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肠杆菌、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如何区分?问题描述:
做海水大肠杆菌的检测,可是只找到了粪大肠菌群的检测。三种检测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好多文献大肠杆菌用的就是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不知对结果会有多少影响?
解答:
三种检测方法是不一样的,大肠杆菌不该用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因为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杆菌。
b、粪大肠菌群:是在胰蛋白胨肉汤中于44.5℃,24h内产生吲哚的耐热大肠菌群,因检测方法比大肠杆菌简单地多,而受到重视;用提高培养温度的方法将自然环境中的大肠菌群与粪便中的大肠菌群区分开,在44.5℃仍能生长的大肠菌群,称为粪大肠菌群。是水体受人畜粪便污染的比较直接指标。
c、大肠杆菌:细胞杆状,直径约1微米,长约2微米,两端钝圆,周身具鞭毛,可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不形成芽孢。菌落圆形,白色或黄白色,光滑而具闪光,低平或微凸起,边缘整齐。最适条件下培养20分钟可繁殖1代。
大肠杆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普遍存在的细菌,是粪便中的主要菌种。一般生活在人大肠中并不致病,可能在肠中对合成维生素K起作用。但它侵入人体一些部位时,可引起感染,如腹膜炎、胆囊炎、膀胱炎及腹泻等。人在感染大肠杆菌后的症状为胃痛、呕吐、腹泻和发热。感染可能是致命性的,尤其是对孩子及老人。
大肠杆菌的检验是以无菌操作取25g样品,放入装有225mL稀释剂的灭菌均质杯内,于8000r/min均质1~2min,制成1:10样品匀液(也可用灭菌乳钵研磨的方法代替)。
稀释样品匀液根据对样品污染情况的估计,用稀释剂将样品匀液制成一系列十倍递增的样品稀释液,从制备样品匀液至稀释完毕,全过程不得超过15min,LST和EC初步筛选:对每个样品选择适宜的三个连续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
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每管接种1mL。将接种管置于36±1℃培养48±2h;观察试管的产气情况:检查倒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用直径为3mm的接种环将所有48±2h内产气的LST肉汤管培养物移种于EC肉汤管中;将所有接种的EC肉汤管在30min内放入带盖44.5±0.5℃水浴箱内培养48±2h。
2、检测总大肠菌群过程中,倒管操作的疑惑问题描述:第一步,乳糖发酵试验的时候,在开始培养的时候,小试管里面我感觉是一小试管的气,到底是液体还是气体啊?解答:a、放小倒管,目的是看培养后它是否产生气体。小倒管放进去要没有气泡,一开始放进去就有气泡不行的。可以先放小倒管,在加培养基。你可以自己试验下,看自己操作哪种方式容易操作不会有气泡。小导管要清洗干净。小导管先加后加问题不大才对,灭菌以后小导管里面的空气可以排尽。这个过程,先放后放(放完里面有气泡)去灭菌完,看下效果。
3、如何选择粪大肠菌群MPN法和滤膜法,以及两者的单位是否能转换?问题描述:按照HJ/T347,粪大肠菌群有两种监测方法,一种是MPN发,一种是滤膜法,现在碰到几个问题比较困惑,想请教一下:a、MPN法的单位是没有单位呢,还是MPN/L呢?
b、包括GB3838还是GB/T14848等标准,反正是我看到过的所有对粪大肠菌群有限值要求的标准,都是以个/L做单位的,是不是就只能用滤膜法了?或者MPN法也可以呢?
c、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值中,粪大肠菌群的单位是“个/L”。
我们多管发酵的最后单位是“MPN/100mL”及时最后计算是把MPN/100mL转化为'MPN/L',那我在做最后的评价中,我要如何把MPN/L,和“个/L”进行评价?还是说,地表水的检测方法只能用滤膜法而不能用多管发酵法。
解答:a、滤膜法、多管发酵法及酶底物法这3者之间检测总大肠菌群不具有可比性。滤膜法检测的是准确值,多管发酵法及酶底物法出具的是估计值。三者的检测原理不同,接种取样的量也不同。故3者之间不能相互转换或比对。
b.酶底物法单位是MPN/100mL,滤膜法是用个/L。MPN法的检出限2MPN/100mL不能简单等同于20个/L,否则按个/L计的检出限将大于GB5749标准的限值,这是不合逻辑的。但检测结果中,可以用MPN/100ml乘以10便转化为“个/L”。
解答:生化培养箱有制冷功能,电热培养箱没有制冷功能,当环境温度高于培养箱内的工作温度时,生化培养箱仍然能够保持它的工作温度,而电热培养箱的热由于环境温度过高而散不出去,所以就会出现频繁的报警。a.两者工作原理不同,生化培养箱主机部分是压缩机的可制热和制冷(和空调一样),可工作在室温上或室温以下。电热培养箱靠电热丝加温,只能工作在室温以上。
2、水厂化验室建无菌室需要哪些仪器设备?问题描述:主要做大肠菌群的日处理6~7个样品,也不是很多。就是普通污水厂化验室建无菌室需要用到的设备就行了。申请环境监测业务建设微生物室,做细菌,大肠杆菌,粪大肠菌,需要购买哪些仪器和器皿?
解答:化验室只测大肠菌群的话,不用很多设备,要求也不必太严,但是房间要是套间,外面是缓冲间,十万级菌检室需带更衣间。无菌区要安装紫外灭菌灯,仪器设备要有电热恒温培养箱、隔水式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可以放在其他房间。其他的设备有显微镜,无菌操作台,低功率紫外灯,pH计,培养基,培养皿,温度计,可净化空调,洁净操作台,水浴锅,洁净服,镊子,有关试管等。
3、如何做好微生物检测的环境控制?问题描述:不知道各位检测微生物的版友们怎么做微生物检测室的质控,我们好像是在检测室的四角放培养皿,然后进行培养,有没有类似的?正确的操作应该是怎么做呢?
解答:a.概述无菌室的菌落空白的多少关系细菌指标的检测质量。通常无菌室是在微生物实验室内专辟一个小房间,可以用塑料板材、玻璃或复合材料整体建造。面积不宜过大,约4~6平方米即可,高2.7米左右,不得有窗(传递窗除外)和容易积尘的物件。无菌室外要设一个缓冲间,无菌室和缓冲间都必须密闭。室内必须有超净工作台。超净工作台其主要功能是利用空气层流装置排除工作台面上部包括微生物在内的各种微小尘埃。通过电动装置使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器具后进入工作台面,使台面始终保持在流动无菌空气的控制之下。
b、技术要求空白值平均菌落数:100级洁净区平板杂菌数平均不得超过1个菌落,10000级洁净室平均不得超过3个菌落。c、检验条件1)检验时环境条件1.1供电电源:220V±22V,50±1Hz1.2环境温度:(10~30)±2℃1.3环境湿度:≤85%2)检验用的设备:SW—CJ型超净工作台,DH4OOOB-电热恒温培养箱。
d、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1)项目:平均菌落数2)方法2.1打开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以上,并同时打开超净台进行吹风。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无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20分钟。2.2在超净工作台开启的状态下,取内径90mm的无菌培养皿若干,无菌操作分别注入融化并冷却至约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15mL,放至凝固后,倒置于30~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证明无菌后,取平板3~5个,分别放置工作位置的左中右等处,开盖暴露30分钟后,倒置于30~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取出检查并记录。2.3所有平皿菌落数的均值即为平均菌落数,应该满足上面的技术要求,如不满足要求应对无菌室进行彻底消毒,重复检查,直到满足上面的技术要求为止。e、检验结果处理及周期1)检验记录表中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要求,准许使用;不满足的,不得使用。2)检验周期不超过6个月。