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

把旱地玉米退下来、把现代农业搞上去,这是省委、省政府基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

由此发端,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正在兴起。

这场革命,事关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事关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这场革命,事关全省280万贫困群众脱贫,事关2000万农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小康路,成为富裕的农民,幸福的农民,有奔头的农民。

这场革命,立足当前,更谋划长远,检验着执政为民的宗旨与初心。

由此立意,以调减玉米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牵系着新时代新作为的宏大命题,呼唤我们,在转变思想观念上来一场革命,在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上来一场革命,在转变作风上来一场革命。

不种玉米,种什么

经济作物,怎么种

绿特优新,如何卖

今天起,连续推出三篇报道,回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个关键问题。

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小坝镇发展晚熟葡萄种植,带动农民增收韩贤普王纯亮摄(贵景网发)

遵义农民:种辣椒!贵州辣椒最“牛气”,全国价格咱说了算!

湄潭农民:种茶叶!咱们湄潭翠芽可是贵州绿茶的代表,享誉全国。

水城农民:种猕猴桃!你看那绿油油的山哟金灿灿的果,富了百姓,美了生态。……

让土地增值,让农民增收。因地制宜,各有高招。

脱贫攻坚“春风行动”拂面而来。承担着全省农业产业统筹调控任务的省农委说,今年的首要任务,就是把玉米种植面积调减下来,把高效的经济作物种上去。

种有话语权的!

种山地特色的!

种绿色生态的!

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蓄势已久,喷薄发力。

规划是——

15度以下的耕地,主要改种蔬菜、食用菌、草本中药材等高效作物;

15—25度坡耕地,主要改种中药材、茶叶、精品水果等;

25度以上坡耕旱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还林以经果林为主,发展林下经济。

目标是——

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要种就种“贵州特”!

●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着力扩大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之类的优势特色产业规模。

700万亩茶园,全国第一;

500万亩辣椒,全国第一;

13万亩火龙果,全国第一;

113万亩刺梨,全国第一;

77万亩薏仁米,占全国三分之二……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性,不适宜大规模种植玉米,却以得天独厚的山地立体气候,赐予了贵州这样一份厚爱。独特的气候条件,让贵州人的味蕾选择了辣椒,也成就了贵州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优势产业。

每年秋收时节,遵义市虾子镇的中国辣椒城,全国各地的辣椒在这里汇聚、交易。

这是全国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每年交易辣椒多达40多万吨,交易额高达60亿元,形成了“中国辣椒、虾子定价、全球采购”的格局。

据统计,我省常年种植辣椒500万亩,产量515万吨;加工企业200家,产值约100亿元……生产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拥有全国辣椒的定价权。

辣椒,就是调减玉米的重要的替代作物之一。

在省委农工委书记、省农委主任袁家榆看来,贵州必须要把没有竞争优势的劣势作物退下来,把有话语权的优势作物种上去,不断扩大优势产业规模,改变“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的状况。

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本着这个思路,茶叶、辣椒、火龙果、刺梨、薏仁、马铃薯、蓝莓、蔬菜,成为调减玉米的优先替代选项。

据了解,日前,省农委印发了蔬菜、食用菌、茶叶、中药材、水果等经济作物生产指导意见。以蔬菜产业为例,《贵州省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充分利用我省的冷凉气候优势,布局春夏、夏秋、秋冬、冬春四个反季节蔬菜产业带,生产错季节、错品种的优质蔬菜,在上规模的同时,能让农民卖一个好价钱。

全省夏秋喜凉蔬菜生产向杭瑞、兰海、沪昆产业带乌蒙山区、大娄山区和苗岭山区集中,特色辣椒重点向杭瑞产业带集中,南部河谷区集中了全省冬春喜温蔬菜的70%,食用菌生产明显向杭瑞产业带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大娄山区和南部河谷区集中。

今年,我省计划发展蔬菜2000万亩、食用菌20万亩、中药材720万亩、水果575万亩,茶叶稳定在700万亩,投产茶园稳定在560万亩以上。

到年底,经济作物面积占种植业的比重提高到65%以上。

要种就种“市场俏”!

●适应市场需求,什么赚钱种什么,变“为吃而生产”为“为卖而生产”。

不种玉米,种什么

六盘水市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给出了答案——贾西村山多地瘦,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穷村。2013年,村民得到一条信息:刺梨在外面很畅销!

市场欢迎的产品,价格一定差不了。

刺梨一路畅销,很快让贾西村摘掉了“穷帽”。

龙里县湾滩河镇农民给出了答案——他们发现,这几年豌豆尖很受人们欢迎。而在香港、澳门的菜市场里,一斤豌豆尖竟然能卖出100多元的高价。

于是,他们挖掉玉米,种上豌豆尖。

贾西村和湾滩河镇农民把“脱贫经”总结成一句话:“千种万种,关键是要跟着市场需要种。”

贾西村的成功让人信服,但今年全省要调减500万亩玉米,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有人疑惑:玉米是不是都不种了

省农委总农艺师黄俊明特别强调,玉米不是不种,而是种好种优。

在城乡接合部、蔬菜基地、大型养殖基地,适度规划种植经济效益好的鲜食玉米、青贮玉米,正常玉米科研、试验和新品种测试体系要正常运行,绝对不会简单粗暴搞“一刀切”。近年来,鲜食玉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国内市场上鲜食玉米的应量和需求量比值为1∶200,产品供不应求。

市场的欢迎,促成了鲜食玉米价格坚挺和种植面积迅速扩张。

以糯玉米为例,据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介绍,种植面积在过去十年间从100万亩增加到1000万亩,增长了10倍。未来这个数字将会变成2000万亩。

据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的调研显示,我省特有的立体气候尤其适宜鲜食玉米错峰布局。

目前,我省9市(州)均有鲜食玉米种植,总面积95.2万亩,发展前景看好。

由此,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提出了我省鲜食玉米发展思路——在海拔低、温光水条件好的地方,每年种植两季;在海拔800到1000米左右的地方,每年种植一季,保障周年供应。

要种就种“生态绿”!

●当前,农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必须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湄潭县茶产业的发展路径,有力地证明了这个基本论断。湄潭县自上世纪80年代发展茶叶产业,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时期。

然而,由于种植方式粗放、标准缺失,茶叶品质参差不齐,湄潭一度沦为外省茶叶产业的原料产地。

湄潭的遭遇,一定程度上是贵州绿茶发展的缩影。

贵州湄潭兰馨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循记得很清楚,2000年前后,大量的贵州茶叶销往了全国各地,“可在琳琅满目的茶叶柜台前看再久,都找不到一丝贵州符号。”

金循在心里问:卖“大路货”的原料,能卖几个钱出路在哪里

经过几年的艰难摸索,茶农们慢慢意识到,必须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做绿色生态的产品。

进入新世纪,贵州提出“让天下人喝上干净茶”的理念并努力践行,铸造贵州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008年,投资400多万元把规划种植茶叶土地用GPS定位,检测土样的pH值和7种重金属元素,确保茶园土壤安全;

2012年,重拳打击滥施催芽素的行为,全面禁用催芽素;

2014年,全面禁用草甘膦和水溶性农药吡虫啉、啶虫脒,茶园禁用农药在国标16种的基础上扩大到63种;

2015年,修订贵州地域品牌新标准,把特级和一级绿茶的水浸出物含量确定在40%以上,高于国家标准6个百分点,水分含量则限定在6%以内,力争树立中国绿茶的新标杆。

坚持做干净茶、生态茶的努力终于迎来回报。

2017年,全省茶园种植面积700万亩,“贵州绿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开创了省级茶叶区域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先河。

“我们坚信,贵州是中国乃至世界出产绿茶最好的地方,贵州是中国唯一全境高原可以出产优质绿茶的省份。”省农委副主任、省茶办常务副主任胡继承很自豪。

这份自信,正在全省农业产业中蓬勃地生长着。水城的猕猴桃、剑河的钩藤、三都的水晶葡萄、罗甸的火龙果、威宁的马铃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这些产业有着一个共同的标准——绿色、丰富、高端。

“绿色、丰富、高端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省农委总农艺师黄俊明底气十足。在他看来,我省丰富的山地立体气候,为生产多样、丰富、绿色、高端的绿色农产品提供了可能和支撑。

“要种就种绿特精优,这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意。”黄俊明表示,今年我省将继续推动绿色发展,实施农业投入品减量工程、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农产品认证提速工程、农产品品牌提升工程,以最严格的标准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贵报传媒全媒体记者陈毓钊)

营业执照:520000000029527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408241

THE END
1.2023年中国鲜食玉米市场分析研究以及展望报告品质量和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的鲜食玉米在市场上的表现存在差异。鲜食玉米市场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取得成功,企业需要关注消费者需求、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价格策略等方面的发展。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1. 了解中国鲜食玉米 ...https://www.360doc.cn/document/80388387_1082709538.html
2.红河日报11000亩鲜食玉米热销全国市场 糯玉米交易现场 ●通讯员 赵树龙 文/图 本报讯 “我家的3亩糯玉米(鲜食玉米)从5月份就卖到现在了,平均每公斤价格在3.6元左右。玉米秆还可卖给养殖户,平均每公斤价格0.3元。现在仅卖玉米一项我家每年就可增加1.5万元左右的收入。”正在田间采收玉米的弥勒市朋普镇新车村委会点子...https://epaper.hh.cn/h5/html5/2021-06/15/content_15875_4597320.htm
3.2023年中国鲜食玉米市场分析与趋势预测份额、发展趋势、竞争格局、消费群体、生产情况、前景展望生产情况:2023年中国鲜食玉米市场的生产情况将进一步优化。随着优质玉米品种 的引进和推广,以及生产技术的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将得到提升。同时,各地政府将加大对玉米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3/0530/12/80388387_1082709501.shtml
4.小小玉米棒走“红”市场亩产效益近万元“现在农户种植大田玉米,一亩地纯收入是300块钱,而在南方种植鲜食玉米,一亩地纯收入在3000,是我们大田玉米的10倍。”金妈妈种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俊这样说。鲜食玉米在南方种植面积比较大,但是北方种植比较少,利润可观,好管理,市场前景广阔。公司玉米管理人员刘本伦说:“鲜食玉米主要在浇水和授粉方面需要细心一点。http://www.laixinews.com/news/laixi/2019-08-22/40248.html
1.鲜食玉米行业市场分析及鲜食玉米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鲜食玉米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对成熟,但是目前存在一定的不足,应当引起相关行业从业者的重视。由于鲜食玉米的消费潜力越来越大,把握市场的需求脉搏,分析行业趋势,以及完善监管制度,可以促进鲜食玉米行业在未来稳定发展而避免过度热潮出现,前景十分广阔。 https://www.sgpjbg.com/info/a86ff07b5400f6b3b3cdcc5711a2b101.html
2.小蜂观察: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鲜食糯玉米产业分析简报四、未来发展前景 考虑到鲜食糯玉米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及其在勐海县的地域特色,预计未来该产业将持续保持增长趋势。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改进种植技术,扩大优质品种的种植面积。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拓宽销售渠道,特别是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以增强鲜食糯玉米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https://www.weihengag.com/home/article/detail/id/24792
3.梅河口市年产10万吨鲜食玉米降产品项目招商公告(1)我国鲜食玉米市场前景 2003年,我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仅约200万亩,20年后的今天,全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超过2500万亩,远高于美国以及其他主要鲜食玉米生产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鲜食玉米生产和消费国家。 图表1?我国部分主产区鲜食玉米种植面积一览表(单位:万亩) ...https://www.okcis.cn/fenleixinxi-neirong-475644/
4.市中区:鲜食玉米喜获丰收工人们穿梭在玉米地,采摘,打包,装车,发货,田间地头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玉米的丰收也吸引了不少收购商前来采摘。与传统玉米相比,甜糯鲜食玉米不仅营养丰富,且生长期短,一年可以种植两茬,市场前景广阔。 市中区淳风种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 徐世华:“今天是我们的甜糯鲜食玉米首批上市,今天采收了大概1万多斤。我们...https://www.scnj.tv/wap/showplay.php?id=1978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