应措施:

(1)组织医疗机构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受害人员紧急救治,加强疾病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可疑病例。

(2)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或者减轻事件危害,控制事态蔓延。

(3)开展事故调查,查找事故原因,并提出对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4)对涉事食品开展检验检测,组织专家开展评估,提出处置意见和建议。

(6)指导涉事地区做好事故现场的治安管理和稳定工作。

(7)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依法对食品安全事故及处理情况进行发布,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消除社会恐慌。

(8)对需要国家有关方面支持或兄弟省市配合的,及时向国家有关方面和兄弟省市请求支援。

6.2.2较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发生较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由市、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统一组织指挥处置;对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视情派出工作组指导、协调事发地的应急处置工作。

未达到一般级别的食品安全事故,由事发地县级人民政府按有关规定组织开展调查处置工作。

6.3响应级别调整

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过程中,根据事态发展和防控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

6.3.1级别提升

当事故进一步加重,影响和危害扩大有蔓延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及时提升响应级别。

当学校或托幼机构、全省性或区域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可提高响应级别,加大应急处置力度,确保迅速、有效控制事故影响和危害,维护社会稳定。

6.3.2级别降低

当事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经研判认为事故危害降低到原级别评估标准以下或无进一步扩散趋势的,可降低应急响应级别。

6.4响应终止

当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控制,满足以下两项要求,经分析评估认为可解除响应的,应当及时终止应急响应:

——食品安全事故伤病员全部得到救治,原患者病情稳定24小时以上,且无新的急性病症患者出现,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在末例患者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病例出现;

7后期处置

7.1善后处置

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及交通运输工具补偿;应急及医疗机构垫付费用、事故受害者后续治疗费用的及时支付以及产品抽样及检验费用的及时拨付;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涉及外省的有关善后处置工作等。

(2)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应当及时开展应急处置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7.2总结

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省指挥部办公室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对食品安全事故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评估应急处置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提出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完成总结报告。

7.3奖惩

7.3.1奖励

对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7.3.2责任追究

8应急保障

8.1人员与技术保障

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要开展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加强应急处置力量建设,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

8.2物资与经费保障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的储备与调用应当得到保障,使用储备物资后须及时补充;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产品抽样、检验等所需经费应当列入当地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得到有效保障。

8.3医疗保障

卫生计生部门建立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医疗救治体系,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迅速开展医疗救治。

9附则

9.1名词术语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以上、以下:“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9.2预案管理与更新

当与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有关的法律法规被修订,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或新问题时,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结合实际,及时组织修订本预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地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各级预案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分级应当与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保持一致。

9.3预案演练

各级人民政府要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以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并通过对演练的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9.4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省政府办公厅会同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1

事故分级及响应标准

分级

标准

响应级别

启动级别

Ⅰ级

1.受污染食品流入2个以上省份或国(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造成特别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或经评估认为事件危害特别严重的;

2.国务院认定的其他Ⅰ级食品安全事故。

Ⅰ级响应

国家级

Ⅱ级

1.受污染食品流入2个以上设区市,造成或经评估认为可能造成对社会公众健康产生严重损害的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

2.发现在我国首次出现的新的污染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并有扩散趋势的;

3.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人以上死亡的;

4.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Ⅱ级食品安全事故。

Ⅱ级响应

省级

Ⅲ级

1.受污染食品流入2个以上县(市),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

2.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Ⅲ级食品安全事故。

Ⅲ级响应

市级

Ⅳ级

1.存在健康损害的污染食品,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

2.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99人(含)以下,且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Ⅳ级食品安全事故。

必要时启动Ⅳ级响应

县级

附件2

省指挥部工作组分组及职责

(1)事故调查组。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省监察厅、省公安厅、省农委、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参加。主要职责:调查事故发生原因,评估事故影响,查明致病原因,形成调查结论,提出事故防范意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涉嫌犯罪的,督促、指导涉案地公安机关立案侦办,查清事实,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监管部门及其他机关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调查。根据实际需要,事故调查组可以在事发地或派出部分人员赴现场开展事故调查。

(3)医疗救治组。由省卫生计生委牵头,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参加。主要职责:结合事故调查组的调查情况,制定最佳救治方案,指导事发地卫生计生部门组织对健康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医疗救治。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省指挥部可增设其他工作组。各工作组可派出人员赶赴事故现场,成立前方工作小组,指导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THE END
1.(通用)食品安全的应急预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卫生部《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卫生部教育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有关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实际,特制订《兴化市学校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https://www.jy135.com/yingjiyuan/2469052.html
2.关于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精选10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2 一、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xx市xx职业学校成立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小组,处置小组下设现场处置组、救治协调组、后勤保障组和新闻信息组等4个工作组。 xx市xx职业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小组的主要职能是: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本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行...https://yjbys.com/yingjiyuan/2465687.html
3.关于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通用19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时会面对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时常要预先开展应急预案准备工作。应急预案应该怎么编制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分享。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 一https://www.ruiwen.com/yingjiyuan/3757681.html
4.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精选15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有时会遇到无法预料的突发事故,为了可以及时作出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时常要预先开展应急预案准备工作。应急预案要怎么编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 为了保障我园广大教职员工和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食物中毒的发...https://www.oh100.com/a/202303/6443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